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与三根汤的传说

2010-09-12 19:54 楼主
相传,东汉桓帝在位时的有一年春天,宛城一带,疾病盛行,千村哭泣,万人惊恐,来求张仲景看病的人更是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这一天,天刚麻麻亮,舂陵的刘员外就来人来请张仲景了。因他的独生儿子已有病多日,多方求医,都不见好转,近来更是精神不振,奄奄一息,无奈,只好求助于张仲景了。

刘员外家离这里有十多里路,一路上,张仲景看到田野、沟旁新坟不断,还有拉灵、抬灵、送灵的人们,一行行、一伙伙正在路上行走着,情景不堪目睹,哭声撕人心肝。看到此情此景,听到这悲痛的哭声,张仲景不由地加快了脚步,他准备早去早回。

来到刘员外家已近中午。他细心地给病人诊断病情:先把脉,又俯下身子把耳朵贴在病人胸部腹部细听,然后,又认真地看了看病人的舌苔,最后,又详细地问了问孩子的病情,用了什么方,服了什么药,前前后后问了一遍后,又将眉头贴向孩子的眉头,慎重地体察温度高低。刘员外夫妇近五十岁时才得贵子,就这一个独生儿子,捧在手里怕风凉着,含在口里怕牙挂着,单根独苗,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刘家不算断了香火。张仲景望闻问切,夫妇俩察颜观色,跟前跟后,随左跟右。

经诊断以后,张仲景已经心中有数,这小孩是在出麻疹,由于用药不当,疹子不能出于肤表,多日耽误,才出现了眼下如此情形。

张仲景深思片刻,开了方子,交待了药的煎熬方法、服法、护理方法,就急忙上路了。

这里,刘员外忙唤人去把药抓回来,煎好了给儿子服下。

张仲景回到家里已是申时时分,十一二的月亮又退下山头了。这时他才送走最后一个病人和病人的家属。人们走后,他又在昏暗的烛光下啃医书去啦。他决心要找出一个妙方来,方应配伍简单,药物宜取,经济治病,穷富皆宜。对,万病火为源……张仲景心里有了选药配方的原则。

一天, 两天,三天,……第七天,刘员外又把张仲景请到了家中,刘员外夫妇俩满面春风,见了张仲景不停地报告着好消息:孩子吃了先生的药第二天病情就明显好转,精神起来了,要吃要喝……刘员外连口说张仲景“真乃神医也!”又是一番望闻问切之后,张仲景又开了一个方子,药物很简单,用经巩固治疗,并再三嘱托,别看药物简单,坚持服用,定有好处。

妙方真妙,一连服了三五一十五天,孩子的病果真康复了,全家人十分高兴,逢人便说,张仲景是神医,刘员外夫妇俩商定,要好好酬谢谢酬谢谢张仲景。

日月如梭,转眼到了三月天。一天,又是天将麻麻亮,刘员外便指派他的大管家李炳斋一手牵马,一手拿着请柬来请张仲景了。对员外之邀,他本想不去,可他又反转一想,去,一定要去,他向家人耳语几句,便满面笑容地上路了。

这天,刘家大院风光极了,铺绿挂红,张灯结彩,宾朋满座,谈笑风生,笙乐歌舞,热闹非常。刘员外亲自把张仲景接进客庭,一阵寒喧之后,隆重的筵会开始了。刘家今天设宴,一是庆贺儿子久病康复,二是为酬谢谢张仲景的救命之恩。面对如此热闹的场面,面对如此丰盛的筵席,张仲景那里享受得了?那里吃喝得下?路上的见闻又浮现于脑海,家中那些等待他回去治病的人们在他面前晃动,他好像又听到了病人痛苦的呻吟声。开筵不多久,张仲景便向着众人双手鞠抱道:“失陪,失陪……”他一步步后移,最后,终于离开了筵席。张仲景要走了,刘员外非要送张仲景东西不可,张仲景说什么也不要,张仲景说:“医病救人,乃我本份之责,何取他人之物也。”临行前,张仲景和刘员外夫妇在一偏厢中略叙片刻便喜笑颜开地上路了。

刘外员向众位宾朋道明详情,便又派人策马相送。

张仲景回到家里,把情况一五一十向家人叙说一遍,最后又告诫家人说:“为医先有德,有德才能感人,才能为民谋事啊!”

第二天,刘员外便行动起来了。派人去东河边挖野苇根,让人去西沟边刨茅根,叫人去南坡剜蒲公英根,策人去北街买黑糖为引,请人去宛市中心垒灶,当晚又亲自起草一份告示,详述药汤疗效,治病范围,何人配方,为何赐汤,告诉众人,前来喝汤,防病治病,铲除病端,并告诉众人,此汤名为“三根汤”。

人们见了告示,纷纷前来喝汤,如是多天。药虽简单,疗效真奇,在宛城、白水一带盛行多日的流感流脑麻疹等病慢慢减少消除。其它流行病也逐渐消失。人们都说这汤真奇真好。

因这三根汤是张仲景传授于民并配制的,后来,人们就把这用野苇根、茅根、蒲公英根熬制的“三根汤”叫仲景汤,用黑糖为引来治疗小儿麻疹等病症。一代传一代,一直传到现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张机悯老获山药 老茶馆 膝关节疼痛的治疗口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