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证思辨录医案:咳嗽

2010-11-28 11:20 楼主
案一
一诊:男幼,16月。咳嗽、发热已三月,痰声漉漉,气急难眠,面白,头汗,盗汗,纳少,便干,苔薄左剥,脉细滑。遵钱乙:“治嗽大法盛既下之,久即补之,更量虚实,以意增损。”
生黄芪15克、太子参6克、南沙参3克、北沙参3克、炙甘草3克、杏仁4.5克、瓜蒌仁6克、紫菀9克、款冬花6克、前胡6克、川贝母4.5克、姜半夏4.5克、茯苓6克、炙麻黄3克、地骨皮6克、黄芩6克
或问:“止以黄芩、地骨皮清热,不亦少乎?”曰:“病者口不渴,舌不红,苔不黄不燥,肌肤不热,仅便干与头汗,是热之轻也。盗汗乃虚热。热既不着,徒以大剂清热何为?咳嗽痰多气急,是肺失宣肃,津液失于输布,聚而成痰,故以宣肺化痰为主也。”
二诊:喘平,咳少痰减,面色转佳,盗汗止,大便日行,苔薄不剥,脉细滑。上方去麻黄、黄芩、地骨皮,加旋覆花(包)6克、蒸百部6克、陈皮3克。

案二
男幼,1岁半。上呼吸道感染半载,常发烧,咳嗽,多痰,喉中痰鸣。察其面白形肥,苔白脉滑,此气虚挟痰也。处方:
黄芪1.5克、党参1克、白术1克、象贝1.5克、橘红1克、连翘1.5克、牛蒡1.5克、六曲3克、甘草1克、桔梗0.5克、前胡1.5克、瓜蒌仁1.5克
或问:“药何轻乎?岂可中病?”曰:“《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王冰注云:‘令药气至病所,勿太过与不及也。’故量之轻重大小,需验之以五则:一,药之性味沉浮,有毒无毒。轻扬、毒药宜轻,重浊、无毒可重;二,病症之轻重缓急。重者急者宜重,轻者缓者宜轻;三,病邪之新久。新邪宜大剂急攻,久邪当小剂缓消。四,病者体质。体强可大,弱则宜小,虽用补药,亦顾其虚不受补;五,年龄及体重。年幼体轻量少,年长体重药多。要之,病态有别,药亦不同,因人而异,以此为判。”

案三
一诊:何左,4岁。感冒发热,咳嗽气急,呼吸声粗,多痰,咽肿,神疲,纳少,便干,尺肤湿润多汗,舌红苔薄白腻,脉细滑。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此肺炎喘嗽。处方:
生黄芪15克、白术6克、防风6克、炙甘草4.5克、紫菀10克、款冬花6克、白芍15克、马兜铃4.5克、丹皮6克、桔梗3克、前胡8克、蒲公英15克、鱼腥草15克、银花6克、连翘6克、莱菔子4.5克
小儿珍贝散0.5克、吞服,日三次。
二诊:咳痰减,仍发热气急。原方去兜铃、丹皮,减莱菔子为3克、,继服小儿珍贝散。
三诊:咳消,无痰,气急不发,无热。面仍淡白,易汗,舌正苔薄白,脉细滑。方用:
生黄芪15克、白术6克、防风6克、五味子3克、党参10克、炙甘草4.5克、桂枝6克、白芍药6克、茯苓6克、北沙参6克、前胡6克、象贝母4.5克、红枣6枚
人参健脾丸18粒,分三次吞服。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疑难病证思辨录医案:气瘿(地方性甲状腺肿) 老茶馆 疑难病证思辨录医案:内伤发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