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蝥

2010-09-21 09:28 楼主
斑蝥用于瘕瘕肿块,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名称:斑蝥
类别:活血化瘀药
别名:斑猫、龙尾、龙苗、羊米虫、老虎斑毛、花斑毛、花壳虫、放屁虫、花罗虫、章瓦
药用部位:全体
药材性状: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长1.5~2.5cm,宽0.5~lcm。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有特殊的臭气。

产地:辽宁、河南、广西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捕捉。闷死或烫死,晒干。闷死或烫死,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辛;归肝、肾、胃经;大毒
功能主治:破血消瘦,攻毒蚀疮,引赤发泡。用于瘕瘕肿块,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用法用量:内服:炒炙研末,每次0.03~0.0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贴发泡;或酒、醋浸,或制油膏涂敷。
禁忌:本品有大毒,内服慎用;体质虚弱及孕妇禁服。内服应由小剂量逐步增加;外敷不可过久,涂布面积不宜过大 12.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1-02 19:53 2楼
Mylabris

[来源] 本品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或黄黑小斑蝥 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 的干燥体。

[药材性状] 南方大斑蝥 呈长圆形,长1.5~3cm,宽0.5~1cm。头略呈三角形,黑色,有一对较大的复眼,略成肾形,触角鞭状,末节基部窄于前节,商品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一对,黑色,有3条明显的淡棕色横纹,鞘翅下面有一对褐色透明的膜质内翅,胸腹部棕黑色,有光泽,胸部突起,有3对足,腹部呈环节状,有黑色绒毛。有特殊臭气,味初辛后苦,不宜尝。
黄黑小斑蝥 形体与上种近似而较小,长1~15cm,触角末节基部与前节等阔。

[收集地] 成都荷花池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 破血消徵,攻毒蚀疮,发泡冷炙。用于癥瘕癌肿,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附注] 本品有大毒,内服慎用,孕妇禁用。
2011-01-08 17:21 3楼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鞘翅目豆象科昆虫斑蝥或苦苣斑蝥的虫体。
【性味】辛,寒。有毒。
【功效】外用攻毒蚀疮,内服破症散结。
【临床应用】 1. 用于疮疽瘰历等症。
斑蝥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皮肤发赤,继则起水泡,如敷贴过久,对肌肤有腐蚀作用。据文献记载,前入有用本品炒酥研末,调蜜外敷,以治疮疽瘰历。现临床应用不多。
2. 用于症瘕积聚等症。
据文献记载,本品有破症散结之功,可用于症瘕积聚等症。近代有用斑蝥微量,配合其它药物,用以治疗癌肿。
此外, 本品研末放膏药中贴大椎穴 (在发作前1~3时贴),起水泡即去掉,可截疟。
【处方用名】斑蝥(糯米同炒,去头翅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厘,研末,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斑蝥酒《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斑蝥、樟脑、白酒
外用治神经性皮炎。
【文献摘录】《本经》:「主寒热鬼疰,蛊毒,鼠曘肏疽,蚀死肌,破石癃。」
《本草纲目》:「治疝瘕,解疔毒、猘犬毒、沙虱毒、蛊毒、轻粉毒。」
2011-08-28 02:19 4楼
概述:本品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的干燥全体。于夏秋在晨露未开时捕捉,置器中闷死,晒干。用时去头、足、翅,生用;或与糯米同炒至黄黑色,去米,研末用。

别名:斑猫、花壳虫、龙苗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味辛、温,有毒。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抗肿瘤,破癥散结,攻毒蚀疮。用于肝癌,食道癌,喷门癌,胃癌,肺癌,乳腺,瘰疬,恶疮死肌,顽癣瘙痒。

用法与用量:内服,炒炙研末,0.03-0.06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敷贴、发泡、或酒、醋浸涂。内服量稍大,可出现泌尿系统、胃肠道刺激症状,个别患者可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能引起充血发赤和发泡。当慎用。孕妇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

临床应用:

