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

2011-01-02 17:05 楼主


Radix Paeoniae Rubra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小叶通常二回深裂,小裂片宽0.5~1.8cm。花2~4朵生茎顶端和其下的叶腋;苞片2~3;萼片约4;花瓣6~9,紫红色或粉红色;雄蕊多数;心皮2~5。蓇葖果密被黄色绒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药材性状] 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现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中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痛肿疮疡。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1-03 16:16 2楼
【药用】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草芍药及川赤芍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入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临床应用】1.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发热、舌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吐血、衄血等症。
赤芍功能凉血散瘀,配鲜生地、牡丹皮等,可清热凉血,用于热入营血及血热妄行等症。
2. 用于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等气血瘀滞之症。
赤芍活血散瘀之功颇佳,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可用于经闭及跌扑损伤;配当归、金银花、甘草等,可用于疮痈肿毒。
【处方用名】赤芍、京赤芍(洗净,晒干,切片用)
炒赤芍(炒用,清热凉血之性稍减)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赤芍能清血分实热,散瘀血留滞。本品功能与丹皮相近,故常与丹皮相须为用。但丹皮清热凉血的作用较佳,既能清血分实热,又能治阴虚发热;而赤芍只能用于血分实热,以活血散瘀见长。
【方剂举例】赤芍药散《证治准绳》:赤芍、牡丹皮、白茯苓、白芷、柴胡。
治妇女气血不和,经闭发热。
赤芍药丸《圣惠方》:赤芍药、大黄、鳖甲、桂心、赤茯苓、柴胡。
治腹痛、便泻不畅。
2011-01-09 17:26 3楼
摘《用药心得十讲》:
赤芍味辛苦,性微寒。与白芍有相类的作用,但赤芍偏于活血散瘀,凉血,消痈肿。常用于以下情况:
1.血热吐、衄:常配合生地、丹皮、犀角、元参、白茅根等同用。
2.血瘀经闭:常配合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牛膝、茜草等同用。
3.跌打损伤、血瘀作痛:可配合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续断、骨碎补等同用。
4.胁肋疼痛:胁肋部属肝经,本品能入肝经、活血通络,凉肝清热。可配柴胡、香附、郁金、枳壳、片姜黄、川楝子等同用。
5.痈肿疮毒:血中毒热郁壅瘀滞而生痈肿疮毒,可用本品凉血活血、散瘀消肿而止痛。常配合银花、连翘、白芷、天花粉、蒲公英、野菊花、地丁、炙山甲等同用。
总之,凡因血瘀、血热而引致的疼痛、红肿、出血、斑疹等,皆可随证选用。
白芍偏于养血柔肝,性收而补,善治血虚疼痛。赤芍偏于行血活血,性散而泻,善治血瘀疼痛。
丹皮泻心经之火,除血中伏热而凉血和血。赤芍泻肝经之火,行血中瘀滞而活血散瘀。
用量一般为4.5~10克。
腹中冷痛、腹泻及无瘀血者忌用。不可与藜芦同用。
2011-08-29 13:28 4楼
概述: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Lynch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别名:木芍药、红芍药、赤芍药。

药性类别:清热凉血药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徵}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用法与用量:6~12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临床应用:

1.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主治热入血分证,热伤血络证。水牛角30g,生地黄24g,赤芍12g,牡丹皮9g上药四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方中赤芍苦酸微寒,养血敛阴,且助生地凉血和营泄热,于热盛出血者尤宜。

2.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主治痈疡肿毒初起。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各6g,金银花25g,陈皮9g。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方中赤芍活血散瘀。
2011-08-29 13:28 5楼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Chì Sháo Yào

【别名】木芍药(崔豹《古今注》),红芍药(《圣济总录》),赤芍(《药品化义》),臭牡丹根(《青海药材》)。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野生种)、草芍药、川赤芍等的根。秋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支根,洗净泥土,晒至半干时,按大小分别捆把,再晒至足干。四川地区也有刮去粗皮后再晒干者。

【原形态】
①芍药(《诗经》),详白芍药条。
②草芍药(崔豹《古今注》),又名:山芍药、卵叶芍药、参幌子、野芍药。
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根肥大,呈圆柱形或纺锤形,有分枝,外皮棕红色。茎直立,光滑无毛。2回3出复叶,互生,长达25厘米;顶生小叶片最大,倒卵形或阔卵形,先端锐尖,基部楔形,长达13.5厘米,宽4.6~4.8厘米,侧生小叶片稍小,椭圆状倒卵形或卵形,基部楔形、阔楔形或偏斜形;叶柄长14厘米。花单生于茎顶;萼片3~5,淡绿色或淡红色;花瓣通常6~8,倒卵形,先端钝,粉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黄色;心皮3~5,通常为3,离生,无毛。蓇葖果长圆形,表面粗糙,成熟时开裂。种子近球形,蓝黑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长在阔叶林下及山沟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安徽等地。
③川赤芍,又名:毛果赤芍。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根圆柱形,单一或分歧,外皮灰褐色。茎圆柱形,有时略带紫色,光滑无毛,有纵棱。2回3出羽状复叶,互生;具柄;小叶片再2~4深裂,深裂片再裂成细小裂片,稀有不裂者,最终裂片长圆形或披针形,先端尖或锐尖,宽6~18毫米,上面绿色。花顶生,通常每茎着生2~3朵,有时仅一花发育,直径6~9厘米,红色;萼片5,绿色,卵形;花瓣通常7枚,广倒卵形,边缘不整齐,先端常凹缺;雄蕊多数,花丝淡黄色或淡红色,花药黄色。蓇葖果2~5,密被黄色细绒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丛林下、草坡上。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山西、甘肃、新疆、青海等地。

【生境分布】主产内蒙占、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陕西、山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亦产。其中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所产的赤芍药,以芍药的根为主,部分为草芍药的根。西南一带所产的赤芍药,以川赤芍的根为主。上述商品中,以内蒙古多伦所产的质量最佳,特称为多伦赤芍。

【性状】干燥根呈圆柱形,两端粗细近于相等,稍弯曲,长10~36厘米,径约6~19毫米。表面暗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横向凸起的皮孔及根痕,具粗而深的纵皱纹,手搓之则外皮易脱落,显出白色或淡棕色的皮层。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粉白色或黄白色,皮层窄,呈类粉红色,中央髓部小,木质部射线明显,有时具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涩。以根条粗长,外皮易脱落,皱纹粗而深,断面白色,粉性大者为佳。

【化学成份】
芍药的根含芍药甙。
草芍药的根含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等。另含苯甲酸约0.92%。
芍药属植物大都含芍药甙,根中含量1.8~7.3%,全在根皮部分;叶中含量1~1.1%。参见白芍药条。

