李一道长

2010-08-10 12:31 楼主
坡陡弯急,都隐在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的云气中。

从挡风玻璃望去,看不透五米外的世界。道长李一开车,速度极快,仿佛在高速公路上。拐一个大弯时,他一只手抓住方向盘,另一只手单掌一立,默念了个咒语。

12分钟后,我们到了缙云山顶,竹影晃动处一座道观,最里一进院子角门紧闭,进去豁然是另一番天地,除了水滴竹叶,再无声息。

“他们就曾经在这里闭关,对着墙壁参详图画,每幅图都是修行的一个境界。”李一指的“他们”,包括马云等企业家。

如果脱去道装,李一像个文艺青年。他重视仪容,长发一丝不乱,拍照前,还会略正衣冠。戴副无框眼镜,声音柔软而节奏分明,讲究措辞,这可能是每天至少讲课十个小时留下的习惯。

据说皈依李一的弟子已超过三万,其中一半在商界,和他成为朋友的商人也为数不少。在东南亚商界,他的名头比在国内还响。演艺界人士张纪中和樊馨蔓夫妇,李亚鹏和王菲夫妇等也都是缙云山常客。

“福布斯富豪榜上很多人来过。”略犹豫了下,缙云山道教协会副会长甘全中还是说完了这句。

吸引他们的,不仅是宗教。实际上,其中有人是无神论者,还有人佛道双修或有其他信仰。

英国学者伊恩·布兰德尼写过一本小册子,题为《有信仰的资本:维多利亚时代的商业精神》,介绍了托马斯·霍洛威、塞缪尔·莫利、安德烈·卡耐基等10位维多利亚时代杰出企业家。他们都追求商业成功与社会责任履行的双重目标。伊恩·布兰德尼分析了其信仰状况,发现两种信仰体系,即政治和宗教的信仰,对这些企业家的商业和慈善事业起到奠基作用。他们都深深地被维多利亚时代的自由主义道德观和基督教价值观所激励,以至于信仰成为他们生命中主要支配力量。

中国商人却是个精神上无根的一族,曾经,“三教九流”中没有他们的位置,“士农工商”里商排在最后。最近三十年,突然咸鱼大翻身,成为超级明星与英雄。可略显尴尬的是,商人们在这个社会的传统与历史中找不到自己的精神指引与坐标。

有人希望在慈善中寻找慰藉与出口,却遭到不理解与非议,反而徒增烦恼。有人索性遁入空门,或走向另一种极端放浪形骸。

对寻找“生命中主要支配力量”,他们有强烈的渴望。

道教作为最本土化的宗教,更契合本土商人需要。企业家进入“道”的世界,或者出于健康,因为道家有养生祛病的功法,或者出于利益——财神赵公明就是道教中的神明。李一的特别之处在于,无论从哪个方便“法门”进入,他都尽力引导对方最终指向心灵。有人将他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并称,他不置可否,“我只是个道的翻译者。”李一坐在蒲团上,和我们相距一米,却似近似远,雾气从门缝飘进来,弥散在我们之间。

“撑出来的病人”

按照儒家的说法,人有两种病,一种是饿的,一种是撑的。肉体上越撑,精神上越饿。饿出来的病好治,撑出来的病怎么办?

乔龙的药方是继续挨饿,他已经七天没吃饭,还需要再饿七天。

桌上的矿泉水,是他十四天来唯一的“食物”。他本来就瘦,不过120斤,现在只剩下94斤。坐在他对面,想到中午的水煮鱼,记者有点惭愧。

乔42岁,正当盛年。他的内蒙古天龙公司,资产近30亿,主营业务是生态与环保,他在内蒙古承包了18万亩荒山,搞植树造林,同时还做城市供水、污水、垃圾发电项目。

乔来缙云山辟谷,不仅是为了调身,更是为了调心。

1996年,乔龙放弃了每个月八十元的工资,开始创业,目的很纯粹,就是因为家境不好,希望能减轻父母负担。每天醒来第一个念头是挣钱,第二个念头是挣更多的钱。

从2006年开始,生意有了大飞跃,可随之而来问题和挑战也越来越多。企业还小时,他常常想象上了规模怎么办,但等困难真跳到眼前,有些手忙脚乱。他打算和年轻时一样,靠连轴转,拼命的透支来维持,不过一旦危机暂时应付过去,体力就直线下降。阅历、能力明明都应该接近顶峰,偏偏无力再往前走。

