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怪论”之十四:“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句,不是“胆腑理论的核心”

2010-08-23 19:12 楼主
刘养元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句,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但由于历代医家缺乏正确的研究方法,皆只从文字表面作解,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之说,已被誉为祖国医学胆腑理论的核心。如《浙江中医杂志》1981年第5期《略论“十一脏取决于胆”及其临床意义》一文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是祖国医学胆腑理论的核心命题,它是对人体复杂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适应过程中,机体的控制和调节能力的概括”。1985年9月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内经讲义》说:“无论是经文原有也好,还是‘后人窜入’也罢,反正‘十一脏取决于胆’,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学术观点提出来了”。看来这个无中生有的所谓“胆腑理论的核心”,居然成了一家的“学术观点”,岂不是乱了中医的家法吗?非“清理门户”不可了。

我们认为,这里有个方法论的问题,王力先生说:“当我们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是应该先体会古人的思想呢,还是应该 先弄懂古人的语言呢?这个先后的分别非常重要,这是有关方法论的问题。古人已经死了,我们只能通过他的书面语言去了解他的思想”(《训诂学上的一些问题》)。

医学古文是书面语言,一个研究《内经》的人,如果首先不认真研究书面语言,就只能从字面上进行顺文敷衍,那么研究出来的医理,也只能是研究人自己的医理,而不是《内经》故有之医理。这种研究方法,不但误了自己,更重要的是误了后人。所以,张介宾在《类经》序中,对从字面上进行顺文敷演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抨击,他说:“及乎近代诸家,尤不过顺文敷演,而难者仍未能明,精处仍不能发,其何裨之有?”对“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句,在历代医家眼里有谁研究过其真正的含义呢?李东垣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他医学精深,经验丰富,但他忽视了对古代语言的研究,致使他没能很好地读懂《内经》。对于“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句,由于李氏疏于训诂,不得其真谛,也只能从字面上进行顺文敷演。其所谓“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之说,本是牵强附会之辞,但由于李氏是名家,又在“凡十一”九字之中,下了一个“皆”字,将此句变为“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予以不容置疑之境,所以李氏之说一出,世多宗之,影响很大。

我们认为: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句,从文字表面进行顺文敷演,将胆置于五脏六腑之首,很明显是不符合《内经》旨意的。胆,只不过是六腑之一,在“十二官”中,只不过是“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而已。其主决断,非主诸脏之决断,只不过是配合肝脏谋虑主持决断而已。而且在生理上,以下降为通顺,胆腑所贮藏之胆汁,皆由肝脏分泌而来,其胆汁向小肠的正常排泄,亦有赖于肝脏的疏泄作用。似此,胆又何能凌驾于肝之上,更何能居于五脏六腑之首呢?根据《内经》藏象学说,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它将人体的内脏、形体诸窍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都归属五脏,以五脏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来阐述人体内环境的协调平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胆仅是六腑之一,又不主升,以通降为顺,又何以能主管整个五脏六腑呢?显然与《内经》所论不合。

⑵、“少阳春升”之气者,肝也,非胆也。李东垣在解释“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时说:“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其所谓“少阳春升之气”中之“少阳”,无疑是指足少阳胆经,以十二经太少阴阳立论也。但此处之“少阳”与四时之气相配,可知此“少阳”非十二经阴阳之“少阳”,乃四时阴阳之“少阳”也。《汉书·律历志》有言:“太阴者北方,于时为冬;太阳者南方,于时为夏;少阴者西方,于时为秋;少阳者东方,于时为春。”肝主春,属东方。故少阳者东方,于时为春,于脏为肝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肝者,……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难经·十五难》说:“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都说明了在四时阴阳中,肝与少阳春升之气相应。四时阴阳与十二经太少阴阳所配脏腑是不同的。显而易见,李东垣为凑合“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不惜以四时阴阳与十二经阴阳相混,只得偷换概念,从“肝气春升”暗渡到“胆气春升”。所以近人任应秋说:“胆气春升,亦即木气春升,亦即肝气春升”(《中医专题讲座选·临证点滴》)。可见,李氏之所谓“胆气春升”的实质是“肝气春升”。

