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中的“傻瓜技术”---【程玮】

2008-06-01 12:58 楼主
针灸中的“傻瓜技术”
____经穴解及个人经验谈之一
1、中府穴:A 几胸腹闷胀者或胸腹内热而外表畏寒怕冷者,指针逆经推按或针刺泻法可获即效。指针推按的时间及针刺泻法的次数,视症状的改变而定,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量与效的关系。针灸泻法要领:进针后提插数下后摇孔出针为一次,一次未完全解除可重复针刺数次,以右侧穴位为佳。B 单纯因肺寒、肺气不足所致的手臂手掌指不温,左侧中府穴施灸法,一次见效,二三次可愈。未愈者查其它原因。
2、云门穴:几肺热导致的皮肤热、灼痛及火伤,用泻法或小剂量水针清热凉血,可收到很好的即时疗效和远期疗效。
3、天府穴:它是肺经气血中的五行之火上传人体头面或天部皮层之处。几头面有热而身无热如面部痤疮(非额部和唇部),可用泻法作为配穴。
4、侠白穴:肺气宜宣宜降,此穴主肺气之降,乃云气下降为雨之处。几肺心导致的上源性水肿,以此穴为主穴之一行泻法(配列缺泻法),临证再按症加减,多可在二三天内水消肿退。本人曾治一例26岁男性,手掌干裂,本穴逆经推按七日而愈。
5、尺泽穴:肺经云气降地之雨所形成的小泽。秋时地燥、西方地干、秋天雨少,故降地之水只能形成小泽。本穴注射盐水或滋阴之类水针,可快速改变肺之燥热,上午注射下午见效,量越大效则越快越好(无论是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相反地,此处放血可去肺寒,也存在量效关系。
6、孔最穴:此为秋雨被脾土肌肉吸收之处。西方秋土其性也干,见水则吸而收之,为肺经经水灌注脾土之穴。其最大的功用是调节肺脾二经之间的气血虚实,同时亦可单独作用于脾经。凡肺经寒湿而脾经热燥者,针刺提插捻转可快速将肺经之液导向脾部,脾部本身虚寒者不用。肺寒湿而脾热燥者莫放过此穴,三四次可达平衡。
7、列缺穴:此穴为肺经经水输配大肠经、肺经、脾经和胞宫之处。逆经向上推按可散肺经之寒湿,使之分流于大肠经脾经和胞宫;逆经向外(大肠经)方向斜刺可导致肺经之液更多地流向大肠经;直刺可将肺经阴液更多地导向脾经及胞宫,逆经向心包经方向斜刺可将肺经阴液更多地导向胞宫。肺主气,逆经向上推按可分流肺经阴液,阴少则气旺,头为诸阳之会,肺之气旺则头之气旺,故曰:头项寻列缺。属于肺寒气虚引起的头痛流涕,逆经推按二三分钟即可取得明显的即时及治疗效果。白带清稀量多者,逆经向上推按本穴数次,次日白带将明显减少。黄带赤带及**干涩味臭者,曲池及腹部子宫穴各注射盐水4毫升+B12(或丹参)6毫升,配合本穴胞宫补法,二三次可愈。肺寒肠燥者,本穴向外斜刺补法三次可达平衡。本穴作为主穴之一,逆经斜刺行补法治心肺引起的水肿三四次可消。
8、经渠穴:此穴为列缺穴经水溃散后又回流经之处,逆经泻法可减少回流肺经经水,循经补法可增加肺经经水。凡肺有风寒而咳者,指针或逆经斜刺本穴二三次可愈,指针好过钢针。
9、太渊穴:肺经经水在此处如瀑布向下飞落,此穴为肺经经水化气之处(地气上升为云)。凡肺经因寒而致皮肤干燥者,直刺补法一周内可明显改善,米粒灸更佳。
10、鱼际穴:凡头面部肺之热疾,本穴鱼腥草2至4毫升穴注二次可愈。
11、少商穴:肺寒心热者直刺留针5—10分钟立效,配列缺穴循经补法效更佳。
12、凡食少多饮,口干、或胃气上逆、喜呕吐、或胃中灼痛得冷则安者,有其一者可在其足三里、曲池、阴陵泉三穴(取一侧即可)盐水注射各6—10毫升,轻者2小时症状消失,重者久者二次症状消失,且较为巩固,穴注液量大效好。
13、人有表寒有里寒,凡表寒者,可用针刺井穴及廖字头穴(直刺深刺捻转提插后并留针,井穴直刺即可),能快速将体表寒湿水气导身体一内。如固定不移的寒痛,在其附近取廖字头穴,寒湿即除。可循经取穴,亦可远道取穴和局部取穴,即时疗效和远期疗效明显而巩固。此法对三部九候地部中的寒湿水液消除明显。天部层次的寒湿不明显,得有赖于将天部的寒湿水气降地后方有显功(如侠白穴泻法配合之类),所有表寒皆宜,无需灸之。

----转自其他论坛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12-28 16:58 2楼
只说了肺经,其他经的有没
2011-03-11 20:33 3楼
顶..
2011-03-12 14:42 4楼
程先生会继续把自己的经穴解读进行下去。
⬅ 李可病案两例赏析 老茶馆 温病学派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