【药理作用】
①解痉作用
关于芍药解除腹部挛急的研究,由于所用的剂型、成分和动物种属不同,实验结果殊不一致。目前认为芍药甙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早年报道浸出液对家兔离体肠管表现抑制作用,但高浓度则先兴奋后抑制。在以后的试验中,对兔离体或在位的肠管常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方有抑制或解痉作用。芍药甙对豚鼠、大鼠的离体肠管和在位胃运动,以及大鼠子宫平滑肌均表现抑制,并能拮抗催产素引起的收缩;甘草之甲醇提取成分FM100与芍药甙表现协同作用。
②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芍药甙可以引起豚鼠血压下降,其降压程度与剂量有关,对豚鼠离体心脏影响不大,但可使狗冠状血流量增加,其效力为罂粟碱的1/20,亚硝酸甘油的1/250,并能增加犬后肢血流量,其效力为罂粟碱的1/100,亚硝酸甘油的1/4500,芍药甙分解为去苯甲酰基芍药甙及苯甲酸,其药理作用即消失,此甙对毒毛旋花子甙G引起的豚鼠心律不齐,无明显的拮抗作用。草芍药煎剂对离体蛙心、在位兔心呈抑制作用,对蟾蜍内脏血管及离体兔耳灌流能轻度扩张血管。
③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
用压迫小白鼠尾部测定痛阈的方法,芍药甙及FM100(二者分别腹腔注射)镇痛作用不显著,如合并应用则起协同作用,口服给药则无论单独或合并应用均无镇痛效果;用醋酸注射于小鼠腹腔,以扭体运动作为疼痛的指标,芍药甙与FM100分别(腹腔注射)或合并应用均有显著的镇痛效果。芍药甙有镇静作用,与FMl00合用能延长圜己巴比妥钠对小白鼠的睡眠时间,对电惊厥无拮抗作用,但对五甲烯四氮唑引起的惊厥有弱的拮抗作用。芍药浸膏能拮抗士的宁引起的惊厥。
④抗炎、抗溃疡作用
芍药甙有弱的抗炎作用,对角义菜胶及右旋糖酐引起的大白鼠后脚爪浮肿有抑制作用,与FM100表现协同,但对小白鼠染料渗出腹腔的抑制作用则极弱。对大白鼠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在结扎幽门之大白鼠,芍药甙与FMl00在抑制胃液分泌方面有协同作用。但芍药根的提取液则能使胃液酸度分泌轻度上升,改善食欲。
⑤抗菌、解热作用
白芍煎剂在试管内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此外还能抑制葡萄球菌酊剂能抑制绿脓杆菌。芍药煎剂1:40在试管内对京科68-1病毒和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白芍浸剂对某些致病性真菌亦表现抑制。芍药甙对小白鼠正常体温有降温作用,对人工发热之小鼠有解热作用。
⑥其他作用
家兔口服草芍药煎剂,血糖可暂时升高,以0.5~1小时为高峰,旋即下降,至5~6小时后恢复正常。芍药甙对切开豚鼠气管,机械刺激气管粘膜引起的咳嗽均无镇咳作用;对小白鼠尿量分泌无影响,而FM100则有显著的抗利尿作用。芍药提取物低浓度兴奋小鼠离体子宫,高浓度则抑制之,且能对抗乙酰胆碱、组织胺引起的收缩。从芍药甙所表现的药理作用看,与中医临床的治疗作用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认为芍药甙即是芍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炮制】赤芍药: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洗泡约七、八成透,捞出,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炒赤芍药:取赤芍药片置锅内炒至微有焦点为度,取出凉透。

【性味】
酸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③《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
④《本草衍义》:味涩苦。

【归经】
入肝、脾经。
①《珍珠囊》:足太阴脾经。
②《汤液本草》:入手足太阴经。
③《本草经疏》: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
④《药品化义》:入肝、小肠二经。
⑤《本草经解》:入心与小肠。

【功能主治】
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④《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⑤《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
⑥《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
⑦《药品化义》:泻肝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注意】
血虚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须(一作’雷’)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②《本草衍义》:血虚寒人,禁此一物。
③《本草经疏》:赤芍药破血,故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痈疽已溃,并不宜服。

【附方】
①治妇人气血不和,心胸烦闷,不思饮食,四肢少力,头目昏眩,身体疼痛:牡丹皮、白茯苓、赤芍药、吴白芷、甘草各一两,柴胡三两(去芦)。上六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姜、枣,煎至七分,温服,食后临卧各-服。(《博济方》赤芍药散)
②治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香附子、赤芍药。上等分,为末,盐一捻,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服,食前。(《圣惠方》如神散)
③治衄血不止:赤芍药为末,水服二钱匕。(《事林广记》)
④治赤痢多腹痛不可忍:赤芍药二两,黄柏二两(以蜜拌合涂炙令尽,锉)。上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淡浆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圣惠方》亦芍药散)
⑤治血痢腹痛:赤芍药、黄柏(去粗皮,炙)、地榆各一两。上三味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浆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圣济总录》芍药汤)
⑥治五淋:赤芍药一两,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空心服。(《博济方》)
⑦治急性乳腺炎:赤芍一至二两,生甘草二钱。水煎服。如发热加黄芩,另用白蔹根、食盐少许捣敷患处。(《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备注】陕西、甘肃所产者,尚杂有变叶芍药的根,其形态大多呈纺锤状。在四川除用川赤芍外,有些地区亦有用美丽芍药及毛叶芍药的根者。四川商品并分刮皮赤芍和原皮赤芍两种,刮皮赤芍系除去外皮者,呈圆柱形,表面淡紫红色或肉白色,有顺向皱纹,断面外围淡紫色,内心有淡黄色射线。原皮赤芍系未去皮者,形状相似,但间有叉枝,外表粗皮棕红色或棕褐色。新疆所产者,除上述草芍药外,还用块根芍药,其块根作纺锤形。

【摘录】《*辞典》
2011-08-29 13:28 6楼
【出处】赤芍为芍药的一种。芍药始载于《本经》中品,陶弘景始分赤、白两种。现今药材赤芍都为芍药组多种野生植物的根,经直接晒干而得。考证详见白芍条。

【拼音名】Chì Sháo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芍药科植物芍药、川芍药、草芍药、毛叶草芍药、美丽芍药、窄叶芍药和块根芍药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aeonia lactiflora Pall.[P.albifloraPall.]2.Paeonia veitchii Lynch3.Paeonia obovata Maxim.4.Paeonia obovata Maxim.var.willmottiae(Siapf)Stern[P.willmottiaeStapf]5.Paeonia mairei Levl.[P.oxypetalaHand.Mazz.;P.maireiLevl.f.oxypetala(Hand.Mazz.)Fang]6.Paeonia anomalaL.[P.anomalaL.var.nudicarpaHuth]7.Paeonia anomala L.var.intermedia(C.A.Mey.)O.etB.Fedtsch.[P.intermediaC.A.Mey.exLedeb.;P.hybridaPall.]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挖,去除地上部分及泥土,晾晒至半干时,捆成小捆,晒至足干。