健身、游泳,他从没停过,自己还加盟青鸟健身,开了几家足道馆,也练太极,补营养,每次运动后也很舒服,只是觉得精气神无法源源不断的持续。

内蒙古做生意喜“喝大酒”,一瓶接一瓶地喝,每天至少一顿。大酒有个“好处”,越喝越精神,可第二天就趴下了,乔龙趴下的频率甚高。

酒醒后,他心里空落落的。钱,不缺了,可总觉得自己在绕一个圈,跑不出去,停不下来。他大量读书,修习禅宗,偶尔记下几句有启发的话,转述给别人听,别人却觉得很普通。

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让他困惑了很久:

“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几乎与改革同步,最初是为了一口饭,为了让自己吃得好点,为了照顾好家人,朋友。中国这几年发展很快,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可我看看周围,没有一个人真正、持久的快乐,不管有钱的、没钱的,当官的还是平民百姓。这到底是为什么?我跟社会各个阶层聊,谁都没有答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8-10 12:32 2楼
马国华,海航旅业控股有限公司的年轻总裁,是走近李一的另一个企业家。他曾经是篮球运动员,却在38岁就碰到了极限,慢性肾炎。离肾衰竭与尿毒症仅差一个加号,而他除了疲倦外,没有任何感觉。

以前马国华颇像古龙小说中“愤怒的小马”,想的少,行动力强,小时候写作文“我的理想”,他交了白卷。在海航12年,他闯字当先,“别人同一时间试一条路,我同一时间试三条路、十条路,我比别人都辛苦,可我比别人跌倒了爬起来速度都快。我以前都用那种办法,反正我年轻,我就冲”。

职位越来越高,“愤怒的小马”突然发现冲不动了。过去一个人,他冲锋陷阵,后来带一个300人的团队,他也冲锋陷阵—不要说在海航,在行业里面他都没服过谁。可真到了带一个数千人团队时,才觉察到“单枪匹马,千万人之中取敌首级的时代早就过去了,自己单打独斗,再强,没有用,一定要让这个团队形成核心竞争力,让团队都明白我想干什么,那种感觉才是我需要的。”

试错的打法让他的团队也痛苦不已,每一次大家都准备得尽心尽力,又一次次撞得头破血流回来,挫败感会成倍放大。

2008年与2009年,他诸事不顺,艰难地先后啃下了两个大市场,西藏与新疆,都是因为发生骚乱,徒劳往返,很郁闷,一年都喘不过气来。事业最低谷的时候,最让他自信的身体也开始罢工,来缙云山修养前,中医用黄帝内经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他:“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这三十年来,中国高速发展,走了别人五百年的路,一批很底层的人牺牲了经济利益,差不多有两代企业管理者也付出了精神与健康的代价。”马国华觉得下一个经济周期中,即使抛开道家,其他能产生正面效应的信仰或修炼也会大热。

两天后,本刊记者与德龙钢铁董事长丁立国坐在同一列火车上,他也是李一的朋友。十个小时前他刚刚参加了某电视台的一档对话节目,演播大厅里人坐得满满的,可丁立国觉得很孤独。

他多次撞到过“极限”:三次车祸,“差点从工商联转到残联”;两次破产,几乎被打回原点。观众和嘉宾难以走进他磨出茧子的内心,也无法理解他历经劫难后沉淀出的冷幽默,而是纠缠于“第一桶金就赚了2000万兴奋不兴奋”这样的话题。

“39岁,心已古稀,可未来我也很踏实,我已经找到回家之路了。”他看了我一眼,确认我是否懂他的意思,“我想做一个纯粹的人,不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最近一次打击,来自他与俄罗斯耶弗拉兹钢铁公司的交易,如果按照协议他以16亿美元把公司出售了,德龙钢铁可能杀入2000万吨俱乐部,成为沙钢第二,偏偏国内监管部门就是不放行,交易最终搁浅。丁立国觉得机缘未到,所以才阻碍重重。

他接触佛、道已十余年,从其中找到了力量,而不是安慰。他给自己定了“三不”,似乎深得“无为”三昧:不当大股东,不投重资产,不同国有企业抗衡。

“小企业忙着赚钱,不知所累,我们赚了很多钱。赚更多的钱,没有太大意思,特别在钢铁行业,得不到尊重。怎么办,出路在哪?当财富和个人事业关联不大时,一定要寻找支撑上升的动力。”他觉得企业家要去生意外的另一种渠道探索心灵的安然,不管是佛教、道教、儒家,亦或是天主教、基督教。即便这些都不信,也需要继续寻找,否则心得不到安顿,企业就容易出问题。“没有信仰的企业家,或者是没有寄托的企业家,心态肯定不好。非常牛,把自己架在那儿,讨厌之极。”

李一给北大EMBA学员上课时,某公司董事长向他提了个古怪的问题:我是好人还是坏人?

