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急待改进与完善

2010-08-23 19:04 楼主
刘养元

尽管中医理论历数千年而不衰,尽管中医理论有着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尽管明清时代是中医学发展的高峰,是中医学光辉的几百年。但自鸦片战争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西方文化入侵,猛烈地冲击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了新旧并存、中西混杂的局面,出现了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之争,中医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自然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特别是社会剧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被扫除,代之以西方文化,“私心”膨胀,“于我有利者,不惜损害他人利益,却拼命而为”,这样,“天、地、人”大一统的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给人类带来了莫大的灾难。

地球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破坏了自然界的阴阳平衡,乱砍乱伐树木,大片森林消失的恶果,导致了地球阴阳的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河流干枯,水源萎缩;盲目发展畜牧业,漫山遍野的牛羊,把绿色的草原,大片大片变成黄土坡,变成沙漠;地球呈现着高温效应,森林火灾此起彼伏,造成气候的恶性循环。特别是近年来气候向两极分化:有的地方应冷反热,有的地方应热反冷;有的地方干旱风沙满天,有的地方暴雨成灾田园毁坏。地球上的气候在同一个季节,时冷时热而且温差大,已是水火不济,燥湿不调,已经失去风调雨顺的年月了。而干扰地球生态平衡的主要是人。由于西方文化的推行,人人都是以“我”为中心,“于我有利者,都抢着干”,“于我无利者,互相推开不干”。片面追求“物质文明”,不择手段。由于自由竞争,弱肉强食,弄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思想很不平衡:顺利时,是主人、是救世主,发号司令,指和划脚;不称心时,是奴才、垂头丧气,悲观失望。活得多累多伤神。为了讲求经济效益,多赚钱,不惜在食物中下毒,集体中毒时有发生;油炸食物竟用变质油或工业油,喂养鸡、鱼、猪等动物,滥用激素。弄得空气有毒,食物有毒,水流有毒,几乎成了毒的世界。由于“天、地、人”大一统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疾病蜂起。不但疾病种类繁多,而且复杂多变而顽固。特别是由于滥用抗生素、激素所引起的疾病,更不是一般常规治法所能治疗。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新的形势面前,已暴露出中医理论的欠缺与不足,许多疾病疗效并不理想,显然,中医理论急待改进与完善。

如感冒病,这是非常容易治的病。今之《中医基础理论》是“肺主表”,所以临床上对于太阳病,其治皆从肺胃着手,很少顾及心营,以致疗效不理想。一位中医学院的医家说:“曾三次在‘太阳病’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的病人身上,使用过在药味上不作加减的麻黄汤,可惜的是没有一例成功,都失败了。不但汗之不出,相反症状加重,烦躁倍增”(见《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医话四则”)。我们认为,这位名家使用麻黄汤之所以失败,过不在麻黄汤,而在于这位名家拘于“肺主表”之说,完全忽视了当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出现心经郁热的一面,所以单用麻黄汤,虽有散寒开闭之功,但无清泄心经郁热之力。因此,不变通麻黄汤确非所宜,应于麻黄汤中加入清热泻火之品,以化其心经之郁热,汗必自出,自无烦躁之弊。说明单凭“肺主表”之说,是不足以指导临床的,当建立“心肺主表”之论,方可取得理想疗效。

又如小儿腹泻。1989年8月下旬,小儿腹泻发病率高,湖南省冷水江市人民医院观察室与走廊两边,都是躺着小儿腹泻患者,医院以静脉输液消炎,腹泻反而加重。中医以夏秋暑湿当令,用清暑利湿、消食导滞法,亦无明显疗效。医院大便常规检验,发现有大量脂肪球。该院儿科主任说:“对此种腹泻,目前尚缺乏理想药物治疗。”细查大便:粪便呈糊状,向四周扩散,速度缓慢,扩散的边缘似有包膜约束,呈油光色彩,并挟有不少圆珠亮点。以手拭之,又粘又滑。方知此为痰泻。古医籍之中,无“痰泻”之名,而今确有“痰泻”之证。近人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中,虽有“痰泻”之名,但其所论为“湿聚成饮之证,可结合二陈汤治之”。然本证与秦氏所论,名同而实不同,非二陈之类所能治疗。1987年7月出版之《中医痰病学》亦有“痰泻”之名,但其所论为“痰湿下渗、脾运不及、肝气不济”之证。然本证与朱曾伯氏所论亦有不同。本证多为独生子女,脏气未充,营养充足,年龄多为1~2岁,寒温不适,饮食不节,且与气运密切相关。1989年为己巳土运不及之年,土不及则风木乘之,水亦无所制。特别四之气,太阴湿土主时,湿气偏胜,郁气大发,所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土郁之发,……民病心腹胀、肠鸣而数后,饮发注下。”此该年流行性小儿痰泻之所由来也。故与一般泻泄不同,自然非常规治法所能愈也。治法当本着“痰为阴邪,非温不化”之旨,重用槟榔、焦山楂、内金,并少加附片、炮姜,立获满意疗效。此以“气运论治”为诊法手段,乃当今中医基础理论之所不论者。

有人说:目前中医理论不足以指导实践,是由于理论脱离实际。当务之急,当抢救并及时整理名老中医的治疗经验。我们认为,中医理论之所以不能指导实践,是由于中医被改造,把“辨证论治”丢了。丢了“辨证论治”就等于丢了中医,成了“中不中,西不西”的不中用的糊口医了。究竟如何去改进与完善中医理论呢?