1.扶危散(《医宗金鉴》)治疯犬咬伤:斑蝥(加糯米同炒,去米)7-10个,滑石30g,雄黄3g,麝香0.6g。上为细末,每服3g,温酒或米汤送下。方中斑蝥破癥散结,攻毒蚀疮,为君药。

2.斑蝥散(《太平圣惠方》)治瘰疬,瘘生于顶上,结肿有脓:斑蝥(糯米炒)10枚珍珠(研细)15g,炙刺猬皮45g,雄黄0.3g。上为细末,每服1.5g,空腹酒调下。方中斑蝥破癥散结,攻毒蚀疮,为君药。

3.斑猫通经丸(《济阴纲目》)治经候闭塞及干血气:斑蝥(糯米炒)10个,桃仁(炒)49个,大黄15g。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5丸,甚者10丸。如血枯经闭者,用四物汤送下。方中斑蝥破癥散结,攻毒蚀疮,为君药。
2011-08-28 02:19 5楼
【出处】《本经》

【拼音名】Bān Móu

【别名】斑猫,龙尾(《本经》),螌蝥(《说文》),斑蚝、龙蚝、斑菌、晏青(《吴普本草》),龙苗(《药性沦》),羊米虫(《陆川本草》),老虎斑毛、花斑毛、花壳虫、小豆虫,放屁虫(《中药志》),花罗虫(《广东中药》),章瓦(《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全虫。7~8月间于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捕捉时宜戴手套及口罩,以免毒素刺激皮肤、粘膜。捕得后,置布袋中,用沸水烫死,然后取出晒干。

【原形态】
①南方大斑蝥,又名:大斑蝥。
体长15~30毫米,底色黑色,被黑绒毛。头部圆三角形,具粗密刻点,额中央有一条光滑纵纹。复眼大,略呈肾脏形。触角1对,线状,11节,末端数节膨大呈棒状,末节基部狭于前节。前胸长稍大于阔,前端狭于后端;前胸背板密被刻点,中央具一条光滑纵纹,后缘前面中央有一凹陷,后缘稍向上翻,波曲形。小楯片长形,末端圆钝。鞘翅端部阔于基部,底色黑色,每翅基部各有2个大黄斑,个别个体中斑点缩小;翅中央前后各有一黄色波纹状横带;翅面黑色部分刻点密集,密生绒毛,黄色部分刻点及绒毛较疏。鞘翅下为1对透明的膜质翅,带褐色。足3对,有黑色长绒毛,前足和中足跗节均为5节;后足的跗节则为4节,跗节先端有2爪;足关节处能分泌黄色毒液,接触皮肤,能起水泡。腹面亦具黑色长绒毛。
具复变态,幼虫共6龄,以假蛹越冬。成虫4~5月开始为害,7~9月为害最烈,多群集取食大豆之花、叶,花生、茄子叶片及棉花的芽、叶、花等。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②黄黑小斑蝥,又名:黄斑芫青。
外形与上种极相近,体小型,长10~15毫米。触角末节基部与前节等阔。生活习性及分布同上种。

【生境分布】主产河南、广西、安徽、四川、贵州、湖南、云南、江苏等地。以河南、广西产量较大。

【性状】干燥虫体呈长圆形,大斑蝥全长10~25毫米,宽5~10毫米;小斑蝥长10~15毫米,宽5~7毫米。头略呈三角形。黑色。有1对较大的复眼及1对触角,触角多已脱落。背部革质鞘翅上有3条淡棕色横带纹。胸腹部棕黑色,有光泽。胸部突起,有足3对。腹部呈环节状,有黑色绒毛。气特异,味初辛后苦。以个大、有黄色花斑、色鲜明、完整不碎者为佳。

【化学成份】南方大斑蝥含斑蝥素1~1.2%,脂肪12%及树脂、蚁酸、色素等。黄黑小斑蝥(台湾产者)含斑蝥素0.97%,但亦有达1.3%者。此外,一般斑蝥属含斑蝥素1~1.5%。

