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疗法》◎穴位及主治

2010-11-08 12:57 楼主
第五章◎穴位及主治

前面已经说过,针刺放血疗法的治疗取穴和毫针取穴不同,其穴位不一定在十四经上,而是要选取穴位处或穴位附近有病变的“血络”。也不拘泥于其经气血之多少,而应取决于其经是否有血盛瘀阻征象,“血实宜决之”。刺血疗法所言及的穴位名称,只是为了便于交流经验,使学习者掌握选穴进针的规律,而借助于十四经腧穴名称。实际上临床选穴是比较原则、灵活的,比如所说的太阳穴,真正进针时可在丝竹空、童子髎、太阳穴之范围内选取显露明显的静脉血管。而条口穴,在进针时可在丰隆、足三里、下巨虚,甚至位置更下一点的范围内寻找有瘀血的静脉血管。

一、血络的辨认

针刺放血治病主要是刺“血络”出血,《素问◎调经论篇》云:“病在血,调之络”,因为“络主血”,人体受邪之后,血气不和、阴阳失调,表现在局部的血络则发生异常征象,如《灵枢◎经脉》记载:“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治疗时先刺其血,而后调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素问◎三部九侯论篇》)。因此,针刺放血取穴,首先必须学会辩认有病变的血络。 所谓“血络”就是指皮下浅部静脉血管,“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灵枢◎经脉》)。大的浅静脉如肘窝部曲泽、尺泽,腘窝部委中、委阳,小的浅静脉如耳后瘈脉、掌部鱼际、跖部然骨等处。针刺放血所取的“血络”必须具有气血瘀阻征象,郁血的血络都是坚盛胀满而发赤的,“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灵枢◎血络论》),这可作为取穴的准则。针刺络脉时,必须针刺其显现的结聚之处或瘀阻比较明显的地方,也有刺在静脉窦上的,如《灵枢◎经脉》曰:“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素问◎刺腰痛论篇》曰:“刺解脉,在郄中结如黍米……”。《灵枢◎小针解》曰:“宛陈则除之,去血脉也。”还有一种选取血络的情况,是王秀珍老中医的实践经验,有的病人由于疾病的损害,静脉血管内凹,形成“陷脉”,此时针刺放血取穴反而要取此血络,重加拔火罐,以疏通经络气血。由于病人体质有强有弱,疾病也有虚、实、寒、热之异,因此血络的外在表现也不一样。《灵枢◎经脉》曰:“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所以,临床取穴时要细心审视,加以比较,灵活地辨证选穴,不断实践,积累经验,才能提高疗效。

二、常用穴位及主治

本院刺血科治疗取穴有其特点,与一般针灸专著所载不同,最常用的只有数个,少而精,但是疗效却好。下面着重介绍刺血科常用的穴位及主治。最常选用的穴位是:头部的太阳。上肢的曲泽,尺泽,腰背部的腰俞、腰阳关,下肢的委中、委阳、阳交,还有手背部和足背部穴位。

太阳(经外奇穴)

取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瘀阻明显的血络。

主治:精神分裂症、癫痫、神经官能症、脑炎后遗症、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内耳眩晕症、神经性头痛、五官科疾病、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食道癌、甲状腺肿瘤、对口疽等。

针法:斜向上针刺出血。

肩髃(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在肩端两骨间凹陷处,取血络。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

针法:直刺出血。

曲泽(手厥阴心包经)

取穴:在掌面肘横纹之内侧处,取血络。

主治:精神分裂症、癫痫、心脏疾病、中暑、脑炎后遗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关节炎、末梢神经炎、急性乳腺炎、胃病、食道癌、皮肤疾病、不孕症等。

针法:直刺出血。

尺泽(手太阴肺经)

取穴:伸肘,在肘窝横纹之外方,取血络。

主治: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肩周炎、中暑等。

针法:直刺出血。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屈肘,肘横纹之尽头处,取血络。

主治:肩周炎、关节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皮肤疾病、高血压病、食道癌等。

针法:直刺出血。

鱼际(手太阴肺经)

取穴:在第一掌骨的掌侧中点、赤白肉际处,取血络。

主治: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咯血等。

髀关(足阳明胃经)

取穴:在骼前上棘直下平齐会阴处,取血络。

主治:急性阑尾炎、关节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

针法:直刺出血。

条口(足阳明胃经)

取穴:在胫骨前外缘、足三里穴直下五寸处,取血络。

主治:慢性气管炎、丹毒、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多发性神经根炎等。

针法:直刺出血。

丰隆(足阳明胃经)

取穴:在条口同一水平上,腿外侧处,取血络。

主治: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精神分裂症、心脏疾病、胃病等。

针法:直刺出血。

风市(足少阳胆经)

取穴:直立时臂下垂,在大腿外侧中指尖处,取血络。

主治:急性阑尾炎、慢性腰腿痛、下肢麻木等。

针法:直刺出血。

阳陵泉(足少阳胆经)

取穴:在膝下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一寸处,取血络。

主治:精神分裂症、癫痫、慢性气管炎、肝脏和胆囊疾病、关节炎、丝虫病橡皮腿等。

针法:直刺出血。

阳交(足少阳胆经)

取穴:在外踝尖上七寸、腓骨前缘阳陵泉与外踝尖连线中点处,取血络。

主治:精神分裂症、癫痫、肝脏疾病、胆囊疾病、结石绞痛、急性阑尾炎、皮肤疾病、胸胁外伤疼痛等。

针法:直刺出血。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在腘窝横纹中点处,取血络。

主治:精神分裂症、癫痫、脑炎后遗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病、小儿麻痹后遗症、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慢性腰腿痛、鼻衄、对口疽、搭背、皮肤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颈椎病、头痛等。

