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与人体坐标系

2010-09-23 07:43 楼主
程 玮 (本文作者为学苑出版社最新中医药图书《经穴探源》作者。)
众所周知,中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经验医学,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而其所遵循的原则应当是其基本理论,如果要问中医理论有无真实合理的科学内含?它的科学内含是什么?这也许很难回答,同时也可能是许多医学工作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笔者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古老的中医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所依据的是现代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其基本理论和相关论述,大部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而得来的。在此,笔者愿以系列文章的形式,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中医理论中所包含的科学原理向大家作以介绍。
一般而言,我们在描述物体运动的时候,都会选择一个相应的参考系(或坐标系)。如描述太阳系行星的运动规律时,我们会选择以太阳中心为原点的极坐标系;在考察地球的物质分布时,我们会选择以地核中心为原点的极坐标系。有了这样的坐标系,其对事物规律的描述就变得非常直观和简单。分析一个细胞,我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细胞核的中心为原点建立坐标系,以此来表述细胞物质的层次分布;加工一个园柱,我们会以园柱中心为定位中心从而选择加工方案。对于太阳系、地球、细胞这些物质,我们可视作较为规则的球形来进行分析,而对于不太规则、有着较大偏心年轮的树干,我们则会以树木年轮中心的轴向连线为其柱状极坐标的中心。
科学研究证明:找到一个好的坐标系,可以帮助我们对事物的内在规律进行更好的分析和总结。那么,在人体中有没有这样一个好坐标系以供我们对人体内部的生命规律进行更好的分析和总结呢?我自己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前面所说的坐标系,对它们的选择和建立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应当以最简洁、最直观的图形或方法来表述事物的运动规律为原则(如太阳坐标系的选择),或是以研究对象的物质分布规律作为坐标系的选择原则(如地球及树干的坐标系选择)。寻找人体中的物质运动好的坐标系,其目的是更好地为揭示人体的物质运动规律而服务,尽管人体的物质运动规律我们并非完全了解,但人体的物质分布规律却是通过解剖、生理、生化等方法为我们所熟知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人体物质分布的客观分析找到描述人体物质运动的好坐标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人的四肢部。在人的四肢部,人体的物质分布表现出颇有规律的分布特征,比重最小的皮毛分布于人体的最外层,比重最大的骨骼分布于人体的最内层,比重介于皮毛和骨骼之间的血管、神经、肌肉等,则有规律地分布于人体皮毛和骨骼中间。让我们再从四肢的横断面来观察,种类物质的分布,是以骨骼为中心而展开的。可以设想一下,假如将地球从其中心剖面切开,再与四肢横断面作比较,我们将会发现,四肢横断面与地球中心剖面的物质分布特征是基本相同的。四肢横断面与地球中心剖面的物质分布具有比较相似特征,轻质的物质分布于外,重质的物质分布于内。这些物质的分布特征,归根到底,用一句话来总结,它应当是物质运动的必然结果。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体四肢横断面,其物质的运动和分布遵循重力场的物质运动原则。也就是说,人体的四肢局部,它是一个自成体系的重力场,由于四肢局部存在着重力场,因此,四肢部中轻质的物质才表现出外向运动的特征,重质的物质才表现出内向运动的特征。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人体的四肢部,有一个描述其物质运动规律的好坐标系,这个好坐标系是一个柱状极坐标系,其柱状极坐标系的中心轴在四肢部骨骼中心的连线上。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人体的头部。人的头颅近似于一个圆球形(也许有人会反驳说人的头颅与其它高等动物的头颅相似,而许多高等动物的头颅并不是近似圆球形。其实,这一点并不是个问题,因为我们分析的重点是其物质分布,把它比作一个球形只不过是为了叙述的方便)。人体头部的物质分布和地球系统一样,具有外部的物质质轻、内部的物质质重的分布规律,如轻质的毛发分布于外,重质的脑髓分布于内。与四肢部位的分析同理,我们同样可以找出描述头颅部位的物质运动好的坐标系,它是以头颅内部中心的某一点为坐标原点的球状极坐标系。
下面,让我们接着来看看胸腹背部及躯干部。当然,这里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它不象头及四肢部的物质分布那么有规律,比重较重的骨骼在胸背部分布着,而比重小的肺叶还居然分布于胸腹内部。为了更好地分析胸腹躯干部的物质分布,找到其中的好坐标系,我们暂且把由胸腹包膜包裹着的内部脏腑物质(以下简称大脏腑)暂时抛开,大脏腑的物质,其形态、特性等都与躯干部的皮毛、血管、神经、肌肉、骨骼组织不同(为什么要将大脏腑暂时抛开,其理由笔者将在分析大脏腑系统的坐标系时再予以陈述)。
