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冒

2010-11-12 21:00 楼主
[辨证方]
1、寒证

王三才:人参败毒散,治感冒非时,伤寒头疼,身热拘急,憎寒壮热。

人参3克 羌活4.5克 独活3克 柴胡3.6克 前胡3克 葛根3克 甘草1.5克 桔梗 枳壳 茯苓各2.4克 川芎 苍术各3克

《医便》卷二

蒲辅周:加味香苏饮,伤风感冒常用方。

苏叶3克 陈皮2.4克 香附3克 甘草0.9克 防风3克 葛根2.4克 羌活1.5克 荆芥1.5克 僵蚕3克 桔梗1.5克 枳壳1.5克 豆豉6克 葱白1根

头痛甚,加川芎1.5克、白芷3克;咽痛甚,加射干4.5克;冬日感寒重者,可合三拗汤。

《蒲辅周医疗经验》

王三才:发散伤寒单方。

生姜30克 葱白10根

好酒2大钟,煎1大钟,去渣热服。被盖周身汗透即解,勿令汗太过。忌大荤五七日。夏月姜、葱减半,冬月倍用。

《医便》卷二

雷丰:辛温解表法,治春温初起,风寒寒疫,及阴暑秋凉等证。

防风4.5克 桔梗4.5克 杏仁4.5(去皮尖,研) 广陈皮3克 淡豆豉9克

加葱白3根煎。

《时病论》卷一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11-12 21:01 2楼
2、热证

吴鞠通:银翘散,治风热感冒。

连翘30克 银花30克 苦桔梗18克 薄荷18克 竹叶12克 生甘草15克 芥穗12克 淡豆豉15克 牛蒡子18克

上杵为散。每服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

《温病条辨》卷一

陈廷耻:笔者治疗感冒的常用方剂如下,凡临证见感冒的一般见证,即可施用此方。

桑叶12克 薄荷3克 桔梗10克 茅根15克 菊花10克 连翘15克 苦杏仁10克 淡豆豉10克 玄参15克 甘草6克

《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二)

刘汉章:退热饮,治小儿外感发热。

蝉蜕10克 苇根30克 霜桑叶10克 生石膏20克 甘草6克

上药加水600~700毫升,煎沸后15~20分钟即可,滤出药渣,加白糖适量。两岁以下者徐徐温服,2~5岁分4次服,5岁以上者可分3次温服。该药熬煎时间不宜过长。

咳嗽,加百部15克;头痛,加花粉20克;欲呕,加竹茹10克。

《千家妙方》下册
2010-11-12 21:02 3楼
3、实证

王三才:防风通圣散,通治诸风,湿热疮毒,时行热病。

防风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连翘 薄荷各3克 荆芥穗 白术 山栀各2.1克 黄芩 桔梗各4.5克 石膏3克 滑石9克 甘草1.5克

上方用姜3片、水2钟,煎1钟,食远服。风热内盛欲下,加大黄9克、芒硝6克;风湿热在表欲汗,加麻黄6克、葱白3根;自利体寒,去硝黄;自汗,去麻黄,加桂枝。

《医便》卷二
2010-11-12 21:02 4楼
[食疗方]

岳美中:清代吴翌风《灯前丛录》载神仙粥,专治一切感冒症。凡初得病二三日者,服之即解。法用糯米30克,生姜5~6片,河水两碗,于砂锅内煮一二滚后,次入带须葱白5~6个,煮至米熟,再加酸醋半小盅,入内搅匀,乘热吃粥,或只服粥汤,于无风处睡,以出汗为度。余曾将此方用量略加变通,施于老人感冒,安全有效。(寒证)

《岳美中医话集》

赵学敏:川芎茶,治大人小儿感冒风寒,头痛鼻塞,遍身拘急,恶寒发热等症。(寒证)

鲜川芎(梗叶切碎;如无,干者亦可) 生姜(切丝) 陈皮(切丝) 鲜紫苏(梗法切碎)各等分 细茶(与各药总量相等)

五月五日午时拌匀,用盒盖过宿,使气透,次日取出焙干,瓷瓶收贮。用时以汤泡之l盅,乘热熏鼻,吸其气,复乘热饮之,汗出即愈。

《串雅外编》卷三
2010-11-12 21:03 5楼
例一 薛XX,男,60岁,初诊日期:1963年3月 8日。
感冒两周,尚发烧,鼻塞流涕,咳嗽,咽痒且痛,大便于燥,小便正常。脉浮微数,舌淡苔白黄腻。属感冒夹湿,治宜疏解。
方药:
苏叶4.5克 杏仁6克 桔梗3克 炒枳壳3克 前胡3克 制香附3克 陈皮3克 炒莱菔子4.5克 薄荷(后下)3克
荆芥3克 甘草1.5克 葱白(后下)3寸

