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外经》

2010-12-22 18:27 楼主
黄帝内、外经,扁鹊内、外经,白氏内、外经以及旁篇,《汉书艺文志》称之为“医经七家”。目前存世的只有《黄帝内经》,其余均已失传,但在1950年,在天津市卫生职工医院发现了陈士铎所“述”的抄本《外经微言》,90年代末,在我学校的图书馆,翻到了它的复印本,并誊抄一遍,也算是有过学习。
鉴于《黄帝内经》太过庞杂,专业人士亦未能理清,拿到这里来讲述,大家都没有相关基础,我即便能通讲,大家也未必能明白,而现存的《黄帝外经》许多理论都便于讲解,也能适当普及一些中医基本概念,于是在此发愿,即便脱层皮,掉些肉,也会用心讲明白,教学相长,等我梳理完,相信也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一卷
第一篇:阴阳颠倒篇
黄帝闻广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叹广成子之若天也!退而夜思,尚有未获,遗鬼臾区问于岐伯天师曰:「帝闻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被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其守一,以处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天师必知厥义?幸明晰之!』」。
岐伯稽首奏曰:「大哉言乎!」非吾圣帝,安克闻至道哉!帝明知故问,岂欲传旨于万际乎?何心之仁也,臣愚,何足以知之。然,仁圣明问,敢备述以闻:窈冥者,阴阳之谓也。昏默者内外之词也。视听者耳目之语也。至道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始能形与形全,精与神合乎?
鬼臾区曰:「诺。虽然,师言微矣,未及其妙也。」
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不外顺逆,顺则生,逆则死也。阴阳之原,即巅倒之术也。世人皆知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知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广成子之教,示帝行巅倒之术也。」
鬼臾区曰:「何言之神乎!虽然,请示其原!」
岐伯曰:「巅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视听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其神,精不摇矣。探其原而保其精,神不驰矣。精固神全,形安敝乎?」
鬼臾区复奏帝前。帝曰:「俞哉!载之《外经》,传示臣工,使共闻至道,同游于无极之野也。
1,广成子:.《神仙传》称其为轩辕时人,居住在崆峒山的石室之中,黄帝曾向他请教“至道之要”,广成子先是不予回答,过了三个月,黄帝再来问“治身之道”,广成子告诉他说:“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千二百年,而形未尝衰。得吾道者上为皇,失吾道者下为士。予将去汝,入无穷之间,游无极之野,与日月齐光,与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存焉。”说完,传授给黄帝《自然经》一卷。
2,这段故事也见于《庄子·外篇·在宥》: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广成子曰:“来!余语女: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当我缗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黄帝做了十九年天子,诏令通行天下,听说广成子居住在空同山上,特意前往拜见他,说:“我听说先生已经通晓至道,冒昧地请教至道的精华。我一心想获取天地的灵气,用来帮助五谷生长,用来养育百姓。我又希望能主宰阴阳,从而使众多生灵遂心地成长,对此我将怎么办?”广成子回答说:“你所想问的,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你所想主宰的,是万事万物的残留。自从你治理天下,天上的云气不等到聚集就下起雨来,地上的草木不等到枯黄就飘落凋零,太阳和月亮的光亮也渐渐地晦暗下来。然而谗谄的小人心地是那么偏狭和恶劣,又怎么能够谈论大道!”黄帝听了这一席话便退了回来,弃置朝政,筑起清心寂智的静室,铺着洁白的茅草,谢谢绝交往独居三月,再次前往求教。
广成子头朝南地躺着,黄帝则顺着下方,双膝着地匍匐向前,叩头着地行了大礼后问道:“听说先生已经通晓至道,冒昧地请教,修养自身怎么样才能活得长久?”广成子急速地挺身而起,说:“问得好啊!来,我告诉给你至道。至道的精髓,幽深渺远;至道的至极,晦暗沉寂。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听,持守精神保持宁静,形体自然顺应正道。一定要保持宁寂和清静,不要使身形疲累劳苦,不要使精神动荡恍惚,这样就可以长生。眼睛什么也没看见,耳朵什么也没听到,内心什么也不知晓,这样你的精神定能持守你的形体,形体也就长生。小心谨慎地摒除一切思虑,封闭起对外的一切感官,智巧太盛定然招致败亡。我帮助你达到最光明的境地,直达那阳气的本原。我帮助你进入到幽深渺远的大门,直达那阴气的本原。天和地都各有主宰,阴和阳都各有府藏,谨慎地守护你的身形,万物将会自然地成长。我持守着浑一的大道而又处于阴阳二气调谐的境界,所以我修身至今已经一千二百年,而我的身形还从不曾有过衰老。”黄帝再次行了大礼叩头至地说:“先生真可说是跟自然混而为一了!”
广成子又说:“来,我告诉你。宇宙间的事物是没有穷尽的,然而人们却认为有个尽头;宇宙间的事物是不可能探测的,然而人们却认为有个极限。掌握了我所说的道的人,在上可以成为皇帝,在下可以成为王侯;不能掌握我所说的道的人,在上只能见到日月的光亮,在下只能化为土块。如今万物昌盛可都生于土地又返归土地,所以我将离你而去,进入那没有穷尽的大门,从而遨游于没有极限的原野。我将与日月同光,我将与天地共存。向着我而来,我无所觉察!背着我而去,我无所在意!人们恐怕都要死去,而我还独自留下来吗?”
-黄帝并没有完全明白广成子的话意,派鬼臾区去问天师岐伯。岐伯拍完马屁,紧接着说了他的解读。岐伯是谁?一说是黄帝时医臣,我更倾向于便是神医扁鹊(不是扁鹊见蔡桓公的那个),古代流传下来的扁鹊行医图中扁鹊形象是鸟足三岐的神人,我国东方历来有鸟崇拜,比如凤凰,比如燕子,“岐”足正是岐伯的最佳形象。