【药理作用】
①发泡作用
斑蝥(主要是其所含的斑蝥素)对皮肤、粘膜有发赤、发泡作用,曾用作抗刺激药。其刺激性颇强烈,但其组织穿透力却较小,因此其作用较缓慢,仅有中度疼痛,通常不涉及皮肤深层,所成的泡很快痊愈而不遗留疤痕。对粘膜或皮肤创口,则其作用较为剧烈。亦较难痊愈。口服毒性颇大,可引起肠胃炎及肾炎;特别是肾脏及泌尿道,对斑蝥素很敏感,小量可扩张肾小球,中毒量主要伤害肾小管。斑蝥素易自肠胃道吸收,皮肤也能吸收少量;排泄则主要通过肾脏,泌尿道受刺激可产生尿急、疼痛等症状(如使尿呈碱性,增加其溶解度,可减轻其刺激症状),我国民间用其刺激发泡作用(称为冷灸)于一定部位,治疗多种疾病。在甲醛性关节炎的兔身上,用斑蝥丹(即0.1克斑蝥蜜丸)灸治,有明显疗效,并证明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关于斑蝥素引起皮肤发泡,特别是引起皮肤棘层松解的原理问题,进行过很多研究,一般认为是由于皮肤中某种酶的参与所致。各种动物对斑蝥素的敏感性(特别是肾炎)有很大的种族差异。
②抗肿瘤作用
斑蝥素对小鼠肉瘤-180略有抑制作用,能使瘸组织呈碎块及糜烂状。临床上治疗肝癌有效,唯副作用较多,有待进一步研究。
③其他作用
斑蝥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蓝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人报告斑蝥素有雌激素样作用;但有人认为,只有不纯的斑蝥素方有此作用,而单纯的斑蝥素并无激素样作用。

【毒性】
本品属剧毒药。小鼠急性实验,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25毫克/公斤;其内脏切片检查,无论急性或亚急性毒性试验,各脏器皆出现病变:心肌纤维浊肿明显(尤以亚急性试验为著);肝细胞浊肿、脂变;肺、脾郁血,并有小灶性出血;肾小管上皮浊肿。斑蝥素30毫克即可使人死亡。
斑蝥虽非临床常用内服药物,但因误服或制药时防护不慎从皮肤及口、鼻粘膜吸收而引起中毒者并不罕见。内服中毒剂量自1分至5钱不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在消化系主要有口、咽部烧灼感,恶心、呕吐或呕出血水样物、血丝、血块,腹部绞痛等剧烈反应,在泌尿系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和毒性肾炎症状。皮肤、粘膜吸收中毒者,局部常发生水泡或充血、灼痛等。大多数患者经及时而有效的救治,均可恢复;但亦有少数严重中毒患者因急性肾功能不全和全身循环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因此,临床应用和调制时,必须严加注意。

【炮制】
斑蝥:拣净杂质,除去足、翅。米斑蝥:将米置锅内加热,喷水少许至米粘贴锅上,俟烟冒出时,加入斑蝥,轻轻翻炒,取出,去净米粒,除去足、翅。(每斑蝥10斤,用米2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修事斑猫,用糯米、小麻子相拌同炒,待米黄黑、出,去麻子等,去两翅、足并头。以血余裹悬墙角上一夜用之,则毒去也。
②《纲目》:用麸炒过,醋煮用之。

【性味】
辛,寒,有毒。

【归经】
入大肠、小肠、肝、肾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阳明、手太阳经。
②《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③《会约医镜》:入肺、脾二经。
④《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
攻毒,逐瘀。外用治恶疮,顽癣,口眼歪斜,喉蛾;内服治瘰疬,狂犬咬伤。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
②《别录》:主疥癣,血积,堕胎。
③《药性论》:治瘰疬,通利水道。
④《日华子本草》:疗淋疾,敷恶疮瘘烂。
⑤《纲目》:治疝瘕,解疔毒、猘犬毒、沙虱毒、轻粉毒。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敷贴、发泡,或酒、醋浸涂。内服:炒炙研末,1~2厘,或入丸、散。

