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证不符时真的要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

2008-12-23 11:29 楼主
那些所谓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的人都是觉得脉象跟症状不符,其实脉证从来都是相符的,是他们没有去想这个问题而已比如王叔和的脉经的各种脉的定义就跟伤寒论里的变脉平脉篇中的脉的定义就有很大的差距
还有,有的上热,下寒等寒热错杂的,问诊出来一大堆热象(就是问的不全),脉象反而表现寒象有的人这时候就愿意取其一.
但刘老每次都是会思考,为什么脉证不符呢然后才知道是寒热错杂..终究一方钉锤..我们学中医的要知道脉证一定是相符的,不可能有时相符,有时不符那还怎么看病脉理精要学的不深就舍脉这种现象庸医才做


这是我在百度中医吧曾发的讨论帖,引来各大高手,流氓,反中医者的激烈讨论,回帖过百,浏览至2680次。欢迎坛友发表自己高见,让我能从中学习。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12-23 12:18 2楼
脉证从来都是相符的吗?我不是很认同
2008-12-23 12:32 3楼
这个问题,很早的时候和人讨论过。
严格的说,无论什么时候,脉证都应当是相符的,因为脉象是人体的一个客观反应,存在必有因由。
所谓的不相符,是指超出了‘常规’。
2008-12-23 12:53 4楼
回复 3# 白头翁 的帖子

我也这样想,所谓的不相符,只不过是与原先对于脉象定义的不符而已。
2008-12-23 22:36 5楼
呵呵,在这里似乎找到了很多知音。
2008-12-24 21:44 8楼
回复 3# 白头翁 的帖子

上升到纯理论层面,白版的说法肯定是对的。
在临床实践的层面,情况复杂得多
2008-12-24 22:23 9楼
呵呵呵我也来两句关于脉症的 取舍!

关于脉症的取舍!
一个正确诊断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对客观病情全面占有的 基础上,而望闻问切就是获得正确诊断的手段。我们经过全面的客观的 收集患者的 信息在经过缜密的 分析判断。最后得出合乎实际的理性的判断。从而完成一次诊断!每病皆有相应的 脉症,简单的一脉一症复杂点的一脉多症!都好判断,但有的虚证见实脉,热证迟脉等,就不好判断,由于脉症不相吻合这就是脉症不符。大都脉症相应为顺,脉症相反为逆。先看是[症]还[证].
是舍脉从症,还是舍症从脉下节在说!
2008-12-27 03:31 10楼
第53条
自古以来道听途说的舍脉从证和舍证从脉;色与脉不同的真正原因是时间差

作者:陈建元

自古以来很多医家都好空谈,出口便言舍证从脉,舍脉从证,乍听之下似乎很有道理,博学满腹,实际上是道听途说随古人呻吟几句者居多,讲得他人胡涂,自己不懂。试问既然要舍证从脉,舍脉从证,
那就要定出一套规矩标准来让后学者遵循,而不是随随便便就用两句话搪塞带过去,这叫后面的人怎么学?试问,若定不出一套标准讲不出一个规矩来,临床上是不是又变成双头马车,终究还是没有办法决定是要舍脉还是舍证,
结果又回归空话一场,讲了等于白讲,这就叫做打胡涂帐![font=新細明體]


或许大部分的人会说,大虚有实状,大实有羸状,此时要舍证舍脉。但请你想想看,这种极端的病人能遇过几个?这种极端的病人还需舍证舍脉吗?对照一下前后的病程,心中应该早已经有一个谱了的是不是?舍证舍脉不是用在这个地方的![font=新細明體]


药王脉学在这边要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脉证通通不能舍[font=新細明體]

不管是脉还是证[font=新細明體]
通通都是体内变化的真实反应[font=新細明體]
没有舍脉或舍证的问题[font=新細明體]
或说这个问题根本未曾存在过[font=新細明體]
只有会不会判断的问题。[font=新細明體]

第二个要提出的概念是色与脉不同或相反的原因是因为时间差所造成的差异,而矛盾的地方正是下药的关键处![font=新細明體]


下面举例来说明:[font=新細明體]


一个人体质看起来是恍胖白嫩,舌色同时也是淡胖白嫩有水滑苔是气阳虚夹湿;
但按他的脉象却是呈现六脉同时浮细无力的阴血亏现象。
请问这时是要从证的方面来取气阳虚夹湿为主来下药,
还是要从脉的方面来取阴血亏为主来下药?这频率证刚好相反互相矛盾。
其实体恍胖白嫩,舌色也是淡胖白嫩有水滑苔是表示一段时间之前的体质状态【
形态是实质,所以在短期间内是不会有变化的,例如今天是淡胖白嫩舌,不可能明天马上缩枯变成枯瘦舌(温病例外)】,而脉象显现的则是代表现在实时的身体状态【你运动一下,会发现脉马上就会有变化】。以上面这个例子来看应该要如何判断?这时就要把色脉相合起来来看,答案就是要从气阴两虚夹湿或是从阴阳两虚夹湿方面来开药,意思就是说这个病人的病机由从前的气阳虚【形态】,渐渐的损阳及阴【脉象】,而变成阴阳两虚的现象。所以他的气阳虚夹湿呈现在较久体质的证上,而阴血亏却呈现在马上实时反应的脉上,色与脉不同或相反的原因是因为时间差所造成的差异,而矛盾的地方正是下药有没有效果的关键处![font=新細明體]