⑶、“胆气主升”,扰乱了中医基础理论。一般来说,五脏贮藏精气,宜升;六腑传导化物,宜降。以五脏言,心肺在膈上,在上者宜降;肝肾在膈下,在下者宜升;脾胃居其中,贯通上下。以六腑言,在上者主入,在下者主出。而胆虽一方面受纳来自肝之胆汁,但另一方面却又向小肠输送胆汁,位于上下之间。所以六腑无论在上或在下,皆以下降为顺。若胆气不降,则影响肝木之条达而不升。所以从脏腑升降理论看,胆以降为顺。

从临床治疗也可以看出胆以通降为顺。对于胆气郁结,湿热内蕴一类疾患,临床上一般采用清、疏、通、降的法则进行治疗。体现了胆宜清利通降的特点。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清胆行气汤、清胆利湿汤、清胆泻火汤(天津南开医院)和胆道排石汤(经验方),均有疏肝、利湿、通腑药物。疏肝使肝气条达而上升,肝气上升就有利于胆气下降;利湿为引胆火下行从小便泄出,并加速胆汁的正常下输小肠;通腑的作用,一使肠道及胆管畅通,一能下泄胆热。即使治疗胆道蛔虫的驱蛔汤,也有泄下药玄明粉。说明对胆病的治疗,也是以通降为顺的。

《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已将“胆气主升”作为胆的生理功能,说明中医学界正式给“胆气主升”以合法地位,这岂不是乱了自家家法吗?说明“胆气主升”已经扰乱了中医基础理论,所谓“‘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是祖国医学胆腑理论的核心”,真是无稽之谈。当予以“清理门户”。

⑷、“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真实含义,实与李氏之“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全不相干。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句,既不符合中医理论,必另有其义。根据《素问·六节藏象》中“藏象何如”这则经文,我们发现:在五脏六腑中,只论述了五脏五腑,六腑中还缺漏了胆。原文中“胆”都没提及,又如何能突然提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呢?可以肯定这句话不为正文所有,为后人所加。所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在“校”中说:“按‘凡十一’九字,疑后人所增”。是有道理的。但还得弄清楚,“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句,究竟是什么意义呢?

我们认为,要揭示出其中的奥妙,关键在“取决于”三字。由训诂得知,“取决”是“阙”的慢读音。可将“取决”二字急读相拼:取q +决ju →qu ,这就是“阙”的读音。可用《说文》与《广韵》反切来印证。《说文》:“阙,去月切”。去q +月yu →qu 。《广韵》:“阙,祛月切”。“祛”与“去”为溪纽鱼部双声叠韵字,古音相同。所以,两者的反切式是相同的。说明《说文》与《广韵》的反切,其所切出来的字均与“取决”切相同。“取决于”的“于”字,训为“如”。故“取决于”即“阙如”二字,是知“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即“凡十一脏阙如胆”也。“阙如”就是“空缺”、“缺漏”之意。这则经文在六腑中只谈及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五腑,确实没有谈到胆。

“取决于胆”即“阙如胆”,还可从本书找到证据。如《素问·奇病论》说:“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张介宾说:“足少阳之脉,上挟咽;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是肝胆之脉,皆会于咽,故咽为之使。”说明“取决于胆”也就是“阙如胆”。在胆瘅的论述中,只谈及肝,却缺漏了胆。由此可见,李氏的解释“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与“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真实意义全不相干。很明显,这句话是后人读后的评语,旁记于此,抄写者不察而误入了正文,此“凡十一”九字与正文不相接、不合医理之所由来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8-23 22:21 2楼
凡十一脏,阙胆,这样的说法,根本不新鲜了,老先生几十年前就有人论及。

题目起的也有问题。
⬅ 蒲辅周谈“乙脑”与石膏及其它 老茶馆 “奇谈怪论”之十三: 是“心肺主表”,而不是“肺主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