【注意】
有剧毒,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马刀为使。畏巴豆、丹参、空青。恶肤青。
②《日华子本草》:恶豆花。入药除翼、足,熟炒用,生即吐泻人。
③《本草衍义》:妊身人不可服,为能溃人肉。治淋药多用,极苦人,尤宜斟酌。
④《纲目》:恶甘草。

【附方】
①治痈疽,拔脓,痈疽不破,或破而肿硬无脓:斑蝥为末,以蒜捣膏,和水一豆许贴之,少顷脓出,即去药。(《仁斋直指方》)
②治疔肿:斑猫一枚,捻破,然后以针画疮上,作米字,以封上。(《备急方》)
③治干癣积年生痂,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斑猫半两,微炒为末,蜜调敷之。(《外台秘要方》)
④治牛皮癣:斑蝥一个,甘遂一钱。共研细末,以醋调和,日擦数次。(《吉林中草药》)
⑤治颜面神经麻痹:斑蝥一个。研细,水调贴颊上,向左歪斜贴右侧,向右歪斜贴左侧。起泡即取去。(《山东中草药手册》)
⑥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斑蝥适量。研末,取少许放清膏药中心,如是扁桃体炎贴患侧颈外压痛处,如是咽、喉炎贴两侧人迎穴,待皮肤起泡(约三至四小时),即可揭去。起泡处用酒精消毒,再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泡,放出液体,涂上红汞,外盖纱布,用胶布固定。(《河北中药手册》)
⑦治疟疾:斑蝥七只,麻黄、雄精各一钱二分,朱砂半钱。共研细末,每次用一至三分,调放在膏药上,贴头颈项第二骨节处。(《浙江中医杂志》(7):39,1959)
⑧治剧烈头痛:斑蝥(去头、足)三至五个。研末布包,贴痛处。起泡后.用针刺破。使水流出。(江西《草药手册》)
⑨治疣痣黑子:斑蝥三个,人言少许。以糯米五饯,炒黄去米,入蒜一个,捣烂点之。(《纲目》)
⑩治耳卒聋:斑猫二枚(去翅、足,炒黄),巴豆一枚(去心、皮,生用)。同研令匀,绵裹塞耳中。(《圣惠方》)
⑾治大人小儿瘰疬内消方:斑猫一两,去翅、足,用粟米一升,同斑猫炒令米焦黄,去米不用,细研,入于薄荷末四两,同研令匀,以乌鸡子清丸如绿豆大。空心腊茶下一丸,加至五丸,却每日减一丸,减至一丸后,每日服五丸。(《经验方》)
⑿治一切瘘:斑猫三十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黄),蜥蝎三枚(炙令黄),地胆四十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黄)。搀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黑豆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后,以温酒二十丸。(《圣惠方》)
⒀治疯狗咬伤:斑蝥三七枚,去头、翘、足,先以七枚,用糯米一勺,略炒过,去斑蝥;别以七枚,如前炒,色变复去之;别以七枚如前,至青烟为度,去蝥,只以米为粉。用冷水入清油少许,空心调服,须臾再进一服,以小便利下毒物为度;如不利,再进。利后肚疼,急用冷水调青靛服之,以解其毒,否则有伤。黄连水亦可解之。但不宜服一切热物也。(《医方大成论》)
⒁治经候闭塞及干血气:斑猫十个(糯米炒),桃仁四十九个(炒),大黄五钱。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五丸,甚者十丸。如血枯经闭者,用四物汤送下。(《济阴纲目》斑猫通经丸)
⒂治血疝便毒,不拘已成未成,随即消散:斑蝥三个(去翅、足,炒),滑石三钱(同研)。分作三服,空心白汤下,日一服,毒从小便出,如痛,以车前、木通、泽泻、猪苓煎饮。(李杲·破毒散)

