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伤寒杂病论序》

2010-11-25 18:21 12楼
从字里行间,追寻历史的脉络,还原历史于现实中。
从现实的临床中,发现历史的印记,探求一贯的医道。
2010-11-25 22:08 13楼
回复 7# 今古子


《金匮玉函经》与《伤寒论》同体而别名,虽在隋唐前问世,但因流传不广而被淹没,连许多大藏书家亦未见,直至清初陈士杰发现而雕刻刊行。
2010-11-25 22:21 14楼
回复 15# 杏林观海

这个好像学苑出版社出版过
2010-11-26 09:08 15楼
对版本的考证不够细致,是凭大概印象说的,所以出现了错误。
感谢诸网的指正,我又搜了下资料,诸友的说法是对的。
虽然不论什么版本,临床以效为验,皆可参考,但就学问的态度来说,认真求证是必须的。
今天能见的版本都可参考。
2010-11-26 17:13 16楼


其实胡希恕最大的论据——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恰恰是后人添加的,所谓的《伤寒论》不是张仲景所做而是广《汤液经法》只是他的臆测。
2010-11-26 20:08 17楼


这个论据不是胡希恕自己发现的,早在以前就有很多学者指出这个问题,并得到广泛讨论而得到证实。
引用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的序是根据考据学同代而证的方法,因为皇甫谧是在晋朝,而伤寒论是在汉末建安,相去未远,故采用。
证据还有很多,比如康平本没有“撰用……”二十七字这些内容。孤证难立,不会只有一个人说而否定序言的。
2010-11-26 23:56 18楼
113方,397法。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2010-11-27 15:32 19楼
写得很好,值得一看
2010-11-27 17:02 20楼
回复 19# 杏林观海

查得:

康平本伤寒论》的发现经过,及其承嗣关系,因文献资料匮乏而不甚清楚,仅从大冢敬节先生为印行《康平本伤寒论》的凡例及该书的跋中获知。《康平本伤寒论》系由日本侍医丹波雅忠先生于康平三年二月十七日(1060年)抄录,全书共1卷,12篇。和气朝臣嗣成先生于贞和二年十二月是五日(1346年)又抄录一本,全书共2卷。丹波雅忠的抄录本后被高野山隐士山秋五徂收藏,再转入川越市利根川尚方先生收藏,和气朝臣嗣重的抄录本由和气氏自家收藏。其时还有其他几种抄本,但都限于收藏而未刊行。直至昭和丁丑年,(1937年),日本现代汉方医学家大冢敬节先生,在利根川尚方家藏遗书中发现丹波雅忠的抄录本,参校和气氏家藏抄录本,又对照《宋本伤寒论》和《注解伤寒论》,对其进行了校勘,并加以眉注,由日本汉方医学会刊行。1946年,我国中医药学家叶橘泉先生与大冢敬节先生互相交换著作而获得《康平本伤寒论》排印本,叶先生如获至宝,并准备在国内重印而函告大冢敬节先生,嗣后大冢敬节先生将《康平本伤寒论》原抄本赠叶橘泉先生。叶橘泉先生亲自校勘,并请陆渊雷、范行准、李畴人等名家作序,请余岩、洪贯之名人作跋,于1947年由上海千倾堂刊印发行。1954年上海千倾堂又再版印刷刊行,1986年湖南科技出版社根据1947年上海千倾堂版,重新排版印发,至此《康平本伤寒论》得以在国内广泛流传,而研究者日益增多。
我有54年版的。
查得:
《康平本伤寒论》的学术价值

1、由于《康平本伤寒论》的排版格式与诸《伤寒论》版本不同,作为校勘本能冰释许多疑问,例如:《伤寒论·自序》中的文风前后不一致,许多注家认为非出仲景之手,但苦于证据不足。今观《康平本伤寒论·自序》自“余每览……”至“思过半矣”为顶格排,自“夫天布五行……请事斯语”为低二字格排,可见此段非出仲景之手,是后人添加的。钱超尘先生又依据《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引用《伤寒论·自序》的不同语气,也断定《自序》中后半段亦非仲景原文。林亿等人校正《宋本伤寒论》时,将此段作原文排印,而造成后世注家的疑窦,现读《康平本伤寒论·自序》则焕然冰释。

2、《宋本伤寒论》第23条,在服法后云:“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第40条在服用加减法最后云:“……疑非仲景意”。第107条在服法后云:“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第173条云:“昼三夜二,疑非仲景方”。第233条在服法后云:“疑非仲景意”。以上所引三条文字句在《宋本伤寒论》中皆为正文,观其语气,不应该为正文,而在《康平本伤寒论》中,这些字句皆为脚注或旁注,非为正文,《康平本伤寒论》为是。如此之类的文字句被《宋本伤寒论》窜入正文的颇多,不胜枚举。
⬅ 阴阳五行述议(1.1.4) 老茶馆 推拿高人罗汇君治膝骨性关节炎的神速疗效---不见不信(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