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名言

2010-09-15 21:41 楼主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

右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

左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


明·汪石山《石山医案·营卫气血论》引朱丹溪语

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是火邪盛也;

身凉脉静者易治,是正气复也。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吐血》

凡治血证,须知其要;

而血动不由,惟火惟气耳。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

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祛瘀之故



朱丹溪: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气实者气必喘粗,声音壮厉;

血实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坚。


清·徐灵胎《杂病源·虚实》

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

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


清·唐容川《血证论》

血不利则为水。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

安谷则昌,绝谷则亡。

明·李宗梓《医案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引语

后天资生,纳谷为宝。

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滋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

《灵枢·终始篇》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清·叶天士

阴虚之甚者,先回其阳,继而渐加补阴之药,是无阴则阳无以化也;

阴虚之甚者,先补其阴,继而渐加补阳之药,是无阳则阴无以生也。


清·王三尊《医权初编》

回阳之中,必佐阴药;

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脱》华岫云按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新方八略·补略》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阴症似乎阳,清之必毙;

阳症似乎阴,温之必亡。


清·顾松园《顾松园医镜·格言汇篡》

五味入口,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辛与气俱行,故辛入心而与汗俱出; 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怋.推此,则知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之所起所在也.- <<针灸大成>>

草木中空善治风,对枝对叶能治红.

叶边有刺皆消肿,叶中有酱拨毒功.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
”《灵枢·营卫生会篇》

中医辩证

辨舌质可验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深浅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

病不应脉,当思其病;脉不应病,当思其脉;药不应病,当思其药

清.杭世骏

证虽重而门类明白者,不须诊脉亦可议方,证虽轻而题目未定者,必须仔细察脉。

明.李榳《医学入门》

湿病在表,一身尽痛;湿病在里,一身不痛。

明.汪昂《医方集解》

热在上焦,咽乾口糜;热在中焦,心烦口渴;热 在下焦,便秘溺赤。

明.李榳《医学入门》

凡病气重,则小便必涩;病气苏,则便溺渐通。

清.程杏轩《医述》

卫虚则外寒而栗,营虚则内热而咳;营虚则咳伤肺而唾腥;卫虚则寒入脾而吐涎沫。

《医述》

逢节发病,必非议补之时。

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脉病人不病则病重,人病脉不病则病轻。

清.王孟英《王氏医案译注》

治病必先辨症,辨症须辨兼症,徐洄溪谓有一症不具,即需审慎者,固难为见病治病、知常不知变者道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新方八略·补略》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清.费绳甫《孟河费氏医案》

学医当学眼光,眼光到处,自有的对之方,此有说不尽之妙,倘拘拘于格理,便呆钝不灵。
清 曹仁伯《琉球百问》

大约功夫到时,眼光中无相同之病。看一百人病,便有一百人方,不得苟同,始为有味。若功夫未到,便觉大略相同。

清 曹仁伯《琉球百问》

凡看病须要格分寸。谅病之分寸,而定药之分寸,格成一方,看去增减一味不得。

清 曹仁伯《琉球百问》

凡少年人看病,心中必谓天下无死症,如有死者,总由我功夫不到,一遇难处,遂打起精神,与他格算,必须万全而后止。学医者,不可无此种兴会。
清 曹仁伯《琉球百问》

凡临证,须审病人情状,酌配方药。但记每方治某病便非。

清 曹仁伯《琉球百问》

大凡名家亦有偏处。当日雨 田先生善用凉药,非无用温处,用至七分止矣;性天先生善用温药,非无用凉处,用至七分而止。两家对待,各具至理。雨田先生曰:一分热邪不除,便为不了之病,易戕正气。性天先生曰:一分阳气不亏,不受阴邪为病。当时两家论治最好看,然亦须有学问去领会,无学问者安能识此奥旨,而两家亦终不相通。

清 曹仁伯《琉球百问》

. 用古人之法,审其用法之时,得其立法之心。学无常师,择善而从。
明 孙一奎《赤水玄珠》

临病人于饿顷便处汤剂何敏捷乃尔,要惟有定识于平时,乃克有定方于片刻。
清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学医一道,既不能离开书本,也不能专靠书本,既要凭些经验阅历,也要懂得经籍要义。

近代 冉雪峰

凡阳虚多寒者,宜补以甘温,而清润之品非所定;

阴虚多热者,宜补以甘凉,而辛燥之类不可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9-16 17:04 2楼
谢谢这些名人名句的分享!
2010-09-16 17:05 3楼
谢谢这些名人名句的分享!
2010-09-17 11:19 4楼
谢谢这些名人名句
2010-10-04 00:59 5楼
感谢 我转了
⬅ 求助下腰肌劳损的方子 请各位帮看下 老茶馆 精与气具体关系、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