岐伯怎么理解呢?
1.“窈冥者,阴阳之谓也。昏默者,内外之词也。”--也就是说“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翻译过来:至道之精,是阴阴阳阳;至道之极,是内内外外。也就是说,阴阳内外是宇宙最高法则。《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关于阴阳,可以通由现代物理学发挥无穷想象,这不是我的擅长(甚至粗浅的将“万物负阴而抱阳”理解为万物是由要逃逸的阴离子和守保的阳离子组成,呵呵,仅仅是一个抛砖引玉的端口,大家发挥)。
2.“视听者,耳目之语也。”---“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被至阴之原也”,广成子也确实是这么说的:无视无听这些具体操作的准则,不过是“大道”落实于现世的表象,我给你们讲这些,只是带你们入“大道”的门而已,(也就意味着不要太执着?)
3.“至道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这句话又太绕,呵呵,这是将“大道”的真实含义的:宇宙从无生成了有,但这有形也不过是皮相,其本真还是无(我们实见的有形物体,都是由原子电子组成,而原子还可以无限分割);有形的世界因为“大道”而生,亦因此而化。理解并遵从这宇宙规则,不妄自耗费,才能做到:“能形与形全,精与神合乎”,从而长生。
鬼臾区曰:「诺。虽然,师言微矣,未及其妙也。」 -鬼臾区很不满意:老师大道理是讲了,但是没有说核心机密。(妙:精微幽深)
岐伯终于如实交待:“阴阳之原,即巅倒之术也”。---“世人皆知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知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广成子之教,示帝行巅倒之术也。”塞翁失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换里面的偈语:“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或者儒家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者兵家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以及老百姓常说的:“破罐子熬过柏木梢”,再通俗一点,平时小病不断,大病么有,平时健健康康,却常猝死。都是属于这个“颠倒之术”的。
落实到养身层面,就是“广成子之教,示帝行巅倒之术也”,也就是“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也就是避免“因”的产生,自然就能将“果”消灭,跳出轮回,不受其苦,当然也就避免了无谓的损耗,从而守神守形,达到长生。
4,“阴阳之道不外顺逆,顺则生,逆则死也”-这句话有深意:阳主生,阴主死,从阳则生,从阴则死。故而阴阳之道,用于养身,不外乎从阳从阴两种选择。但是“阳极必阴,阴极必阳”,正是由于这种“颠倒之术”的神妙变化存在,故而不可偏执:“世人皆知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知逆死,不知逆之有生”,一味的从阳,也会带来死亡;一味的从阴,也可能带来长生。偏执于阴阳一个方面,反而容易导致未老先衰(也就是要大家掌握阴阳平衡的原则啦).
5。“岐伯曰:「巅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视听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其神,精不摇矣。探其原而保其精,神不驰矣。精固神全,形安敝乎?」 ”---再次强调阴阳变幻的神妙即颠倒之术的神奇,我们掌握了这个要领,尽可能做到不偏不倚,达到阴阳平和,就能长生。
回顾全篇:交待了道家和中医养生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概念,并强调了阴阳变幻的神妙与不可测,不可偏执一端,要做到阴平阳秘。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12-22 18:29 2楼
第二篇:顺逆探原
伯高太师问于岐伯曰:「天师言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其旨奈何?」岐伯不答。再问,曰:「唯唯」。三问,岐伯叹曰:「吾不敢隐矣。夫阴阳之原者,即生克之道也;颠倒之术者,即顺逆之理也。知颠倒之术,即知阴阳之矣。」
伯高曰:「阴阳不同也,天之阴阳,地之阴阳,人身之阴阳,男女之阴阳,何以探之哉?」
岐伯曰:「知其原亦何异哉!」
伯高曰:「请显言其原。」
岐伯曰:「五行顺生不生,逆死不死。生而不生者,金生水而克水,水生木而克木,木生火而克火,火生土而克土,土生金而克金,此害生于恩也。死而不死者,金克木而生木,木克土而生土,土克水而生水,水克火而生火,火克金而生金,此仁生于义也。夫五行之顺,相生而生相克;五行之逆,不克而不生。逆之至者顺之至也。
伯高曰:「美哉言乎!然何以顺而逆之也?」
岐伯曰:「五行之顺,得土而化;五行之逆,得土而神。土以合之,土以成之也。
伯高曰:「余知之矣,阴中有阳,杀之内以求生乎?阳中有阴,生之内以出死乎?余与帝同游于无极之野也。」
岐伯曰:「逆而顺之,必先顺而逆之。绝欲而不为邪所侵也,守神而不为境所移也,炼气而勿为物所诱也,保精而勿为妖所耗也。服药饵以生其津,慎吐纳以添其液,慎劳逸以安其髓,节饮食以益其气,其庶几乎!」
伯高曰:「天师之教我以原者全矣!」
岐伯曰:「未也,心死则身生。死心之道,即逆之之功也,心过死则身亦不生;生心之道,又顺之之功也。顺而不顺,始成逆而不逆乎!」
伯高曰:「志之矣,敢忘秘诲哉!」
1.岐伯创造了一个新名词:颠倒之术,并称其能探阴阳之原,于是有人很好奇,这人是伯高,这人是一位经常给黄帝讲医学课的大臣,同行是冤家,岐伯当然不愿和盘托出。于是回答的比较含糊:“夫阴阳之原者,即生克之道也;颠倒之术者,即顺逆之理也。知颠倒之术,即知阴阳之矣。”绕了半天,其实这句话不复杂,拆解一下:阴阳之原就是“生克之道”,颠倒之术也就是从阴从阳知顺逆的原理,知道颠倒之术,当然阴阳不在话下,知阴阳么也就知道了“生克之道”,他说来说去,就表达了一个意思:我不好意思不讲了,懂得颠倒之术呢,是为懂得“生克之道”服务的。原来不仅仅阴阳有颠倒之术(也就是阴极必阳,阳极必阴),五行生克之中也有着颠倒之术导致的变化(见下文)。