【原形态】
1.芍药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有数枚鞘状膜质鳞片。叶互生;叶柄长达9cm,位于茎顶部者叶柄较短;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7.5-12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边缘具白色软骨质细齿,两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近革质。花两性,数朵生茎顶和叶腋,直径7-12cm;苞片4-5,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4,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1.5cm,宽1-1.7cm,绿色,宿存;花瓣9-13,倒卵形,长3.5-6cm,宽1.5-4.5cm,白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或粉红色,栽培品花瓣各色并具重瓣;雄蕊多数,花丝长7-12mm,花药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先端裂片钝圆;心皮2-5,离生,无毛。蓇葖果卵形或卵圆形,长2.5-3cm,直径1.2-1.5cm,先端具椽,花期5-6月,果期6-8月。
2.川赤芍 多年生草本,高30-120cm。根圆柱形,单一或分歧,直径1.5-2m。茎直立,有粗而钝的棱,无毛。叶互生;叶柄长3-9m;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呈宽卵形,长7.5-20cm;小叶成羽状分裂,裂片窄披针形或披针形,宽4-16mm,先端渐尖,全缘,上面深绿色,沿叶脉疏生短柔毛,下面淡绿色,无毛,叶脉明显。花两性,2-4朵,生茎顶端和叶腋,常仅1朵开放,直径4.2-10cm;苞片2-3,披针形,长3-7cm,分裂或不裂;萼片4,宽卵形,长1.7m,宽1-1.4cm,绿色,宿存;花瓣6-9,倒卵形,长2.3-4cm,宽1.5-3m,紫红色或粉红色;雄蕊多数,花丝长5-10mm,花药黄色;花盘肉质,仅包裹心皮基部;心皮2-5,离生,密被黄色绒毛,柱头宿存。蓇葖果长1-2m,密被黄色绒毛,成熟果实开裂,常反卷。花期5-6月,果期7-8月。
3.草芍药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粗大,多分歧,长圆形或纺锤形,褐色。茎直立,有时呈微红紫色,无毛,基部生数枚鞘状鳞片,叶互牛,纸质;叶柄长5-12cm;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长14-28cm;顶生小叶倒卵形或宽椭圆形,长9.5-14cm,宽4-10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或有时沿叶脉疏生柔毛,小叶柄长1-2cm;侧生小叶比顶生小叶小,倒卵形或宽椭圆形,长5-10cm,宽4.5-7cm,具短柄或近无柄;茎上部叶为三出复叶或单叶。花两性,单朵顶生,直径7-10cm;萼片3-5,宽卵形、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2-1.5cm,绿色,宿存;花瓣6,倒卵形,长3-5.5cm,宽1.8-2.8cm,白色、红色或紫红色;雄蕊多数,长1-2cm,花丝淡红色,花药长圆形,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心皮1-5,离生,无毛,柱头大,扁平,宿存。蓇葖果卵圆形,长2-3cm,成熟果实开裂,反卷,内面呈鲜红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4.毛叶草芍药 本植物的形态特征与草芍药的主要区别在于小叶背面密生长柔毛或绒毛;花瓣白色。
5.美丽芍药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直立,无毛。叶互生,纸质;时柄长4-9cm,无毛;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长15-23cm;顶生小叶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9-16cm,宽3-6.5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常下延,全缘,两面无毛;侧生小叶长圆状狭卵形,长7-9cm,宽3-3.5cm,基部偏斜,全缘,两面无毛;小叶柄长10-15mm。花两性,单生茎顶,直径6.5-9cm;苞片线状披针形,比花瓣长;萼片5,宽卵形,长1-1.5cm,宽9-12mm,绿色,宿存;花瓣7-9,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3.5-6.5cm,宽2-4.5cm,红色或玫瑰色,先端圆形,有时稍具短尖头,基部楔形;雄蕊多数,长约1cm,花丝淡红色,无毛,花药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心皮2-4,离生,密被黄褐色短毛,少有无毛,花柱短,柱头外弯。蓇葖果长3-3.5cm,直径1-1.2cm,被黄褐色短毛或近无毛,先端具外弯的喙。花期4-5月,果期6-8月。
6.窄叶芍药 多年生草本,高50-70cm。块根纺锤形或近球形,直径1.2-3cm。茎直立,无毛。叶互生;叶柄长1.5-9cm;叶为一至二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宽卵形,长9-17cm,宽8-18cm;小叶羽状分裂,裂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6cm,宽3-8mm,很少达1cm以上,先端渐尖,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花两性,单朵顶生,直径5.5-7cm;苞片3,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cm,宽3-15mm;萼片3,宽卵形,长1.5-2.5cm,带红色,先端具尖头,宿存;花瓣9,长圆形,长3.5-4cm,宽1.2-2cm,紫红色,先端啮蚀状;雄蕊多数,花丝长4-5mm,花药长圆形;花盘不明显;心皮2(-3),离生,幼时被疏毛或无毛。蓇葖果,无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7.块根芍药 本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窄叶芍药的主要区别在于心皮(2)-3,密被淡黄色柔毛;果密被黄色柔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草地和林下。
2.川芍药根生于海拔1800-3700m山坡疏林或林边路旁。
3.草芍药根生于海拔800-2600m的山坡草地、林下和腐殖质较深厚的土壤。
4.毛叶草芍药根生于海拔1500-2000m的山坡林下。
5.美丽芍药根生于海拔1500-2700m的山坡、林缘阴湿地。
6.窄叶芍药根生于海拔1200-2000m的针叶林下或山坡阴湿地。
7.块根芍药根生于海拔1100-1700m的山坡草地或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2.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和西藏等地。
3.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4.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河南和四川等地。
5.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和云南。
6.分布于新疆西北部阿尔泰山及天山山区。
7.分布于新疆。

