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半小时――谈半夏泻心汤

2008-12-01 11:11 楼主
根据秦越人先生讲课录音整理-白头翁

半夏泻心汤是一个很常用的方子,以前我们也讲过很多次了,再次讲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加深对这个方子应用范围的理解。我们知道治疗疾病的时候,中医讲究标本论治的,但其中:1 中满 2 大便不通 3小便不通,这三个症状,无论缓急都是要先予以治疗的。而半夏泻心汤就是治疗中满的一个很有效果的方子。
关于中满,也叫痞胀,里面不是实的是空的,按下去是软的,胀的非常厉害,上下不通。(其病机)强调的是脾胃的升降失常。(正常情况下)脾主升,胃主降,如果你感受了邪气,并且一部分――不是全部,入太阴,就干扰了中焦的气机,出现升降失常,表现就是胀,大便是稀的,还有恶心的感觉,这些就是半夏泻心汤重要的适应症。
同时要注意的是伤食也可以出现痞胀不通的症状。有的腹胀伴有腹中雷鸣声---说明太阴经有邪气侵入,这个邪气大多是寒气,风寒之邪。有的病人本来就有伤食,胃气不足的 ,邪气就会乘虚而入,正常的升降功能就失调了,症状表现就是痞胀,大便稀,有的有呕吐,这个就是半夏泻心汤的适应症。(在辨别上)脉舌的辨证要注意,如两边的脉都是弦的或者缓,两边是均等的,舌是淡的,或淡红,或鲜红,但舌苔一定是腻的,(这个就是半夏泻心汤的舌脉)。如干燥无苔,那就是一贯煎的脉证了---一贯煎的适应症有时也出现和痞满类似的症状。如果腻黄厚,脉两边不均匀,右边比较弦大,左边是平常的,也不是半夏泻心汤证,这个是二称汤加保合丸的证,是消化不好引起的食积,二陈汤加山楂 麦芽 内金 神曲 茯苓等消导药就可以了。
今天介绍的半夏泻心汤的主要适应症就是:1 中满 2 脉左右一样 3舌苔是腻苔有津。同时讲了和一贯煎方证,食积证的鉴别。

注:《伤寒论》中的相关条文: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坚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脉浮而紧,而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151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156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坚,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坚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坚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58太阳病汗后,心下痞满,宜泻心汤。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12-02 14:47 2楼
辩证与比较都很好,学习了。只是觉得对半夏泻心汤的病机分析还有点老,不是容易理解的那种。我个人看法,痦胀的出现是因为胃寒致蠕动无力,将磨碎不够充分的食物推进了肠中,肠无法消化吸收,食物因而在肠中发酵而产生大量的气体,这是痦胀的由来,这也所以**而打嗝而痦胀感能减轻的原因。因此,我认为,讲解方剂从生理、病理、药理方面进行讲解也许能更加深入浅出,能让人更加容易理解领会,临床运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 降脂方 老茶馆 调查:你开中药一般有多少味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