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诊疗费用高位难降 只降药价难惠及百姓

2010-08-13 12:52 楼主
早上7点,西宁的天空刚刚彻底变白,贺芳把病历本塞进包里,走出家门。

自从退休后,65岁的贺芳基本上重复着固定的生活轨迹,早市、家务、和老伴一起帮儿子带带孙子。此外,每一两个星期,她会去附近的社区医院请医生开给她下一周的降压药。

因为和老伴两个人都有高血压的毛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血压。加上时不常的头疼脑热,医疗支出成为这个纯粹老龄化家庭中最大的一块开销。

在经济水平并不发达的青海西宁,贺芳和老伴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加起来差不多3000元,已经属于比较高的水平。但是,因为今年医生给他们增加了一种进口降压药,每个月126元,而这个药并不在医保报销范围,是儿子坚持要他们加上的。

起初贺芳也没觉得这126元有多大问题,但是今年以来,葱、姜、蒜、青菜、鸡蛋和大米的价格都在一个劲地向上蹿。现在,贺芳坦言,她越来越觉得这126元“已经很是个事了”。

2000公里外的北京,星期三中午,贺芳的弟弟,62岁的贺宁在厨房准备午饭,他听见客厅电视新闻里正在说:7月份的CPI同比增长了3.3%,已经是21个月来的新高。

在一长串的数字里,贺宁特别留意到新闻里说,“医疗保健同比上涨了3.3%”。

在心里大致盘算了一下,贺宁觉得,按照3.3%的这个增幅,他今年肯定已经超过了,“估计都可能在10%左右”。

2008年,贺宁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的时候,CPI还是个很冷门的词,没多少人知道具体的意思,可是这两年里,他经常会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政府和专家解释CPI,这个词和案板上的猪肉相关,和冰箱里的鸡蛋相关,更和他每天要吃的药相关。

今年春节后,贺宁做了一次胃息肉的切除手术,住院期间花了6000多元,其中2800多元可以用医保报销,剩下的3100多元需要自己承担,而这部分几乎就是他一个月全部的退休收入。

另外,因为出院后还需要有两个月的服药期,一盒进口的保护胃黏膜的药就100多元,两个月下来,每次的复诊和药费又花了1000元。

虽然北京今年开始的“医保卡即时结算”节省了报销项目的开支,但无论如何,这一次小手术已经彻底打乱了家里的支出计划——“本来我们每个月计划是用1000元来给我们两个看病的,现在一下花掉了4个多月的开销,更何况冬天看病的时候也少不了的。”他说。

但后来想想,他觉得自己还算幸运的,毕竟只是小病,花点钱受点罪还能看好。

他告诉记者,隔壁单元以前的老同事,两个月前因癌症住院,因为用的是国外一家药厂的生物制品,一个月的医疗费用就接近两万元,“这个家一下就撑不住了。”

当市场在强调医药板块的抗跌性和长期向好的同时,2009年至2010年,医药板块开始向更多人展露它高度政策受制的一面。

2009年4月,新医改方案公布前后,医药板块开始升温;2009年8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正式公布,借助政策强势拉动,涉及在内的33家医药上市公司股价大幅提升,一路飘红至年初。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药证券分析师认为,按照新医改要求,今年要在全国60%的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基本药物覆盖,由于基本药物要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以往在这一块丢失的利润必然要通过其他途径补充,在财政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医院很可能加大诊疗服务费用。

“其实我们感觉看病贵,主要还是做各种检查和一部分高价药比较贵,但是医改目前对这部分还没有更多触及,所以在其他生活指数上涨的情况下,很可能反而会感觉医疗支出的压力增大。”

“我看报纸上说,基本药物很便宜,上次在小区的社区医院看感冒,花了100多元,看了单子,基本药物只有十几块钱,剩下80多元的还是和以前一样,我觉得医改离我们还是有点远。”贺宁的老伴说。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女子疑因输血染丙肝9年后发病 医院过错被判赔 老茶馆 病人的隐私被多人“旁听” 就医能否少些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