2.五行“生克之道”中如何发生“颠倒”:所谓生克之道,就是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相生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周而复始;相克即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亦是循环不绝。这“生克之道”中如何会有颠倒?岐伯这下回答得很清晰:原来五行生克中会出现“五行顺生不生,逆死不死。”

这种情况,什么是“顺生不生”呢,就是“生而不生者,金生水而克水,水生木而克木,木生火而克火,火生土而克土,土生金而克金,此害生于恩也。”---金本生水,却反而出现克水的变数;水当生木,却出现克木的变数,这在临床中常常会遇见的。这给予的恩情反而会变成毒药,过分的溺爱会导致对孩子的不利。

那什么是“逆死不死”:“死而不死者,金克木而生木,木克土而生土,土克水而生水,水克火而生火,火克金而生金,此仁生于义也。”-金本克木,但有时会出现金生木的情况,其余五行类推,适度的制约反而会让他所克的脏器能有顺利运作的条件。“义者宜也”,制约得宜反能成全别人。

有以上的情况,所以五行生克也不是完全绝对的,也有着颠倒的变数。

3.那怎样调控五行生克中的变数呢?---这正是伯高也在问的问题:“美哉言乎!然何以逆而顺之也?”

岐伯的回答很值得深思:“五行之顺,得土而化,五行之逆,得土而神。土以合之,土以成之也。”在古代,以土为“中”《礼记.月令》“中央土”,儒家更将“中”字提升至“中庸之道”,即凡是都要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并有进一步的要求:“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本文的意思就是说,不论生克、顺逆,都要做到“中和”,使五行间的利用和限制都达到无过无不及的程度,就能掌控生克中的变数。

4.“阴中有阳,杀之内以求生乎!阳中有阴,生之内以出死乎。”---伯高真切的理解了颠倒之术的存在,故而太极两仪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正是颠倒之术的存在的证明。详解如下:阴主杀,太极阴中有白色的小鱼眼,正是描述了阴极之时,产生了求生的阳(阳主生);而太极阳中有黑色的小鱼眼,正是描述了阳极之中,会产生出死阴来,故而太极阴阳鱼图正是描述了阴阳中有颠倒之术的存在。



5.“岐伯曰:「逆而顺之,必先顺而逆之。绝欲而不为邪所侵也,守神而不为境所移也,炼气而勿为物所诱也,保精而勿为妖所耗也。服药饵以生其津,慎吐纳以添其液,慎劳逸以安其髓,节饮食以益其气,其庶几乎!」 ”

“逆而顺之,必先顺而逆之”,要想做到“逆而顺之”,必先“顺而逆之”,什么意思呢,从阴阳层面讲,要想阴生阳,必须先阳生阴;从实践中讲,必须先生养满后主动损耗,才能在损耗中的到新的生养,也就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意思,但是有个先后,先持满,后损益,就像性爱交合,必须持满而后泻精,而泻精又能强壮,这是性爱中的颠倒之术{不属于本篇探讨范围,有房中术专著专门探讨这个技术命题(古代“房中”是一科)},也就是古代采阴补阳传说的来源,当然,这是一门技术活,哈哈。

而我们养身能做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先持满:绝欲而不为邪所侵也,守神而不为境所移也,炼气而勿为物所诱也,保精而勿为妖所耗也。服药饵以生其津,慎吐纳以添其液,慎劳逸以安其髓,节饮食以益其气。这些应该很好理解吧。但这些还是行而下的,形而上的在下一段。
6.养生的最高境界:

“心死则身生。死心之道,即逆之之功也,心过死则身亦不生;生心之道,又顺之之功也”。

能看懂这段话的请举手,呵呵!“心死则身生”心死,即断绝一切私心欲念,这和孟子说的“养心莫大于寡欲”,佛家说的“断绝尘缘,一切放下”道家说的“心死则性圆明”《黄帝内经》“心者君主之官也,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都是一个道理啊!

这句话中也有“颠倒之术”原理的运用,岐伯说:“死心之道,即逆之之功;心过死则心亦不生,生心之道,又顺之之功。”即死心能生心,心若过死,那就从帝国大厦顶上跳下来了,这便走上了极端道路,不懂得真正的死心原来能给自己带来无穷的希望!
2010-12-22 18:29 3楼
第三篇 :回天生育篇



雷公问曰:人生子嗣,天命也。岂尽非人事乎?岐伯曰:天命居半,人事居半也。雷公曰:天可回乎?岐伯曰:天不可回,人事则可尽也。雷公曰:请言人事。岐伯曰:男子不能生子者,病有九;女子不能生子者,病有十也。雷公曰:请晰言之。岐伯曰:男子九病者:精寒也,精薄也,气馁也,痰盛也,精涩也,相火过旺也,精不能射也,气郁也,天厌也。女子十病者:胞胎寒也,脾胃冷也,带脉急也,肝气郁也,痰气盛也,相火旺也,肾水衰也,任督病也,膀胱气化不行也,气血虚而不能摄也。雷公曰:然则治之奈何?岐伯曰:精寒者,温其火乎。精薄者,益其髓乎。气馁者,壮其气乎。痰盛者,消其涎乎。精涩者,顺其水乎。火旺者,补其精乎。精不能射者,助其气乎。气郁者,舒其气乎。天厌者,增其势乎,则男子无子而可以有子矣。不可徒益其相火也。胞胎冷者,温其胞胎乎。脾胃冷者,暖其脾胃乎。带脉急者,缓其带脉乎。肝气郁者,开其肝气乎。痰气盛者,消其痰气乎,相火旺者,平其相火乎。肾水衰者,滋其肾水乎。任督病者,理其任督乎。膀胱气化不行者,助其肾气以益膀胱乎。气血不能摄胎者,益其气血以摄胎乎,则女子无子而可以有子矣。不可徒治其胞胎也。雷公曰:天师之言,真回天之法也。然用天师法男女仍不生子奈何?岐伯曰:必夫妇德行交亏也。
这篇好理解,专讲不育症,从先天遗传到后天保养和对症治疗。但强调“天不可回,人事可尽”,但修德似乎有回天的可能。

