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通为补连肺经 体内热毒因通消——手阳明大肠经 中医临床 针灸推拿

2010-12-04 18:54 楼主
以通为补连肺经 体内热毒因通消——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上接手太阴肺经,下接足阳明胃经,是排出体内热毒的重要通路,也是保存人体津液的重要经脉。大肠腑的功能以排便保津为首要任务。


1、经脉循行




手阳明大肠经起商阳,经阳溪、曲池、肩髃、巨骨等穴,交会于大椎穴,然后前行向进入缺盆部,在胸中络肺脏,向下通过横膈,属大肠。
支脉1:从缺盆部向上经过颈部、面颊到达下齿龈中,出来之后经过口角(地仓)交会于人中部,然后左脉和右脉交叉,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到达迎香穴,接足阳明胃经。
阳溪穴:大拇指上翘时可在手腕看到的两条大筋之间的凹陷。

2、手阳明大肠经联系的脏腑器官及生理功能

手阳明大肠经联系大肠、肺、颈部、面颊、下齿、口、鼻以及经脉循行所经过的上肢外侧桡侧缘的肌肉筋骨等组织。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排出粪便及保存津液,主要是通过大肠腑的功能来完成,《黄帝内经》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大肠能过把从小肠传来的糟粕,变化成粪便排出体外。从小肠传来的糟粕还有大量的津液,大肠对其有调节作用,通过这种调节保持大便的正常形状以及肠壁的润滑,同时也为体内保留了必须的水液,所以说“大肠主津”。拉肚子的患者去医院,医生经常会给您挂好几瓶液体,其中除了在液体内加上药物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补水,防止脱水,因此,大肠保津的作用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大肠的排出粪便及“主津”作用在中医中属于大肠的“燥化”功能,“燥化”可以理解为“将食物残渣干燥后使之变化成为粪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维持大肠一定的蠕动力,推动粪便下行。②吸收水液,保持大便一定的性状,不使大便太稀。③维持大肠内一定水液,润滑肠道,不使大便太干。
这三个方面相互协调,便形成正常的大便:每日约1次,偶有2次也可,呈长条柱形,黄褐色,松软适中,略有臭味。
大肠燥化功能的异常将将直接引起大便的异常,即泄泻或者便秘,燥化功能的正常有赖于肺气和肾阳的支持。
粪便是体内重要的毒素之一,体内还有许多的其它的毒素,主要是体内产生的一些邪气,最常见的如火热之邪。很多是可以通过大肠随大便排出,在中医中这种治疗方法称之为“下法”。

3、《黄帝内经》中大肠经异常时涉及的疾病

大肠经有了异常变动表现为下列病症:牙齿痛,颈部肿胀。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津”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睛昏黄,口干,鼻塞,流清涕或出血,喉咙痛,肩前、上臂部痛,大指侧的次指(食指)痛而不好运用。
凡属于气盛有余的症状,则当经脉所过的部分发热和肿胀;属于气虚不足的症状,则发冷,战栗而不容易回暖。
上述疾病在现代医学中多与下列疾病相关:单纯性的便秘、急慢性肠胃炎、高血压病、神经性耳聋、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扁桃体炎、舌炎、牙龈炎、龋齿、膈肌痉挛、流感、皮肤瘙痒、荨麻疹、痤疮、鼻炎、鼻窦炎以及颈椎病、颈部肌肉筋膜炎、肩周炎、中风后遗症等。
上述一些症状或者疾病,可以用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及穴位去保健治疗。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特效点穴治病歌诀 老茶馆 吐故纳新肺主气 经脉气血此经始——手太阴肺经 中医临床 针灸推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