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大自身发展规律

2010-12-21 19:29 楼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是用西医药的管理方式管理中医药;用西医药的标准衡量中医药;用西医药的统计方法统计中医药。上面已经说过,中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医疗保健体系;按西医模式管理中医的做法使中医的发展违背了自身发展规律。
中医有完全不同于现代科学以及西医学的自身发展规律,违背这些规律,会使中医彻底消亡,我们会成为历史的罪人;遵循这些规律,就可振兴中医,解决13亿人的健康问题,乃至于造福世界人民。
中医到底有哪些发展规律呢?
(一)中医与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中医药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是以中国哲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人与天地自然是一个整体,讲究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中医将之发展得淋漓尽致。中医的核心思想是阴阳五行,中医古籍莫不贯穿这一思想。
没有中华文化底蕴,就无法理解阴阳五行,就不可能学好中医。有人认为中医理论太玄,是古代的东西,因而是落后的、不科学的东西。其实,是他自己不能或不愿意搞懂;这种人也听不懂相对论,但却不敢说相对论不科学,因为那是洋人的东西。我们虽然可以把中医经典翻译成白话文,让中国人好理解,让外国人能看懂。但翻译中很难把原意译准、译全,而且韵味全失。把唐诗宋词都翻译成白话文让学生学,还有什么意义?
西医源于西方近三二百年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采用逻辑分析思维;中医不然,用的是形象演绎思维。二者没有共同语言。百年来,总有人要用西医思想解释中医,解释不通就说中医不科学;这就如同用芭蕾舞改造京剧、用足球规则裁判篮球比赛一样可笑。离开了中华文化、离开了阴阳五行,不仅学不好中医,解释不了中医,也永远理解不了中医。
过去要参加科举,必须熟读四书五经;读通四书五经,就可做官,就可管理国家,亦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医药学实际也是一门宏观的管理科学,与管理国家道理相通。十个秀才九个医,读通了四书五经等很容易成为医家,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张仲景是汉代长沙太守,常常在大堂之上为人诊病,始有“坐堂医”之说。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宋代文学家苏轼、科学家沈括,明代文学家高濂等皆是中医大家。刘禹锡重视疾病预防,并留有论述医药养生的专著《传信方》两卷;而后人根据苏轼和沈括的几部医药养生论著编写的《苏沈良方》,成为流传至今的医学和养生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也是大医家。故熟读经典,“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据说,西方文字30年一变,中国白话文50年一变:鲁迅先生当年写的白话文,今天读起来已十分生涩。南怀谨先生在其《论语别裁》中说,文言文是个好东西,这种书面语不随时间变化,只要学上两年,就可读可写,就可以读懂两千年前的著作,其著作也会流传千年而仍能让人读懂。遗憾的是,“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灭了文言文。今天的学生,哪怕是博士,有几个人会文言文,有几个人会吟诗作赋?扔掉了自己的文化,反说中医难学、中医不科学,真令人齿冷,令人悲哀!
可以说,中华文化是皮,中医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今之中医教育,从深受西方文化教育和现代科技与逻辑思维熏陶的理科生中招收学生,进校后,又拼命灌输西医基础和外语,根本没有中华文化之底蕴,学生焉能学好中医?有些“精英”鼓吹只有院校教育是先进的、科学的,考执业医师必得有院校文凭,这不能不说是在有意无意地消灭我们的中华文化、消灭中医。
要培养真正的中医,最好从初中甚至从小学毕业开始培养。先行中华文化教育,继之以背诵中医经典,跟师临床,三五年即可培养出一个能临床的好中医。山东中医药大学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表率,招收了少年班。
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她能同化一切外来文化而不是异化自己。今天,但凡现代科技对中医有用者,中医自然会吸纳,不必高喊中医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西医用的仪器设备,我们当然可以用,那并非西医的专利。然而,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我们到底有多大的用处?例如,CT、核磁共振可以确定肿瘤位置、大小,但中医治疗时却“见瘤不治瘤”,凭望闻问切进行全身调理,辨证论治。仪器确诊肿瘤,只起患者了解的作用,对中医的诊断、治疗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说,中医与现代科技风马牛不相及,没有必要如此“延伸”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诸种感官。
这就是中医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二)中医是临床医学,实验室研究不出中医药理论
中医的理论是从临床中总结升华出来的,不是从实验室里研究出来的。医圣张仲景的巨著是他与伤寒斗争的结晶。因温病,10年中张仲景族人死亡三分之二,他作为长沙太守,不断临床,奋而研究,遂成医圣。明末清初,瘟疫流行,吴鞠通、叶天士整天救治病人,在仲景基础上发展了温病治疗,其后才由其弟子们总结出《温病条辨》,提出卫气营血辨证等等。
SARS、艾滋病、“禽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是瘟疫,迄今西医也没有拿出好的对策;然而,SARS流行,有关部门崇洋媚外,只许西医进行治疗,不许中医介入。如果真是执行宪法规定的中西医并重,一开始就组织中医参与治疗,不仅可以更快地解除患者痛苦,挽救更多的生命,而且中医理论可能又有创新,总结出新的辨证论治方法了。不让中医临床,不仅是对中医的无知,也无异于扼杀中医!