关于“修德”的问题,后世有“节欲必多子,**每无后”的说法,似乎与现代医学有点沟通的:嗜欲过度的人,较多不育,即便生育,也较多体质孱弱的,看看历朝皇室的兴衰史也有这个因素。 求嗣之要还需节欲保精,《万氏妇人科》云:“种子者,男则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则平心定气以养其血。”男精女血旺盛充足,并达到一定程度是受孕和生育健康后代的又一重要因素。若勤于入房,施泄无度,阳精清薄,真气已伤,妄欲得子,其能孕乎?即使得子,必蠃弱短寿。
2010-12-22 18:29 4楼
第四篇:天人寿夭篇
伯高太师问岐伯曰:余闻形有缓急,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厚薄,可分寿夭,然乎?岐伯曰:人有形则有气,有气则有骨,有骨则有肉,有肉则有皮。形必与气相合也,皮必与肉相称也,气血经络必与形相配也,形充而皮肤缓者寿。形充而皮肤急者夭。形充而脉坚大者,气血之顺也,顺则寿。形充而脉小弱者,气血之衰也,衰则危。形充而颧不起者,肉胜于骨也,骨大则寿,骨小则夭。形充而大,肉(月囷)坚有分理者,皮胜于肉也,肉疏则夭,肉坚则寿。形充而大肉无分理者,皮仅包乎肉也,肉厚寿,肉脆夭。此天生,人不可强也,故见则定人寿夭,即可测人生死矣。少师问曰:诚若师言,人之寿夭天定之矣,无豫于人乎?岐伯曰:寿夭定于天,挽回天命者,人也。寿夭听于天,戕贼其形骸,泻泄其精髓,耗散其气血,不必至天数而先夭者,天不任咎也。少师曰:天可回乎?岐伯曰:天不可回,而天可节也。节天之有余,补人之不足,不亦善全其天命乎。伯高太师闻之曰:岐天师真善言天也。世人贼天之不足,乌能留人之有余哉。少师曰:伯高非知在人之夭者乎。在天之夭难回也。在人之夭易延也。吾亦修吾之天,以全天命乎。

1.这篇先谈望诊定寿夭,也就是现在的看相吧(望闻问切是中医四大法器),估计大家都有兴趣了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生出来啥样就啥样,定型了的:“此天生,人不可强也。故见则定人寿夭,即可测人生死。”具体怎么分析呢,看下面:

“人有形则有气,有气则有骨,有骨则有肉,有肉则有皮。形必与气相合也,皮必与肉相称也,气血经络必与形相配也。”--这是根据五行相生理论来推导的:肺主气,属金,金当生水,肾属水,主骨;水生木,肝属木,主筋;木生火,心属火,主脉;火生土,脾属土,主肉;土生金,肺属金,主皮。“有骨则有肉”这里略掉了一些过程,是省略。而父母把你生下来长成啥样,就需要啥样的系统来匹配,而系统与系统之间,也需要协调,而协调也是依照五行相生的法则的:“皮必与肉相称也”肺主皮(金),脾主肉(土),土生金,所以脾为肺之母,肺为脾之子,子必与母相称方吉,也就是上海俗语里称的:妮子象娘,金子夯墙”,儿子长得像妈妈是一种福分的意思。

“ 形充而皮肤缓者寿。形充而皮肤急者夭。形充而脉坚大者,气血之顺也,顺则寿。形充而脉小弱者,气血之衰也,衰则危。形充而颧不起者,肉胜于骨也,骨大则寿,骨小则夭。形充而大,肉(月囷)坚有分理者,皮胜于肉也,肉疏则夭,肉坚则寿。形充而大肉无分理者,皮仅包乎肉也,肉厚寿,肉脆夭。”--这一段就是具体分析了:1)身体发育的充实(胖而不肥)的人,皮肤松弛是一种寿相,如果长得挺胖,但皮肤紧绷的,那就是夭相;2)身体发育的充实(胖而不肥)的人,如果脉相是大而有力的,那说明气血顺畅没有淤滞,这也是寿相,但如果人看起来挺结实,但脉象却弱小无力,那就表明体内瘀滞导致气血衰弱,那就不好了;3)身体发育的结实,但脸上没肉,是土克水的征象,如果这个人颧骨大,那还是挺幸运的,如果颧骨骨架还特别小,那就是夭相了。(老话说,女人颧骨高,杀夫不用刀,呵呵,可能从某个角度讲,颧骨大的人寿命比较长吧,当然有前提:身体发育的结实。4).身体不但结实,还很魁梧,肌肉看得出线条的,那么肌肉结实为寿相;如果身体结实魁梧,但肌肉看不出线条,那肥肉多的寿,哈哈。这些都是对身体结实的人而言才能谈论寿的问题,若身体不结实,未在讨论范畴。
2.既然身体素质有先天的因素,那我们后天该怎么办?岐伯说:“寿夭定于天,挽回天命者,人也。”
“ 寿夭听于天,戕贼其形骸,泻泄其精髓,耗散其气血,不必至天数而先夭者,天不任咎也。”--虽然人的寿命是“天数”决定,但如果还不好好爱护,任由戕伐,纵欲妄泄,耗散气血,以致活不到你本来的天数,那就不能怪先天了。
3.万物有“天数”,人能改变天命么?岐伯曰:“天不可回,而天可节也。”

也就是说天数已定,你要做的只能是颐养天年。做的最成功呢就是用足你的定数,别留遗憾!
2010-12-22 18:30 5楼
第五篇:命根养生篇
伯高太师复问岐伯曰:养生之道,可得闻乎?岐伯曰:愚何足以知之。伯高再问,岐伯曰,人生天地之中,不能与天地并久者,不体天地之道也。天锡人以长生之命,地锡人以长生之根。天地锡人以命根者,父母子之也。合父母之精,以生人之身,则精即人之命根也。魂魄藏于精之中,魂属阳,魄属阴,魂趋生,魄趋死。夫魂魄皆神也。凡人皆有神,内存则生,外游则死。魂最善游,由于心之不寂也。

广成子谓:抱神以静者,正抱心而同寂也。伯高曰:夫精者,非肾中之水乎?水性主动,心之不寂者,不由于肾之不静乎?岐伯曰:肾水之中,有真火在焉。水欲下而火欲升,此精之所以不静也。精一动而心摇摇矣。然而制精之不动,仍在心之寂也。伯高曰:吾心寂矣,肾之精欲动奈何?岐伯曰:水火原相须也,无火则水不安,无水则火亦不安。制心而精动者,由于肾水之涸也。补先天之水以济心,则精不动而心易寂矣。
这一篇讲的其实很直白,但是也很隐秘。这一篇是讲房中术的。
前面两篇是讲养生中的防损,这一篇开始讲增益。但增益的基础还是防损。