3月16日(二诊):体温正常,咳嗽已止,咽已不痛痒,鼻塞减轻,流黄粘鼻涕,大便软,量少。脉浮滑,秽苔未净。病势虽减,外邪未尽,治宜疏解,兼理肠胃。方药如下:
苏叶6克 杏仁6克 桔梗3克 炒枳壳4.5克 前胡3克 制香附4.5克 陈皮3克 炒莱菔子4.5克 僵蚕4.5克
炒神曲6克 甘草1.5克 豆豉9克 葱白(后下)3寸

4月2日(三诊):药后鼻塞减,不流涕,食纳尚可,腹胀,大便不畅量少。脉沉滑,秽苔未尽。外邪已解,湿滞未尽,治宜和脾消滞,清利湿热。方药如下:
炒苍术6克 厚朴6克 陈皮4.5克 炙甘草1.5克法半夏6克 蕾香梗6克 槟榔4.5克 炒枳实3克 大黄(另包后下)3克
神曲(炒)6克 生姜3片
继用香砂平胃丸3袋,早晚各服6克,白开水下,调理而愈。
2010-11-12 21:03 6楼
例二曹X,男。
形寒骨楚,风寒束干太阳之表,腠理不得疏泄也。不更衣七日,仲景有桂枝汤加大黄之例,今师其意。
方药:
川桂枝3克(后下)生麻黄3克 蔓荆子3克 羌活9克 生锦纹3克(挫细末分吞)郁李仁12克 杏仁泥18克
晚蚕砂9克(包)粉甘草3克
(《章次公医案》)
2010-11-12 21:03 7楼
例三
朱XX,体赢弱,素有遗精病,昨日赴席邻村,醉酒饱食,深夜始归,不兔风寒侵袭,次日感觉不适,不恶寒而微热,身胀腰瘦,头隐痛,有微汗,自煎服葱鼓生姜汤,病未除,精神呈不振,口淡不思食,遂舆而来诊。脉细微乏力,参之前证,则属阳虚感冒。
党参15克 桂枝9克 酒芍甘草各9克 生姜4.5克附子9克 大枣5枚

嘱服3帖再论,复诊,诸证悉已,食亦略思,精神尚萎顿,脉仍微弱,阳气衰微,仍宜温补,处以附子汤加巴戟、枸杞、鹿胶、芦巴补肾诸品。
(赵守真:《治验回忆录》)
2010-11-12 21:04 8楼
例四 钱X,男,39岁。

半年前曾连患感冒数次,愈后每日下午仍自发热,不甚高,约在摄氏38度左右,时有汗出。……迭用西药青链霉素等,中药三黄,白虎、犀角地黄、青蒿鳖甲、龙胆泻肝、安宫牛黄、紫雪以及银翘、荆防等汤、丸,均无效果。……纳食亦不见佳,舌绛口干,诊脉沉弦,时复冒上如驶,重取尚有抗力。综合症脉,详审前后病情和方药,似系感冒重重,积留余邪在内,流连干气血经隧之间,并未深入脏腑各部,是以无从检查。而从日哺发热,汗迹、舌象、脉形、抗力等方面观察,知为病邪久伏深处,有欲自寻出路之象。拟用引药深入,引病外出方法,进剂试服,获效再议清除善后之方。
丹皮、丹参各6克 赤白芍各6克 细、鲜生地各9克青蒿9克 地骨皮9克 黑芥穗9克 浮萍6克 大豆卷24克 山桅子9克
木通4.5克 银柴胡4.5克 片黄芩9克另:羚羊角1.8克、牛黄0.6克共研细面,分M次冲服。

