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中医药发展辉煌篇章

2010-12-30 19:21 楼主
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已经走过了漫漫10年,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一大批企业致力于推动中药现代化,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医药企业发展之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10年8月7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部联合在北京召开“现代中药国际化产学研联盟启动暨复方丹参滴丸美国FDA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报告会”,向全国通报:天士力已经圆满完成了复方丹参滴丸的美国Ⅱ期临床试验。据悉,天士力正积极为全球规模的FDAⅢ期临床试验启动做好全面准备,力争在不久的将来使复方丹参滴丸成为第一个在欧美主流医药市场以药品身份上市的中成药。
这不仅开启了中药国际化的历史新篇,改写了美国FDA历史上从未有复方药通过的历史,而且还向世界进一步证明中药现代化是一条成功之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中国的现代中药一定会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创造出辉煌业绩。
珠海拾贝,编者围绕中医药国际化的发展,将各方见解汇聚一堂,以飨读者。
人物访谈
天士力:中药标准先行者
经过14年的积累,天士力显然在酝酿着占领中药标准化的制高点。
11月29日,天士力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的有关批复文件,核准其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不超过4000万股。据了解,这次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复方丹参滴丸扩产项目、GMP技改项目、三七药材储备及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及现代中药产业链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等八个项目。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很明显,天士力的策略就是由做产品到做标准,进而将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而中药标准与化学药标准不同,更强调“符合中医药特性”、“以我为主”,那么,中药标准如何由我创?为此,笔者专访了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
笔者:作为中医药标准化的先行者,天士力是怎样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研究、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标准体系的?
闫希军:1994年天士力成立时就确立了“基础市场在国内、目标市场在国际”的战略定位,16年来,天士力遵循这个定位,坚持自主创新、系统创新,由做产品到做标准,探索着“中药标准由我创”的发展路径。
首先,我们创建了领先国内的标准体系。中药标准国际化要“以我为主”,实行两手抓,一手抓创新,一手抓推广。1997年,天士力在取得FDA的IND批件后,就把药物研发、药品制造的每个环节逐点一一攻关,从而建立了由药材种植(GAP)―有效组分分离(cGEP)―研发(GLP)―制剂生产(cGMP)―临床研究(GCP)―直到市场营销(GSP)等每个环节标准构成的现代中药产业链标准体系。
天士力正是依靠这套自主创新、系统创新的现代中药标准体系,攻坚FDA,与世界对话,演绎了“现代中药、数字解析”的神话,打开了中医药神秘的“黑匣子”。
笔者:既然天士力扛起了中药标准化的大旗,那么突围方式是什么?
闫希军:我们很早就开始在标准上下工夫,并运用了“以点突围”的方式。
这个点,就是天士力的主打产品复方丹参滴丸。自从该产品1994年上市以后天士力就开始把眼光放向世界。1996年,我和我的团队在陕西鼓捣出国内第一个符合GAP标准的丹参药源基地开业内首创。之后我们又将中药提取标准化,解决了中药材本身所含有的毒性成分和重金属含量及农药残留的纯化处理问题。随后,又建立起“数字化中药组分库”,这种组分中药模式开创了全球中药新药研发的新路径。
笔者:为了实现中药标准由我创的远景梦想,天士力为此构建了什么样的产业平台?