《阴阳颠倒第一篇》:“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不外顺逆..”,故而这里讲的“不体天地之道”,直白的讲,就是不懂男女之道,不懂阴阳之道。“天锡人以长生之命,地锡人以长生之根。天地锡人以命根者,父母子之也”,天者阳也,地者阴也,从阳则生,从阴则死,故“命根”者,阳为命,阴为根。所以这里讲的增益,乃是房中术的技巧,通过房中术来养生,因为生殖之精是人的命根,而男禀阳,女禀阴,魂魄藏于精中,故生殖之精不能妄泄,于是房中有技巧来实现即交合,让阴阳合蕴以相生,且控制冲动,不妄泄精。怎么既交合又控制冲动呢,由于魂属阳,魄属阴,所以魂最善游(也就是男性比较容易冲动达到高潮),所以更要注意控制,这就是广成子“抱神以静者,正抱心而同寂也”的真实含义。下面伯高的问题,也是具体问房中技巧和药物辅助的。

所以在这一篇末,陈士铎注曰:“此段亦精妙,可惜为誓所拘,不能尽泄”。古代房中原是一科,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禁忌,因为影响面比较广且有可能被居心不良的人掌握以行淫,所以传授的时候都是非其人不传的。秘密传授时也都要发誓,我没有人传授,所以也不受誓言约束,但大家都是成人,当好自为之。
2010-12-22 18:30 6楼
第六篇:救母篇
容成问于岐伯曰:天癸之水,男女皆有之,何以妇人经水谓之天癸乎?岐伯曰:天癸水,壬癸之水也。壬水属阳,癸水属阴,二水者先天之水也。男为阳,女为阴,故妇人经水以天癸名之。其实壬癸未尝不合也。容成曰:男子之精,不以天癸名者,又何故欤?岐伯曰:精者,合水火名之。水中有火,始成其精。呼精而壬癸之义已包于内,故不以天癸名之。容成曰:精与经同一水也,何必两名之?岐伯曰:同中有异也。男之精,守而不溢;女之经,满而必泄也。癸水者,海水也,上应月,下应潮,月有盈亏,潮有往来,女子之经水应之,故潮汐月有信,经水亦月有期也。以天癸名之,别其水为癸水,随天运为转移耳。容成曰:其色赤者何也?岐伯曰:男之精,阳中之阴也,其色白。女之经,阴中之阳也,其色赤。况流于任脉,通于血海,血与经合而成浊流矣。容成曰:男之精亏而不溢者,又何也?岐伯曰:女子阴有余阳不足,故满而必泄。男子阳有余阴不足,故守而不溢也。容成曰:味咸者何也?岐伯曰:壬癸之水,海水也。海水味咸,故天癸之味应之。容成曰:女子二七经行,稚女不行经何也?岐伯曰:女未二七则任冲未盛,阴气未动,女犹纯阳也,故不行经耳。容成曰:女过二七,不行经而怀孕者,又何也?岐伯曰:女之变者也,名为暗经,非无经也。无不足,无有余,乃女中最贵者。终身不字,行调息之功,必长生也。

容成问曰:妇女经水,上应月,下应潮,宜月无愆期矣。何以有至有不至乎?岐伯曰:人事之乖违也。天癸之水,生于先天,亦长于后天也。妇女纵欲伤任督之脉,则经水不应月矣。怀抱忧郁以伤肝胆,则经水闭而不流矣。

容成曰:其故何也?岐伯曰:人非水火不生,火乃肾中之真火,水乃肾中之真水也。水火盛则经盛,水火衰则经衰。任督脉通于肾,伤任督未有不伤肾者。交接时,纵欲泄精,精伤任督之脉亦伤矣。任督脉伤,不能行其气于腰脐,则带脉亦伤,经水有至有不至矣。夫经水者,火中之水也。水衰不能制火,则火炎水降,经水必先期至矣。火衰不能生水,则水寒火冷,经水必后期至矣。经水之愆期,因水火之盛衰也。

容成曰:肝胆伤而经闭者,谓何?岐伯曰:肝藏血者也,然又最喜疏泄。胆与肝为表里也,胆木气郁,肝木之气亦郁矣。木郁不达,任冲血海皆抑塞不通,久则血枯矣。容成曰:木郁何以使水之闭也?岐伯曰:心肾无咎不交者也。心肾之交接,责在胞胎,亦责在肝胆也。肝胆气郁,胞胎上交肝胆,不上交于心,则肾之气亦不交于心矣。心肾之气不交,各脏腑之气抑塞不通,肝克脾,胆克胃,脾胃受克,失其生化之司,何能资于心肾乎?水火未济,肝胆之气愈郁矣。肝胆久郁,反现假旺之象,外若盛内实虚。肾因子虚转去相济涸水,而郁火焚之,木安有余波以下泄乎?此木郁所以水闭也。
鬼臾区问曰:气郁则血闭,血即经乎?岐伯曰:经水,非血也。鬼臾区曰:经水非血,何以血闭而经即断乎?岐伯曰:经水者,天一之水也,出于肾经,故以经水名之。鬼臾区曰:水出于肾,色宜白矣,何赤乎?岐伯曰:经水者,至阴之精,有至阳之气存焉,故色赤耳,非色赤即血也。

鬼臾区曰:人之肾有补无泻,安有余血乎?岐伯曰:经水者,肾气所化,非肾精所泄也。女子肾气有余,故变化无穷耳。鬼臾区曰:气能化血,各经之血不从之而泄乎?岐伯曰:肾化为经,经化为血,各经气血无不随之而各化矣。是以肾气通则血通,肾气闭则血闭也。

