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物知身 体身知道——对《感受中医》的感受

2009-02-05 13:36 楼主
[td=1,1,47%]2009年2月5日 星期四[td=1,1,43%] 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医的思索,意在表明青年人的思索,也许会有不对的地方”,他的这种自谦精神亦足以让读者理解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2-07 08:30 2楼
转自医天地-橘井论坛 :
其实,我并无意要赶这种热闹,搅这潭浑水,与人论战,做毫无不必要的证明;甚至这本书的最初题目也并不是“感受中医”这四个字,而是《平衡只是理想》。最初的构想源自于十几年前的一篇随笔——《在中医学模式里谈平衡》。我有个嗜好,写医评,诸如医生的道德操守,病人的心理疾苦,或者学医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与教训总结,抑或看了他人医书后的感触等等,凡是能够令我心理震撼的东西,我都常常流注于笔端,形成文字,自己称之为医评!青年人的认真倔强在我读书求学的年代里表现的尤为突出,也因此才有了接下来的“闭门造车”。
上世纪九十年代铺天盖地出现了各种XX病中医治疗中心,漫天飞舞的各式广告肆无忌惮地宣扬着治愈糖尿病、高血压、乙肝、肿瘤的措辞,令我这个尚在求学的年轻人分外震惊,莫辩是非!“假语多时真亦假”,医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盲目武断地夸大中医药的功效,无异于给中医的脸上抹黑。那些被强劲宣传的药物,真的是灵丹妙药吗?理智大于冲动,操守高于奸佞。那些被宣扬的疾病真的能被治愈吗?我看未必!人之所病,原因很多。治病而不去除发病的原因,无异于隔鞋搔痒;治病而不使人明白疾病的机理,等同于路旁修车。
于是我从深层次入手,从自然-心理-社会这一中医学模式开始,试探着表明了自己的一种观点——那就是任何疾病并不象常人所宣扬的那样容易治疗!达到人体的和谐平衡、阴阳协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一个理想,也即:平衡只是理想!在这里我并不是要否认医者的作用、药物的疗效,我看重的更多的是病人的参与性,没有病人的主动参与,医者的治疗功效将会大打折扣。这种观点只是中医学模式中所隐含的内容,并非我之独创!诚然,治愈疾病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我们医生在努力,我们的病人也在努力!但结果如何,并不是每每如愿以偿的。我们医生所应该努力奋斗的、所应该达成的目标,决不局限于“治疗”这一简单的层次!说这样的话并不是悲观,并不是自我否定,认可这样的观点,是对医学的理性认知,是对医德的自我弘扬!
作为医生,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如果只限于诊断与治疗,那是我们的狭隘;我们对病人的认识如果只是局限于病人的病理与腰包,那是我们的冷漠。更多时医者关注的是自己职称和晋级,所以数之不清的经验总结性论文被机械化地生产出来,我们缺乏沟通——与病人的真诚融合。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我们振振有词,滔滔不绝。可是谁又曾站在病人的立场上说了话?或者谁曾意识到成就我们成为医生的不是别人,而是病人!不是你的职称与地位,而是你的良心与真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治学的愿望如果为的是求取功名,那么就容易在道德上造成缺失;治学的愿望如果为的是求取钱财,那么其所用之物,诸如药片、针剂、汤液等则都是冷冰冰的。药有五性,辛甘酸苦咸;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组药之五性以成药效,化人之七情以成大千世界,各随人愿。举头所望仍旧是人、是病人!沟通医之与患的是药性,更是人性!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秋已多时”。十年寒窗,一片茫然;十年临床,几多感想!有时我想如果读医书而不行医,是难体会到此中感受的。何谓中医,难道就是那些被人们拨弄过来摆弄过去的药材?被人连篇雷牍恣肆虚夸的替代医学?我们继承了多少先人的东西?我们又发展了多少先人的东西?不敢自省的科学不会是永恒的科学!科学是庄严的,却也是生动的。庄严源自于不亢不卑,他的本真性;生动源自于他的自我修复、自我完善性。从经典物理学到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了这个事实,医学又何其能外?
他人的感受会是你自己的感受吗?当他人把在口中咀嚼过的东西放入你的口中,其中的滋味肯定不是你自己亲自品尝过的体会。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一杯中药下肚,个人感受不同;一堂课下来,个人感觉更有差异。跟着不同的师傅修得的是不同的功夫,这是否注定了中医的多面性、复杂性、不可测量性?数年积淀,一朝勃发,06年十月完成此书,累经数家出版社,褒贬纷争,但笔者坚持己见,对个人观点的认识一步不让。为什么?真实的感受如果就是这样,为什么还要改动呢?把《平衡只是理想》改名为《感受中医》,或许是编辑的考量——赶个时髦,这也无可厚非。之前也曾有编辑建议改名为《品味中医》的,但中医岂是我辈所能够品味得出的?编辑有编辑的难处,我只好随行就市,只是建议加上了个副标题——一个青年中医的思索。我之因此,意在表明,青年人的思索,也许会有不对的地方,但是漠视青年人的思索,压根就是要断送中医的前程!