M诊:前药眼2剂,微汗,尿赤,觉热度大减,虽有潮时,亦不定在午后,烦躁顿去,思食。接予养阴存津肃清余热,以期消减残邪,巩固成果。
白茅苇根各12克 生地黄15克 鳖甲15克 寸麦冬9克 寒水石12克(滑石块15克同打布包)白薇6克 赤苓芍各9克
胡黄连4.5克 蝉衣4.5克 润元参12克 粉丹皮9克 知母6克 炒枳壳6克 南花粉12克 草梢3克
三诊:连进5剂,烧热逐渐退净,脉静身凉,小便由赤而黄而清长,已无余邪留恋。但气血亏损之处,应当从速补偿,立丸方善后。
生熟地各30克 党参60克 陈阿胶60克 白术60克当归身30克 洋参30克 五味子30克 玉竹60克 酒杭芍60克
龟板60克 甘枸杞60克 丹参60克 绵黄芪90克 天冬30克 云茯苓神各30克 炙草30克
右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9克,每日早晚备服1丸,白开水送下。
(施稚墨等整理:施今墨医案,《中医杂志》
2010-11-12 21:06 9楼
例五 崔丶,男,40岁。

两脉细弱无力,形寒背部为甚,喘逆已将一年,入冬增剧,咳嗽,舌苔白腻质粉红,不思饮水,左胁内痛,不能依左而卧,二便如常。病属感冒传里,与饮并留胁间,姑以温运化饮,深虑足肿大喘。
嫩前胡3克(麻黄汤煮透去麻黄)粗桂枝1.5克(赤芍6克同炒)家苏子4.5克 白芥子1.5克
桑白皮9克甜亭苈3克(焙)大红枣7枚 法半夏9克(粉草3克同打)新绎屑4.5克 生海石15克(先煎)苦杏仁9克 建泻9克
另:白蔻仁0.6克 真琥泊0.9克M味同研,以胶囊装好,匀两次药汁送下。
二诊:背部形寒已减,不能依左而卧,喘逆渐平,咳嗽较减,舌苔自腻而厚质绎。病延已久,防增发热,拟再以前法加减。
粗桂枝1.5克(赤芍4.5克同炒)嫩前胡3克 桑白皮9克 家苏子4.5克
甜亭苈3克(焙)逍遥丸15克(布包)鲜枇把叶9克(布包)旋复花6克(布包)新绎屑6克 法半夏9克(粉草3克同打)苦杏仁9克
鲜偎姜2.1克 大红枣7枚 建泻9克 焦苡米9克
三诊:咳嗽已减,寅卯时尚甚,舌苔自腻而厚,两脉细弱,左胁之水已化,疼痛巳止,病久气滞,中有停次,拟再以温和化饮。
淡附片2.1克(用面糊偎透)粗桂枝1.5克(蜜炙)生紫苑3克 法半夏9克(粉草3k同打)法制陈皮4.5
克 苦杏仁9克 鲜枇把叶9克(市包)香砂枳术丸15克(布包)鲜煨姜2.1克 大红枣7枚
生熟谷麦芽各9克建泻9克 冬瓜子30克 象贝母12克 连皮苓12克
四诊:咳嗽巳止,夜间亦未咳,惟劳动则气短微喘,舌苔白腻,两脉细弱。停饮巳化,病后气血两亏,当宗金匮法加味。
全当归9克(粗桂枝1.5克同炒)法半夏9克(粉草3克同打)炙陈皮4.5克 甜杏仁9克 鲜煨姜2.1克 大红枣10枚
香砂六君子丸15克(布包)淡附片3克(用面糊煨透)潞党参9克(米炒)生熟麦谷芽各9克 丝瓜络9克 建泻9克
(冯仰曾整理,汪逢春医案戊中医杂志》8:549,1958)。
2010-11-12 21:07 10楼
例六
男,67岁。经常感冒,往往一、二月接连不断,证状仅见鼻塞咳痰,头面多汗,稍感疲劳,曾服玉屏风散,半个月来亦无效果。用桂枝汤加黄芪,服后自觉体力增强,感冒随之减少。此证同样用黄芪而收效不同,……。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黄芪固表,是加强正气以御邪。玉屏风散治虚人受邪,邪恋不解,目的在于益气以祛邪。一般认为黄芪和防凤相畏相使,黄芪得防风,不虑其固邪;防凤得黄芪不虑其散表。实际上散中寓补,补中寓疏,不等于扶正固表。正因为此,如果本无表邪,常服防风疏散,反而给予外邪侵袭的机会。
(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
【评按】 感冒为常见病之一。系因风邪病毒侵袭而致。
临床分为风寒、风热两类。凤寒感冒可参考伤寒表证治法;风热感冒的初期与温病卫分证治法略同,兹不—一列
2010-11-27 20:41 11楼
管理员真辛苦呀。
⬅ 亚洲中医药文化的地区特点(下) 老茶馆 温胆汤,壮胆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