鬼臾区曰:然则气闭宜责在肾矣,何以心肝脾之气郁而经亦闭也?岐伯曰:肾水之生,不由于三经。肾水之化,实关于三经也。鬼臾区曰:何也?岐伯曰:肾不通肝之气,则肾气不能开。肾不交心之气,则肾气不能上。肾不取脾之气,则肾气不能成。盖交相合而交相化也。苟一经气郁,气即不入于肾,而肾气即闭矣。况三经同郁,肾无所资,何能化气而成经乎?是以经闭者,乃肾气之郁,非止肝血之枯也。倘徒补其血,则郁不宣反生火矣。徒散其瘀,则气益微反耗精矣。非惟无益,而转害之也。鬼臾区曰:大哉言乎!请勒之金石,以救万世之母乎。
这一篇在阐释了一些男女生理不同后,着重讲了两种妇科常见病:月经不调和闭经。基本论点是:月经不调的病因主要是在纵欲,故治疗之本首重节欲;而闭经的病因在于气郁,主责肾气郁,但心肝脾三脏的气郁均会直接造成肾气郁滞,临症应当辩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则。

1."天癸"一词,最早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在论述人体的阶段性发育时:“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天癸是促进性发育和维持性功能(包括生殖机能)的一种精微物质,其职能是:促进男女性征及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维持性功能;激发性欲和性冲动;参与生殖之精的化生以繁衍后代等。它隶属于肾气范畴,又不等同于全部肾气,而是肾气在主导人类生殖方面的重要分支。所谓肾主生殖,即是通过天癸实现的。换言之,天癸是肾气在生命的育龄阶段产生的特殊内涵。此一内涵,与现代医学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大体相当。

2.月经不调:是由于纵欲交接过度泄精(生殖之经,非仅指男子),精伤任督之脉亦伤矣。任督脉伤,不能行其气于腰脐,则带脉亦伤,经水有至有不至矣。月经不调有两种:先期、延后。先期是由于“水衰不能制火,则火炎水降,经水先期而至”;延后是由于:“火衰不能生水,则水寒火冷,经水必后期至”。治疗上除了解除病因(节欲)外,水衰则用药物补水;火衰则用药物暖肾。

3.闭经:“经闭者,乃肾气之郁”,这句话是闭经论治的总纲。“肾不通肝之气,则肾气不能开。肾不交心之气,则肾气不能上。肾不取脾之气,则肾气不能成。盖交相合而交相化也。苟一经气郁,气即不入于肾,而肾气即闭矣。况三经同郁,肾无所资”,故心肝脾三藏之郁气也同样会造成经闭,更不论心肝脾肾气机均郁滞了。治疗上应当避免下面两种情况发生:“倘徒补其血,则郁不宣反生火矣。徒散其瘀,则气益微反耗精矣”,而应当以辩证施治,解郁为主。
这一篇是很专业的妇科治疗理论总结,但对于病因的分析,也有助于女性养生,第一,避免纵欲伤身,第二,避免自寻烦恼,避免心情郁闷。而对于女性,这两个问题造成的结果也并不局限在月经不调或闭经上,当尽量避免!
2010-12-22 18:31 7楼
第七篇:红铅损益篇


容成问曰:方士采红铅接命,可为训乎?岐天师曰:慎欲者采之,服食延寿;纵欲者釆之,服食丧躯。容成曰:人能慎欲,命自可延,何藉红铅乎?岐伯曰:红铅延景丹也。容成曰:红铅者,天癸水也。虽包阴阳之水火,溢满于外则水火之气尽消矣,何以接命乎?岐伯曰:公之言,论天癸则可,非论首经之红铅也。经水甫出户辄色变,独首经之色不遽变者,全其阴阳之气也。男子阳在外,阴在内;女子阴在外,阳在内。首经者,坎中之阳也。以坎中之阳补离中之阴,益乎不益乎。独补男有益,补女有损。补男者,阳以济阴也;补女者,阳以亢阳也。容成曰:善。


“铅”,读yuán,明·万全《广嗣纪要》:“月事初下,谓之红铅。”它就是女性的月红,室女初潮之月经,谓之“先天红铅”,俱载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部》,不过李时珍对此是持批判态度的。他认为这都是邪术家所为,是“巧立名色”,以邪术鼓弄愚人。


《西游记》第二回:“祖师道:‘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製,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 这个名词用作这个意义,大约是明朝的事,因为至少在唐宋,红铅仅指胭脂和铅粉,是美容用品,所以在诗文应酬中,经常可见:唐 杜牧 《宣州留赠》诗:“红铅湿尽半罗裙,洞府人间手欲分。” 唐 温庭筠 《江南曲》:“扇薄露红铅,罗轻压金缕。” 宋 洪瑹 《齐天乐》词:“空想 吴 山 越 水,花憔玉悴,但翠黛愁横,红铅泪洗。”但是并不能因此便生判定《黄帝外经》便是明朝的作品,因为炼丹家,阴阳家以及医家由于秘传的需求,从来都是使用隐语的,也就是行话,黑话,呵呵。就像上面第五篇,从字面意义,你是无法判断他们竟然讲解的是房中术。


话说这房中术养生,本是道教的东西,这本《黄帝外经》与道教密切相关是不容置疑的,陈士铎所著的其它著作,开篇也都是注明吕洞宾题之类的,即便说陈士铎的著作大部分来自傅青主,那么傅青主可也是清朝初年最有名的道士了。


这炼红铅养生的糗事,其实整整影响了小半个明朝,明世宗朱厚璁迷信道教,前期主要为了长生,后期主要“研究”房中术。明世宗嘉靖一朝,为皇帝炼制春药成了道士们的主要任务,其中以“红铅”(也叫 “先天丹铅”)制成的小药丸最为有名。


为了炼药,有关部门大肆采选民间十三四岁豆蔻年华的少女入宫,一方面为炼制红铅丸提供原料,另一方面也充当世宗以泄欲进行采补的工具。红铅丸的成分除了“首经”,还有多种中草药、矿物质以及“秋石”等。秋石,有说是童男子的小便,有说是童男、童女的小便均有。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先生说,明代道士所炼的“秋石”实际上是从大量的人尿中提取的性激素制剂。
2010-12-22 18:31 8楼
第八篇:初生微论篇


