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卢崇汉的扶阳观

2008-12-17 20:23 楼主
卢崇汉先生乃“当代火神派”的代表人物,在《扶阳讲记》中力倡扶阳。其核心思想之一就是“病在阴者、扶阳抑阴;病在阳者、用阳化阴”。卢氏对此自诩甚高,自称是得于郑钦安并高于郑钦安的创新之举。吾颇不以为然。
纵观仲景之后历代医家之学术观点,多为昌明一法,原不该求全责备。但卢崇汉理论有偏、影响巨大;影响巨大则学者必多,理论有偏则误人更广。为防谬种流传,故吾不得不再辩之。
“病在阴者、扶阳抑阴;病在阳者、用阳化阴”。吾逐条析之。
前句 “病在阴者、扶阳抑阴”是常规,不存在问题。
后句 “病在阳者、用阳化阴”。不能说错,但至少是不全面的。火神派认为“没有真正的阴虚”、“阴虚的本质仍是阳的不足”等,并据此而用大剂姜桂附治之,颇值得商榷。中医常用取类比象的方法来说明医理,如喻阳气为太阳,我们就沿用这种方法进一步分析。太阳是阳气,则水为阴精,在阴天无日之时,由于水分没有太阳的蒸腾气化,所以水虽足而禾苗也不能生长,这在人体即是状若阴虚实则阳虚的现象,治疗上需要用阳化阴。但如果烈日炎炎、数月无雨、大地龟裂、禾苗枯萎,这时禾苗是需要一场及时雨呢,还是继续增加高温呢?答案不言而喻。这在人体就是真正的阴虚,如果仍拘泥于用阳化阴,继续用姜桂附焚津耗液,后果不堪设想。
吾国地域广阔,南北气候差异巨大。南方多梅雨多阴天,故太阳之气化作用尤显重要;而北方近年连续干旱,地下水位持续下降10米以上,很多村民连饮水都成了问题,若再持续高温,民何以堪?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天人一理。于自然现象如此理,于人、于病又何尝不是如此啊!!!
所以并非没有真正的阴虚,阴虚的本质也并非阳的不足,用阳化阴是治疗状若阴虚、实则阳虚的方法,用治真阴虚则谬。
另有些医家用滋阴法治疗阴虚不效时,往往伍入少量桂附,是阴阳互生之法,亦并非是单用阳药的用阳化阴之意。
杏李园主人。2008.11.29.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7-03 22:16 2楼
一语中的,此论能 让普通老百姓也能明白,奈何“大家”不知晓?!
2010-07-05 12:21 3楼
谢谢,学习了。
2010-07-06 23:19 4楼
该补阳就补阳,该补阴就补阴,该泻火就泻火,不必拘泥一法,正所谓法无定法
2010-07-17 08:04 5楼
无阴虚,井蛙也。教授的言行值得注意。
2010-07-18 02:42 6楼
中医本无派,唯有辨证一法!
2010-08-05 11:35 7楼
回复 1# 杏李园主人


我有同感。有时一个人的理论可以与自己的实践不一至。标新立异的理论是为扬名立万服务的,实践中还是该那办就那办。有道是“仅信书不如无书”,我说“仅信言不如不闻”,要先“姑妄听之”,后“静心思之”,再“实践验证”。至于跟帖说诊金达300元还难以挂上号,这是患者的“人气”标志,不是立论正确的标志。中医历来有各家学说,每家学说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每一家学说都不是万能学说统管一切,一家独对别家皆错,何况各种学说一般地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以偏概全”的缺点。这也就是后人能够非前人的道理和中医能够不断发展的道理。我们暂抛开火神派理论不说,日常中某秘方治甲病有“神效”而治同病的乙无效甚至发生死亡,并不少见。你说这秘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有实践验证,问题不在此秘方而在适应上,前者适应后者不适应。凡有效者皆为正效适应者,不效者皆为效不适应者,适得其反者皆为负效适应者,服之该死。一个秘方尚且如此复杂,那一家学说的应用及实践指导意义就更为复杂,凡事总有个度,不宜过分夸大,承乃制,亢则害。
2010-08-06 12:44 8楼
辨证医治,阴阳调和
2010-08-24 17:38 9楼
可以宣传,但是不能过度扩大。最好是先争鸣一个时期,让实践来检验。
2013-07-17 11:35 10楼
可叹现在庸医横行,连基本的阴阳都不能分辨者大有人在!
2013-07-17 12:12 11楼
向中医 说:
回复 1# 杏李园主人

的确如此,观其医案,也不全是阳药,用阴药的也不少。言行不一可见一斑。
⬅ 我为什么要批评当代火神派 老茶馆 “火神”三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