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铎“劝医六则”所提示的医生境界

2010-10-27 13:49 楼主
清·陈士铎

一劝:

人生斯世,无病即是神仙。能节欲寡过,使身心泰然,俯仰之间,无非乐境,觉洞天丹丘,无以过也。无如见色望命,见财望家,营营逐逐,堕于深渊,沉于苦海,愁怨恨之心生,嗔怒斗争之事起,耗精损气,而疾病随之矣。苟或知非悔悟,服药于将病之时,觅医于已病之日,则随病随痊,又何虑焉。乃求人之过甚明,求已之过甚拙。而且讳病忌医,因循等待,及至病成,使叹从前之失医也,已无及矣。铎劝世人幸先医治。

圣人境界:此深谙《内经》养生未病之真言,凡人当有病尽早防治,求人莫若求己(已然成当今畅销书名),防微杜渐,养生防病是利国、利家,利人、利己的大事,因此,50多年前,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就提出“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

二劝:

人病难痊,宜多服药。盖病之成,原非一日,则病之愈,岂在一朝。无如求速效于目前,必至堕成功于旦夕。更有射利之徒,止图酬谢谢之重,忘顾侥幸之危,或用轻粉劫药,取快须臾,未几毒发病生,往往不救。何若攻补兼施,损益并用,既能去邪,复能反正,虽时日少迟,而终身受惠无穷。铎劝世人毋求速效。

贤人境界:此正是医治当今浮躁病的一剂良药,凡医之孟浪或出于知识粗浅,或重近效,忽略疾病之演变、发展,甚至忘却既病之人。贤哲当然以己及人,周全分析,权衡轻重。

三劝:

病关生死,医能奏效,厥功实弘。世有危急之时,悬金以许,病痊而报之甚薄。迨至再病,医生望门而不肯入,是谁之咎欤。等性命于鸿毛,视金钱如膏血,亦何轻身而重物乎。铎劝世人毋惜酬功。

真人境界:此世俗常态,既有轻身重利,薄命厚财者,也有重体面,轻脏腑,贵面子,贱里子者,唯真人淡薄之,便可寻得人生之平衡也。

四劝:

病痊望报,俗子负心;病痊索报,亦医生惭德。盖治病有其功,已报而功小;治病而忘其功,不报而功大。要当存一救人实意,不当惟利是图。勿以病家富,遂生觊觎心;勿以病家贫,因有懒散志。或养贻患,或恐吓取钱,皆入恶道。铎劝行医幸毋索报。

人道境界:此观点实乃人性至真、至善,并早为希波克拉底所认同,当今很多医院的院训里都有了,白求恩思想的教育也如此。

五劝:

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理明斯知阴阳、识经络、洞脏腑、悟寒热虚实之不同、攻补滑涩之各异,自然守经达权,变通于指下也。否则,徒读脉诀,空览本草,动手即错,开口皆非,欲积功反损德矣。铎劝学医幸务穷理。

凡人境界:人不学习就不能进步,医生没有天才。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成就医圣,但其家族为疫非命者更几何,悟道之难,甚于学富五车。当然扁鹊之为神医也不是天生的。

六劝:

医道讲而愈明,集众人议论,始可以佐一人识见。倘必人非我是,坚执不移,则我见不化,又何能受益于弘深乎。迩来医术纷纭,求同心之助,杳不可多得。然而天下之大,岂少奇人。博采广谘,裒(pou)获非浅。铎劝学医幸尚虚怀。

学人境界:不骄不躁,是学习的基本前提,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病之难识,证之难辨,方之难效,往往是其他领域所不及的,因此,历代医家多集众家之长,而方有心得。此亦为破门户而广大学术之良药。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中医治国 老茶馆 为什么早上太阳升起,就感到头晕?如果今天阴天,则感觉较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