【性状】
1.性状鉴别 (1)芍药根 圆柱形,稍弯曲,长10-40cm,直径0.6-3cm。表面褐色或黑棕色,粗糙,有粗而略扭曲的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外皮易脱落。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粉白色或黄白色,皮部窄,色较深,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时具裂隙。气微香,味微苦、涩。
(2)川赤芍根 长5-20cm,直径0.5-2.5cm。表面棕色或暗棕色,偶有落皮层形成的斑痕。质松,易折断,断面皮部黑褐色,木部黄白色。味微苦、涩。
(3)草芍药根 类圆锥形,直径约至1.5cm。表面棕褐色或棕红色,有细密纵皱纹。质硬脆,断面皮部类白色,木部色较深,有放射状纹理。味微甜、涩。
(4)毛叶草芍药根 长圆柱形,扭曲,直径0.6-2.6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皮孔。断面类黄色或黄白色,放射状纹理明显。气微香,味微苦、涩。
(5)美丽芍药根 圆锥形,扭曲,长5-17cm,直径0.5-2.6cm。表面纵皱纹细密,有落皮层形成的大块斑痕,皮孔不明显。质硬脆,断面棕褐色。气微香,昧微苦、涩。
(6)窄叶芍药根 纺锤状或类球形,长2-8cm,直径1-2cm。表面褐色,有纵皱纹。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紫色,有明显的放射状裂隙,其间可见白色片状膜。味微甜、涩。
(7)块根芍药根 纺锤形或类球形,长2.5-10cm,直径1-3cm。表面褐色,具纵皱纹。质硬,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紫色,具放射状裂隙。味微甜、涩。以条粗长、断面粉白色、粉性大者为佳。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1)芍药根木栓细胞5-10列,棕色。皮层为10余列薄壁细胞,外侧的细胞角隅处增厚,有的可见大型纹孔,有的有分隔形成母子细胞。韧皮部筛管群于近形成层处较明显,有的筛管群与其相对应的形成层内侧无导管。形成层明显,呈微波状环。本质部约占根直径的7/10;木射线宽7-49列细胞;导管成群或与木纤维切向交互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2)川赤芍根 落皮层有的可见。皮层、韧皮部中有时可见管状封闭组织,其中央薄壁细胞含棕红色分泌物。
(3)草芍药根 木质部中心有导管束2-3个,向外作扇状或放射状分叉;导管多径向整齐排成1-2列或单个散在、数个成群,或切向相集与木纤维交互排列。
(4)毛叶草芍药根 落皮层有时可见。皮层、韧皮部常可见管状封闭组织。根头部有近无色的石细胞。
(5)美丽芍药根 形成层区呈深波状环。木质部导管束发达,略作多次分叉;木纤维较少,多单个或2-3个位于导管旁。
(6)窄叶芍药根 皮层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石细胞不规则长圆形或类多角形,黄绿色,壁极厚,孔沟树状分枝。导管成群或被木纤维分隔而散在,近形成层处较多,向内稀疏径向排列,近中心有导管束3个,中央有稀疏导管群和木纤维。草酸钙簇晶主要分布于皮层。
(7)块根芍药根 木栓细胞4-10列,甚扁平。皮层有断续成环的石细胞群,石细胞黄绿色,壁极厚,孔沟呈树状分枝。韧皮部筛管群于近形成层处较明显。木质部占根直径的4/5,导管于近形成层较多,向内渐稀疏径向排列,近中心有3个导管群;木纤维散列于导管间。根中央有稀疏导管群和木纤维,有的可见石细胞。本品草酸钙簇晶主要分布于皮层。
3.粉末特征:(1)芍药根 粉末棕褐色。①草酸钙簇晶众多,散在或存在于延长的具分隔的薄壁细胞中,每子细胞通常含簇晶:1个,少2个,直径8-40μm。另有方晶,长约至36μm。②木纤维主要为纤维管胞,长梭形,末端长尖、斜尖或钝圆,直径15-28μm,壁厚4-8μm,具缘纹孔,纹孔斜裂缝状;韧型纤维长梭形,直径14-24μm,壁厚4-9μm,具斜纹孔。③导管主要为具缘纹孔或网状、梯状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5-70μm,穿孔板有1-4个穿孔。④木栓细胞棕色或紫棕色,表面观多角形或类长方形,长18-125μm,壁较薄,平直或微波状弯曲,有的含棕红色物。⑤淀粉粒单粒卵圆形,直径3-15μm,脐点、层纹均不明显;复粒少,多由2分粒组成。
(2)川赤芍根 褐色。①管状封闭组织多破碎,断面观可见由4-8列木栓细胞围成的类圆形腔,其内薄壁细胞含红棕色物质。②草酸钙簇晶直径12-43μm。③纤维管胞直径为15-30μm,壁厚4-10μm;韧型纤维直径14-36μm,壁厚4-12μm。④梯状或网状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5-75μm,穿孔板具1-4个穿孔。
(3)草芍药根 淡褐色。①草酸钙簇晶直径16-57μm。②纤维管胞直径18-34μm,壁厚4-8μm;韧型纤维直径约16-27μm,壁厚6-11μm。③网状或梯状具缘纹孔导管直径30-70μm,穿孔板具l-5个穿孔。④异型木纤维类三角形,石细胞状,长至137μm,壁厚6-15μm,纹孔类圆形。⑤异型导管分子不规则多角形、长圆形或类三角形,有网状具缘纹孔。
(4)毛叶草芍药根 淡灰褐色。①草酸钙簇晶直径11-43μm。②石细胞类方形或长圆形,长约至195μm,壁厚8-25μm,孔沟及层纹明显。③纤维管胞直径17-39μm,壁厚约3-8μm;韧型纤维直径13-36μm,壁厚3-10μm,有的壁具斜向条状增厚。
(5)美丽芍药根 褐灰色。①草酸钙簇晶直径20-71μm。②纤维管胞直径14-30μm,壁厚4-11μm;韧型纤维直径14-22μm,壁厚6-10μm。③网状或梯状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5-81μm,穿孔板具1-5穿孔。
(6)窄叶芍药根 褐灰色。①草酸钙簇晶直径15-40μm。②石细胞类方形、类长方形、类三角形、长条形,有的具突起,壁极厚,层纹明显,纹孔细密,孔沟树状分枝。③纤维管胞直径15-36μm,壁厚4-8μm;韧型纤维直径14-33μm,壁厚5-10μm。④具缘纹孔或网状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60μm,穿孔板具1-3穿孔。
(7)块很芍药根 褐灰色。①草酸钙簇晶直径约至40μm。②石细胞黄绿色,类方形、类长方形、类三角形或长条形,有的有突起,长41-178μm,壁极厚、稍厚或较厚,层纹明显,孔沟分枝。③木纤维主力纤维管胞,直径约至36μm,壁厚约至10μm。④具缘纹孔或网状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60μm,穿孔板有1-3个穿孔。此外有棕色木栓细胞及细小淀粉粒。