我们中医缺乏的不是与现代医学结合的黏合剂,而是一种较真精神与探索勇气。有时你不得不想,如果张仲景、扁鹊等古医家还活在人世,面对现代科学,他们会作何感想!我想现代最尖端的科学知识不会不对他们有所刺激的!从《伦理篇》、《疾病篇》、《病人篇》再到《基础篇》、《探索篇》、《自励篇》,立足于人性,立足于对生命的思考,我深感医德的重要!从对死亡的认知,我看到生命的宝贵。从对医患关系的分析,我感受到治疗的参与主体在于病人自身!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中医基础性的东西被我们这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背景的青年人拿在手中,肯定会不由自主地和现代科学加以对比,于是《结构中医的是对称》、《声音的点化》、《理化的启示》等篇章应运而生。古谚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实际上医学发展中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即:秘方本天成,大医偶得之。比如阿司匹林的多种功效,枸橼酸西地那非的伟哥作用等也都是人们无意中发现的,所以在《比较中认识方剂》等章节中斗胆对一些名医的组方进行了分析。
以我之智慧、行医阅历,实难登大雅之堂,去历数阔如汪洋的古典医学,更难精究现代科学与中国传统医学的关联性。偏隅一角,一根小草而已!然纵是小草,其仍有生命,仍有对阳光的渴望!你不能否认“这个社会是真实的,中医才会是真实的”。在真实面前,就不要再遮遮掩掩了!
2009-02-08 19:13 3楼
我读过这部书,这是从一个新颖的角度来认识中医的。该书的作者远比其他写中医的人对中医理解得透彻!如果说刘力红只是对中医继承上有所成绩的话,那这本书《感受中医》则是在思索如何发展中医的!只是他对物理与化学在中医里的运用还显得太少了。我也认为中医可能会促进生命物理学的发展。下面是这本书里的一段:


物理学告诉我们,力与力之间的作用方式是相互的。如果我们用最简单的力学原理来阐释疾病生成的方式,疾病演变的规律,也许会有人笑我们太离谱,然而这种所谓的离谱,恰恰完全符合物质之间的运动关系。如果我们不能用这种最普通的思辩方法来分析这个问题,倒可能是我们走向错误的开始。人类天然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主观上,我们因时因地地加减衣服,调配食物,避开可能致我们死亡的危险因素;我们总是尽最大可能地食用干净的食物,这些都是出自本能的自我保护。对于自然环境施加给机体的各种外力,人类的智慧总是要出于本能地去躲避。我们没有相同相等的力量可以施加给自然,我们只能躲避,不接触,避免成为受力者。当双方力量不均衡的情况出现时,施力的双方肯定有一方会毁于一旦。当自然灾害摧毁我们的房屋的时候,我们的心理是害怕的,是无奈的,如果我们用躯体去承受那种力量的冲击,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致病因素作为一种“力”作用到我们躯体之后,躯体也会反作用施力给致病因素,这就是机体抗病力量存在的依据。机械力致病容易理解,当一根木棒当头击中我们的头颅之后,随着头颅的出血,木棒也断裂了,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力学现象。我们会怀疑细菌、病毒的致病方式,它们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机体,机体内的组织细胞又是如何被调动起来的——一旦机体的抵抗系统被调动起来以后,就预示着我们正在向疾病状态转移。外在的致病因素是不会当头棒喝我们的。我们机体内里的运动方式是如何应变这种作用力的?当我们发现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就是不断地“自我更新”——新陈代谢谢,人体功能活动与环境间维持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其特点一是适应性,二是整体性时,我们会惊讶自己所做出的意欲改善机体免疫力的行为,可能正在影响着人体的三大生理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并且正是由此展开了疾病的自愈过程。在服药或锻炼中恢复健康,我们深信那是药力与锻炼的作用,但是一些疾病毫不察觉的自愈,却让我们相信机体内存在着一种坚忍不拔的力量,正与疾病斗争着。自愈是一种倾向,似乎也是机体的本能,它普遍存在,却又常常被人忽视。
2009-02-08 19:30 4楼
3# 寇仁
这一段解释颇有新意。
2009-02-09 13:57 5楼
如果学中医,方舟子先生肯定能成为一代宗师不易说易
我是细读了舟子先生的《批评中医》一书,因此才知道舟子先生生于1967年9月,中国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由于人各有志,舟子先生1998年也即其博士毕业3年后放弃了对科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而是另辟捷径,走向了一条网络建设与写作的道路。
舟子先生有着深厚的科学功底,所以从事起了其相对得心应手的事业——科学打假,在先生独立潮头、“一览众山小”的时代,由于国人科学意识的薄弱,造假潮流的泛滥,先生横马挺枪,一时多少英雄豪杰,望其项背,自叹不及,在对国人进行科学意识教育方面,小可视先生为中流砥柱,遥慕其名,又因其与院士何先生并驾齐驱,竟以为舟子先生也是一个院士!待知晓先生生平阅历,相比自我,纵然仰视也不见得可及也!真的是少年才俊,雄姿英发,其做为不可限量矣。
以先生之初衷,其愿望当然是“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弘扬科学之志,以成少年中国之愿,我辈当随其大旗,响应其声才对。然而先生的《批评中医》,我看是草草之作,应手不思之作,左拼右凑之作,千孔百疮之作!其前言“我与中医的关系”以自己少年时代的应用中药开始,历数起了不少中医的不是,令我辈抓耳挠腮,如芒在背,无意应答。人家喝了中药闹开了肚子,啧、啧、啧,竟从此立志,不用中药!真不知是哪位人君给少年舟子开的中药,坏我中医名声,竖我中医大敌!但不知少年舟子最后吃了啥药治好的疾病——有没有副作用——悄悄的问一声。惭愧!但愿舟子先生日常里口服的西药片副作用多多的,兴许先生那日不定又想起中医的好处,又来一部《提倡中医》!这是笑话!到此打住!列为看官,咱往下再细细表来!