过去,该商人看任何人都是坏人,都想占他的便宜。后来他又觉得,天下哪有这么多坏人,可能自己是坏人才会如此想,难道自己真的是坏人吗?坏在哪里呢?

他为此而纠结,得了忧郁症,总是失眠。

“社会病了,太浮躁,马云都去学道了,他也是心有不安。”一位制造业企业家摇着头说,过去他对马云印象一般,觉得此人一开口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全世界都没有对手,这不是吹吗?2009年底,对马云有了新看法,“马云说不吃鱼翅,一般人也许觉得他矫情,可我理解他,现在能把他像正常人一样定格了,他找到了心的归宿。”
2010-08-10 12:32 3楼
回家之路

马云在缙云山曾闭关八天。手机不许开,电脑、书籍都不许看,不许与人讲话,也不允许有眼神交流。

活了四十多岁,大概第一次有人和他说这么多“不许”,他还要老老实实听话。

介绍他去的,是《感动中国》总导演樊馨蔓。早在1995年,还是大学教师的马云与樊馨蔓相识,后者在《东方时空》做导演。樊觉得马云做了很多常人做不到的事情,“从那时开始,我就尽力支援他当时还很渺小的身体,如今他已做到了想做的事,可他还将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而他自己未必知道。”樊馨蔓说。

樊馨蔓曾陪朋友来缙云山闭关,将体验写了洋洋三卷的书《世上是不是有神仙》。2008年她又陪丈夫张纪中上山辟谷,非要拉上马云。

于是,马云上山,第一次想看看热闹,2009年,樊馨蔓强力说服他去闭关,开始马云觉得没时间,后来还是自己去了。

他将李一定位为“难得的青年道家研究者”。认为以李一的年龄,造诣将来不会比南怀瑾、星云大师差。

不过,他并没有把李一或闭关这事神化,“我只是借一个场所,借一个方法论,借假修真,强迫自己离开平常的办公室,到另外一个领域思考。每次都是他讲他的,我想我的,也不是从李一那儿学习什么,只是‘为我所用’,凡是我觉得不靠谱的,就不听,只听那些对我有用的。”

每次去,他都把这当成一次电脑重启。思考的都是公司中的事,感觉跳出了平时的自己,从道家哲学角度看问题,对企业文化很有帮助。“道教、佛教,任何宗教都可以成为企业强大的文化源泉和底蕴,但每个人有不同的借鉴和悟性,就怕引起社会上的误读和争议,走歪了”。

对于养生、治病和种种技巧,马云一概不感冒,如果仅关注这些表象,他觉得就是“走歪了”。

“道”像个杂货店,每个人进来逛逛,拿走的东西各有不同。

丁立国觉得拜访名师,其实就是和高手交流。“我们不是出世修为,而是入世修身。把师傅启发我们得到的思路用到自己的企业中,怎样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和自己的事业对接,这才是最关键的”。

比如,他因此定下了钢铁主业三年不发展的目标。钢铁是个典型的“以大为美”的行业,许多同行都在以结构调整为名,行产能扩大之实,丁显得过于保守,他将自己的想法对李一和他台湾的禅宗师傅说了,两个人都会心一笑。“这就是精神交流,他们知道我在积蓄势能,慢一点不可怕,老子早说了,‘盈则必缺’。”

丁立国常引用冯仑的话,“伟大的人物都有阴部”,修行的一个意外收获是,他能更清楚看到别人的虚伪,他觉得自己是“赤裸裸的”,就更容易看透别人是不是真实,“看透别人的时候,不一定说出来,你可以装傻充愣。”

因为董事长陈峰的缘故,海航有佛教文化。马国华曾经在普陀山坐禅,一天坐七柱香,下山后坚持起来就很难,修了几天道,他有一种“小猪在泥里打滚”的快乐,“我不是说孰高孰低,只是说道所倡导的自然对我更合适”。

“小马”不再愤怒,他领悟到老子的“曲则全”,知道有很多事不能硬上,也要拐个弯。以前他常和人在工作当中发生冲突,后来克制了一些,压在心里不说出来,自己和自己吵。最近三四个月,在心理上也不打架了,下属对他突然变得温文尔雅大跌眼镜。