【化学成份】
1.芍药根含芍药甙(paeon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ooniflorin),白芍甙(albi-florin),芍药甙无酮(paeoniflorigenone),没食子酰芍药甙(galloylpaeoniflorin),β-蒎-10-烯基-β-巢菜甙(z-1s,5R-β-pinen-10-yl-β-vicianoside),芍药新甙(lacioflorin),芍药内酯(paeoni-lactone)A、B、C,β-谷甾醇(β-siiosi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还从根的鞣质中分得1,2,3,6-四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2,3,6-tetra-O-galloyl-β-D-glucose),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及相应的六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和七没食子酰基葡萄糖等。又含右旋儿茶精(catechin)及挥发油。挥发油主要含苯甲酸(benzoic acid),牡丹酚(paeonol)及其他醇类和酚类成分共33个。
2.川赤芍 根含芍药甙(paooniflorin),四川产品还含微量的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 paeoniflorin)。
3.草芍药 根含芍药甙,北京地区产品还含氧化芍药甙(oxrpaeoniflorin)和牡丹酚原甙(paeonolide)。还含苯甲酸(benzoic acid),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等。
4.美丽芍药 根含芍药甙,氧化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牡丹酚原甙。
5.窄叶芍药 根含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氧化芍药甙,牡丹酚原甙,苯甲酸,水杨酸(salicyl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acid),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还含挥发油及环烯醚萜类(iridoid)物质。
6.块根芍药 根含芍药甙、氧化芍药甙。

【药理作用】
芍药甙的药理参阅白芍条。
1.抗血栓形成作用 赤芍煎剂15-20g(生药)/kg给大鼠灌胃,使血栓形成时间明显延长,长度缩短,重量减轻;凝血酶原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表明对血凝有显着抑制作用。赤芍提取液125-250mg(生药)/ml,除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外,250mg(生药)/ml也明显抑制凝血酶凝集牛纤维蛋白原,在500~1000mg/ml时均完全不凝。此外能激活纤溶酶原,使凝固的纤维蛋白溶解,因此赤芍通过抑制凝血酶和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抗血栓作用。赤芍精(d-儿茶精,d-catechin)200mg/只灌服,每日1次,连续46日,使高脂饲料饲养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时间,血小板血栓形成时间和血栓形成时间显着延长,血栓长度和湿重显着低于对照组。赤芍精对高粘滞血冠心病患者也有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使中、低切速下全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性降低,草芍药浸膏片能使肺原性心脏病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血细胞比容明显降低。
2.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赤芍提取物在体外对肾上腺素、二磷酸腺苷(ADP)、烙铁头蛇毒(TMVA)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着抑制作用,并使血小板粘附与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降低,血小板内cAMP含量升高。赤芍成分及其衍生物801、802在5×l0-4~5×l0-3ml/L时对ADP和胶原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802作用最强,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尚有解聚作用。3药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降低大鼠肝线粒体氧耗量、呼吸控制率和减少磷/氧(P/O)比值等作用颇为一致,表明3药的抗血小板作用与干扰血小板的能量代谢谢有关。赤芍精抑制兔富血小板血浆(PRP)与AA孵育时血栓烷A2(TXA2)样物质的生物合成,使其生成物对兔主动脉条的收缩幅度显着降低,表明赤芍精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对抗TXA2的促聚集作用有关。给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静滴赤芍精可使扩大聚集型血小板的百分数与聚集数显着减少,表明能使增高的血小板表面活性和聚集性明显降低。上述实验表明,赤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可能与干扰血小板的能量代谢谢,抑制TXA2的生物合成及提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等有关。
3.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作用 赤芍浸膏片5g(生药)/kg,每日服1次,连用10-15星期,使高脂血兔的血浆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h)显着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及HDL2-Ch显着高于对照组;Tch/HDL-Ch,Tch/HDL2-Ch,LDL-Ch/HDL-Ch和LDL-Ch/HDL2-Ch比值显着降低,同时使高脂血症所致血栓烷A2/前列环素(TXA2/PGI2)比值趋于正常。此外并可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动脉壁脂质、钙和磷脂及主动脉斑块面积。赤芍抗动脉硬化的机制可能与改善脂蛋白组分比值、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减少钙沉积于动脉壁,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TXA2/PGI2平衡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而增加动脉壁内cAMP浓度等有关。
4.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赤芍(草芍药)煎剂对离体蟾蜍心脏和家兔在位心脏,小剂量(l:0.5,0.05ml)轻度抑制,使心率减慢,搏出量减少;大剂量(1:0.5,0.15ml)明显抑制,并有传导阻滞。血管灌流使蟾蜍内脏、后肢和离体兔耳血管轻度扩张。以0.2%赤芍注射液灌流大鼠离体心脏,使冠脉流量增加28.4%。给麻醉犬动脉注射也使冠脉流量增加,静脉注射除增加冠脉流量外,也使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这些作用不受利血平预处理影响,可能为直接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赤芍注射液,使心肌86Rb摄取量增加,表明使心肌营养血流量增加,此作用可被普萘洛尔抑制,表明与β-受体有关。对大鼠烫伤后早期出现的心脏功能降低,赤芍注射液10g(生药)/kg灌胃,有一定缓解和改善作用。赤芍注射液1g/kg肌内注射,对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兔有治疗和预防作用,使肺血管扩张、肺血流改善、肺动脉压降低,心输出量增加,心功能改善。赤芍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也有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右心功能和血液流变性等作用。草芍药浸膏片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也有相似作用。赤芍注射液40g(生药)/kg和80g(生药)/kg腹腔注射,明显延长小鼠常压缺氧的存活时间。8g/kg静脉注射对脑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40g/kg灌胃,也能延长小鼠减压缺氧的存活时间。
5.抗肿瘤作用 赤芍正丁醇提取物(赤芍D)1~2g/kg腹腔注射,对小鼠S180实体瘤的抑制率为31%-49%。赤芍水提取物(赤芍A)或70%乙醇提取物(赤芍C)单用对S180实体瘤无明显作用,当与阈下剂量的环磷酰胺合用时则有明显抑制作用;赤芍A、C对615小鼠白血病无明显作用,而与小剂量甲氨蝶呤合用时,可显着延长615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时间。肿瘤组织中的cAM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织,赤芍A、C、D可分别增加S180实体瘤、S180腹水癌或Lewis肺癌组织中的cAMP水平,此作用可能与抗癌或抗癌增效作用有关。S180实体瘤小鼠的血浆纤维蛋白含量比正常高2-3倍,赤芍A2g/kg腹腔注射,可使其明显降低,此作用也可能与抗癌增效有关。赤芍A或C单用促进Lewis肺癌自发性转移,小剂量环磷酰胺也无明显影响,但与赤芍A合用可显着减少此肺转移。
6.保肝作用 赤芍注射液3.3mg/ml,1.67mg/ml和0.7mg/ml,对体外培养肝细胞的DNA合成有明显促进作用,对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有良好影响。赤芍注射液3.75g/kg静脉注射,对D-半乳糖胺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使动物存活率增加,肝脏萎缩与丙氨酸转氨酶明显低于对照组,FN(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主要调理素)高于对照组。保肝机制可能是提高大鼠血浆纤维联结蛋白(PFN)的水平,从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和加强调理素活性,以保护肝细胞,防止肝脏免疫损伤和促进肝细胞再生。赤芍801,24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2星期,对大鼠肝脏和心脏羧基酯酶(CEase)活性均有明显诱导作用,此作用有促进体内水解过程,促进体内毒物排泄的作用。d-儿茶精100mg/kg或50mg/kg腹腔注射,对乙醇诱导的小鼠肝线粒体急性损伤有保护作用,能降低模型动物肝线粒体膜脂质流动性,增加肝线粒体还原型谷脸甘肽(GSH)含量,降低Ca叶+摄取和脂质过氧化物生成,通过对抗乙醇的毒素作用,缓解肝线粒体膜结构的急性损伤。
7.其他作用 赤芍成分没食子酸的衍生物没食子酸丙酯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能明显抑制硫酸亚铁和维生素C等诱导的线粒体肿胀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可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正常。赤芍对正常离体豚鼠回肠无明显作用,但能解除乙酰胆碱所致肠痉挛。赤芍正丁醇提取物3g/kg皮下注射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加肝脏重量,对溶血素生成与迟发型超敏反应无明显影响。川赤芍提取物对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辅酶A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受体有显着抑制作用。赤芍在体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草芍药煎剂灌胃,可使家兔血糖暂时升高,窄叶芍药水-醇提取物有显着镇静和一定的镇痛作用,还能提高胃液的酸度,增进食欲和消化功能。

