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内经》有惑之一

2010-10-22 20:40 楼主
《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有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王洪图先生解释道:适其性为补,反其性为泻。肝喜条达,用辛味药以散之,即为补也,反之酸味为泻也。
但是我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曾云:“山茱萸得木气最厚,最善补肝”,山茱萸性温味酸而善补肝,不知与《内经》所说是否矛盾?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10-23 07:41 2楼
思考中..
2010-10-23 15:54 3楼
张锡纯又云黄芪为补肝妙品,不知哪位前辈有这方面的临床体会?
2010-10-23 23:01 4楼
不矛盾,肝性条达,适其性为补,反其性为泻,只是《素问·藏气法时论》对五味有规定;即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所以此篇中的酸收与肝性条达性反,为泻,而所引张锡纯原文:“山茱萸得木气最厚,酸收之中大具开通之力,以木性喜条达故也。”第一,经查为此条,非“山茱萸得木气最厚,最善补肝”,读原文以强调此点以适肝性。第二,还记得金匮肾气丸的作用是阴中生阳,此为酸收中得开通,其理同。第三,酸味药中突出表现适肝性条达疏泄作用的即是补肝之药,如桂枝汤中的芍药并非像许多注家所说的酸收,最主要体现在芍药的疏泄作用,太阳中风名字有风就觉得有点奇怪,而且是汗出渐愈之表证,当顺势利导而祛风,岂能收而有引邪内入之忧。补充一点,我没找到你所引张锡纯原文,而此处所引原文可能不对,如果错误,麻烦告诉我你所引的原文在何章节。谢谢。
2010-10-24 22:37 5楼
回复 4# 之明


谢谢你能够给出这么详细的讲解。有关山茱萸,我之前分读《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中药解》《医案解》《方剂解》,具体记不清在哪里面了,后来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合集》曾在山茱萸篇中自注这句话,有可能是《医案篇》中,也可能是记忆差误,不好意思。
2010-10-26 10:54 6楼
内经所言补是顺其行而补
仲景所言补是补其体
两者的着眼点不同
但是殊途同归
关键是要认清疾病伤在体上还是在用上
2010-11-23 14:30 7楼
不矛盾,任何一种药物,都具有两面性。在一定量范围内就是补,在一定量范围外就是泻。比如大黄就是这样。还有,中药的采集季节不同,药性根本不一样。所以,学中药中医都不要教条主义。
2010-11-25 13:05 8楼
我有不同看法。
古人常有倒装句,其实《素问》可能就是反着说的,可惜王洪图老先生中庸的功夫太深,偏要找些理由出来粉饰。汉代的张仲景不可能没读过《素问》吧,而他的《金匮要略》却明确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补用酸,助用焦苦,宜以甘味之药和之。”可见,连汉代的古人都不再拘泥于《素问》中的“补”“泻”二字,我们现代人何苦还不醒悟呢?
再说,“肝”的功能本来就有“藏血”和“疏泄”两大类,一阴一阳而已。酸可助阴,却又削阳;辛可助阳,却又削阴,你说它是“补”是“泻”?矛盾本来就有两面,只看站在什么立场上说话罢了。
2011-02-20 18:22 9楼
回复 8# shenyvf


恩,学中医是需要这种灵活思维啊~赞个~
2011-02-21 10:59 10楼


2011-02-23 11:28 11楼


令人茅塞顿开呀!
⬅ 急性腰扭伤治验 老茶馆 读《内经》有惑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