他还学会了做选择题,不用把每条路都走一遍,“根据大法则,大致认为选某个方向是对的,按照这种方法推断出来,在这个方向走了三步回头一看,真的是对的,在下一个叉路口用这个方法继续选择。”

空着肚子,乔龙还要抄经,抄的是《清净经》,道家抄经很严格,错一字就要全篇重写。战战兢兢抄到“真常应物、真常德性”一句时,他心中一动,“真常应物”就是别躲事,事情来了要积极应对,也不能冲进谜团中,搞得不知所云,“真常德性”就是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要被它牵着走。概括起来,就是人做事,而不是事做人。

这一下,和自己的经历对上了。他生意上遭遇过大危机,一夜之间,头发白了一半,后来发誓今生一定要认识一个高级法律顾问,再认识三四个重要人物。结合这句话和李一不久前的讲座,他想到这都是外力,只有自身的能量贯穿到企业的每一个末梢,那才是本。

马国华能将霸气隐匿无形吗?丁立国三年不发展,真是正确的战略吗?至于马云,真的如樊馨蔓所说,他“真正发生的变化比外界看到的层次更深,以致他自己都会在未来多年之后才发现”吗?

没有答案,似乎答案也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他们是要找心之家园。

并非巧合,他们对这种力量的理解,多数指向平心静气、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大巧若拙。研究过道教的潘石屹,在自己的书里还把“无为而治”隆重写成一章。

与《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的对话录中,南怀瑾曾谈到儒家与道家的不同,儒家讲求“中流砥柱”,道家是另外四个字:“因势利导”。

或许创业之初他们更接近儒家,站在洪流之中,以刚劲勇猛之心,硬是要把水势挡住。如今事业有一定基础,一方面自己已撞得遍体鳞伤,另一方面洪流力量越来越大,挡也挡不住,所以才学习示弱,学习柔软,以无为之心做有为之事。

丁立国还有更世俗的理解,他认为老庄之道本来就是“面南之数”,给君王看的。“今天中国没有君王,企业家就是自己小天地的君王,‘道’是让你建立成功后的秩序”。

我们在采访中得到的信息是,中国企业家中的多数没有刻意区分“道教”、“道家”与“道”,吸引他们的是“无为”的超自然理念,这让他们感到心灵的愉悦。
2010-08-10 12:32 4楼
“道商”

“资金肯定是个压力,而且是个很大的压力,现在要做的事情很多。”缙云山道教协会副会长甘全中看了眼窗外正在修缮的屋顶说。

李一准备将缙云山建成养生文化名山,缙云山所在的北碚区政府亦赞同此想法,可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有限。

尽管李一强调,所有人在他眼中并无身份地位差别,“树叶看来,每一片叶子都不同,但树干看来,每一片叶子都是一样的。”可现实是与他接触最频繁的圈子主要是企业界人士,翻阅申请辟谷、养生者的长长名单,发现三分之二都来自企业。

修道需要“法、侣、财、地”的基本保障,财就是资金,所谓无财不养道,历史上士大夫阶层与大商巨贾,都对道教支持甚多。开创全真教的王重阳,出身就家业丰厚,历史上真实的“全真七子”中有人曾是富商,而周伯通也确有其人,是浙江的一个财主。

学术界将信仰道教的商人与企业家称为道商,武汉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宫哲兵教授曾对50名道商进行访谈,并整理成文稿。他根据宗教经济学解释,供给方提供宗教产品,需求方消费宗教产品。道商是个特殊信仰群体,他们的支出与回报比一般信徒要更多。

其实,宫教授们的研究结论不仅适用于道商,同样也适用于信仰佛教、基督教、清真教等其他各类宗教的商人。

策划公司蜥蜴团队创始人何坊,拜了东岳庙当家的道长为师。他的师兄弟也都在商界,2009年底,他们在成都注册了一个“三山五岳公司”,该公司就是为了投资建庙,“我们希望在有生之年要恢复81座庙宇。”

“道不一定是对于神灵的需要,有时是对道德的需要。社会处于转型期,变化频繁,而宗教是一种稳定的,与信仰连在一起的道德伦理需求。”宫哲兵说。

伦纳德·佩柯夫博士在《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中描述,“谁是这个国家最受谴责和贬低之人?你们是—是你们商人。”道德上的挣扎,在企业家中更为典型,有人通过资助宗教来增强自己的道德感,同时也希望向社会传递这种道德感。