【毒性】赤芍注射液(水提醇沉)小鼠静脉注射的最大耐受量为50g/kg,猫的最小致死量>186g/kg,赤芍D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4.6g/kg,赤芍C为2.9g/kg,赤芍A为10.8g/kg。

【鉴别】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0.5g,加水10ml,煮沸,滤过,滤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生成蓝黑色沉淀。(检查鞣质)(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摇5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甙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品质标志.本品含芍药甙(C23H28O11)不得少于2.0%。

【炮制】
1.赤芍《伤寒论》载:捣筛。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2.炒赤芍《经效产宝》载:炒黄。《三因方》:炒令赤色。《妇人良方》:微炒。炒焦黄。现行,取赤芍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偶有焦斑,取出放凉。
3酒赤芍《扁鹊心书》载:酒。《汤液本草》:酒浸。《济阴纲目》:酒炒黄。现行,取赤芍片,加黄酒拌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冷。每赤芍100kg,用黄酒15kg。酒炒制其寒。
饮片性状:赤芍为椭圆形薄片,直径10-30mm,表面粉白色或粉红色,中心有放射状纹理,皮部窄,周边灰褐色。质硬而脆。气微香、味微苦略酸。炒赤芍形如赤芍,色泽加深,偶见焦斑。酒赤芍形如炒赤芍,微有酒气。

【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10g;或入丸、散。

【注意】
血虚无瘀之症及痈疽已溃者慎服。
1.《本草经集注》: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2.《本草衍义》:血虚寒人,禁此一物。3.《本草经疏》:赤芍药破血,故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痈疽已溃,并不宜服。

【各家论述】1.论赤芍止痛 ①陶弘景:芍药赤者小利,俗方以止痛,乃不减当归。(《本草经集注》) ②李东垣:赤芍药破瘀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仲景方中多用之者,以其能定寒热,利小便也。(《用药法象》)2.论赤芍为肝家血分要药 ①缪希雍:木芍药色赤,赤者主破散,主通利,专入肝家血分,故主邪气腹痛。其主除血痹、破坚积者,血瘀则发寒热,行血则寒热自止,血痹疝瘕皆血凝滞而成,肢凝滞之血,则痹和而疝瘕自消。凉肝故通顺血脉,肝主血,入肝行血,故散恶血,逐贼血。营气不和则逆于肉里,结为痈肿,行血凉血,则痈肿自消。妇人经行属足厥阴肝经,入肝行血,故主经闭。肝开窍于目,目赤者肝热也,酸寒能凉肝,故治目赤。肠风下血者,湿热肠血也,血凉则肠风自止矣。(《本草经疏》)②贾所学:赤芍,味苦能泻,带酸入肝,专泻肝火。盖肝藏血,用此清热凉血。入洞然汤,治暴赤眼;入犀角汤,清吐衄血。入神仙活命饮,攻诸毒热壅,以消散毒气;入六一顺气汤,泻大肠闭结,使血脉顺下。以其能主降,善行血滞,调女人之经,消瘀通乳;以其性禀寒,能解热烦,祛内停之湿,利水通便。较白芍味苦重,但能泻而无补。(《药品化义》)3.论赤芍、白芍功效之异同 黄宫绣: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止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故凡腹痛坚积,血瘕疝痹,经闭目赤,因于积热而成者,用此则能凉血逐瘀,与白芍主补无泻,大相远耳。(《本草求真》)

【临床应用】冠芍片赤芍1500g,三七90g,佛手900g,泽泻900g,甘草150g。以上五味,先将赤芍10%量与三七粉碎成细粉,其余药物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40(50℃测)的稠膏;膏粉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制粒,干燥,压片,片心重0.3g,包糖衣。本品除去糖衣呈浅褐色,气微香,味微香甜。功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的作用。用于冠心病的胸闷,心绞痛,高脂血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北京市药品标准》1983年;《江苏省药品标准》1977年)

【摘录】《中华本草》
2011-08-29 13:29 7楼
【拼音名】Chì Sháo

【英文名】RADIX PAEONIAE RUBRA

【别名】山芍药、草芍药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皮层薄壁细胞切向延长。韧皮部较窄。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较宽,导管群作放射状排列,导管旁有木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淀粉粒。
(2)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摇 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 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 1ml含 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炮制】
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为类圆形切片,直径0.5~3cm,厚0.3~0.5cm,周边棕褐色,切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芍药苷(C23H28O11)不得少于1.5%。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用法用量】6~12g。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1)赤芍能清血分实热,散瘀血留滞。本品功能与丹皮相近,故常与丹皮相须为用。但丹皮清热凉血的作用较佳,既能清血分实热,又能治阴虚发热;而赤芍只能用于血分实热,以活血散瘀见长。