针法:直刺出血。

委阳(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在膝腘窝横纹外侧处,取血络。

主治:同委中穴。

针法:直刺出血。

阴陵泉(足太阴脾经)

取穴:在膝下腿内侧、胫骨内髁下缘处,取血络。

主治:痛经、不孕症、尿路感染、急性淋巴管炎等。

针法:直刺出血。

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之穴)

取穴:在内踝上三寸、胫骨内侧后缘处,取血络。

主治:月经病、不孕症、小儿麻痹后遗症、丹毒、丝虫病橡皮腿等。

针法:直刺出血。

腰俞(督脉)

取穴:在背部正中线,第四腰椎棘突下、骶骨裂孔处,取血络。

主治: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腰椎疾病、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炎后遗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慢性肾炎,小儿遗尿、子宫脱垂、痔疾、急性腰扭伤等。

针法:直刺出血。

腰阳关(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在背部第四、五腰椎棘突间正中处,取血络。

主治:同腰俞。

针法:直刺出血。

上髎(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在下腰部第一骶骨后孔处,取血络。

主治: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等。

针法:直刺出血。

长强(督脉)

取穴:在尾骨尖与肛门之中间处,取血络。

主治:痔疮、脱肛、慢性腹泻等。

针法:直刺出血。

手背部穴位

取穴:选取手背部瘀阻比较明显的血络,相当于阳池、中渚等穴位。

主治:末梢神经炎、雷诺氏病、小儿麻痹后遗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炎后遗症等。

针法:斜刺出血。

足背部穴位

取穴:选取足背部瘀阻比较明显的血络,相当于足临泣、照海、解溪、太冲、丘墟等穴。

主治:末梢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关节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丹毒、丝虫病橡皮腿等。

针法:斜刺出血。

除了上面所介绍的常用的穴位外,十宣、少商、大椎、百会等穴文献记载也很常用,特别是十宣、少商等穴,常用于急救开窍,效果显著。

另外,据《循经考穴编》记载,可应用针刺放血治病的穴位有二十八个,摘录于后供临床参考。

穴位—主治

瘈脉:耳鸣、目眩、小儿瘈瘲

颔厌:头风痛、耳珠痛

悬厘:目赤肿

临泣:目疾

上星:宣泄诸阳热气

素髎:眼丹

兑端:唇反、唇肿

攒竹:目疾

曲差:鼻疾

囟会:真头痛(八岁以下不刺)

百会:头痛

肩髎:肩臂重痛不举

肩贞:肩痛

三阳络:挫闪腰痛

关冲:肘膊痛、心烦

少商:宣泄脏热、喉闭

少冲:心闷、喜怒无常

委中:腰腿痛、疮疡

气冲:吐血

足三里:脾胃病

上巨虚:脾胃病

太冲:脚气红肿

中封:脚上生疮、筋掣阴缩

大都:本节红肿、疼痛

至阴:湿脚气

然谷:令人立饥

水泉:踝骨痛

三、常用穴位的血管神经分布

针刺放血的医疗作用是以经络、气血学说为理论依据的。神经解剖学证实,十二经脉中的三百多个穴位的分布,位于神经干上的约有百分之五十,其余百分之五十、在距针刺点约0.5厘米的范围内,也都有神经干通过。显微镜观察也证明针刺穴位处从表皮到肌肉各层组织中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神经丛或神经束。古代文献记载的“经脉”之“脉”,就是和血管联系在一起认识的。解剖学观察,经络穴位与血管也有关系,血管内壁有神经末梢分布,针刺放血治疗必须刺破皮下浅静脉出血,这些都说明经络与神经、血管关系密切。从生理方面来说,经络的功能包括了神经、血管及内分泌等系统的部分功能,从病理方面来说,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发生障碍,不仅反映了经络本身的病理变化,也反映了脏腑、气血功能的异常变化。

从祖国医学关于经络的形态和功能的文献记载,结合针灸、刺络的临床实际观察,经络的实质与神经、血管有关。为了提高针刺放血的治疗效果,熟悉常用穴位的解剖部位的血管神经分布是必要的。下面重点介绍最常用的几个穴位的血管、神经分布,供临床参考。

1.太阳

血管:颞浅静脉。颞浅动脉分支。

神经:三叉神经耳颞支。

2.尺泽

血管: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桡动脉、桡侧返动脉。

神经:起自脊髓颈5至胸1节段,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

3.曲泽

血管:贵要静脉。肱动脉。

神经:起自脊髓颈5至胸1节段,正中神经。

4.腰俞

血管:椎外静脉丛后部。椎动脉、腰动脉。

神经:起自脊髓骶4至5节段和尾段的尾骨神经分支。

5.委中

血管:腘静脉、小隐静脉。腘动脉、胫后动脉。

神经:浅层有起自脊髓骶1至骶3节段的股后侧皮神经。深层有起自脊髓腰5至骶2节段的胫神经。

6.委阳

血管:小隐静脉、腘静脉。腘动脉、胫后动脉。

神经:起自脊髓腰2至腰5节段的胳总神经及傲3节段的股后侧皮神经。

7.阳交

血管:胫前静脉。胫前动脉。

神经:起自腰4至骶1节段,浅层是腓浅神经,深层是腓深神经。

8.手背部穴位

血管:手背静脉网。桡动脉分支,尺动脉分支。

神经:起自脊髓颈5至胸1节段,桡神经的手背侧神经分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分支。

9.足背部穴位

血管:足背静脉弓。足底内、外侧动脉。

神经:起自脊髓腰5、骶1节段的腓浅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刺血疗法》◎适应症和禁忌症 老茶馆 《刺血疗法》◎常见疾病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