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锡武——视咳用药 辨痰论治

2010-10-31 12:46 楼主
一.外感咳喘,治从风寒,风热:

1.风寒咳喘为麻黄汤证。以发热, 恶寒,无汗而喘,脉浮紧,头痛,体痛,骨节疼痛等证伪主。其主要症状是无汗。但是,若感冒而不恶寒,体不痛,脉沉弱者则不可用麻黄汤。

2.风热或风温咳嗽:如麻杏石甘汤证。治疗多用辛凉方剂,但桑菊饮类不如麻杏石甘汤类疗效显著。。凡属新感暴喘或久病急性发作表现高热,咽痛,口渴,脉数,以及肺炎等急性传染病,均以本方合增液汤加银花,连翘 板蓝根 黄连。

二.慢性咳喘,虚证居多:

久病必虚,但本病非完全纯虚。在治疗时,重点在于补虚,或补正祛邪。

1.轻性痉挛性咳嗽:痰粘稠不易咳出,并气逆上冲,或咳声嘶哑着,麦门冬汤加厚朴杏仁瓜蒌汤治之。

2.湿性痰饮性咳嗽:略有浮肿,贫血,手足易冷,小便自利,无发热恶寒头痛肢痠之表证,故不用小青龙汤,可用苓甘五味姜辛汤。

3.胃咳:心下痞塞,胁下坚硬,大便秘结,频发咳嗽,各药无效者可用大柴胡汤下之,此即“腹满而喘病在胃”之证。

4.酒湿咳嗽:酒客嗜酒日久,多于秋末冬初咳嗽兼见胸背胁腹挛紧而恶寒。用桂姜草枣黄辛附汤治之,年老者尤多治之。

5.脾虚咳嗽:平素胃肠虚弱,咳嗽日久不愈者用六君子汤补之。虚弱小儿,脾胃虚弱感冒而咳嗽不止者,以小建中汤加减治之。

6.肾燥脾湿咳嗽:上嗽下利,胃纳不振,黑地黄丸治之。

7.火郁干咳:火郁干咳而无痰者先以逍遥散发之。继以清燥救肺汤。

8.哮喘:以小青龙汤为主,夹有热象者小青龙汤与麻杏石甘汤合用。脉微细恶寒嗜睡者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黑锡丹治之。

9.支气管扩张咳嗽:以千金苇茎汤,小陷胸汤,甘桔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治之。

10.肺源性心脏病之咳喘:以真武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唐容川参苏饮(人参 苏木)治之。浮肿甚者加陈修园消水圣愈汤(麻黄 桂枝 细辛 附子 知母 生姜 甘草)兼肝大腹水者以真武汤,越婢汤合剂加活血,利尿剂治之。

11.肺气肿喘咳:咳喘多年,胸闷气短咳逆倚息,胸呈桶状,偶咳见心痛。中医名曰心咳,其多兼见心虚证象,宜用王旭高心咳方加减治之。常用药物:党参 茯苓 甘草 牛子 半夏 麦冬 远志 茯神 小麦 厚朴 麻黄 杏仁 薄荷 桔梗 生石膏。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10-31 12:47 2楼
临床对咳喘辨痰施治,也为常用方法:

1.痰黄者新感或旧病新发者均可用麻杏石甘汤合增液汤加银花 连翘。

2.树胶液状稀痰,听诊为湿性罗音者小青龙汤治之,烦躁者加生石膏。

3.稠痰:喉中水鸡声,听诊为干性罗音者,宜射干麻黄汤。

4.稀稠混合痰听诊为混合罗音者,厚朴麻黄汤治之。

5.泡沫痰而脉数心悸者,宜麻杏石甘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及生脉散治之。

6.脓痰:晨起量多,胸痛并有周期性吐血者,千金苇茎汤治之。

7.痰胶黏难出,量多,咳逆倚息,坐不得卧者,可用皂荚丸治之。
⬅ 男科多普靳超声检测报告单(重新发) 老茶馆 彭怀仁教授治疗肿块类疾病的小验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