【摘录】《中国药典》
2012-01-30 10:01 8楼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草芍药(卵叶芍药)Paeonia obovata Maxim.、川赤芍(毛果赤芍)Paeonia veitchiiLynch 等的根。亦名赤芍药(《本草经集注》)、红芍药(《圣济总录》)等。味酸、苦,性凉。入肝、脾经。功能:清热、凉血、行淤、消肿、止痛。主治:淤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赤芍中含芍药甙(Paeoniflorin)、芍药内酯甙(Alb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 niflorin)、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eoniflorin)、芍药吉酮(Paeoniflorigenone)、芍药新甙(Lactiflor- in)、胡萝卜甙(Daucosterol)。
亦含有赤芍精(d-儿茶精,d-Catechin)及没食子鞣质(Gallotannin),并分离出苯甲酸(Benzoic acid)。
尚含挥发油、脂肪油、树脂、糖、淀粉、黏液质、蛋白质等。
药理作用: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芍药甙具有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脑室注射较腹腔注射的镇静作用更加明显,如与甘草甲醇提取物(FM100)合用则能延长环己巴比妥钠对小白鼠的睡眠时间。对电惊厥无拮抗作用,但对戊四氮诱发的痉挛有较弱的对抗作用。芍药浸膏能对抗士的宁引起的惊厥。用压迫小白鼠尾部测定痛阈的方法,芍药甙及甘草提取成分 FM100(二者分别腹腔注射)镇痛作用不显著,如合并应用则起协同作用,口服给药则无论单独或合用均无镇痛效果。用醋酸注射于小鼠腹腔,以扭体运动作为疼痛的指标,芍药甙与 FM100 分别(腹腔注射)或合并应用均有显著的镇痛效果。
芍药甙对小鼠正常体温有降温作用,对人工发热之小鼠体温有解热作用。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实验表明:赤芍提取物10g/kg灌胃对烫伤大鼠早期心肌功能的改变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静脉注射赤芍注射液(8g/kg)或赤芍甙对垂体后叶素诱发的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对氯化钡诱发的心率失常无效。草芍药煎剂对离体蛙心和在位兔心呈抑制作用。赤芍可增加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及犬的冠脉流量,降低冠脉阻力及心肌氧利用率。赤芍注射液有直接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可使大白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增加28.4%,使纤颤心脏的冠脉流量增加21%。赤芍甙有增加犬冠脉流量和股动脉流量的作用,其增加冠脉流量和股动脉流量的作用分别相当于罂粟碱的1/20和1/100、亚硝酸甘油的1/250和1/4500。芍药甙分解为去苯甲酰基芍药甙及苯甲酸后,此药理作用消失。赤芍注射液 1.0g/kg 肌肉注射对实验性家兔肺动脉高压有扩张肺血管、改善肺血运状态、降低肺动脉压、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
芍药甙可以引起豚鼠血压下降,其降压程度与剂量有关。草芍药煎剂对蟾蜍内脏血管及离体兔耳灌流能轻度扩张血管。
3.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赤芍有调节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细胞内 cAMP 的含量而达到的。实验证明:赤芍水提取液、赤芍甙、赤芍成分对 ADP、胶原、花生四烯酸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使血小板的黏附功能降低。能显著升高血小板的cAMP水平,对人的红细胞膜 ATP 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赤芍精200mg/日给大鼠灌胃,连续46日,能对抗大鼠因食用高胆固醇、高脂肪饲料而出现的血液高凝倾向,使血小板聚集时间、血小板血栓形成时间以及血栓形成时间均接近正常大鼠组。赤芍提取物不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但能通过激活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而使已凝固的纤维蛋白发生溶解。赤芍提取物还能显著抑制尿激酶对纤溶酶原的激活作用,同时本身激活纤溶酶原的作用也减小。赤芍煎剂给大鼠灌胃,能明显延长体外血栓形成时间,减轻血栓干重,亦能使凝血酶原形成时间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时间延长,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
研究表明:赤芍精对高黏滞血冠心病患者有改变血液流变性的作用,可使全血黏度比及红细胞电泳时间降低。
赤芍能通过影响钙代谢谢,调节TXA2/PGI2平衡抗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性动物粥样硬化家兔喂饲赤芍浸膏能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亚组分组(HDL3-C),明显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使高血脂引起的TXA2/PGI2比值改变趋于平衡,并能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动脉壁脂质、钙和磷脂及主动脉斑面积。其作用强于钙通道阻滞剂。
4.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证明:赤芍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百日咳杆菌;葡萄球菌α及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某些致病性真菌也有抑制作用。赤芍药煎剂(1:40)在试管内对京科68-1病毒和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
5. 抗炎和对免疫系统的作用芍药甙有弱的抗炎作用,对角叉菜胶及右旋糖酐引起的大白鼠后脚爪浮肿有抑制作用,与 FM100 表现协同,但对小白鼠染料渗出腹腔的抑制作用则极弱。
赤芍正丁醇提取物 3g/kg皮下注射5次,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指数显著提高,肝脏重量明显增加。赤芍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肝脏重量无明显影响,醇提取物能显著减轻小鼠脾脏重量。赤芍水提取物和70%乙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小鼠溶血素反应,且作用以在抗原刺激前一天起给药为最强;对鸡红细胞激发的迟发型过敏反应亦有显著抑制作用。赤芍70%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脾脏玫瑰花结形成细胞(RFC)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其对活性T淋巴细胞有抑制作用。赤芍水提取物对人末梢血淋巴细胞和小鼠脾细胞的淋巴细胞幼稚化活性显著升高。
芍药甙对大白鼠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在结扎幽门之大白鼠,芍药甙与 FM100在抑制胃液分泌方面有协同作用。但芍药根的提取液则能使胃液酸度分泌轻度上升,改善食欲。
6. 解痉作用芍药甙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浸出液对家兔离体肠管表现抑制作用,但高浓度则先兴奋后抑制。在以后的实验中,对兔离体或在位的肠管常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方有抑制或解痉作用。芍药甙对豚鼠、大鼠的离体肠管和在位胃运动以及大鼠子宫平滑肌均表现抑制,并能拮抗催产素引起的收缩;甘草之甲醇提取成分 FM100与芍药甙表现协同作用,说明临床常将芍药与甘草并用是有道理的,但二者并用毒性相应增加,长期应用时须予以注意。
