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中医(3·2)

2010-11-04 18:27 楼主
<二>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用西医的方法研究中医中药曾蔚为时尚,但研究出的一些结果却使人感到困惑。如麻杏石甘汤,中医用之治肺炎,疗效很好,而用西医的方法检测,该方组成药物没有一种含有杀灭细菌病毒的有效成份。又如治疗病毒性肠炎的常用方藿香正气散,疗效奇好,而用西医方法检测,同样无杀灭病毒的有效成份。1956年,石家庄流行乙型脑炎,中医参与救治,师仲景法用白虎汤,疗效超过世界水平,名医蒲辅一周一人成功治疗167人皆无后遗症。而用西医方法检测白虎汤,组成药物不但无杀灭病毒的有效成份,甚至君(主)药石膏连解热的作用也没有。这个困惑,在中医看来不成问题。因为只要使用方药切合病机,能有效调和阴阳、调和内环境,疾病自然就向愈了。近些年来,用现代科技研究中医药调整了思路和方法。现在研究证明,白虎汤在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它既造成不利于病源体生存繁殖的体内环境,又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抗损伤与病损恢复能力,并可促进机体排除病源体的代谢谢产物,发挥的是综合作用。
类似白虎汤的研究成果,支持了中医改善内环境治病的理论,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的科学原理。反对中医的“废医存药”派也承认中医方药的有效性,他们着力叫喊的是“中医理论不科学”。而且,这些方药的应用,如果脱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则结果往往与预期大相径庭。看来,解秘中医,绝非一朝一夕,三方两语的事,仅就中医调和阴阳,改善内环境治病的理论而言,要让这种理论为地球村的广大居民接受,中医的科普工作者还要花很长时间,很多功夫才行。我们还是立足国内,立足本土,从一点一滴的工作作起。在这里,我讲两个成功的医案,和朋友们讨论。
1068年夏,我的家乡发生了武斗,那是真枪实弹的武斗,为避武斗我到了开县。刚到开县就碰到先期住在那里的几个家乡熟人。见到我后,有人就说,某某可能有救了。在他们的邀请下,我没有休息就去了患病的王某床边。王某,男性,当年25岁,自幼患支气管炎及慢性肠炎,体质较差,近一年来常因这两种病发作请我诊治。因医患关系而产生了友谊。经患者亲戚朋友代诉,知道王某已发热卧床16天,不言不语不食7天。患病源于半月前与亲戚朋友会餐,吃小笼包甚多,食后因天气炎热,在大家相邀下去城外河里洗澡,傍晚感到发热、头痛,身体不适而入院治疗。在西医的治疗中,用了青霉素等抗生素药物,但发热一直不解,每天下午39℃左右,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体温稍降。至午后又开始升高,近7日是不食不语,全赖输液维持生命。患者形体消瘦,面容晦暗,呼吸微弱,腹式呼吸消失,胸式呼吸肉眼难以察觉。通俗些说,好象腹肌、膈肌、胸肌停止了运动。在询问发病过程中了解到,患者洗澡的那个地方是两河交汇处,河水一寒一热,温差极大。这个病我诊断为阴暑,但湿邪和饮食积滞在本案的病情转换及病机转换中,却具主导作用,热不得泄,昏睡不食,气息微弱皆因食伤脾胃,湿困脾胃而致脾胃失开阖枢转之职,进一步导致全身气机不畅,升降出入失和。所以给他开了一个芳香化浊,理气除湿,消食导滞的处方。服药后患者全身微汗,又解了大便,当晚热退神清。一周后,患者康复如初。在我来宁波前不久,当年与患者王某同在开县一个宣传队的组员见到我,还忘不了王某当年病状,还忘不了重复当年大家对我的赞语:9味药,1角8分钱,神了。这个9味药的处方,是一个与藿香正气散相近似的普通医方:藿朴夏苓汤,我稍作了加减而已。
另一病案发生时间在1970年夏天,患者45岁,农村妇女。患者患水肿已4个月,少尿近一周,我看到她时已全身浮肿,四肢如杵,腹大腰粗如水桶,因颜面浮肿,双目深陷难以睁开,测量体温36℃,听诊心音低钝,支气管有哮鸣音,虽在炎炎夏季,常人穿背心短裤都觉酷热难耐,她却身穿冬衣,拥棉被,口里叫冷。这个病西医诊断为肾炎,县医院,**野战医院,**医学院626医疗队都治疗过,诊断相同,疗效都不甚佳。这个病在中医看来,属于水肿中的石水症。我给她开了用麻黄附子细辛桂枝等大热药物组成的处方,嘱其服一剂后再诊。患者家属购回2剂,合在一起煎煮后患者服下,服后小便如注,水肿消失了,后调理半月而安。这位患者后来一直活到1998年才去世。关于这个患者的情况,早在我诊疗前一个月就有所耳闻。因为当时给她诊治的626医疗队就住在我工作的公社卫生院 。每天要讨论病案,我有时参与旁听。在旁听中了解到,医疗队搞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处方则是按照西医的理论,用的是清热解毒渗湿利尿的中药处方。这种用药与我们中医的理论完全相悖。他们使用寒凉性质的清热解毒药,其理论根据是这些药能杀菌抗菌。他们用这些药的目的是杀灭链球菌。而我用热药的目的,则是根据中医理论调理阴寒偏盛的内环境。
我举这两个医案,并非想证明中医比西医高明。中医和西医各有优势,而治疗这一类疾病,恰好是中医的优势所在。我所想要说明的是,中医和西医的思维形式是不同的;我还想以此为例,来阐释中医治病的原理,宣传中医和西医都是科学,虽然研究的方法不同,但并不影响二者都是科学这一结论。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11-04 22:44 2楼
好文。李东垣所言阴暑不假
2010-11-05 11:39 3楼
离开了中医理论的指导,药物全成了一盘散沙,即便妄想费医存药,但这药也绝对存不下来的。
其实对于中医是否科学、中医西医谁好谁不好之类的问题,我觉得根本没有争论的必要,需要的是解决好每一个来找中医看病之人的具体问题,只要疗效好,其它一切都不是问题了,也无需争论了。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伤寒六经怎么理解 与内经的有什么区别 老茶馆 咽痛案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