这在河南郑州道商朱铁玉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是郑州最大建材商之一,坊间流传他资产数十亿。我们走进他由纯木搭建的办公室时,他正在啃一个老玉米(1995,8.00,0.40%)。就是这个看上去颇为土气的人,2009年为一次道学文化学术活动出资1000万元。

然而朱铁玉本人并不信道教,他身体不好,由于不分昼夜读书,视力模糊,有人建议他试一下道教养生功法,他不练,也有修行者要为他用周易算卦,他也拒绝了。他对道的朴素理解,全部来自老母亲,“我娘说,人来到世上,就是来还账的,能让人心好一点,就是最大的善事。”“我娘说,强汉不打倒弱汉,人要会量自己有多大本事。”

朱铁玉不认识李一,可也在关注,“他不错”,朱把玉米放到一边,有人觉得道长不在深山修行,引入世俗力量做宗教传播,有点不太合适,可他倒觉得李一这样站出来的道长太少了,“道教中沉淀了大量有利世道人心的东西,没有人传播,可惜了”。

樊馨蔓与他有类似的看法,她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协助很多有能力的人,完成他们应该完成的事情,她曾不顾一切去帮马云,也一直为张纪中做助手。

“我为什么把道长的言行这么强化到书里?我和他,马云,张纪中,说到底,都是被借助的渠道,这个渠道所散布的价值,可以让更多人得到心灵共振。”
2010-08-14 00:24 5楼
回复 4# 焦三仙


神仙”李一的“大道”
2010-08-11 23:42:55 时代周报 第91期



本报记者 唐明灯 邓全伦 发自重庆、北京

仙人般翩然蹿红的道长李一,即使尚未回到凡间,也正在回到凡间的路上。

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透露,有关李一的种种神迹遭到网络质疑后,重庆市委统战部和民宗委已多次召开会议,要求重庆宗教界低调行事。一位领导甚至在大会上点名,要求李一本人保持低调、谨慎。



李一的仙气泄了

继8月5日时代周报及国内其他媒体有关李一及绍龙观的报道面世后,重庆市有关部门8月6日和10日,两次发文向市属媒体打招呼,要求对涉及李一的新闻一律不准报道、转载。

8月10日,重庆民宗委宗教一处处长余永康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正在对李一进行调查了解,但进一步采访须经相关部门批准。北碚区民宗局回应时代周报记者的电话采访时称,若公众对李一及绍龙观有意见或疑问,欢迎投诉。

重庆市卫生局在回应媒体质疑李一电击治疗是否属非法行医时称,“如有患者投诉,我们会立即展开相应调查。”

中国道教协会对李一事件亦十分重视。据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中国道教协会不日将发文表态,言明李一的行为属于个人行为,与道教及中国道协无关。

李一本人则拒绝接听电话,至今未回复时代周报的采访要求。绍龙观对外接访的负责人常承则称,要经过申请批准才能接受采访。记者到绍龙观宣道处咨询养生治病事宜,回复称所有问题绍龙观所属的缙云山道教网都有答案。

为进一步调查了解李一,8月6-10日,时代周报记者走访了绍龙观,并采访了多位相关人士,其中有捐建者、前管理人员、道士以及工作人员,以及参加过绍龙观培训或养生多个“疗程”的亲历者。但李一、绍龙观以及相关部门均拒绝采访。



李一的“财道”

李一历时十余年,以成立缙云山道教促进会为起点,将绍隆寺改建为绍龙观,再依托绍龙观道教管理委员会以及缙云山道教协会,打造了一个以道教、养生、国学为卖点的商业组织。根据现有公开资料判断,除了绍龙观和缙云山道教协会之外,这个商业组织还包括独立的实体养生中心、国学院、慈爱基金会等机构。

绍龙观官网显示,绍龙观道教管理委员会旗下现有白云观、华陀庙、万寿宫,以及德国绍龙观和马来西亚绍龙观,已有人指称其国外的两个道观正如李一的国内外各大学客座教授头衔一样,纯属子虚乌有。

据知情人透露,马云、王菲等名人曾闭关修炼的白云观闭关中心,由一位张姓港商投资数百万修建,后此人因不明原因出局。观中道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现在在广西经商的张先生当年“很伤心,是哭着离开的”。

