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后湖10万人陷灰尘污染 受“黑肺”威胁

2010-12-22 19:58 楼主
5个工地“造”灰尘

后湖,现在并没有湖,但历史上有过。史料记载,从明代到清代中期,后湖一度是汉口著名的游览胜地。自清湖广总督张之洞为防水患主持修筑后湖堤(现张公堤)后,堤内的后湖逐渐淤积直至消失,这一带成为鱼塘和菜地。

本世纪初,这里被规划为居住区。

东至汉黄路、解放大道,南抵京广线,西起姑嫂树路,北接施工中的三环线,规划用地面积23.6平方公里,这就是规划中的后湖。根据2006年出台的《后湖地区分区规划》,后湖被定义为“和谐生态居住新城”,位列武汉4大居住新城之一,到2020年规划居住人口30万。

初步估计,到目前为止,后湖地区已建成20多个居住小区,入住人口已经超过10万。

记者昨日粗略数了一下,现在,后湖片区,位于金桥大道、后湖五路、后湖大道、幸福大道上,尚有5个在建工地,分别为高架桥、凯旋茗苑、盛世东方、江岸区检察院、同安家园。

这些工地外面都打了围,显得很干净,施工也比较规范。规范施工依然挡不住灰尘漫天飞舞,不管是哪个工地,进出的车辆都会捎出些许泥土,这些泥土经车辆碾压和太阳照射后,就成了灰源之一。

渣土车沿路撒泥扬尘

后湖的灰尘到底是如何来的?后湖居民众说纷纭。

家住世纪家园的刘先生认为,后湖灰大,渣土车为主因。

家住后湖华庭的孙先生说,后湖灰大,是多年累积而成。

记者连日在后湖五路和建设大道延长线铁路涵洞处守候,发现经这两条路进出的渣土车特别多。

6日晚11时30分左右,不到10分钟时间内,共有6辆渣土车经建设大道延长线铁路涵洞进出。路面不平,车厢也没加盖,车辆不时撒下渣土。渣土车开得很快,车辆经过后,卷起漫天灰尘。前日晚12时左右,后湖五路上一辆接一辆的混凝土搅拌车和渣土车呼啸而过,路灯灯光笼罩在尘雾中。

每天早上,环卫工人都在后湖大道和后湖五路上清扫。因为没有洒水,扬起的灰尘让早起上班的居民们掩鼻而行。百胜春天小区和同安家园小区中间的新春村公交车站,每天早上洒水车过后,都会留下一条近30厘米宽的泥水带,两名环卫工偶尔也会将泥水尽量扫走,但大多数时间,工人们都会置之不理。

在不远处的府河大桥下,有一个大型搅拌站,搅拌站附近的绿树早已变成了灰树。搅拌站的产品多供应后湖工地,这里是后湖灰源的又一个集散地。

来自武汉市环保局的一项调查表明,后湖道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搅拌站、施工材料运输和装卸过程。

居民有话说:除灰降尘招数多

对于后湖灰尘,居民们提出了很多建议:

后湖黄土暴露处太多,应该加以硬化或者绿化。不解决暴露黄土问题,不管是清扫还是洒水,只能保证暂时干净,但灰尘永远都会在区内循环。

建议环卫工人弃用竹扫把,改用草扫把以扫尽泥土;每条街都用小型便携高压水枪冲洗。

后湖多处工地施工,车辆出入未能按照建筑工地施工车辆出入要求清洗车轮,大量泥土进入后湖大道。城管和环保部门应加强监管,希望加大洒水车的喷洒力度。

用塑胶封住渣土车的边缝,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渣土车规范管理,该封闭的要封闭,该限行的要限行。

“灰城”的考验

林坤

人们常说的灰尘,放到我国空气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中,只是其中一项,即可吸入颗粒物。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警告,许多大城市人口都面临“黑肺”问题,而让肺脏丧失自我净化能力的,恰恰就是极微细的灰尘颗粒。

这表明了一种隐蔽的可能性肉眼可见的灰尘尚且如此“壮观”,那些不可见的会不会更加严重?武汉的灰尘污染,并不限于后湖一地。如果任其蔓延,加上汽车尾气及工业排放,武汉的蓝天会又变成什么样?

治理灰尘,不能总跟在污染的屁股后面收拾残局。前日在市府召开的“十件实事”座谈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具体措施,把好建筑工地大门,不搞“运动式”检查。在采访中,也有后湖居民指出要增加绿化,对运渣车采取封闭、限行等方法减少尘土源头。如果这些举措真的一一落实,相信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人民日报》在最近一篇文章中曾说到:人没了,发展还有什么意义?发展总是为了人能活的更好。同理,如果一座城市的居民在发展过程中吃了几年的灰,日子过得不舒心,甚至埋下疾病隐患,发展的意义当然要打折扣。武汉各个城区的空气污染虽然程度有别,但带给每个人的都只是损害。必须在行动上重视、急迫起来,应对“灰城”考验。 (来源:武汉晚报)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铁酱油到底能不能长期吃 三点安全质疑解谜团 老茶馆 部分民营医院内刊成“黄毒游击队” 内容很露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