中医理论没有一个是实验室里研究出来的,但今天我们的研究却要求搞这个动物模型那个动物模型,提出这样的假说那样的假说,进行这种实验那种实验,非要找到什么有效成分予以分离提取,等等,实在是东施效颦。某中医大学在《中医药现代化》杂志上发表那么多论文,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对中医中药发展、对中医临床没有任何意义的实验室“成果”:浪费了纳税人的钱,耽误了研究生的青春,将中医发展引入歧途。
不了解中医的发展规律、跟在西医后面爬行,其结果必将导致中医西医化而后彻底消亡。
(三)中医属于意会知识范畴,适于师徒传承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创造了“个人知识”一词,从而使知识不再被看作具有与个人无关的、普遍公认的客观的性质。因为“个人知识”是通过识知者对被知事物的能动领会实现的,而领会过程需要理解行为主体的个人参与。对中医药学来说,其本身就是难以被西方学术言传的“个人知识”。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博士后张超中的出站报告《中医药知识创新战略研究》指出:“按照波兰尼关于知识的理论,中医药知识在性质上属于意会知识,这种知识比一般作为客观知识的科学知识更具有实在性且居于主导地位,克服了后者源于方****的知识缺陷,因而具有开拓个性化科学境界的理论功能和实践方法,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建设性因素。”该文又指出:“世界卫生组织未能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推进传统医学发展,其根本原因来自于对传统医学的怀疑,缺乏对意会知识创新发展规律的认识。就我国来说,实现中医药理论的当代创新必须打破客观知识的束缚,建立以意会知识为导向的创新机制。”
意会知识的获得是一个领悟过程:把不连贯的局部理解为完整的整体。这种认识方式不同于我国当前通行的“言传式”的方式。最能够代表中医药学知识之意会性质的概念当属“神”,即精神。对“精神”的知识只能来源于人的感受和体验。“言传”难以描述。
从这种意义上说,具有意会知识属性的中医药学更适合于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师徒传承,使之领悟。院校教育肯定是有用的,但决非是唯一的,更不一定是最先进最科学的。因此,考执业中医师必须要大学文凭,是不了解中医药学属意会知识范畴,硬要用客观知识去要求。
所以,中医的培养必须遵循自己的发展规律,而中医执业医师的认定应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来管。
(四)个性化治疗使中医适宜于诊所形式
西医是群体性治疗,只要是这种病,就用这种药。然而,要弄清患者得的是什么病,西医只能采用排他式诊断方法。比如一个患者头晕目眩,半侧有点麻木,医生把各种可能性一一排除,最后确定是脑溢血还是脑血栓。甚至一个普通的感冒,也要进行几种检查,仅一两个大夫也难以确定。所以,西医必须办医院,设立各种科室,购买各种设备,医院越大越好,设备越多越高级越先进越好——西医认门!