8月7日,时代周报记者在重庆采访白云观讲经堂以及绍龙观健身步道的捐建者、来自山东的房地产商杨先生。杨先生称自己已皈依佛教,并承认白云观多处为自己捐建,“石头都是从青岛拉过来的”。他称2006年后就很少上缙云山,因限于身份和生意不便接受采访。

据时代周报记者调查了解,杨先生当年由当地政府牵线与绍龙观结缘。为引资,李一要将港商张先生的股份转给杨先生,被杨拒绝,他宁愿做一个单纯的捐建者而非股东。知情者告诉记者,“后来一位孙总成了股东。”

8月7日,天涯网站一个自称“叛出师门的弟子”在博客上发帖称,“据道士们私下议论,李一经常利用自身男色来笼络有能力、有能量或有钱的女人为他所用。为了骗取200多万的捐款,曾拉着一个比他大十几岁的富婆企业家的手,温柔地说,要照顾她一辈子。可惜人家没上当。”

此说法目前无法求证,但时代周报记者从知情人处获悉,《世上有没有神仙》的作者,至今还在为李一辩护、张目的樊馨蔓,就是由这位“富婆企业家”引荐上山的。传言的另一个版本是,李一称将与此富婆结婚,共同弘扬道教,后该女士大失所望,与李一分手下山。据称,现收藏于绍龙观的一幅《大龙的每一片龙鳞都是一条小龙》的画作,价值不菲,即为这位女老板捐赠。

鼓动和接受捐赠,是李一主要的生财之道。一位绍龙观道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2008年5·12地震前,绍龙观在北碚海宇温泉大酒店举办了一次慈善义卖,“都说义卖收入500万,我认为300万以上是肯定的。”这位道士说,他由于不满李一在5·12大地震后仅以绍龙观名义捐了几千元善款,“实在是爱财不爱道,有违道教宗旨”,才愿意对记者吐露真言。

重庆民政局2009年1月14日公示的“重庆缙云山养生慈爱基金会2008年接受捐赠使用情况”显示,2008年度接受捐赠资金180万元,其中义卖款79.5万元,接受捐赠100.5万元。使用情况栏显示,向重庆缙云山国学院捐赠办学资金15万元,慰问捐助福利院1.5万元,向灾区救助9600元。这即是说,李一将已使用善款的大部捐赠给了他自己是股东的国学院。

更重要的疑点则是,其一,公示数目和多位受访者声称的实际所得之间的巨大差额,属实与否?流向何处?其二,若差额在绍龙观名下而非基金会名下,那么绍龙观在非宗教场所的海宇酒店接受宗教捐赠,就违反了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令》第六章第四十三条规定:“非宗教团体、非宗教活动场所组织、举行宗教活动,接受宗教性捐献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在信众中广泛流传的说法是,在某次拍卖会上,李一“将出师下山时师父赠予的法器桃木剑拍卖了30万,拍得者当场就将剑回赠给了李一。”而许多上山的名人明星,动辄捐赠数十万上百万,这与公示的金额相差甚远。据绍龙观道士和信众反映,绍龙观长期不向信众和捐赠者公布财务账目,这也违反了《宗教事务条令》第五章第三十六条的相关规定。



李一的“医道”

李一的绍龙观养生中心的各种“疗程”和国学院的“课程”,则是李一最广为人知的另一条财路,也是其赢利模式的主轴。

除了免学费的“三日观”外,所有养生、治疗和培训项目均收费不菲:5日养生班3800元,7日道医班9000元,外丹堂一个疗程9800元,李一道德经集训(李一不在就听录音)16800元,国学总裁班39800元,一场法事3万~5万元不等,据知情者透露,辟谷起价高达30万元。

据知情人介绍,免费的“三日观”是收费的起点,是一个针对观摩者筛选诱导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如何说话,说什么话,怎样应对都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规范,目的是确保在“三日观”期间准确甄别观摩者的经济状况,确保目标客户进入收费养生培训环节。

北京的李女士,因父亲肝癌晚期,经人推荐前往绍龙观治疗。她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我也亲自参加体验,说明我还保留了一点理性,想有一个独立判断。我发现外丹堂的东西不足为奇,无非就是足疗、按摩、藏浴这类东西。吸引我让我父亲留下来的,一是绍龙观称他们可用电疏通经络治病。二是三日观时两位带班道士讲亲身经历,怎样从一个病危的状态,经道家养生功治疗康复,到现在健壮到能讲课的状态,让人不得不信而且充满希望。”