闫希军:坚持中药标准由我创,就必须要有个一流的产业平台。天士力的产业平台是依循现代中药标准体系打造的现代化产业链。首先建立了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天士力研究院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继而创立了“没有围墙的研究院”,形成“主体+外围”、“自主+合作”的技术创新组织保障体系。天士力创立了组分中药新概念,开创了新药研发和上市药品二次开发的新模式。
同时,我们还打造了从有效组分分离、制剂到包装的生产线,按照cGMP标准全面升级改造,建成了领先国内、同步国际的现代中药数字化制造平台。这条生产线所建立的在线监控系统,将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艺参数和质量信息,从采集、储存、报警到调整进行有效的自动管理,实现了全方位的过程质量控制,并先后承担并完成37项国家科研攻关重点项目,形成国内专利966件、国际专利30件。可以说,这是我国现代中药研发和制造工艺的一个蓝本。
由于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已是客观现实,但是,新药研发的资源越来越少,以化学药物为主导的新药研发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化学创新药物越来越困难。这种形势就给中药创新并走向国际化,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中医药走向国际化也面临巨大威胁。目前,国外已有一批企业和研究机构投入人力、财力和技术资源开发植物药,而且得到了金融投资机构的大力支持。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中药如果不尽快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快速走向国际化,丧失的就不仅仅是技术,也不仅仅是局部市场,而可能丧失了对评审法规、行业标准的参与权、话语权。
中药走向国际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中西两种文化碰撞的过程,是中医药与现代西医药融合的过程,是语言工具转换、技术方法转变、理念意识转变,最终达到标准统一的过程。
2010年初,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完成美国FDAⅡ期临床试验,现已启动Ⅲ期临床试验。多年探寻,使我们感到,只有深入国际才能认知国际,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系统创新和集成创新,善于在纷繁的事项中去牢牢把握标准、平台和人才三要素,以这三要素的过硬功力,与世界对话。
第一,标准体系要国际化。中药标准不能笼统地说与国际接轨。中医药国际化的本质是现代中药标准的国际化,只有现代中药标准国际化,才能从分子水平说清楚复方中药组分,把“膏散丸丹、神仙难辨”演绎成为“创新中药、数字解析”,打开中医药神秘的“黑匣子”。
第二,产业平台要现代化。现代中药是传统中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立于现代化的产业平台。药品质量源于研发、产于制造、惠于营销服务,产业平台现代化是求索中医药国际化的要件与硬件。
第三,人才梯队要高端化。致力中医药国际化,既需要具有国际化韬略和胆略的决策者,还需要既懂药政又懂专业且有沟通和领导能力的高级人才。企业的整体运行,需要有从事技术的、管理的、营销的等专业顶尖型、知识复合型,从领头人到执行者的人才梯队。
中医药走向国际化,我们要敢为人先,勇敢地“走出去”,体现新时代的企业科学精神;还要“走进去”,实现中西医药融合融通;更要“走上去”,实现技术标准对接,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
南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天士力集团副总裁孙鹤等业内人士指出――
中医药开发亟待建立中国标准
在日前举办的“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上,14位两院院士及200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我国医药卫生产业的未来展开深入探讨。不少与会专家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应把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作为一项战略重点,着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以此带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升级。
我国化学药物开发
落后西方40年
在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定》中,生物医药产业成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这让与会的2000多位专家备感振奋。据统计,2010年中国的药品市场规模将达到7556亿元,同比增长22%,明年中国就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药品市场。但是面对这一庞大市场,相关资料却显示,2006年中国注册的6500多种新药中,真正属于中国自主创新的只有19种。迅速提升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能力已是势在必行。
但如何才能找到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呢?在本届年会上,不少专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中药产业。天士力集团副总裁孙鹤道出了其中的原由:“中国化学药的研究大概比西方晚了40到50年,而西方现在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和非常强的研究团队,即使这样西药现在逐渐也进入了一个研发的瓶颈状态,中国要在化学药上赶超西方相对比较困难。中药呢,因为老外没有,而中国有大量的历史研究经验,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所以在中药的开发上中国可能确实领先一步。”
中医药标准化难控制
天士力迈出第一步
中医药开发要实现质的飞跃,并最终走向国际市场,一个必须克服的问题就是中药制剂的标准化生产。曾在美国从事过多年药品开发工作的天士力集团副总裁孙鹤坦言,目前中医药在标准化问题上存在着诸多困难,首先在药材来源方面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无法控制药材质量,而企业内部也缺乏精通各国药政管理的人才。另外,最重要的是由于中药的多组分成分,也让中药在作用机理分析和实验方面面临着难以控制的风险。
孙鹤说,由于中药是多组分的岩体,对于那些治疗窗比较宽的好办,因为安全性很高,因此即便是有10%-15%的误差也无所谓。所谓治疗窗比较窄就是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的范围比较近的,像地高辛它只有一倍,也就是说一份剂量有效,两份剂量人的生命就会有危险。“像这样的单独成分还能控制很好,但是要是多组分的也是那么窄的治疗窗就很难控制了。”
但重重困难并没有阻止中国中药企业艰辛的标准化进程。2010年8月,份由天士力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经过13年的严格审核,终于通过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Ⅱ期临床试验,成为中国首例通过美国FDA认证的复方中药制剂,确证其为安全、有效的中成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张礼和说,复方丹参滴丸的成功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迈出了坚实一步。“因为西药的评价标准和我们对中药的评价它是不一样,复方丹参滴丸是走了一个很好的开头,因为它很多做法可以让美国FDA认可,那这里面可以积累很多经验,让更多的产品更多地走向国际,我想这是一个趋势。”