中医则不同。中医是个性化治疗,其诊断只需望闻问切,无需其他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所以一个中医即可开设一个诊所,甚至药品也完全可以做到前店后场,自行生产:自种自采自制自用。几千年来,中医看病没有病床,都是家庭病床,大夫到患者家中诊治,就是太医院给嫔妃看病也不例外。中医只分内外妇儿,每个中医都是全科医生,一个中医就是一所医院。民国初年,我国80万中医基本上都分布在农村。一个好的中医,一个诊所,惠及方圆几十里的民众。
山西运城市中医肿瘤医院只是一个民办的小型医院,院长崔扣狮没有学历,但师从多位名医,是一个没有受到西医污染的纯正中医;近四十年来,他接治过15万例各类患者,其中,经CT、B超、核磁共振检查确诊的癌症患者5万例。2002年8月26日,一个一岁多的小患者,腹腔肿瘤拳头大,到西安求医,先要求交6万元手术费,未敢做,到崔扣狮医院,仅外敷膏药,花了500元,治愈,迄今小孩7岁,再无复发。2007年7月在他医院见到一个三四岁男孩,患髓母细胞瘤,双眼突出如蛙;曾到天津治疗,要先交30万,且被告知,可能人财两空;到崔扣狮医院,仅用膏药,花费2000元治愈。虽然他的医院在偏僻的小山村,来的都是全国各地的患者。
中医诊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并非千人一方。深圳黄炳华大夫自学中医,一个诊所,三两个医生,没有任何“先进”的仪器设备,却什么病都看。因为他疗效好,费用少,远近闻名,许多患者跑百十里地前往就诊。一个小小诊所,他每天要看四五十人,甚至七八十人。他辨证论治一个阑尾炎,不过百十元花费,效果很好;而西医看阑尾炎,需三两千元,动辄手术,患者还得受罪。
所以,中医适宜于设立门诊或诊所而不一定要建成大医院。换句话说,中医,也只有中医,才能在农村和城镇社区广泛设立诊所,方便居民看病,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西医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每个村、每个社区的西医诊所不可能备齐各种设备仪器,即使备齐了,三两个西医也不可能都会使用那些仪器设备。
今天之中医医院,乃是仿照西医医院的做法。按照《医院管理条例》,要有多少病床、多少设备,才算是几级几等医院,更在院内设立各种科室,与西医医院几无二致。这是抛弃了自己的发展规律,扔掉了自己的特色,照猫画虎,最终导致中医优势的丢失,中医的消亡。
我们在2005年的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中医适合办诊所:“再过一段时间,我国足够强大了,中医药在国内也确立了自己的战略地位,成为国人健康保障的主要体系,世界各国会到我国取中医药的真经的。届时,我国将会在各国建立中医药连锁店,每个店有医有药,不仅给患者诊病给药,不仅施以各种非药物疗法,更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教给“患者”如何自行养生保健、如何运动,那将不再是简单的治疗,而是新型的医学模式,不仅使人人享有健康,而且不会增加医疗保健费用。这还需要一大段时间。在中医药国际化之前,哪家公司会率先在国内做这项工作,必将功德无量,我们拭目以待。”
(五)中医中药不分家
众所周知,西药是化学家的实验室产物,西医不懂药,只会按照化学家或药厂研究人员的指令使用这些药品,用美国西医大家曼戴尔松博士的话说,西医不过是药厂的次级推销员而已,必须按照说明书用药,不敢有任何创新(《中医战略》序七,古籍出版社,2007.1.)。所以,对西医而言,医、药是两张皮,贴不到一块。
自古以来,中医中药是一体,从不分家。一提中医,就包括中药以及中医的各种非药物疗法。一个中医,要懂中医理论,要懂药性,会望闻问切、辨证论治,也要会针灸、按摩、拔罐等,还要会认药、会采药、会炮制、会自制丸散膏丹。他们认药凭眼观、鼻闻、手摸,似乎不科学、不先进,其准确性却并不亚于现代仪器,十分有效而且简单方便,为当代仪器设备所不及;惜乎几十年来的“现代化”,老药工已经所剩无几,其经验即将彻底失传,新中国培养的中医几乎不会认药,更不会炮制。广东电白县一位老药农,年过古稀,认识一千多种中药,只要你叫得出药名,他就能从山上给你找来,实属难得之人才,可哪所中医院校愿意请他教学生认药呢?!
有人要废医存药,认为中医不科学,中药还有点用,只要提取有效成分,做得和西药一样了,现代化了,与西方接轨了,就可以进入世界主流医药市场。这些人想错了。中药与西药不同,必须由中医按中医理论辨证使用,离开了中医,中药就都是废物、垃圾以至于是毒药。中医开的每个处方,都是一对一地以药性之偏纠正人体之偏,这与西医用药完全按说明书是两回事。
某单位的一项软科学研究认为,医药分家可以杜绝医院腐败,于是中医中药也像西医西药那样分家了。郑筱萸操控的药监局更是变本加厉地制定了各种条条框框以图扼杀中医中药;中医中药既然本是一体,不能分家,中药管理权应该尽快收回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所有这些分家之举,都是不懂中医之发展规律而制定政策使然。
综上所述,我们总结中医药有五大发展规律。可惜百年来没有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总是以西医药的规律要求中医药。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1-24 11:25 2楼
中医药只有遵循自身的客观规律发展,才能走出误区,发扬光大。
⬅ 石灰的药性 老茶馆 紫云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