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亮:我的价值在社区

2010-12-22 19:00 楼主
本报记者 周颖

图为杨金亮(右)正在为辖区百岁老人免费查体。
作为一名中医师,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广大社区居民服务;作为一名管理者,带领医务人员完成“防、治、保、康、计、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处处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不负百姓重托,28岁的杨金亮作为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东花市南里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承担社会责任、服务于民始终是他心中的崇高信念。
在这个服务站里,杨金亮学历最高,年纪最轻,职务最高,工作最繁杂。通过两年的实践,他体会到社区居民很需要中医药,特别是中医药的适宜技术;基层很需要学中医药的年轻人,特别是文化高、素质好的大学生,在社区,他们一样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一样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与风采。
不懈努力——
六成居民选择中医药
采访中,几位大爷大妈不断地找杨金亮看看病。“中医认人,西医认门”,这话一点都不假。据杨金亮统计,该社区近6成社区居民选择中医药,与两年前相比,中医药门诊量已从30%上升至到60%。在看中医药的人群中,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原来到这里只能扎扎针灸,或拿一些中成药。现在可以拔罐、穴位贴敷、按摩,还可以牵引、做康复,开汤药啦。”一位大爷满意地说。
取得这个成绩,杨金亮不仅下了一番功夫,还经历了一段心路历程。2008年,他刚从北京中医药大学7年制毕业,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感到迷茫和困惑。“来社区的病人多吗?疾病谱广吗?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吗?”随着对工作的深入了解,他发现社区工作虽然细微、繁杂,却与居民健康息息相关,在服务站这个平台上,年轻人同样可以施展拳脚,大展宏图。
一切从头学起。从刚出生的婴儿到耄耋老人的医疗,从感冒到多脏器衰竭,从高血压危象的急救到高血压平稳期的管理,他不断地学习各种医疗知识,先后在国家级期刊发表10余篇论文,参编医学书籍一部。在社区服务站,杨金亮给居民发放中医药知识小卡片,为居民制定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食疗药膳健康处方,并不断扩大中医药适宜技术范围等,使中医门诊量占据全部门诊量的一半以上。
服务站的中药房里,两排白色的药斗子干净整洁,上面贴的每味药名清晰可见。打开药斗,一股浓浓的中药香味扑鼻而来。杨金亮介绍,中药房有380多味饮片,都是政府统一配送的,完全零差价出售。因为简便验廉,来此享受中医药服务的居民日渐增多。
“三公”原则——
调动团队团结协作
东花市南里社区卫生服务站,由全科医生、中医、护士等15人组成。在医师行列里,有40多岁的,有60多岁的。干了一辈子工作的老同志,会听从一个20多岁小伙子的调遣吗?
面对记者的疑问,杨金亮笑着回答,处处尊重老同志,并且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待每一个人,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位年轻的站长不仅说得在理,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调动团队力量,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在杨金亮的医务室,码放着一摞摞社区居民健康情况调查表。记者随手拿出一份查看,里面包括患病情况、体检、服务需求、生活方式、体质辨识以及对健康知识掌握等各项内容。“这是东城区政府为民办的一件实事,虽然是抽查,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杨金亮通过征求同事意见,确定调查内容及书写要求,并分配任务。随后,工作人员分别入户调查,团结协作,很快完成了这项繁杂的工作。最近,东城区正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式服务这一惠民项目,杨金亮和他的团队又开始了新的工作。
在诊疗上强调中西医结合,医护防联手,保障居民的身心健康。一位大爷在家人的陪伴下到服务站就诊,杨金亮见他头痛、面红,并伴有烦躁、激动情绪,立即量血压,初步诊断为脑梗塞急性期。他马上与相关医院联系进行转诊,并给患者口服降压片,安排输液。
大爷住院半月后回到社区,但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情绪低落。于是,杨金亮安排康复医师给患者做健康评估,制订康复方案:进行针灸的同时,给患者服用汤药;护士为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经过一系列综合方法治疗后,大爷基本恢复了自理能力,心情开朗多了。
对于人员的奖金分配,根据绩效考核而定,实行多劳多得。杨金亮每月按每个人的工作量列出表格,张榜公布,大家一目了然,心服口服。
在杨金亮的带领下,团队相继完成了居民健康档案、计划生育咨询、健康宣教、预防保健、健康管理、义务出诊等工作。
防患未然——
健康管理增加中医药
杨金亮做的一份慢病管理方案引起了记者的兴趣。他在北京市社区慢病管理流程中增加了中医内容,即将中医体质学说、辨质论治纳入慢病管理中。他说,对于未患慢病但存在高危因素的居民,可通过体质辨证,制订不同的饮食、运动等生活干预方案,如血瘀体质的居民,建议用山楂代茶饮、多食当归鲤鱼汤等。
对于慢病的三级管理,杨金亮在辨质论治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医为主,辨质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医结合,中药西药并用”、“中医为辅,减少疾病并发症、药物副作用”的干预方法,不仅创新了慢病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效果,还突出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对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杨金亮认为,加强宣教,转变社区居民看病理念十分重要。急性病、疑难病、重病到大医院;小病、大病平稳期,以及后遗症期等到社区。对于社区医务工作者,要通过培训和自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吸引居民就医。
截止到2010年11月,服务站共举办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健康讲座和咨询活动25次,参加居民1000多人次,发放宣传材料5000多份,发放健教处方5000余份,其中中医药健教处方3100份。为了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服务站重点在养生保健、药膳等方面进行宣传,目前,该站正在申请北京市社区“治未病”预防保健指导室。
杨金亮刚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举办的全科中医师培训班回来。他说,政府非常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定期培训基层人员对提高中医师理论知识和临床水平大有裨益。针对社区服务站中医力量薄弱、药物欠缺的现状,他建议,大医院的专家应定期对基层中医师进行指导,包括针灸、按摩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并协助开展新项目。通过传、帮、带,不断完善社区中医药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医疗的整体服务水平。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哪些人群不宜蜂疗 老茶馆 黄柏治病验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