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毕业生何去何从?

2008-11-21 18:05 楼主
最近一次有关中医毕业生出路调查显示,在200名受访的中医本科生中,只有几个人在毕业后可在公立医院的中医门诊工作,占整体比例不足2%。大部分毕业生虽然获聘用,但工作不是行医,而是推销药物、市场拓展以及行政方面的工作,根本学非所用,亦非学生所愿。加上普遍薪酬为每月一万元左右,相较其他类似专业,例如护士等,低出一大截。结果是超过五成半的受访同学表示,若一、两年内仍未能行医,便会决定转行,意味着纳税人的投资,又一次付诸东流。有志行医的同学亦白花了5年青春。5年寒窗的日子,换来不稳定的就业前景。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上述情况又是人力资源投放与经济发展错配的另一次例证。第一届特区政府早已宣称要将香港发展为区内的中药港,因此大力推动中药研发以及中医诊疗。政府为了实践目标,进一步扩大各大专院校的中医学额,以致学额的数目有增无减。但根据最近学生进行的调查,只有2%的中医本科生最终可以在公立医院内的中医诊所实习及长期行医,百分比实在低得可怜。


现时只有3所公立医院设有中医诊所,远低于政府于01年所订定的最终19所。由于政府推动政策缓慢,现时合约式及正式挂牌行医的职位数目,相较中医毕业生的数目,实在大相迳庭。若果中医学额不断增加,而中医诊所的增长幅度依然停滞不前,中医毕业生实际就业与主观愿望偏离的情况将会更为突显,结果是中医学生浪费了在学时间,纳税人浪费了投放在教育的资源,中医药业及相关经济体系又未能得以如期发展。


特区政府再次显示‘空有理想、独欠周详’的施政作风。政府若一早估计未能及时建设更多中医诊所来应付中医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何不立即作出政策上的调节,减少设立中医学位,以免资源流失?或者索性增加一些如中药业行政文凭、中医药市场推广等课程,以提升学生融入中医药及相关行业的适应性及竞争力?若果中医学位数目不能变,那么政府是否应该设法增加资源拨备以加快在各公立医院内设立中医诊所?


此外,政府当前可以做的,就是向全民推动中医药,介绍更多有关中医药的资讯,以及将之包装得更现代化,让更多不同年龄人士认识中医药诊疗的好处及特点,从而增加内需。现在香港人比以前着重健康,市民更开放地吸取不同类别的健康资讯,以及愿意接受各种从未试过的治疗,包括中医诊疗。增加中医诊疗的宣传可以凝聚更多人转投中医治病,从而增加中医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以及拓展本地中医药行业,进一步带动本港经济。


另一方面,就现时已进行的中药研发,政府应更积极进行推广及吸引有关项目投资,从而增加招聘中医药毕业生,给予学生多一条就业出路。只要行业发展具规模,相信薪酬的吸引力可以吸引部分中医药毕业生转移从事研发工作,不但可以给予学生多一个就业选择,亦可以减少人才偏重行医工作而忽略学术研究方面,减低人力市场发展的单一性。


香港是华洋共处的地方,市民可以选择接受西医或中医治疗。在这些背景因素下,香港是一个绝佳的地方研习中西医融合技术。若果可以在这方面作出推广,吸引人力及资金上的投放,香港可被塑造为区内中西医融合诊疗的中心。这样的优势政府应加以善用,从而为香港开拓更开阔的医疗经济体系,以及增加与中医药有关的职位空缺及境内外的投资。


笔者认为政府就中医人才错配情况应立即作出回应及采取行动以纾缓问题,如积极考虑运用上述各项措施及通过研究协调中医药人力供应及医疗经济发展,避免浪费社会资源及纳税人金钱。


李均颐 民建联人力政策副发言人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11-22 10:43 2楼
经济危机影响太大,30年来就业最难时期
2008-11-22 10:50 3楼
西医一般毕业就能胜任工作.而中医往往要摸爬滚打多年才行.
2008-11-22 11:13 4楼
回复 4# liujianli0371 的帖子

西医毕业生也难找,只不过中医更难而已
⬅ 汶川地震第一批19065名遇难者名单公布 老茶馆 “中医中药中国行”22日进入湖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