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人春秋百岁,今时之人半百而衰。

2009-01-09 18:26 楼主
昔在黄帝, 生而神灵, 弱而能言, 幼而徇齐, 长而敦敏, 成而登天

按史记, 黄帝姓公孙, 名轩辕, 有熊国君,少典之子, 继神农氏而有天下,都轩辕之丘, 以土德王, 故号黄帝, 神灵聪明之至也, 以质言。 徇, 顺也。齐,中正也。 敦, 厚大也。 敏, 感而遂通, 不疾而速也。此节乃群臣纪圣德禀赋之异,发百之蚤,方其幼也能顺而正, 及其长也, 既敦且敏, 故其垂拱致治, 教化大行,其於广制度以利天下, 垂法象以教後世, 自古帝王, 无出其右者。成而登天,谓治功成, 天年尽, 在位百年, 寿百十一岁而升遐也, 凡人之死魂归於天。今人云死为升天者, 盖本诸此, 世传黄帝後铸鼎,於鼎成而白日升天者, 似涉於诞。
○徇,徐俊切, 长上声

乃问於天师曰, 余闻上古之人, 春秋皆度百岁, 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 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内经一书,乃黄帝与岐伯, 鬼更区, 伯高, 少师, 少俞, 雷公, 等六臣,平素讲求而成, 六臣之中惟岐伯之功独多。 而爵位隆重, 故导称之为天师。

岐伯对曰, 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 法於阴阳和於术数

上古, 太古也。 道, 造化之名也。老子曰: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者是也。法,取法也和, 调也。术数, 修身养性之法也。 天以阴阳而化生万物,人以阴阳而荣养一身。阴阳之道顺之则生, 逆之则死, 故知道者, 必法则於天地,和调於术数也。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节饮食以养内, 慎起居以养外, 不妄作劳以保其天真, 则形神俱全, 故得尽其天年。天年者, 天卑之全。 百岁者, 天年之概去者, 五藏俱虚, 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今时之人不然也,
不同於古也

以酒为浆,
甘於酒也

以妄为常
肆乎行也

醉以入房,
酒色并行也

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

欲不可纵, 纵则精竭, 精不可竭, 竭则真散。 盖精能生气, 气能生神, 营卫一身,莫大乎此。 故善养生者, 必宝其精, 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 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 神气坚强,老而益壮, 皆本乎精也。广成子曰: 必静必清, 无劳女形,无摇女精, 乃可以长生, 正此之谓。

不知持满, 不时御神,

持, 执持也。 御, 统御也。不知持满, 满必领覆; 不时御神, 神必外驰。

务快其心,逆於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快心事过络必为殃, 是逆於生乐也。起居无节, 半百而衰。 皆以啞☆恪∵症唷?道,故不能如上古尽其天年也, 老子曰: 生之徒, 十有三, 死之徒, 十有三, 民之生,动 之死也, 亦十有三,其今人之谓欤, ○乐, 音洛,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1-09 18:44 2楼
孙思邈,目前历史书上给的是100岁多一点点,但是看干祖望的书,其多方论证,孙当为140多岁,如果是这样,那可真是非常非常了不起。难道这个就是得“道”之人?
2010-09-03 15:53 3楼
回复 1# 白头翁

【 成而登天】

[原创]“成而登天”小识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1. 经文: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对经文中“成而登天”的注释,历代注家所释不一。

2. 部分古今中外注家注释:

王冰注云:“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姓公孙。……习用干戈,以征不享,平定天下,殄灭蚩尤。以土德王,都轩辕之丘,故号之曰轩辕黄帝。后铸鼎于鼎湖山,鼎成而白日升天,群臣葬衣冠于桥山,墓今犹在。”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按:‘生而神灵’四句,与《史记》同,其‘成而登天’,则曰‘成而聪明’。又见《大戴礼》文、《家语•五帝德篇》。孔子曰:‘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哲睿齐庄,敦敏诚信,长而聪明。’……《正义》曰:‘成,谓年十五冠时,成人也。’愚按:《正义》以十五为成(注: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成,谓年二十冠,成人也。”与马莳所注‘十五’有出入),则不宜曰登天;若训为道之成,则登天亦或有之。世传黄帝铸鼎,鼎成,有龙垂髯下迎,帝骑龙上天,群臣后宫从者七十余人,小臣不得上,悉持龙髯,髯拔堕弓,仰攀莫及,报弓而号,因名其地曰鼎湖,弓曰乌号,群臣葬衣冠于桥山,墓今犹在。”

吴昆《素问吴注》:“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姓公孙,以土德王,故称黄帝。都轩辕之丘,故称轩辕。……帝铸鼎于鼎湖山,鼎成而白日升天,群臣葬衣冠于桥山,墓今犹在。”

张介宾《类经一卷•摄生类一•上古之人春秋百岁 今时之人半百而衰》注云:“成而登天,谓治功成,天年尽,在位百年,寿百十一岁而升遐也。凡人之死,魂归于天,今人云死为升天者,盖本诸此。世传黄帝后铸鼎于鼎湖之山,鼎成而白日升天者,似涉于诞。”

张志聪《素问集注》:“后铸鼎于鼎湖山,鼎成而白日升天,此亦寿蔽天地,无有终始之真人也。”

高士宗《素问直解》:“成而登天,帝铸鼎于鼎湖之山,鼎成升仙,群臣攀龙髯而莫及也。”