7. 其他作用草芍药煎剂口服对实验性肿瘤有抑制作用。赤芍的抗肿瘤作用与升高癌细胞和瘤组织中的cAMP水平有关。赤芍的正丁醇提取物 1~1.5g/kg 腹腔注射对S180实体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赤芍水提物和70%乙醇提取物 0.5~2g/kg 腹腔注射对 S180 实体瘤的生长和 L615 小鼠生存时间均无影响,但与环磷酰胺或氨甲喋呤合用,则作用显著。
家兔口服草芍药煎剂,血糖可暂时升高,以 0.5~1小时为高峰,旋即下降,至5~6小时后恢复正常。芍药甙对切开豚鼠气管、机械刺激气管黏膜引起的咳嗽均无镇咳作用;对小白鼠尿量分泌无影响,而 FM100 则有显著的抗利尿作用。
此外,变叶芍药根的水-醇提取物,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及某些止痛效果,还能轻度提高胃液的酸度;可用于改进食欲、消化机能及某些神经疾患。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冠心病赤芍煎汤内服,每日3次,每次用量40ml(相当于生药40g),5周为1疗程。共治疗125例,效果良好。连服2个疗程可使心绞痛、心慌、胸闷等症状及心电图等有较明显改善,心绞痛缓解率达96%。〔中级医刊1984;(9):49〕
2. 治疗顽固性血管性头痛赤芍、黄芪、川牛膝、丹参各30g,川芎12g,生大黄6g(后放);血管紧张性头痛者川芎加为18g。加水500ml,浸泡药物半小时后煎至250ml,滤出,再加水500ml,煎至250ml,两煎共得500ml,每日1剂分3次口服。若伴呕吐不能进药者,将所煎药液分3次保留灌肠。灌肠液温37℃,患者右侧卧位,插管深25~30cm,缓慢注入药液160ml,保留30分钟以上。治疗100 例,痊愈41例,显效44例,有效13例,无效2例。〔四川中医1990;8(10 ):40〕
3.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a. 赤芍100g,丹参 30g。水煎至200ml,1日分2次口服,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5例,3个疗程内治愈。〔铁道医学1989;17(3):183〕
b. 赤芍60g,生地15g,丹参15g,葛根30g,丹皮15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淤胆型肝炎13例,12例黄疸迅速消退,平均33天胆红素降至5mg%以下,3~5天皮肤瘙痒减轻;9例 HBsAg 阳性者 5例转阴,2例滴度下降;在抗-HBC 阳性者10例中,2例滴度下降。〔中医杂志1983;(6):30〕
4. 治疗肝曲综合证赤芍30g,川朴25g,丹参2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内服,7日为1疗程。治疗12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有效率91.6%。〔辽宁中医杂志1987;11(8):18〕
5. 治疗慢性肾炎赤芍25g,黄芪45g,川芎、鸡内金、苍术、当归各15g,地龙12g,桃仁、红花、大黄各6g,桑寄生30g。随证加减。治疗108例,痊愈73例,显效16例,好转15例,无效4例。〔山西中医1990;6(6):17〕
6. 治疗急性乳腺炎a. 赤芍30g,生甘草30g。水煎内服,每日1剂,连服1~3剂。治疗27例,效果满意。〔湖南医药杂志1976;(2):58〕
b. 赤芍30g,蒲公英、生甘草各15g,柴胡、鹿角片各10g,煎汁后兑入适量白酒。服药后覆被卧床休息半小时,至出微汗为度。一般服2~3剂即可痊愈。治疗23例,疗效满意。〔浙江中医杂志1984;(1):39〕
c. 赤芍、甘草各50g。局部脓性分泌物较多者加黄芪30g,局部湿疹瘙痒者加地肤子20g,乳房结核伴乳腺炎者加穿山甲10g,昆布2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饭后服,3天为1疗程。治疗102例,均在短期内治愈,用药最多者7剂,最少者2剂。〔湖南中医杂志1990;6(5):17〕
7. 治疗小儿腹痛赤芍8g,枳实6g,陈皮7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随证加减。治疗200 例,均愈。疗程最短2天,最长4天。〔新中医1991;23(1):56〕
8. 治疗慢性鼻炎和变态反应性鼻炎赤芍 150g,当归75g,红花75g 制成注射液(1ml 相当于生药1g),在鼻黏膜表面麻醉下注射1ml,以棉球压迫1~2小时,2~3天注射1次。治疗30例,显效29例,无效1例。〔江苏医药1977;(6):16〕
方剂选用:
1. 治疗赤痢多腹痛不可忍:赤芍药二两,黄柏二两(以蜜拌合涂炙令尽,锉)。上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淡浆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太平圣惠方》赤芍药散)
2. 治疗血痢腹痛:赤芍药、黄柏(去粗皮,炙)、地榆各一两。上三味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浆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圣济总录》芍药汤)
3. 治疗五淋:赤芍药一两,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空心服。(《博济方》)
4. 治疗急性乳腺炎:赤芍一至二两,生甘草二钱。水煎服。如发热加黄芩,另用白蔹根、食盐少许捣敷患处。(《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5. 治疗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香附子、赤芍药。上等份,为末,盐一捻,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服,食前。(《太平圣惠方》如神散)
配伍效用:
赤芍配伍白芍 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淤;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赤芍泻肝火,散而不补;白芍养肝阴,补而不泻。二者伍用,相辅相成,共奏养血敛阴柔肝、活血散淤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血分有热,低烧日久不退;阴虚津亏之口舌干燥、目赤而痛以及胸胁疼痛、腹痛坚积、月经不调、经闭等症。
赤芍配伍当归、香附 赤芍清热凉血、祛淤止痛;当归活血补血止痛;香附舒肝理气止痛。三药相伍,有舒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气滞血淤之妇人胁肋、少腹疼痛,或痛经等症。
赤芍配伍黄柏 赤芍清热凉血止痛;黄柏专主下焦湿热。二者合用,有清热凉血燥湿之功效,用于治疗赤痢、腹痛属湿热者者。
赤芍配伍菊花 赤芍凉血散淤,其酒炒后则引药上行,并增强其活血祛淤之功,以治目赤肿通等上部淤血所致疾患;菊花疏散风热、凉肝。二者伍用,有疏散风热、凉血散淤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蕴肝所引起的暴发火眼等症。
【注意事项】
宜忌:血虚者忌服。反藜芦。
毒副作用:赤芍水提取物、70%乙醇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0.8±1.39g/kg、2.9±0.19g/kg、4.6±0.4g/kg。芍药甙小白鼠静脉注射半数致死量为3.53g/kg,可认为无毒;但与FM100合用则毒性增加,半数致死量降为474mg/kg。
临床应用本品,曾有服用赤芍甘草汤导致乳汁全无和服用赤芍导致过敏反应的报道。
【医家论药】
“赤芍,味苦能泻,带酸入肝,专泻肝火。盖肝藏血,用此清热凉血,入洞然汤,治暴赤眼。入犀角汤,清吐衄血。入神仙活命饮,攻诸毒热壅,以消散毒气。入六一顺气汤,泻大肠闭结,使血脉顺下。以其能主降,善行血滞,调女人之经,消淤通乳。以其性禀寒,能解热烦,祛内停之湿,利水通便。较白芍味苦重,但能泻而无补。”(《药品化义》)
“木芍药色赤,赤者主破散,主通利,专入肝家血分,故主邪气腹痛。其主除血痹、破坚积者,血淤则发寒热,行血则寒热自止,血痹疝瘕皆血凝滞而成,破凝滞之血,则痹和而疝瘕自消。凉肝故通顺血脉,肝主血,入肝行血,故散恶血,逐贼血。营气不和则逆于肉里,结为痈肿,行血凉血,则痈肿自消。妇人经行属足厥阴肝经,入肝行血,故主经闭。肝开窍于目,目赤者肝热也,酸寒能凉肝,故治目赤。肠风下血者,湿热肠血也,血凉则肠风自止矣。”(《本草经疏》)
“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但白者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止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故凡腹痛坚积,血瘕疝痹,经闭目赤,因于积热而成者,用此则能凉血逐淤,与白芍主补无泻,大相远耳。”(《本草求真》)
⬅ 生地黄 老茶馆 水牛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