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十七条求解

2010-12-11 07:26 楼主
第16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请教大家这个气上冲是什么意思?还是作者的意思就是说桂枝汤证未罢?
第17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既然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那么假如此时表现的仍然是典型的桂枝汤证候,是否仍然可以用桂枝汤?
请大家赐教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12-11 09:58 2楼
回复 1# laofuzi119


当然是了,不过既然是环病,就不是桂枝证候,若还是桂枝证,当然还用桂枝汤。
关于气上冲,请参阅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2010-12-14 22:57 3楼
既然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那么假如此时表现的仍然是典型的桂枝汤证候,是否仍然可以用桂枝汤?
答:太阳病三日,是外感疾病性质发生变化的时间,经过发汗等规范治疗和吐下温针等不规范的治疗,疾病可能发生好转或恶化,这里讨论的是疾病恶化的转归。恶化可能是治疗不当或者是疾病的自然发展的结果。既然疾病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治疗方案和具体办法就不能继续使用了,即使是桂枝汤这样的广泛用处的处方也不可以用了。这时候要根据疾病的表现采用辩证方法,辨明病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再立法选方用药。
2010-12-14 23:21 4楼
回复 3# 医者上工


第16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请教大家这个气上冲是什么意思?还是作者的意思就是说桂枝汤证未罢?
答:这里的下之后基本可以理解为用攻下药。脾胃为阴阳之气交换场所。生理为:脾气当升胃气当降,阳气当升阴气当降,清气当升浊气当降。如果出现了这些因下药而产生了人体生理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则可以用桂枝汤调和气机。如果没有发生气机紊乱,那么就不必用桂枝汤。在这里可以看出桂枝汤他不仅用于调和营卫。也是一个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一个很好的基础方。以上纯属个人才浅陋说。仅供参考。不对之处谢谢指教。
2010-12-15 16:52 5楼
伤寒论果然有一百个人就有100个理解
2010-12-15 18:19 6楼
第十六条,气上冲是不是就是和奔豚一样,所以用桂枝汤
2011-01-18 19:09 7楼
气是指正气,即经过误治后正气未伤,仍可抗邪于外,故仍用桂枝汤治疗。
2011-01-27 20:36 8楼
呵呵,我弄明白了。我在《伤寒百问》这本书上找到了答案。《伤寒百问》里关于这两条的释疑是紧接着的,看来大家都有类似的疑问啊,要不然也不至于专门列出问答来了。
。下面是《伤寒百问》的第49和50 个问题。
49.十五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其气

上冲”是一种什么样的症状?其病理如何解释?
答:下后“其气上冲”,是病人的自觉症状。正气抗邪,由胸中而外出,未下之前,

正气充足时,正气向上向外,出于自然,所以并无感觉。但在服过泻下药后,正

气受挫,其向上向外,颇为勉强,因此就有了上冲的感觉。这种感觉,必须通过

问诊,才能得知。正气上冲,有轻重的不同,其较重的,有“气上冲胸”的感觉

,其次如太阳病下之早有出现微喘的,喘也是气逆不降,和“其气上冲”的病机

相似。
50.太阳病下之,有表未解者,怎样才算表未解?
答:下之后仍发热恶寒就是表未解。但下之后这样的表未解,临床比较少见,因为凡

太阳病而言下,大都是阳明已在化热化燥而同时表邪尚有残留,这时即使尚未用

下法,表证表脉也往往只剩得不容易辨认(容易辨认多不至于误下),若在这种

情况下用了下法之后,要观察其表未解,往往只以一脉一证为凭。譬如说,下之

后“其气上冲者”,“微喘者”,“脉促胸满者”等,都不必一定兼有恶寒。这

些症状,只要下之前不存在,却出现在下之后,就证明正气仍欲外出抗邪,就是

表未解。至于“身疼痛者”,那是表证的残留,也是表未解。
2011-01-27 20:59 9楼
我手里正好有刘渡舟主编的《伤寒论全解》,此书对“其气上冲”的解释为:虽然经过误下,但是正气未衰,太阳之气仍可向上向外抵御邪气,使疾病维持在表证阶段的情况。这是与结胸的“内陷”相对的。其气上冲者,说明表证仍在,这时候用桂枝发表可以。但是气不上冲,说明邪气内陷,邪气传里,表证不在,所以用桂枝解表就没有用了
⬅ 上、下牙周早晨起来发麻、僵 针灸推拿 老茶馆 医者不知经络犹如夜行无烛——我的学习针灸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