日本•丹波元坚《素问绍识》:“以上六句,疑王氏所补,非古经之文。何以言之?此篇全氏训解在第九卷,倘使其本果有此六句,则是帝始末退在末卷,万无此理。盖王氏移《天真论》置之于八十篇之上,并添改其起语也。其文取之于《史记》、《大戴礼》及《孔子家语》,改‘聪明’作‘登天’,冠以‘昔在’二字,盖摹仿《尧典•序》,而乘以‘乃问天师曰’一句,组织痕自不可掩矣。顾全氏之旧,犹是不过‘黄帝曰问’四字而已。林亿等专奉王氏如此,七句既信为古经之真,故置而不校也。”

日本•森立之《素问考注》:“成而登天,【识】成,王注为‘鼎之成’,未允。马云:‘《史记正义》以十五为成,则不宜曰登天。若训为道之成,则登天亦或有之。’盖从‘昔在黄帝’至此,略记帝始末,为小序,犹书序耳。张以‘登天’为升遐,《礼记•檀公•告丧》曰:‘天王登遐。’《易•明夷》‘初登于天。’《竹书纪年》曰:‘帝王之殁曰陟。’陟,升也。谓升天也。盖道家谓死为登天,犹佛家谓死为迁化之类耳。【眉】或曰:登天者,即天子位也。自称帝于天下也。”(注:【识】指日本•丹波元简《素问识》)

俞樾《内经辨言》注云:“樾谨按:成而登天,谓登天位也。《易•明夷》传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可证此经‘登天’之义。故下文即云:‘乃问于天师。’乃者,承上之词。见黄帝即登为帝,乃发此问也。王冰注‘白日升天’之说初非经意。”

张山雷《读素问识小录》:“颐按:‘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语见《龙门本纪》及《大戴礼•五帝德篇》。《素问》开卷,引用成语,而妄改二字,即以走入荒诞一流。考‘首山铸鼎,群龙下迎,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之说,出于《子华子》,本是伪书,无庸致辩。即神仙不死,托辞黄老,亦始于秦汉方士之附会。初不谓医家圭臬之书,乍展卷而即见此荒诞不经之语,从可知《素问》一书,虽本周秦传述之旧,而后人掺杂篡改,固已不尟。读者于此,必当分别观之,不得辗转附和,为一盲之引众盲,亦不可因其不纯,而一概致疑,遂谓一真小道也。”

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校释《黄帝内经素问校释》:“登天,登天子位。又,王冰注:‘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后铸鼎于鼎湖山,鼎成而白日升天,群臣葬衣冠于桥山,墓今犹在。’此传说中事。”

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程士德主编第2版《内经•第九章养生学说》:“登天,俞樾《内经辨言》注:‘成而登天,谓登天位也。’即登天子之位。《史记》作‘聪明’。可参。”

时贤胡天雄《素问补识》注云:“[成而登天]:诸家对‘登天’的解释,约有三种意见:⑴ 升天。如王冰、高士宗;⑵ 死去。如张介宾;⑶ 登天子位。如姚止庵、俞樾。依常理而论,自当以张说为正。因王注取材于《史记•封禅书》皇帝骑龙的神话故事,殊荒诞无取;史载‘黄帝在位百年,寿百十有一岁’,则黄帝登天子位时才十一岁,非成而登天,故姚、俞之说亦误。考《史记》、《大戴礼》、《家语》,‘登天’均作‘聪明’。本篇全氏《训解》又在第九卷,王冰次注《素问》时才移冠卷首,此数语叙述黄帝生平,不应放在九卷篇中,故多纪元坚《素问绍识》疑为王氏所添改。诚如此,则‘登天’二字,是王氏有意欲神其说,语虽荒诞,从历史出发,仍应从王注。”

3.《史记》中黄帝的记载:

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成,谓年二十冠,成人也。聪明,闻见明辩也。”】

《五帝本纪》又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豸区)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逐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史记•封禅书第六》记载:“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其道者,乃断斩非鬼神者。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谓寒门者,谷口也。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4.小识:

按:孙思邈《千金方卷二十七•养性•养性序第一》有“黄帝问于岐伯曰”之语,并无以上六句之文字。“黄帝问于岐伯曰”乃《素问》多篇之体例也。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之语,原经文无,当是王冰抄袭《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增补而成。《素问绍识》所云甚是。其中,“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这十六个字,完全相同。由“成而聪明”嫁接转换为“成而登天”,则是根据《史记•封禅书》皇帝骑龙升天之神话故事演绎而来。所以,“成而聪明”与“成而登天”这一嫁接转换,意义则完全不同。如果按照《史记》“成而聪明”之“成”(注:《史记正义》:“成,谓年二十冠,成人也。)来解释《素问》“成而登天”之“成”,则很难理解。
生、弱、幼、长、成,是人出生以后不同年龄阶段的连贯性排序,在《史记•五帝本纪》中甚为合理流畅,所以马莳说道:“愚按:《正义》以十五为成,则不宜曰登天。”成,从年龄上来说,无论是十五岁还是二十岁,嫁接至“成而登天”,都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成”在“成而登天”中非指年龄。

从王冰注分析,“成而登天”之“成”,当指功成名就之成,即“成功”之义。上古轩辕时代(轩辕之时),神农氏称帝时国力渐衰(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群雄“逐鹿中原”,长年战争,最终轩辕战神农氏、蚩尤一统天下,代神农氏称帝是为黄帝,而功成名就,称帝后铸鼎以示其权力的象征及霸业的体现。

登天:骑龙升天。登:升,上。

因“成而登天”是王冰嫁接而来,本是王冰之意,所以,“成而登天”当依从王冰之注为妥。故时贤胡天雄先生《素问补识》所云:“诚如此,则‘登天’二字,是王氏有意欲神其说,语虽荒诞,从历史出发,仍应从王注。”甚是。

【语译】成而登天:黄帝一统天下而成就霸业,称帝铸鼎后骑龙升天。神话传说而已。
⬅ 晒晒我的药房和药柜 老茶馆 医海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