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证的辩证要点是什么

2008-11-29 08:43 楼主
真武汤证的辩证要点是什么?请大家讨论.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11-29 10:36 2楼
这个是否应该分本证和变证来谈呢?
我说的本是“书本”的本,不是“标本”的本;
我说的变是“通变”的变,不是“演变”的变。
2008-11-29 11:13 3楼
后世的总结还是‘阳虚水泛’

附原文: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2008-11-29 11:14 4楼
罗东逸:夫人一身制水者脾,主水者肾也。肾为胃关,聚水而从其类,倘肾中无阳,则脾之枢机虽运,而肾之关门不开,水即欲行以无主制,故泛溢妄行而有是证也。用附子之辛温壮肾之元阳,则水有所主矣。白术之温燥,建立中土,则水有所制矣。生姜之辛散,佐附子以补阳,于补水中寓散水之意。茯苓之渗淡,佐白术以建土,于制水中寓利水之道焉。而尤重在芍药之苦降,其旨甚微。盖人身阳根于阴,若徒以辛热补阳,不少佐以苦降之品,恐真阳飞越矣。芍药为春花之殿,交夏而枯,用之以极亟收散漫之阳气而归根。下利减芍药者,以其苦降涌泻也。加干姜者,以其温中胜寒也。水寒伤肺则咳,加细辛、干姜者,胜水寒也。加五味子者,收肺气也。小便利者,去茯苓,恐其过利伤肾也。呕者,去附子倍生姜,以其病非下焦,水停于胃,所以不须温肾以行水,只当温胃以散水,且生姜功能止呕也。
2008-11-29 11:20 5楼
请大家继续发言,理越辩越明.
2008-11-29 11:40 6楼
一些讨论,很多人没有参与进来,我想一部分是认为,很多说法已有定论,沿着他人的说法去讲,没有新意;按自己的想法去说,又怕见笑。

以真武汤来说,果真如此吗?
他人都有哪些说法?
有自己的想法吗?
临床用过多少?
用的原方,还是做了加减?如何加减?
2008-11-29 14:46 7楼
真武汤的辩证要点是“有水气”,但这个水气如何辩,才是问题的要点。真武汤的水气形成的原因是少阴病之“寒湿内盛,阳虚不运”,因此临床要抓住这个病机,仔细诊察全身病状。真武汤条文后面的几个或然证“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是很重要的指征,但是同时,病机符合即可,不必按图索骥。
2008-11-29 14:48 8楼
这几天用真武汤治疗一例类风湿关节疼痛肿的患者,效果还颇不错,西药止疼药已经基本不需用服了,现在已经服药二十多副,还在继续服用。服药后,疼肿均有消失,患者皮肤也教以前靓丽许多,还以为中药给她美容呢。
2008-11-29 16:08 9楼
方中用附子与白术合用,能使全身的脉外的水湿之邪,吸收入于脉内,以利于排出体外,附子之温养能助气化,能使白术慢慢吸收脉外的水湿之邪,附子入于肝脉内,在脉内发挥者温养的作用,如同太阳的照射,来使白术增强健脾的作用。向上又能助心阳以温化,助气化能排除水液,配以茯苓就是为了利水从小便出。由于水湿停聚于肝脉内,不得疏运上达,所以佐以芍药助肝脉以疏泄,不仅利于健脾,还有利于血行以止痛。脾失运化,不能助胃以行津液,致使水液内停于胃肠内,出现呕吐,下利等证,佐以生姜不仅能化水气,还能降逆止呕。全方合用针对三阴来论治,通过调理三阴来祛除水湿之邪,三阴同时运行,作用强大,故名真武汤。
2008-11-29 16:41 10楼
回复 9# 柴桂方应 的帖子

老师分析的细致入微,学习了。谢谢老师的讲解。
2008-11-30 14:27 11楼
大雨初晴,阳势用微,土含水之力处于极限,水湿流溢四窜。

水湿上窜清窍,也可见头晕、呕逆。。用原方治疗过此类的高血压,疗效满意。
⬅ 黄连温胆汤治疗恐惧一例 老茶馆 伤寒研究之 太阴病脉证并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