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解“栀子豉汤”

2010-12-21 11:58 楼主
原创:新解“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
《伤寒论》有言: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
汗、吐、下此三法,乃最是动相火,最是伤津液。胆经相火行于腠理,而由汗从体表而泻;而三焦相火由大肠土金之升而升,故下法最泄三焦相火;心包相火由胃之土金而降下,故吐法最伤心包相火。此三法使人身相火虚动,而致心热不得相火而凉泻,故心热邪动,此烦而不眠。
懊恼者,乃是指甚烦郁,坐卧不宁,使人难以忍受,口不能述其状,手不能指其苦,病者无可奈何,何以至此?此之火动乃不为定在之火也。人身五行,唯有金气具有收敛之性,此能收敛相火而成定在之热。人身之君火者,藏于真阴之中,此阴阳融合,不可分割,故君火者不能由此外泄,故君火之邪动,必由相火升降而凉泻。如人身阳明金气不降而收敛,此心包、三焦成定在之实热,此火便可可由胃家一泻而了,便可凉泻心之君火邪动。此虚烦懊恼者,此虽是动及相火,但金气未成收敛之势,此不成定在之热,即不成定在,便是虚动,便是口不能书其状,手不能指其苦,此便是无可奈何也。
栀子豉汤所用二药,纯以苦寒而泻君火,此直折之法,即不能由相火成定在之热而泻,便只能苦寒直折。由方中以栀子苦寒入心而泻心火,以豆豉之苦寒而入小肠,泻君火而理滞。
豆豉乃是豆类发酵而成,且其味苦,此专入小肠。发酵者,助土之化,此小肠属胃家,而兼有土性。豆豉虽味苦性寒,但形质极清,此泻火而不伤火,此与大黄黄连泻心汤之大黄、黄连只是浸渍有异曲同工之妙。
《伤寒论》有言“胸中窒者”,亦用之。胸者,肺之所居。肺者,金也;又属太阴土性,此亦是土金兼具,此与阳明腑气相同,只是肺者金也,阳明者,土也。此皆是小肠中气旋转使其升降也。此小肠君火邪动,肺金受克,金虚收敛,土燥成滞,此滞在肺金。豆豉性质轻清,作用偏上,此苦寒泻小肠,而理土金之滞。窒者,滞也,此小肠不能旋转,肺之土燥金滞。其实此所述之理,亦是《伤寒》“结胸证”之理。此小肠之邪动,乃是心火邪动所引动,故用栀子。
相火引动君火之说法,此不是妄言,此有事实之根据。今年之夏,地面之上相火旺盛,世界各地气温均告,特别是俄罗斯的一场深林大火,读者当是记忆犹新,此火不所谓不大,但却无证据证明是人为所致,那又是何来之神火?其实此乃是天地之间相火太旺,所引动君火所致,此自燃之理,这是自然之事实证明。
中医之生理当源于自然,只是人身乃是生命之躯,此又诸多不同于自然之理,世人讲解中医之生理却是多言自然之理,如彭子益老师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就是以自然之生理来代替人身生命之生理,此书于此方面是精华,但于人身之生理却是不妥,此不是人身之生理。毕竟中医是治疗人身疾病的科学,此对象当是人体,故我们中医当像西医一样有自己的人身的生理。对于我在我的文章中提到的人身的生理,此对于中医是很有用处的,此可使学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需要读者的细细体会 ,读者会在你读过的医书,或是在临床中不经意间便会发现它的奇妙之处,我们的中医需要这个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7-09-09 09:23 2楼
五行生克好难懂,
学习中...
⬅ 答网友条文并解释葛根汤的机理 老茶馆 原创:泻火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