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朴:《东西均注释》序言

2010-12-02 12:52 楼主
庞朴:《东西均注释》序言【转帖】
序言
多少知道一点中国学术史的人,没有不知道明清之际的顾黄王,即经学大师顾炎武(1613-1682)、史学大师黄宗羲(1610-1695)、哲学大师王夫之(1619-1692)的;但近乎不公的是,仿佛很少有人知道,与之同时,与这三大思想家都有交往的,另一位当时齐名的大思想家,安徽桐城的方以智(1611-1671)《东西均》和《易馀》,完成於1652年即顺治九年前后,正当朝廷寻找一切借口着力整治江南缙绅的时候。在记述各该书写作旨趣的前言——《东西均记》和《易馀小引》篇末,轮到报姓通名和标注年日时,方以智竟这样写道:曰∶魂魄相望,夜半瞻天,旁死中生,不必其圆。似者何人,无师自然,于此自知,古白相传。岁阳玄,执除支连, 子识,五老峰颠。(《东西均记》)筮馀之繇曰:爰有一人,合观乌兔,在旁之中,不圜何住?无人相似,矢口有自,因树
无别,与天无二。章统十千,重光大渊,皇览以降,过不惑年。(《易馀小引》)这里明说是“ 曰”和“筮馀之繇曰”,即文章写到最后的一段收场诗,和尚讲经临了的颂或偈;这类玩艺儿,可道则非常道,说出了便不是禅,所以往往故意弄得似通非通,若明若暗,如疯如颠,亦庄亦谐。读者碰到此等文句,多半像是得到某某大仙的神签一般,看个似懂非懂,若假若真,将信将疑,糊里糊涂也就算了;从来很少愿意花上时间去叫真。可是,如果真有谁叫真一下,看看这两个葫芦里到底装些什么药,麻烦就大了:
1,魂魄相望。魄,月轮无光处;亦指月。月为魄,则日为魂。魂魄相望即日月相望,
明也。
2,夜半瞻天。夜半抬头看天,天的上边看不清楚,只剩下下半的人了。
3,旁死中生。“旁”字的旁边死了,中间部份还活着。这活着的中部,非方为何?
4,不必其圆。如果上句话的意思还不清晰,现在更加一句:不必其圆,方也。
5,似者何人。“似”字的“人”旁何在?不见了,只剩以了。
6,无师自然。方以智称宇宙本原曰“所以”,谓“所以然”即无师的自然。此射以字。
7,于此自知。从于从自从知,乃大篆“智”字。
8,古白相传。《说文》:“白,此亦自字也”。说明现在“智”字何以不从自而从白。
9,岁阳以下,说的是壬辰(1652)年,方以智( 子)记于庐山。

让我们再揭开第二只葫芦:
1,爰有一人。“一”字加“人”字,大也。
2,合观乌兔。乌,太阳,日中有三足乌。兔,月亮,月中有蟾与兔。合观日月,明也。
3,在旁之中。在“旁”字的中间,谁?方字。
4,不圜何住。不圜则方。
5,无人相似。无“人”去相帮“似”字,便只剩以了。
6,矢口有自。有矢有口,再有自,合成智字。
7,因树无别。不详。
8,与天无二。人?
9,章统以下,说的是此人生于辛亥(1611)年,现在已过四十岁了。
写这两段文字的时期,在闽粤桂滇大部地区,是奉行南明正朔的。但方以智当时,已北
归至庐山,写於清朝统治地区了。其记年以太岁而不以年号,属文人雅习,虽隐含敌意,尚
难以定献;而此时此地再以大明人士自称,虽为哑谜,已触禁令,罪不容逭矣。
固然,《东西均》在1962 年以前,一直未曾刊刻出版过;但传抄本估计不会没有。至于 《易馀》,则著录于朱彝尊的《经义考》,名声很大;特别是,其《小引》曾收入《浮山文集
后编》,流传较广。而从《东西均记》和《易馀小引》成文,到方以智死去的二十年内,正
是文字狱焰炽烈时期,“最著名的,如康熙二年湖州庄氏史案,一时名士……七十多人同时
遭难。此外,如孙夏峰于康熙三年被告对簿,顾亭林于康熙七年在济南下狱,黄梨洲被悬购
缉捕,前后四面,这类史料,若子细搜集起来,还不知多少。”(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
史》)没想到那些抓意识形态的官员们,竟没能看出方以智耍弄的“诡计”,包藏的“祸心”,
以致网漏吞舟之鱼,留下了一段学术史的佳话,供后人谈笑。
《东西均》和《易馀》,是两朵哲学姊妹花。谈论方以智为方以智立传而不提他的哲学
成就者,毫无疑问,一定未能读到这两部书;凡读过的人,也毫无疑问,一定会为它的深邃
博辩所折服,惊信方以智是近代启蒙时期的伟大哲学家。
譬如他的次子方中通在《周易时论》跋中便说:“老父会通之……一多相贯,随处天然,
公因反因,真发千古所未发,而决宇宙之大疑者也”。弟子杨学哲在《禅乐府》跋中说:“吾
师乎,吾师乎,公因反因,不二代错,激扬妙叶,真破天荒”。弟子左锐在《公因反因话》
中说:“环中堂(方氏堂名)公因反因,诚破天荒,应午会!”今人侯外庐在出版《东西均》

