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器官捐献体系初见成效移植术后康复受关注

2010-08-28 13:19 楼主
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器官移植国,在2009年召开的世界器官移植大会上,中国政府和中国器官移植专业医务人员在中国器官移植健康发展领域的努力获得了国际社会和器官领域各国专家的普遍认可。而面对日益增多的移植受者,如何开展术后的康复指导及长期随访,提高器官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节约宝贵的器官资源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器官移植领域的重点。这是在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领域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项目,“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诺华人与环境基金会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合作项目”(以下简称“中国器官捐献与合作项目”)第八届学术研讨会上得到的消息。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体系建设仍待进一步完善

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完成肾移植86800例;肝移植14643例;心脏移植和肺移植分别为717例和165例。但长期以来我国人体器官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国内每年有约300万人在进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其中约一百万患者需要进行肾脏移植以挽救生命;每年约有30万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需要进行肝脏移植,而这其中却仅有大概1%的患者能够获得器官移植的机会。为应对这一严重的医疗资源缺乏问题,2009年8月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宣布启动建立人体器官捐献体系,缓解人体器官移植发展遭遇的瓶颈,推动中国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据统计,以天津市为例,自今年7月正式开展试点工作到8月初短短一个月时间,已有101名志愿者报名登记参与捐献体系试点工作,其中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仅21岁。目前全国已经有40例左右捐献成功的案例,乐观估计,试点运行一年时将能破百。

面对器官移植资源的严重缺乏,此前媒体关注的我国活体器官移植却呈现出明显的下降。对此,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评价处处长刘勇表示,2009年起,全国器官移植领域的整治工作限制了一些不规范的活体器官移植的发生,这是活体器官移植减少的最重要的原因,这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国器官移植的行业纪律。

为了保障中国人体器官移植行业的良性发展,刘勇还表示,今年下半年,我国将对《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进行修订。增加对医务人员器官移植资格的认证。建立起中国的器官移植专科医师制度,提高监管和处罚的准确性。同时,9月初将对全国涉及器官移植的163家医院、268个相关项目在卫生部网站上进行公示,并于9月中旬组织培训,安排交互检查,整体提高中国器官移植的水平。

关注对器官移植受者术后康复的指导及长期随访

目前中国器官捐献体系的建立正处于试点阶段,器官移植受者的康复工作也将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我国著名的器官移植及泌尿外科专家陈实教授介绍,2009年11月由中国医院协会联合全国31家器官移植中心共同发起了“幸福驿站--移植受者康复指导规范化管理项目”。截至2010年8月,“幸福驿站项目”共为2072名器官移植受者提供了及时、专业、准确的术康复指导。

据悉,“幸福驿站项目”系通过项目参与医院宣教点对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和器官移植受者进行现场宣教、咨询和指导,不定期的举办大型患者教育活动,提供免费门诊、网上专家访谈等服务。项目还将建立专业化的患者随访服务平台,通过免费服务热线、现场问卷等多种形式对器官移植受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跟踪、管理,进而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随访服务。项目还将积极调动各参与医院门诊及相关中心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探索由专职人员提供个性化的患者随访管理服务的新思路。

经济、合理地使用免疫抑制剂已成为器官移植学界所面临的全新挑战

随着我国器官移植技术的提高,器官移植受者的术后康复质量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由于器官移植受者需要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控制术后机体异常的免疫反应,其巨大医疗成本已经严重影响到移植受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加了社会医疗资源的负担。因此如何经济、合理的选用免疫抑制剂成为本次学术研讨会上另一个热点议题。

与会的药物经济学专家沈阳药科大学孙利华教授介绍说,随着我国器官移植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控制总体医疗费用和优化配置有限医疗资源已经成为学术界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众多器官移植受者也对这方面的进展给予了很大的期望,他们希望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减轻其切身的医疗费用,促进其生活品质的提高。孙教授在会上分享了关于霉酚酸类免疫抑制剂经济学研究的结果,提示相对于胶囊,麦考酚钠肠溶片具有更好的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用比。在急排发生率这关键疗效指标上也显现出优化的趋势,而患者所承担的日治疗费用则有一定降低,节约了社会医疗治疗资源。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厚德蜂胶软胶囊等6种保健食品违法做广告被曝光 老茶馆 白血病男童被父亲弃于医院:患儿昏迷15天后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