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医史中的古人

2009-02-19 20:48 楼主
岳美中

人类总得不断的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如果用这个准则来衡量医史中的古人,就会发现历代是人材辈出的。

沿流溯源看祖国医史,我们的祖先为了同疾病作斗争,尽量利用天地间草木虫鱼等物的长处,变废物为有用,或转害而为利,掌握它们,用以祛疾,用以保健。草根、树皮,乍看似无价值,但对帮助生存有灵应的效验,关键在于能否为人所用。其中很小的一茎一株,实蕴藏着无穷的效力,假若医者在掌握之后,将它们付诸实践来验证,可用为救死扶伤的武器。考察医者的功绩,应拿他在实践中取效的次数多少作标准。理解这个道理越深刻的人,他的技术就越高,对当代和后世的贡献越大。为什么会这样呢?没有别的原因,这是由于穷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很多的缘故。明白这个道理,才可以知人论世。

后汉张仲景,以无穷的智慧,阐发医学的法则,总结其以前的理论与经验,不再私下相传授,将知识据为已有,而开诚布公的写在书籍中。他又亲眼看到自已家族病死于伤寒的人十居其七,于是著《伤寒 论》以昭示后人,发明创作,立下规矩和法度。《伤寒论》所谈的内容,涉及范围很广,构思非常精细,语言淳朴诚恳,论述也深刻全面。所以人称为“医中之圣”。

自仲景之后,医学创造的传依寄托,前不属于葛洪、孙思邈,后不属于张景岳、喻嘉言,具备体察入微的,舍李东垣又是谁呢?

东垣所生活的金元年代里,本来生活顺利快乐的人们,后来转为艰难苦痛,灾患重重,因饥饱劳逸失当,患病之人最多。东垣针对时艰,体贴民患,抓住客观实际,继承张仲景的学说。依照《伤寒论》为榜样而变化之,作《脾胃论》。虽然他的方剂组合,与仲景法度简繁不同,但于临床取效,实在是异途同归。明清诸家,对《素问》七篇大论看法尽管不一致,可是唯独东垣在这方面是作精神上继承的人。

到清代中叶。能够穷究事物的原理,具有独刨精神的,应推崇叶天士。他研究温热病,开创医学的新局面,理论和实践兼备,包括的内容多而范围广,可称为发明创造有所前进的人。

这三位医家,上下两千年,创业艰辛、斩棘披荆,于医术有所发明,对人民有所贡献。我惟独衷心信服这三个人的学识,惭愧的是未能有所发展。回顾古人,先一著的早已有了;展望来日,后继之秀还很多。中西医结合事业,急切等待高明,创造新医药学,责无旁贷,有愿意为此而出力者,可以任选目标而自为之,我们将期望你们象这三个人一样,对医学作出贡献。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谈傅青主及其著作 老茶馆 梅叶酊治疗烂脚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