在经历了外丹堂两个7天一次的疗程,花费9万多元后,李女士陪伴父亲离开了缙云山,父亲不久后就去世了。下山的主要原因是她父亲经“治疗”病情并无好转,而“治疗”过程中的一些现象让她感到疑惑:

首先讲课的道士太年轻,讲课过程中漏洞百出。其次,为慎重起见,她到药房考察发现,所有的病人,都用那两三种药,这不符合她所知道的传统医学辨症施治、对症下药的常识。

再次,她想知道一个道士每天能给十位病人“补气”,道士的气从何而来?怎能违反能量守恒定律源源不绝?而道士称在发气时也能采集能量补气,还和一棵树有关系—她专门去看了那棵树,但不能让她信服。

最让她反感的是,每天都有道士劝说她做各种法事,并暗示不做后果严重。事关父亲的生死,她心中不愿意,口头却难以拒绝。而导致她决然和绍龙观断绝联系的是,回到北京后,通过查资料和咨询医生,她发现电疗在医院是普通理疗的一部分,“原理和仪器都非常简单,而一次只需要7元钱。”

李一曾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大谈“道医”如何被中医遮蔽,但他并无任何行医资质和许可。“李一及其绍龙观是借养生之名,在行医疗之实。”李女士说。

在目前处于“升级维护”状态的缙云山养生网网页快照中,“‘缙云山国学院七日道家养生调理班’—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及各类慢性病者的福音”标题赫然在目,内容明确称用“道医临床发功调理+道家行气诀脉法(潜伏期疾病诊断技术:导电察体)+道家秘传外丹药浴+道家养生功法修炼,满足广大‘亚健康’仙友及糖尿病等患者快速祛病强身的需求”,其非法行医嫌疑昭彰。



李一的“人道”

了解绍龙观内情的人对时代周报记者称,李一从不经手钱财,但绍龙观一切由李一说了算,其他股东对他唯命是从。绍龙观的敛财之道,也印证了李一对金钱的态度。

一位绍龙观前管理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她刚到绍龙观时,看到李一的手机不但廉价,而且很陈旧,就建议李一换一个,甚至愿意掏钱买一个送给李一。李一不答应,诡秘地笑着说,别小看我这个旧手机,你不知道它给我带来了多少新手机。后来她才知道,李一存着许多最新款的高价手机,都是信众们看他手中破旧的手机后赠送的。

多位知情人士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白云观太乙殿破烂的配殿其实并非在5·12大地震中毁损,而是人为破坏所致,它已成为用来引诱参加养生的信众捐款的一个道具,经常由常琼道长声泪俱下地诉说道观资金紧张,以此激发“仙友”的同情心和捐助冲动。曾主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的一女企业主,2009年到绍龙观治疗肾病期间,专门捐赠20余万元修缮太乙殿,并向记者出示了收据。但8月6日记者前往白云观采访时,发现太乙殿依旧破烂不堪。

而一位曾为绍龙观服务多年的老道长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绍龙观“缙云四绝”中的绍龙牌道家茶和绍龙药酒,均是在附近农家收购的廉价品,分装后高于原价十余倍出售。

在绍龙观老人钟道长眼中,李一“脑壳好用,会设计,晓得怎么赚钱,他是在关张了好多家公司后,才开的绍龙观。”钟道长70岁,是绍龙观早期历史的见证者,他在道观里做了多年法事,直到患脑血栓住院治疗,最后被李一赶出绍龙观。

1998年,李一着手将佛庙绍隆寺改为绍龙观,但因属下并无道士,无法获得修建道观资格。经一位孙姓道长游说,钟道长由老君洞道观跳槽至绍龙观,成为李一获取修建绍龙观道观资格的班底。

“我在老君洞每个月拿250块钱衣单费,李一也答应给250块,但其实只给了30块,第四年方提到50块。后来他去了一趟台湾,回来觉得太少,才给300块。”钟道长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因病离开绍龙观前,每个月衣单费已增加到了1000多块。他对绍龙观没兑现每场法事提成10元的承诺仍念念不忘,在访谈中多次提及:“有一年连续三个月做了100多场法事,给观里赚了百多万,累得要死。”

绍龙观已今非昔比,法事已经由每场1万元涨到3万-5万元。与道观三七分成的“搞预测”的道士(即算卦占卜的算命先生),每月提成据传高达三五万。

在绍龙观,“大师”是弟子和信众们对李一的专用称呼,李一还享有专用问候语“无量天尊”,否则李一会不高兴。钟道长说“大师成天笑眯眯,但脾气很大。他不打人,但是一不高兴,连他的贴心豆瓣吴心也要罚跪香。”