的《序言》中说:“他的哲学和王船山的哲学是同时代的大旗,是中国十七世纪时代精神的
重要的侧面。”
这个所谓破天荒的、发千古所未发的、决宇宙之大疑者,这个被看成是方以智思想精华
的公因反因说,主要便是在《东西均》和《易馀》中提出论证的。《易馀·充类》篇说:
“极则必反,始知反因。反而相因,始知公因。公不独公,始知公因之在反因中。”可以看
出,他所谓的“反因”,就是通常所说的对立两方的相反或对立,“公因”是指两方的相成或
统一;而统一即在对立中。简单点说,可以说成“公因,一也;反因,二也”(《物理小识》
卷五方中通按语),“有一必有二,二本於一”(《东西均·反因》),“一在二中”(《东西均·公 符》等),“一不可言,而因二以济”(《东西均·容遁》)等等。
公因反因或一与二之最大例证,便是太极和阴阳,亦即大一和大二。太极是大一,阴阳
为大二;太极分为阴阳,太极又贯於阴阳之中。《易馀·三冒五衍》篇描述此种情景道:“大
一分为大二,而一以参之,如弄丸然,如播鼗然。”一与二的这种弄丸播鼗关,方以智喜
欢用一个梵文字母(读伊)来象徵, 解说道: 字“上一点为无对待、不落四句之太极,
下二点为相对待、交轮太极之两仪,……无对待在对待中。设象如此,而上一点实贯二者而
如环,非纵非横而可纵可横。”(《东西均·三徵》)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方以智的公因反因说,和我们通常所见到的对立统一学说,有相同
点也有不同点。二者相同之点是,统一物之分为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双方既相反又相成,
於是构成了宇宙万象。不同之点是,方以智比较强调一在二中,一参於二;因而万象便不仅
是对立的二,同时还是统一的一,以及,由这个统一的“上一点”与“下二点”所形成的三。
方以智认为,儒家所谓的“执两用中”就是他所揭示的一在二中,所谓的“一以贯之”
就是他所说的上一点实贯二者而如环;道家所谓的混成绝待、无为自然,佛家所谓的三身三
谛、真如妙有,亦无不与他的说法相同,从而它们彼此间也互相贯通。他命名自己的哲学著
作曰“东西均”,正是要强调这种“凡相因者皆极相反”的真谛,以提醒世人知道:东方思
想与西方思想(印度佛学)应该而且可以圆融,儒道释三教的合一,将引导人类进入全新的
精神境界。
《东西均》,如前引《东西均记》所记,约写成於1652 年前后,1962 年11 月中华书局
第一次印刷发行。此前除编於光绪十四年的《桐城方氏七代遗书》中的《方以智传》文按语
上,曾有所透露外,其他文献既无著录,亦乏徵引。中华书局所据底本为安徽省博物馆所藏
钞本,乃方以智十一世孙方鸿寿所献之世代秘藏。
钞本共三册,计《东西均开章》一册,《东西均记》至《译诸名》一册,《道艺》以下又
一册。全部楷书钞录(唯《》篇行书),每页二十行,每行三十字;个别文句有方以
智增改笔迹,说明方以智生前钞成。
本注释所据底本为中华书局1962 年11 月第1 版第1 次印刷本(简称《中华本》)。《中
华本》的标点、分章和注释,给本书以极大方便,十分感谢;但也偶有校对不精、句读不明、
分章不当之处,已随处作出标记,供进一步讨论。
注释前人古籍,是一项自讨没趣的工作。注释确当之处,读者认为当然应然;注错了或
注不出的地方,无於当众献丑,自甘暴露。而眼前这本《东西均》,虽说只有二十八篇十
万字,说真的,以其博采三教,烹庖百子,用典晦涩,陈义玄奥,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
我先后读而又废者,凡三次。现在下决心注它出来,倒不是我的学问有多大长进了,只因为,
我越来越相信,它所抉发的宇宙奥秘,那个一分为三的道理,很有必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以
利於认识世界。於是不自量力,时止时行,耗时三载,终成一册。承蒙中华书局慨允出版,
使它得与读者见面,岂一书一人之幸哉!
1998 年7月大暑日,挥汗於北京柳北居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男性如何护理前列腺 老茶馆 中医应从辩证论治着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