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证拍案惊奇二则

2010-12-01 15:42 楼主
针灸临证拍案惊奇二则
第一则:熟读经典存疑难,一朝解惑心下安。

《金针赋》:“---况夫出针之法,病势既退,针气微松,病未退者,针气如根,推之不动,转之不移,此为邪气吸拔其针,乃真气未至,不可出之;出之者,其病即复,再须补泻,停以待之,真侯微松,方可出针豆许,摇而停之---”

原来,余初涉针灸临床对以上这段文字颇不以为然,以为古人未免夸张之极,针焉有拔不出之理?但此段文字已深深的印在余之记忆里,挥之不去---直到2006年7月4日余接诊一位吴姓老人,才发现古之前辈医家此言非虚也!所以,现在每当朝花夕拾般捧读《金针赋》这段文字时,余便感慨万千,当年接诊时的往事如在眼前---

吴某,男,74Y,农民。2006年7月4日在家人的搀扶下来诊。其自诉:无明显诱因右下肢串痛,行走无力半年余,近日加重觉日渐妨碍行走遂来求诊。患者继往有高血压病史。余无不适。曾在某医院拍腰椎CT片子示:腰椎退行性变。右侧无明显神经根受压证候。无椎管狭窄。总之,余无明显异常。查体:右下肢沿足太阳经和少阳经有多个散在之压痛点,分别位于环跳穴、委中穴、昆仑穴附近。遂按痹证处理。拟行针刺治疗。选穴:昆仑,委中,环跳。针后委中穴刺络拔罐。针刺方法:依《灵枢·周痹》:“病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故余先刺昆仑,再刺委中,后刺环跳以治之。平补平泻,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一次。留针后按常规依次拔针,一切看似有条不稳的进行中--但是在拔最后一针环跳时,余觉针下发紧发沉,好像针下有人在和吾拔河一般,不让针出。其时余心大惊,这是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事情,难道是针尖缠绕了肌纤维?余试着转动针尖不像此类,排除了此操作方面的可能后,余想起了以前仍有记忆的《金针赋》当中的话,似要忘记了,好像是针下生根之类的话,余自语。时不待人,遂嘱患者莫动,5min后起针。趁这个时间余急翻《金针赋》来看,颇有临时抱佛脚的味道。此赋中果然有这样的话“病未退者,针气如根,推之不动,转之不移,此为邪气吸拔其针,乃真气未至,不可出之---”。果如斯言也!当时余是既兴奋又惭愧。兴奋者,此种病例以后很难碰到;惭愧者,自己经验还是不足啊!毫不夸张的说,余当时是如获至宝般诵读此段文字的,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强行拔针啊!5min后,果如赋中所言,针稍加捻转即轻松拔出--可能正如赋中所言“真气已至,真侯微松的缘故吧!这对余之针灸临床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今吾观各种针灸经典之作,其中所述临证时的各种复杂之情状,吾等一生当中能遇到十之一二,乃吾辈之幸也!此次拔针之经历乃吾从医以来所未见也!方知针道渊微,非吾辈能所尽知也!正如楚屈平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则:太阳脉度其最长,气血运行何遑遑!

《灵枢·脉度第十七》:“黄帝日:愿闻脉度。岐伯答日:---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依此文所述可知,人体十四条经脉总长度为16.2尺。按子午流注之大周天、小周天计算,十二经脉当中,一天十二个时辰,气血运行经过各条经脉的时间是不多不少,都是一个时辰,即2小时。但是,吾等知道,经脉有长有短。既然,每天气血运行每条经脉的时间完全相同,都是2小时。那么,以此来计算,气血在每条经脉运行时亦必有快有慢。而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循行最长之经脉,为149.0寸,穴位也最多,单侧共计67穴。《灵枢·经脉第十》:“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至小指外侧。”所以,足太阳经行身之后,所经过部位筋肉分部最广,从项、背、腰、尻以下下肢,包括斜方肌,骶棘肌,臀下肌,股二头肌,腓肠肌等,因其筋肉突出,故在十二经筋中,足太阳经筋排在首位。所以,这里才重点探讨其气血运行快慢问题。既然,12经脉当中,足太阳经流注尺寸最长,气血流注时间与脉度最短的手少阴心经相比也是2小时,那么,从理论上来推断,足太阳经在12经脉中其气血运行速度应当是最快的。(这一点在以往的针灸典籍及报道中并未见过,也许是余孤陋寡闻吧,有见到类似报道者,请告知)

然则,气血运行速度最快,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其阳气最盛,所以足太阳被称为”巨阳”,能为“诸阳主气”(见《素问·热论》)但是,设想一下,如果因各种原因包括疾病导致其气血运行速度慢了(这就好比一列高速运行的列车,前面忽然遇到阻力或障碍,后果可想而知)会怎样呢?此时如果单纯以经筋病来看的话,证状当然在12经筋中也最重,就会出现《灵枢》中所言“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的情状。《灵枢·经脉》当中在归纳足太阳经所生病时,就有“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等症的记载。此便为一旁证。

足太阳经气血运行速度最快,还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其经穴针刺时最易“得气。”《灵枢·行针第六十七》:“神动而气先针行”。说明太阳之人神情灵活不安定,感觉过敏,针未动就出现反应。这句话虽则是指“五态之人”中太阳之人的针刺反应情况,但亦从一侧面说明了太阳经穴较其它经穴相比更易“得气”的特点。当然,针刺临床上影响针刺“得气”的因素很复杂,如患者的体质因素、病情的轻重、环境因素、情绪因素等等。但是,从具体的经脉来说,足太阳经气血运行快也当是其中之一吧!

以上纯为探索性文字,仅供针灸临床之参考!是为针灸拍案惊奇!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12-01 15:50 2楼
探索的真好,如果大家在行医过程中都在努力探讨理论问题,而不是向钱看,何愁中医不能欣欣向荣。
⬅ 针刺治“麻木”三则 老茶馆 浣溪沙·一个针灸医生的现实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