容成问曰:人之初生,目不能睹,口不能餐,足不能履,舌不能语,三月而后见,八月而后食,期岁而后行,三年而后言,其故何也?岐伯曰:人之初生,两肾水火未旺也。三月而火乃盛,故两目有光也。八月而水乃充,故两龈有力也。期岁则髓旺而膑生矣。三年则精长而囟合矣。男十六天癸通,女十四天癸化。容成曰:男以八为数,女以七为数,子知之矣。天师于二八、二七之前,《内经》何未言也?岐伯曰:《内经》首论天癸者,叹天癸难生易丧也。男必至十六而天癸满,年末十六皆未满之日也。女必至十四而天癸盈,年未十四皆未满之日也。既满既盈,又随年俱耗,示人宜守此天癸也。容成曰:男八八之后犹存,女七七之后仍在,似乎天癸之未尽也。天师何以七七、八八之后不再言之欤?岐伯曰:予沦常数耳,常之数可定,变之数不可定也。予所以论常不论变耳。
这篇从人的出生,论述了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并强调肾精的重要:肾精水火旺,故三月两目有光;八月肾水充,故两龈有力能吃食;一岁的时候肾精溢而生髓,髌骨生长出来了;三年的时候肾精再度增长,这个时候头顶的囟门也闭合了;肾精增长到十四年的时候(女十四,男十六),它就产生新的物质了(天癸)并达到鼎盛时期,这时,天癸开始起作用了,天癸产生,这个时候,男女开始有别,幼儿为纯阳之体,到天癸通的时候,女性开始转入阴质,此时开始出现月经和第二性征发育;男子则要晚两年。以上这些,都是肾精正常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
而天癸也有它自身的定数,二七,二八是它的顶峰,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都随之逐渐退化,随年俱耗(这种物质,不像肾精可以获得后天的补充),直至女子七七四十九岁,男子八八六十四岁天癸耗尽,这是天癸正常的数,但也有可能存在变数。


关于七和八这个数字在人体的应用,古人发现的规律还可以有现代科学的更深层的解释:人体细胞会新陈代谢谢,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旧的细胞死去,新的细胞诞生,新代替旧。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历时七年。每一个七年,其实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或许女性的更替周期长些,是八年,当然,这仅仅是臆测而已!
2010-12-22 18:32 9楼
第九篇:骨阴篇


鸟师问于岐伯曰:婴儿初生,无膝盖骨,何也?岐伯曰:婴儿初生,不止无膝盖骨也,囟骨、耳后完骨皆无之。鸟师曰:何故也?岐伯曰:阴气不足也。阴气者,真阴之气也。婴儿纯阳无阴,食母乳而阴乃生,阴生而囟骨,耳后完骨、膝盖骨生矣。生则儿寿,不生则天。鸟师曰:其不生何也?岐伯曰:三骨属阴,得阴则生,然亦必阳旺而长也。婴儿阳气不足,食母乳而三骨不生,其先天之阳气亏也。阳气先漓,先天已居于缺陷,食母之乳补后天而无余,此三骨之所以不生也。三骨不生又焉能延龄乎!


鸟师曰:三骨缺一,亦能生乎?岐伯曰:缺一则不全乎其人矣。鸟师曰:请悉言之。岐伯曰:囟门不合则脑髓空也;完骨不长则肾宫虚也;膝盖不生则双足软也。脑髓空则风易入矣;肾宫虚则听失聪矣;双足软则颠仆多矣。鸟师曰:吾见三骨不全亦有延龄者,又何故欤?岐伯曰:三者之中,惟耳无完骨者亦有延龄,然而疾病不能无也。若囟门不合、膝盖不生,吾未见有生者。盖孤阳无阴也。
这一篇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婴儿纯阳无阴,食母乳而阴乃生。也就是说的婴儿为“纯阳之体”。
婴儿为纯阳之体,这个说法有很多争论。《颅囟经》:“三岁以内,呼为纯阳。”《小儿药证直诀》:“小儿纯阳,无烦益火”。《医学源流论》:“小儿纯阳之体,最宜清凉。”小儿生长发育旺盛,其阳气当发,生机蓬勃,与体内属阴的物质相比,处于相对优势;在发病过程中,易患热病,阴津易伤,在治疗上不宜使用温阳药物。但《温病条辨》提出异议:“古称小儿纯阳……非盛阳之谓,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
所谓纯阳之体,《道德经》第五十五章玄符中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如初生婴儿,赤条条一丝不挂,纯白无疵),毒虫不螯(螯音释,蜂虿蛇虺等毒虫以毒刺刺人叫螯),猛兽不据(豺狼虎豹等猛兽不敢用其据人之利爪),获鸟不搏(获音决,利爪抓人之鸟不抓人了)。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酸作(酸读作最,酸作喻生殖器之勃举),精之至也。”


就是说,有深厚德行的人,就像初生婴儿,毒虫不去咬他,猛兽不去伤他,获鸟不去抓扑他。筋骨柔弱,但手握的很牢固;不懂男生交合之事,但小鸡鸡却很硬,因为精气充沛。这就是后世所说的纯阳之体。


道书上说,人是半阴半阳之体,纯阴之体是鬼,纯阳之体是仙。人的意识分潜意识、常意识和元意识,元意识属先天,但是被后天的意识隐藏了,要通过学习道法来显示,称元神。这个意识还分阴神与阳神。阴神是不能显化的,神通也不及阳神,阳神能显能隐,出入无碍。所谓纯阳之体就是化尽一身阴气后的体质,就是丹功达到阳光三现后,婴儿显形。再进一步就是阳神了。《道德经》中描述的正是这种状态。但为何婴儿刚刚出世,便是纯阳之体?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


一个是道家说法:神有三,曰:本神,识神,元神。修阳神,是三神同修,把本神也练化而成气。此类为三神不分离。修阴神是在识神的基础上,抛去本神肉体,使之三神分离时识神维持而不失。修阳为仙,化气后为人体不失,三神合一,道之终极为羽化尸解。修阴为神,识神化气后不相离而登神位。并可借尸还魂,好似哪吒借莲花而成肉体。佛之终极为涅般极乐。道家修炼的目标之一,就是抛开后天意识,得见元神(元意识),见元神便达纯阳之界,而婴儿刚刚出世,没有外界因素干扰,其所拥有的只有元意识,故而出来便是纯阳之体。


