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吴冠中

2010-10-22 14:28 楼主
文 王旭明

崇拜两个字可不是随便说的。有的人一辈子崇拜了许多人,我看靠不住;有的人一辈子一个人也不崇拜,我看也没劲。而要做到既不崇拜很多人、也不无人崇拜,换句话说,人的一生中,真正地崇拜一个或几个人也挺不容易的。

我由衷地崇拜吴冠中。

我素不喜画,也没有那方面修养,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吴冠中捐献作品展展出以来,我先后看过三遍,并且还与我的同事们一起欣赏了一回。一个从不绘画也不懂画的人,何以如此着迷且流连忘返一个画展呢?一句话,是画家绝世超俗的巨大艺术魅力,贯彻一生无穷无尽的创新与创造力,尤其是他洞察世事人生的深邃而幽远的目光、胸怀以及表达,还有他无以伦比的在商品化社会中保持清高、清醒和清纯的人格魅力。太崇拜你了,吴冠中!

还没见过哪位画家在他的每副画旁边都有诗文批注,吴冠中是。在油画《鲁迅》边,他写到:生长于野草、斗争于野草、葬身于野草。在《崂山松石》边,他写到:石隙不仅杂草成窝,且处处生长出屈曲的松,虽细瘦,却坚挺,风景这边独傲。在《昼夜》边,他写到:昼夜毁人生,人生争昼夜。在《恩怨》边,他写到:黑与黑,庞然物,其实是有血有肉,是恩是怨谁知?这些批注恐怕多少文人骚客也难以做到,画家吴冠中给了人们无穷的联想与深深的思索。

吴先生生于20世纪初,在中西文化激荡碰撞年代他以无畏的胆略和率真的性情,探索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关联,创造性的贡献出了一种走在时代前沿的崭新风格。人们评价他是中华民族在文化转型期艺术精神积累和文化系统推广进程中的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峰。这样的评价真是妙不可言!

我还喜欢吴冠中的表达。一个画家,或者说在不擅长的文字语言表达领域,他却表达得那么完美,那么精当,那么独特,那么深刻而又那么不失性情。读他的著作《我负丹青》和《吴冠中自选散文集》等,处处凝聚着这样的思想深刻语言纯美的璀璨珍珠。如他写到:“一位友人去年给我照了一张相,神情是像的,他在照片下印一行小字,贺吴先生85寿辰,又在右页大红底色上书写一个大大的寿字。我剪去那红底寿字,留下了照片。”你看,不着一个对祝寿之俗的烦字,却尽得清雅名士的风流。又如在《安乐死》一文中他写到:“我们乡里最恶毒的骂人话不得好死,无疾而终的幸运者太少,愿医学的发展能维护人类的健康,保证生活质量,并早晚施于非选择死不可的个人。”对死亡的悟透正是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再有他说《妒嫉》:“其实妒嫉的另一面是激发强者超越,只有弱者,卑微者,才成为妒嫉的俘虏。”这样的人生感悟充满在他的著作中,我是越看越爱看,百看不厌,看了还想再看。

说到表达,我尤喜吴先生从不说大话、套话、空话和正确的废话。被不少人指责的如他说,如果我当选美协主席,我首先把美协解散;又如他说,中国可以没有一百个齐白石,却少不了一个鲁迅;还有笔墨等于零等等。反对者认为这些话偏于极端,过于愤青,当然不错。但我们透过他极端而特色鲜明的表达不正可以看出老人家对中国艺术缺少思想性的深深担忧和尖锐批评吗?不正可以看出他对现行文艺管理体制某些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革的迫切愿望吗?读懂吴冠中,需要相同层次的人,井底之蛙看到的永远是井口之上的那块天;闹市之人欣赏的永远是世俗景象,而超然于一切的就是吴先生的思想、绘画和表达。

这么多喜欢汇聚在一个人身上,还不值得崇拜吗?!

还有呢,就是吴先生高尚的人格。邵大箴先生说,吴冠中留下的珍贵遗产就是他的人格,吴先生不是一个圣人,但他是一个真人,永远值得我们信任。一个资深而著名的美术评论家,如此评论一位画家,令人唏嘘令人赞叹,令人仰止。不用说别的,就是吴先生捐赠出来的360幅作品,可以买多少别墅,多少宝马车,可以换多少金条,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啊,他却至死居住在北京南城一个普通的住宅里,甚至连遗体告别仪式都没有。比起多少走红的歌星影星,比起多少名头大得多的艺术家,他显得那样寒酸,那样傻气,但他的确是一座高峰,一座思想、生活、艺术和人品的高峰,无人企及,无人逾越!

难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亲临观展并撰文,号召全国文化艺术工作者向他学习。斯人已归云山外,其艺永存天地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周围、我们平凡而琐碎的人生太需要吴冠中了。可以永远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但不可以视那样的高度而不见。

在仰视中,我增加着活的勇气和力量,我永远崇拜你,我心中永远的吴冠中!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熟地用面粉制作,一地冒5吨假熟地。 老茶馆 倡导绿色中医,反对转基因中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