罚跪香是李一惩罚下属的手段,受罚者要自己掏钱买三炷高香,在天尊塑像点燃,然后跪至高香燃尽。吴心是绍龙观地位仅次于李一的人物,是缙云山道教协会的副会长、缙云山养生慈爱基金会会长。“她实际是李一的情妇,与其合法丈夫只是名义上的夫妻。”钟道长称,这在绍龙观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李一与多名女弟子有染,以及他“采阴补阳”的传言,几乎可以从所有受访者嘴里听到。前述天涯网站自称“叛出师门弟子”博客中指控李一“还在2004年或2005年左右涉嫌强奸西南师范的一位漂亮女大学生,被报警后,花了7000块摆平此事。”一位曾在绍龙观修道多年的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了此说:“那天晚上女学生使劲哭,还是吴心去做的工作。”

一位老道长说:“李一就是一个骗子,不过他不骗小人物,只骗那些有钱的大人物。”另一种常见的说法是,李一的许多女信众,往往是家庭或者婚姻出了问题的中年女性,李一在开示她们时,总是劝她们离婚。

而钟道长的亲身遭遇说明,李一也欺压小人物。钟道长说,在绍龙观最初开建至今,几乎每一项工程都因拖欠工程款和工人工资发生纠纷。早年看守工地时,钟道长曾因此遭到被拖欠了工资的工人错殴至吐血。2008年,钟道长得了脑血栓,花了1.7万医药费,住院18日后被送回家养病。2009年病情好转后钟道长想回道观工作,却被吴心拒绝,给了3000元钱将其打发回家。近十年的服务换来如此结果,激起了道观中不少人的不满,一位老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北碚区前任人大领导那些年带人来绍龙观考察,说过绍龙观不但要养老,而且要送终。这样对待钟老道,太过分了。”

另一位道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一个被绍龙观开除的师兄,去了一位信众家里做保姆,吴心将此事告诉了李一。李一马上说,你去给常新打电话,不要让她待在那里。从绍龙观出去的人,要让她死无葬身之地。



李一的假道

虚构和造假,不仅是李一的特征,也是绍龙观的特色。

曾疑为李一智囊的某教授最近向记者澄清,当年作为政协委员,曾经建议依托缙云山开发养生文化,早期的缙云山养生文化推广,因李一道教理论的知识几乎为零,他确实提供过理论支持。但他很快发现自己侧重文化价值的思路,和李一的经营思路大相径庭,就不再参与其中。

西南大学一位不愿具名的教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研究道教和道医多年,从他所知的史料看,缙云山历史上主要以佛教寺庙为主,和道教并无渊源。

绍龙观宣传资料称,陈抟老祖和张三丰曾在缙云山修道。这位教师称目前没有任何史料可以佐证和支持此说。陈抟是传说中的人物,倒是重庆老君洞有张三丰的诗文遗迹。李一自称道教正一教太乙道昆仑宗的正式传人,更是无案可稽,道教各大教派并无昆仑宗。

前年暑假期间,这位教师曾前往绍龙观避暑问道。因擅长针灸,他经常义务为人诊治常见疾病。据他观察,绍龙观的养生课程并无什么效果,不少学员头痛脑热,还要来找他看病,多有抱怨,说还不如来跟他学。

“中医讲究辨症施治、对症下药,养生如此,道医更是如此,但绍龙观对所有人的问题,都是用同一个‘养生疗程’来解决的。”这位大学教师对此至今颇感不以为然。

然而道教和道学研究界某些人物的势利和趋炎附势,也被他认为是助长李一声势的因素。他告诉记者,某道教研究权威早期对李一十分反感,后来看到李一得势,就不再表达意见了。在最近质疑李一之声四起中,立即给自己的学生打招呼,不许对李一事件发表看法和接受记者采访。
钟道长提及的一个细节则饶有趣味,江西龙虎山道教正一派张天师传人之一、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访问绍龙观时,曾突然对正在三清殿执勤的他说,你们要走正道,不要搞歪门邪道。“我连忙答应,是!是!”钟道长笑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本报截稿时,记者又得到李一受害者曝出的内幕消息:一深圳富婆被李一骗了巨款,已经报案,李一道观的各种养生班都已关门。
⬅ "神医"张悟本唱罢,"神道"李一登场 老茶馆 李一道长,你到底是哪路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