一个从医学角度解释:第七篇《红铅损益篇》:“男子阳在外,阴在内;女子阴在外,阳在内,首经者,坎中之阳也。”因为女子阴在外,阳在内的特点,于是第一次月经属于坎中之阳,那么在胞宫中发育了十个月的胎儿,他从母亲那里获得的便正是坎中之阳(不论婴儿性别),而坎中之阳又特别具有生育发育特长,故而婴儿出世,见风长。而婴儿的生长有蒸变特点,也正是基于这个理论(网上有根据婴儿蒸变理论,包含576天大小蒸的日期计算表,有兴趣可以参考)。


当然也有婴儿出生就阳气不足的(纯阳并不代表盛阳),这可能导源于母亲自身的损亏,致坎中之阳不足,生化不足(许多先天性疾病就落根于此,比如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个时候就可能出现本文所讲的三骨不生的极端现象。许多先天不足的婴儿的抚养,就需要更多的医药知识了。


婴儿纯阳之体的特性,也直接与小孩成长发育相关,包括蒸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发烧,吐泻等症状,就不要妄用抗生素直折阳气了,纯阳不是盛阳,不要因为大人的简便,而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进程。
2010-12-22 18:32 10楼
第十篇:媾精受妊篇
雷公问曰:男女媾精而受妊者,何也?岐伯曰:肾为作强之官,故受妊而生人也。雷公曰:作强而何以生人也?岐伯曰:生人者,即肾之技巧也。雷公曰:技巧属肾之水乎,火乎?岐伯曰:水火无技巧也。雷公曰:离水火又何以出技巧乎?岐伯曰:技巧成于水火之气也。雷公曰:同是水火之气,何生人有男女之别乎?岐伯曰:水火气弱则生女,水火气强则生男。雷公曰:古云:女先泄精则成男,男先泄精则成女。今曰:水火气弱则生女,水火气强则生男。何也?岐伯曰:男女俱有水火之气也,气同至则技巧出焉,一有先后不成胎矣。男泄精,女泄气,女子泄精则气脱矣,男子泄气则精脱矣,乌能成胎?!雷公曰:女不泄精,男不泄气,何以受妊乎?岐伯曰:女气中有精,男精中有气,女泄气而交男子之精,男泄精而合女子之气,此技巧之所以出也。雷公曰:所生男女,有强有弱,自分于父母之气矣。但有清浊寿夭之异,何也?岐伯曰:气清则清,气浊则浊,气长则寿,气促则夭。皆本于父母之气也。


雷公曰:生育本于肾中之气,余已知之矣。但此气也,豫于五脏七腑之气乎?岐伯曰:五脏七腑之气,一经不至皆不成胎。雷公曰:媾精者,动肾中之气也。与五脏七腑何豫乎?岐伯曰:肾藏精,亦藏气。藏精者,藏五脏七腑之精也。藏气者,藏五脏七腑之气也。藏则俱藏,泄则俱泄。雷公曰:泄气者,亦泄血乎?岐伯曰:精即血也。气无形?血有形,无形化有形,有形不能化无形也。雷公曰:精非有形乎?岐伯曰:精虽有形,而精中之气正无形也。无形隐于有形,故能静能动。动则化耳,化则技巧出矣。雷公曰:微哉言乎,请传之奕祀,以彰化育焉。
这一篇重点讨论怀孕的原理,是成人都懂的,就不细讲了。“气清则清,气浊则浊,气长则寿,气促则夭。皆本于父母之气也。”这句话可以强调一下,孩子的健康与否,是取决于父母的身体状况的。
2010-12-22 18:32 11楼
第十一篇:社生篇


少师问曰:人生而白头,何也?岐伯曰:社日生人,皮毛皆、白,非止髩发之白也。少师曰:何故乎?岐伯曰:社日者,金日也。皮毛须髩皆白者,得金之气也。少师曰:社日非金也,天师谓之金日,此余之未明也。岐伯曰:社本土也,气属金,社日生人犯金之气。金气者,杀气也。少师曰:人犯杀气,宜天矣,何又长年乎?岐伯曰:金中有土,土乃生气也。人肺属金,皮毛亦属金,金之杀气得土则生,逢金则斗。社之金气伐人皮毛,不入人脏腑,故得长年耳。少师曰:社日生人皮毛髩发不尽白者,又何故欤?岐伯曰:生时不同也。少师曰:何时乎?岐伯曰:非己午时,必辰戌丑未时也。少师曰:己午火也,火能制金之气,宜矣。辰戌丑未土也,不助金之气乎?岐伯曰:社本土也,喜生恶泄,得土则生,生则不克矣。少师曰:同是日也,何社日之凶如是乎?岐伯曰:岁月日时俱有神司之,社日之神与人最亲,其性最喜洁也,生产则秽矣。两气相感,儿身受之,非其煞之暴也。


少师曰:人生有记,赤如朱,青如靛,黑如锅,白如雪,终身不散,何也?岂亦社日之故乎?岐伯曰:父母交媾,偶犯游神,为神所指,志父母之’过也。少师曰:色不同者,何欤?岐伯曰:随神之气异也。少师曰:记无黄色者,何也?岐伯曰:黄乃正色,人犯正神,不相校也,故亦不相指,不相指,故罔所记耳。
这篇讲了两个主题,一是白化病;二是胎记。古人尝试用当时的理论来解释这种情况,归责于社神与游神。
白化病(albinism)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由于先天性缺乏酪氨酸酶,或酪氨酸酶功能减退,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这类病人通常是全身皮肤、毛发、眼睛缺乏黑色素,因此表现为眼睛视网膜五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现淡粉色,怕光,看东西时总是眯着眼睛。皮肤、眉毛、头发及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白里带黄。人们将这类病人俗称为“羊白头”。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


胎记在医学上称为「母斑」或「痣」,是皮肤组织在发育时异常的增生,在皮肤表面出现形状和颜色的异常。胎记可以在出生时发现,也可能在初生几个月后才慢慢浮现。胎记一般可分为色素型及血管型。作为常识,只要记住“腰臀青记不用管 暗红色斑及时看”就可以了。
⬅ 《新黄帝外经》问世 中医文史 老茶馆 围绕推进医改和特色优势创先争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