如果仅仅针对胸腹背及躯干部面议,其中的物质便还原了原先的规律分布原貌,皮毛、血管、神经、肌肉、骨骼与四肢部的物质分布是完全一致的,层次分明,所不同的仅仅是骨骼构架多了一些罢了。胸腹背及躯干部的骨骼构架虽然多了一些,但脊骨作为其中心骨架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其它的骨骼都可看作是脊骨的旁属分支,脊骨就象是一颗大树的主干,其它骨骼就象主干上的分枝。有了这样的认识,胸腹背及躯干部的好坐标系就易找了。胸腹背及躯干部坐标系,它表现出树状结构特征,其整体坐标中心在脊骨中心的连线上,局部的坐标中心在各个骨骼的中心内部。人体颈部也和胸腹背及躯干部部相似,其坐标中心是在人体颈椎骨中心的连线上。描述人体颈部的物质运动好的坐标系,是以颈椎骨中心连线为其坐标中心轴的柱状极坐标系。
以上我们简要分析了人体头、颈、躯干、四肢部的坐标系,下面我们再来分析内部脏腑的坐标系。
首先应当说明的是,前面我们在分析人体的好坐标系时,特别将人体的大脏腑单独列了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是从系统的结构特征来进行考虑的。我们在分析太阳系中的行星(如地球)时,一般不会考虑处于这一系统层次中的次级系统(如附属于地球系统中的月球系统),因它再大也不会影响上级系统的物质层次分布。同样的道理,人体大脏腑系统尽管较为复杂,但它一点也不影响大脏腑以外的胸腹背及躯干部的物质层次分布,胸腹背及躯干部的物质分布同样是皮毛、血管、神经、肌肉、骨骼这样的层次。
如果上述的解释不能令您满意,那我就用肥皂泡系来对此再次进行说明。国外有学者在分析人体系统时认为,人体大系统中存在众多的小系统,每个独立的小系统又与大系统存在着比较相似的特征,他们将人体的这种系统结构称作为“自相似嵌套结构”(sefsimlarity)。如果用比喻的方式来形容,人体这个自相似嵌套结构,就象一个肥皂泡系,大的泡系中有众多个小泡,小泡之中又有小泡,每个肥皂泡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所有肥皂泡不光是结构相似,而且物质分布也比较相似,大泡与其包含的小泡有着明显的层次关系。但是,无论大泡中的小泡有多大,它对大泡物质的层次分布却没有影响。人体中的大脏腑,它就相当于胸腹背及躯干部大系统中的一个小泡,因此,在分析胸腹背及躯干部时可以将大脏腑临时抛开,这样的话就便于我们更好地加以分析。
也许大家对我的上述说法还心存疑虑,可以反问一句:就算你说得对,那你如何证明人体的大脏腑和外部组织结构是相似的系统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也正是下面我想要的分析的问题。
尽管人体大脏腑的物质运动情况目前研究得还不太清楚,但我们同样可根据其物质分布的情况来加以分析判断,不管怎么说,物质的分布规律是由物质的运动确定的。我们同样还是从分析大脏腑系统中的物质比重入手,可以发现,比重最小的肺与大肠,它们同处于大脏腑系统的最外层,比重最大的肾则处于大脏腑系统的最内层,比重介于肺与肾之间的心、肝、脾、小肠、胆、胃等脏腑器官则处于两者之间。在人体大脏腑系统中,处于上部最外围层次、比重最小的肺与处于下部最外围层次、比重最小的大肠形成了相互对称的关系,而心则与小肠形成了对称关系……。由此可见,人体大脏腑有其自身的物质分布规律,其分布规律并不与人体躯干部的物质分布相混淆,而是表现出了人体大脏腑系统中物质分布的独有规律。
人体大脏腑有其自身的物质运动规律,且此规律与四肢及躯干部的物质运动规律相似(因为分布规律相似则运动规律也相似),即小比重物质的外向运动特征(如轻质的肺分布于外),大比重物质的心向运动特征(如重质的肾分布于内)。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人体大脏腑系统的物质分布与四肢横剖面的物质分布基本相同,大脏腑也和地球系统一样,是个自成体系的、独立的重力场系统,大脏腑物质运动的好的坐标系是一个近似于椭圆形的极坐标系,其坐标系的原点位置在二肾的中间。
总之,根据笔者以上对人体物质运动坐标系所作的分析,可以发现:人体大系统是由多个自相似的局部小系统所构成的,各个局部小系统的物质分布基本相同、物质运动规律亦比较相似;人体中的各个局部小系统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物质运动倾向,一是系统中的轻质物自内向外运动,二是系统中的重质物自外向内运动。轻质物属于中医所说的阳物质,重质物属于中医所说的阴物质。轻质物的外向运动可归属为中医所说的阳气的活动,重质物的内向运动可归属为中医所说的阴气的活动。人体的物质运动规律是由两方面所构成的:一是人体人体自身固有的物质运动规律;二是地球重力场影响下的物质运动规律。在地球重力场中,人体物质运动的轨迹是在人体自身固有规律和地球重力场规律共同制约下的运动轨迹。经典物理学的分析方法为此结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按照哲学的基本原理,对于在多种规律作用下的复杂事件,可以将此按其遵循的不同规律,把它化成多个简单事件分别加以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总结出各种事物在不同规律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化特征,这应当是我们分析研究人体这一事物所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其实,我国的中医学它也是按照上述方法,将极其复杂的人体物质运动,按其所遵循的不同规律,化作成若干个简单事物来分别进行分析和讨论的,关于这方面内容,笔者将在以后的文章中陆续予以介绍。
编者按:在祖国医学的宝库中,有着数不清的瑰宝,与此同时,也有许多艰涩难懂的中医名词和术语,还有不少扑朔迷离的概念和原理,常常令人费解。今有江西樟树程玮先生,虽然身为岐黄道外之人,但对中医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等研究有年,尤其对阴阳、经络之说颇有心得,他经过八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撰写出《中医原理及经穴解析》一书,大有山外看山之感。本刊特择其萃,予以发表,用意不在求其尽善,而求引起同道貌岸然争鸣。
(本文发表于《陕西中医药研究》2004年第1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9-25 10:01 2楼
为中医苦海求索的人,应该被人尊重。
⬅ 从人体天之气睦气的物理学实质 老茶馆 一根针一把草治尽人间所有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