专家建言中医药开发
亟待建立“中国标准”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看来,中药制剂通过美国的严格审查固然可贵,但长期来看,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资源,中药企业须苦练内功,努力提升药品科技含量,最终建立“中国标准”才是上上之选。“中药标准是国外给我们设置的一个门槛,这个门槛要适应中国的标准,所以说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被国际接受,另外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国际上要接受我们的标准。”
饶子和院士的观点得到了孙鹤的赞同。他表示,中医药的标准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鉴于近年来韩国不时上演的“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的闹剧,国家应尽快建立我国中药生产的标准。另外,孙鹤说,目前我国的26家药企已经组成了一个中国医药国际化联盟,这个联盟不仅将协同与各国药监部门谈判,还将力争通过产品的输出,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并信赖中医药。“如果一个药品打到美国市场还形不成气候,最好有十个产品都是治疗美国疑难杂症的,那中药的品牌和地位一下就竖起来了。等于无形之间,中国的十几家企业在制定国际植物药的标准,不仅仅是买药这一件事,实际上是在影响一个认知度和生活理念,最后实际上是一个文化输出。”
中药走向世界的氛围正在形成,专家呼吁――
用现代手段挖掘中医药宝藏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陈凯先:
中医药继承传统与现代化研究并重
“我们要一手抓中医药的保存和继承,一手抓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陈凯先在多个场合提出,一手抓中医药的保存和继承,一手抓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作为一名科学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对于有机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有着较深入的研究。
陈凯先说,中医药是我国的科学宝库,对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一点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面对当代许多疾病的挑战,特别是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西方医学的思维遇到了很多困难。中医药由于主张标本兼治、整体系统治疗等一系列辨证的治疗思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中药的缺点是:物质基础不明确、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的作用机理不清、药物生产的质量不能很好地控制等等。这些原因限制了中药的发展,影响了中医药在世界的普及推广。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研究,用现代的手段挖掘中医药这座宝藏。在中药新药研究方面,我们一方面要进行有效组分研究,这项研究与西方植物药开发的思路基本一致。但组分研究不能充分体现复方的作用,为此我们还要下力气进行复方研究。
陈凯先说,近几年来,我国中药走向世界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很多中药在机理研究上、在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国家在中药整体发展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新版的2010中药药典中对中药的标准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计划对推动新药开发起了很大的作用,取得了一批成果。目前世界上对中药的认识也有了很大改观,中药走向世界的氛围正在形成。我们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批代表性的成果,如,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芹菜甲素、治疗肝纤维化的扶正化瘀胶囊等。特别是,天士力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率先完成了美国FDA二期临床试验,让国人非常高兴、非常振奋,象征着中药走向世界迈出了重要一步。其意义不仅是天士力的一种产品走向世界,而且表明复方中药进入美国得到FDA的认可。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
中药具备多组、多靶点治疗的独特效果
“我们许多科学家通过运用现代手段对中药进行研究,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识。特别是中药多组、多靶点治疗疾病的独特效果,让很多人对中药刮目相看,我相信中药一定会走向世界,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前不久召开的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上,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说。
杨宝峰是我国著名药理学专家,对中西药研究有着深厚的造诣,曾在国内外首次提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最佳靶点学说,以及关于增强中草药药效的新理论,为中药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宝峰说,中药千百年来在我国老百姓中广泛使用,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大都经过了长期科学的考验,证明了其药效作用。这其中凝结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奉献精神,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发扬光大。天士力通过中药现代化,推进中药国际化,其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顺利通过了美国FDA二期临床试验,给中药界带了个好头,可喜可贺。同时这也向世界表明,中药是科学的,是可以被西方接受的。对此,国家应当支持并鼓励更多的中药企业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中药走入国际市场。
杨宝峰认为,中药研究有两大趋势。一是纯化,与西药接轨。通过纯化进一步弄清中药的成分,进而像西药一样弄清其作用机理。二是有效组分群研究或复方研究。中药大多都是多组分,作用也是多靶点,对于这类药要完全像单一成分的西药那样,完全搞清楚其成分几乎不可能。多组分、多靶点,是中药治病的特点和优势。目前许多疾病都是多重因素造成的,单一成分、单一靶点进行治疗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对这类疾病反而中药往往有着其独特的作用。中药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通过组分或复方研究,用现代科技手段基本弄清其机理,做到质量可控。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西藏将建食用菌和藏药材培(种)植基地 老茶馆 奇正藏药董事长雷菊芳:借力现代科技打造藏药优势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