我们认为,任何一门学科,有流必有源,只有上下探索,清楚其源流,才能了解其全貌,才能知晓整个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才能使这门学科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中医学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性,其突出的独特性就是继承性。继承性是指吸取前人之长, 以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特性。这一特性虽为一切学科所共有,但在中医学中这种特性更为突出。两千多年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一直有效地在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历代医家所提出的各种学说、各种理论,仍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继续发挥作用。中医学术这种时代跨度大、理论淘汰率低的特点,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所以我们要改进和完善中医理论,只有知其源,才能清其流。两千多年来,在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尽管有许多新学说和新理论产生,从理论上来讲,这些新学说和新理论都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是中医理论之源。显然,我们要改进和完善中医理论,首先就要进一步研究好《内经》。

我们吸取了历代医家研究《内经》的经验与教训,在研究方法上必须紧紧抓住易理对医理的指导作用这一环,若舍易论医,《内经》这座神圣之宫的大门就难以闯开。孙思邈说:“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因此历代医家研究《内经》,无不求索于《易》。如孙思邈、王冰、张景岳、唐容川、赵献可、郑钦安、黄元御等,其实,把《周易》原理运用到中医学中,何止上述七人!我们认为,自《内经》之后,李东垣就是第一个能够全面把《周易》原理运用到中医药学的。但在评价李东垣的学术思想时,却极少有人涉及到李氏对医易作出的贡献。特别是在李氏所著的《脾胃论》中,把载有依据后天八卦方位图绘制的“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删掉。李东垣的弟子王好古,在其所编集的《此事难知》序言中说:“兹又言外不传之秘,具载斯文矣!”说明此书记载了其师“不传之秘”。其所谓“不传之秘”是什么?就是《周易》太极八卦的原理在医学中的应用。此外还有何梦瑶的《医碥》,用后天八卦讨论与五脏的相配;石寿棠的《医原》,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等学说,解释脏腑、经络、营卫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李中梓用既济、未既两卦论述心肾的生理病理;章虚谷的《医门棒喝》,论卦与六气的关系;吴塘的《温病条辨》,论卦与风的关系;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将八卦原理运用到脉学当中;吴师机的《理瀹骈文》,用卦象原理创制外治膏药等等。所以,我们研究《内经》,当从以《周易》研究《内经》入手。

然而我们一研究《内经》,却大吃一惊,发现《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理论,有许多与《内经》所论不同,如:《教材》是“肺主表”,而《内经》却是“心肺主表”;《教材》是“肾是先天之本”,而《内经》却是“脑是先天之本”;《教材》是“脾为后天之本”,而《内经》却是“肾为后天之本”;《教材》是“不以脑髓为脏”,而《内经》却是“以脑髓为脏”;《教材》是“五脏六腑”,而《内经》却是“六脏六腑”;《教材》是“先生两肾,而后生脑髓”,故主“肾精生脑髓”之说,而《内经》是“先生脑髓,后生两肾”,故主“脑髓生肾精”之说;《教材》是“胆气主升”,而《内经》是“胆气主降”等等。是《教材》对呢,还是《内经》对呢?经过我们的临床实践,证明《内经》是对的,只是由于后世医家没有读懂《内经》,继承工作没有做好,致使今之中医基础理论很不完善。所以,今天我们要改进和完善中医基础理论,必须努力学好《内经》。要认真学好《内经》,务必接受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首先一定要学好《周易》,务必以《周易》来研究《内经》,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才能有所创新,才能达到改进与完善中医理论的目的。2002年6月,我写了《“黄帝内经”基础理论研究》一书,由于无资金出版,2002年10月只得自己打印,自己油印,分上、下两册,分别寄给有关教授、专家20套。由于文字拙劣、理论荒唐,我自称之为“奇谈怪论。”也许这个原因,所寄出去的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人回信。别无选择,只有从“论坛”上分别发出来,以供诸君审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8-27 22:57 2楼
请以科学态度对待,务求真实
“然而我们一研究《内经》,却大吃一惊,发现《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理论,有许多与《内经》所论不同,如:《教材》是“肺主表”,而《内经》却是“心肺主表”;《教材》是“肾是先天之本”,而《内经》却是“脑是先天之本”;《教材》是“脾为后天之本”,而《内经》却是“肾为后天之本”;《教材》是“不以脑髓为脏”,而《内经》却是“以脑髓为脏”;《教材》是“五脏六腑”,而《内经》却是“六脏六腑”;《教材》是“先生两肾,而后生脑髓”,故主“肾精生脑髓”之说,而《内经》是“先生脑髓,后生两肾”,故主“脑髓生肾精”之说;《教材》是“胆气主升”,而《内经》是“胆气主降”等等。是《教材》对呢,还是《内经》对呢?”
2010-08-28 20:20 3楼
伪中医教材,就是消灭中医用的。
2010-09-01 22:53 4楼
研究深刻、观点独到,赞成!您的论著寄给中医教授本应得不到回复,因为您超过了教授、教授的颜面何在?您只有公之于众才能让您的见解起作用。
2012-12-13 18:15 5楼
这个问题与我有同感,其实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罗大中肯定也认识大了,就像黄元御认为的非上智不能读中医,这就是为何中医一个人一个理解,原因中医历代医家认识不一样,主要是脱离了内经,所以黄元御是一代宗师,而且黄元御是仁者见到他的仁,无私奉献了医理,一般人读不懂他的医书智者见到了他的才智,集大成者得以发挥
⬅ 作坊老板自曝内幕 “药水”泡豆芽行业潜规则 老茶馆 蒲辅周谈“乙脑”与石膏及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