先生早至2000年就主持新语诗网站,并关注国内学术造假,设立“中医骗子”专栏,矛头直指以中医为幌子的骗子和中医界的浮夸虚假。其时小可不过刚刚参加工作3年,但对中医界的假大空也是耳熟能详,不足为怪了!虽然心底里对此深恶痛绝,但眼看着那股风气甚嚣尘上、张牙舞爪,广告满天飞,大话吹破牛,在内心世界的另一面里,不定突然也跳出个念头“哪一日我也吹吹牛,让病人把钱送过来”。——断送中医的不是病人,更不是国人,同志们,中医的同仁们,恰恰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小”正葬送着中医的名声!
其实再往下看舟子先生的评述,一般的中药的副作用,药理研究出来的不良反应,还有中医界虚伪不真实的一面,都成了先生责挞中医的事实。想想自己,人家说的也都对呀。但是先生并没有看到中医真实可靠的一面、与西医比较起来,在某些疾病治疗上的优越的一面。但愿先生不是盲目激动,而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目的写作此书!科学发展到现在,仍没有停滞不前,每年的诺贝尔奖还照样给那些在科学上有独树一帜贡献的人们颁发着!科学的明天不断地验证了科学的昨天的无知与不足,我们没有十足的根据说中医的科学性不存在,正如我们尚没有十足的把握证明今天的医学发展就是其发展的顶端一样!中医们的狭隘在于围绕着《内经》、《伤寒》等等无意自拔,在于不能把局限的疗效推广到广泛的人群中使之享受到中医的严谨与科学!多年来我们的确在科学探索上迷失了脚步,被别人抓住了小辫子,而科学的自省将在脚踏实地中纠正他人的眼光,以物理化学的眼光来验证中医的科学性将是我辈中医的任务!你说中医是科学的,就拿出证据来!——请不要狡辩说中医是另类科学——世界上不会有两种科学的!就象在美国 “热胀冷缩”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到了中国,“热胀冷缩”仍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样!
我看,写作《批评中医》,舟子先生多的是一种激情,一种网络家的功利思想,一种为了生活比为了科学更重要的意识主宰了其原初的选择——搞科学是枯燥的,许多人穷其一生无有建树,与其往科学的死胡同里钻,贻笑大方,不如哗众取宠,混个腰圆肚饱,建网站比搞实验来的痛快!正像批评中医不科学要比证明中医是科学的更有唬头一样!我总想以舟子先生之才华,如果把他生物化学家的学识拿来去研究中医的科学内涵,真的是天造之才!抑或最终证明了中医的伪科学之实,那也是惊天动地之事呀!所以我认为:如果学中医,舟子先生肯定能成为一代宗师!
列位看官也切莫以为在下写作此文意图狐假虎威,有瞒天过海的非分之想,是在为自己做广告。窃以为,出于中医,背叛同门是不可能的!但扪心自省确是必需的!谚云“闲谈莫论人非,闭门常思己过”,在这里我是议论了人非,但己过犹然存在!写作处,点点血泪;行医时,诚惶诚恐。日日思过犹有过!舟子先生可能是点到为止,并无触及中医的死穴,可吾辈,断不可掉以轻心,让舟子先生打假到自己的头上。练好内功,去除死穴,对得起中医的名声,一定要成为吾辈每日必修的功课,《批评中医》不足为奇,引以为戒,兴许会化干戈为玉帛。
2009-02-14 20:06 6楼
5# 二丑
断送中医的不是病人,更不是国人,同志们,中医的同仁们,恰恰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小”正葬送着中医的名声!
原文来自:/threads/7360
搞科学是枯燥的,许多人穷其一生无有建树,与其往科学的死胡同里钻,贻笑大方,不如哗众取宠,混个腰圆肚饱
原文来自:/threads/7360
经典。
2012-04-03 19:22 7楼
急功近利中哪有艺术?哪里还有医术?
⬅ 清代太医院传闻 老茶馆 草药诗吟传百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