这个关键点在药王脉学中叫它作时间差。诸如此类还有很多,都是前人未曾阐发之密,在本脉学中会逐步加以探讨,是开药疗效好或疗效差的契机,色脉只能相合不能相离,
而色脉相反处也正是病机和开药方向的关键处。[font=新細明體]

【少量引用请注明作者出处,大量引用请先来信告知征求同意,若有涉及贩卖营利等商业行为,版权所有拷贝盗用必究。】

2008-12-27 03:42 11楼
[font=新細明體]1.1脉诊是绝学,但不宜神化作者:陈建元[font=新細明體]
脉诊的确是绝学,半本难经及一大堆内经经文,都说明了脉诊的重要性[font=新細明體]
有的人特别强调四诊合参[font=新細明體]
但四诊合参其实已经渐渐变成一句口号[font=新細明體]
其实四诊合参不用特别强调[font=新細明體]
如果能摸清脉诊[font=新細明體]
自然能四诊合参。[font=新細明體]
如果脉诊摸不清楚[font=新細明體]
表面上纵然强调要四诊合参来保住面子[font=新細明體]
但实际上做的却是丢掉脉诊后,西医式弃医存药的三诊秘方看病法[font=新細明體]
只是搜一堆秘方放在计算机里用来应付患者[font=新細明體]
中医自己的诊断付之阙如[font=新細明體]
这就是所谓的四诊合参吗?[font=新細明體]
这样依附在西医中的中医还能存活多久?[font=新細明體]
[font=新細明體]
诊是绝学,配合少许的望闻问后,的确可以按脉知病、知证、知症。但这些都只是副产品,最重要的是能知机【病的病机和人体细微的变化】,这才是要重视脉诊的最大原因,因为本源的病机清楚之后,自然可以找到相对应的药物而能治疗。有的人喜欢说舍脉从证,舍证从脉,但是试问,如果脉诊摸的透彻,知道脉与证之间的对应关连性,不用人教也自然心中知道如何取舍;但如果连脉诊都摸不透彻了,那又用什么标准来取舍呢,不过瞎猜一通,从脉医不通时就从证医,从证医不通时就从脉医,二者选一,只是乱猜一通,有何学问可言?中医真的变得这么廉价吗?[font=新細明體]
[font=新細明體]
脉诊是绝学,但不宜神化,就像在药物中,甘草没有人会作假药,但冬虫夏草做假药灌水的则一堆。高深的学问自然会吸引一堆可恶可恨的江湖术士来大做文章,这要特别的注意。[font=新細明體]
要注意,脉法中绝对没有什么玄奇的事,有理论,有操作,有规则,有方法,说得出,做的到,可重复实验,你我摸脉的感受基本上会一致而统一,结论也是一样的。踏踏实实,是单纯的技术,人人可学,不是玄学,不是禅学,不是感应。[font=新細明體]
[font=新細明體]
有等人说是感应,练气功可得把脉的特异功能,注意,这不是脉学。纵然神通传承异人,然而无法推广普及,对中医或世道又有什么帮助呢?只闻楼梯响传说有高人隐世,又不见人下来,请他时则跑去躲起来,只会在背后放炮,事后诸葛亮,这又有什么用呢?注意,这不是脉学。[font=新細明體]

有等人说练有玄功,能感受气脉,说来说去,不过肝不好肾不好这几句话转来转去,说不出个像脾有血瘀兼寒湿、肺有外寒,这类细微象样的病机,注意,这不是脉学。[font=新細明體]

有等人大力强调五术一家,假装把脉,不过青白黑红黄五种颜色做文章,红说心不好,白说肺不好,黑说肾不好,青说肝不好,黄说脾不好,然后就没下文了,阴阳虚实一概不知,试问,天下哪有看到穿红色裤子的一律把它归类是女生,穿绿色裤子的一律把它归类是男生的道理?注意,这不是脉学。[font=新細明體]

有等人说有家传绝学,不过从历代医家中拿几个诀窍,一知半解,以为餬口,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神神秘秘,奇奇怪怪,蜻蜓点水,见好就收,故弄玄虚,有起头没结尾,有方法没逻辑,有理论没规矩,注意,这不是脉学。[font=新細明體]

有等人说有科学研究,数据一堆,只说一堆自己的高明处,却说不出个道理,找不出个通则来说给大家听大家用,结论是只有他天才能懂,别人无法意会了解,注意,这不是脉学。[font=新細明體]

有等人从药王脉学中抓几个重点,学会测血压多少,学会测月事何时来?学会测是否有癌症。余则一概不问,八纲四诊置之脑后,阴阳虚实毫不关心,专用这几种技术来唬人骗钱,注意,这不是脉学。[font=新細明體]

有等人博搜百家,全不思索剔炼淘砂,紫朱混淆,不过尽浆糊剪刀之能事,玄语一堆,无法意会,蒙蒙渺渺,如入雾中,似会佛意,还如参禅,搞得像玩大家乐逼明牌,徒有脉诊之名,临证无从凭借实用,注意,这不是脉学。[font=新細明體]
【少量引用请注明作者出处,大量引用请先来信告知征求同意,若有涉及贩卖营利等商业行为,版权所有拷贝盗用必究。】
这是我个人空间的原文
⬅ 推荐一篇好文章-全国仲景学术会议上唯一一篇让老中医们又反思又恼的文章 老茶馆 什么是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