【各家论述】
①《纲目》:斑蝥,专主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葛氏云:凡用斑蝥,取其利小便,引药行气,以毒攻毒是矣。杨登甫云:瘰疬之毒,莫不有根,大抵以斑蝥、地胆为主,制度如法,能使其根从小便中出,或如粉片,或如血块,或如烂肉,皆其验也。但毒之行,小便必涩痛不可当,以木通、滑石、灯心辈导之。
②《本草经疏》:斑猫,近人肌肉则溃烂,毒可知矣。性能伤肌肉,蚀死肌,故主鼠瘘疽疮疥癣。辛寒能走散下泄,故主破石癃血积及堕胎也。甄权主瘰疬,通利水道,以其能追逐肠胃垢腻,复能破结走下窍也。斑猫,性有大毒,能溃烂人肌肉,惟瘰疬、癫犬咬或可如法暂施,此物若煅之存性,犹能啮人肠胃,发泡溃烂致死,即前二证亦不若用米同炒,取气而勿用质为稳,余证必不可饵。

【临床应用】
①治疗风湿痛、神经痛等
用斑蝥贴敷穴位治疗四肢关节、腰背部的风湿痛(包括职业性良性关节炎、肌纤维炎、风湿性关节炎、因神经血管疾病或外伤而引起的关节疼痛等)及神经痛(肋间神经痛、三又神经痛、手术或外伤瘢痕区的反射性神经痛等)、传染性肝炎恢复期的肝区痛等,均有一定的近期疗效。据数百例的观察,有效率在90%以上。大多数患者经1~3次治疗后,症状即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对急性风湿痛疗效显著。对增生性关节炎无明显效果,对有明显不可逆性的关节病变亦不适用。用法:取斑蝥12.5克、雄黄2克;或斑蝥50克、雄黄5克,共研细末,加蜂蜜适量,制成粒状备用。用时按针灸取穴原则选定穴位,然后取绿豆大小的圆粒,置于2平方厘米的胶布中央、贴于选定的穴位上。四肢躯干部位的穴位,一般在24小时后揭去。穴位的皮肤上可出现绿豆大小的微黄色透明小水泡,无明显疼痛,有时周围略痒。水泡通常在4~7日内结痂脱落。1次以敷贴1~3个穴位为宜,多则不超过5个穴位,以便有可能交错地进行第2、3次治疗。一般隔3~6天治疗1次,3~5次为一疗程。每疗程后可休息2~4天。亦可将斑蝥去头足后研成细末,以少许置膏药中心,贴于疼痛关节处,24小时后揭去,局部即发生银杏大小之水泡,以消毒针尖刺破,挤出液体,敷料覆盖。斑蝥敷贴于穴位上,起到一种微面积的化学性烧伤性刺激作用。这种刺激首先作用在皮肤的神经感受器上,通过复杂的神经反射机理而达到止痛及治病的目的。
②治疗颜面神经麻痹
取斑蝥粉0.2克,置于药油摊得较薄的膏药中心处,然后贴在病侧的太阳穴上(嘴歪向左侧贴在右侧,歪向右侧贴在左侧)。1昼夜后局部发泡,刺破后揩干渗液(防止流入眼内及附近皮肤上),隔2~3日再贴,直至痊愈。局部发泡有感染时,待痊愈后再贴。治疗过程中忌饮酒。据近千例的观察,一般在用药后4~7日内口眼歪斜即渐减轻,10~14日可望痊愈。
③治疗肝癌
从斑蝥中提取的斑蝥素,对普通型原发性肝癌前期有一定疗效,表现为治疗后癌块缩小,自觉症状改善,生存时间延长。但对黄疸、腹水型肝癌的疗效较差。据35例、15例、32例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74%、80%和72%。另有5例治疗后,1例临床治愈;2例病情一度好转,最后死于肝功能衰竭;另2例病情明显改善。用法:内服斑蝥素片或胶囊(每片或每粒含斑蝥素1毫克),每次1片(粒)。开始每日1次,待适应后可增加到2~3次,同时多饮绿茶解毒。并配合应用中草药,大部分病例加用小剂量化疗。此外,有用斑蝥原生药制成药片治疗肺癌、肝癌、乳房癌、宫颈癌,用斑蝥烧鸡蛋(鸡蛋叩一小孔,放入去头、足、翅的斑蝥1~3只,再用纸和泥糊好,置于火上烤熟,只吃鸡蛋,每天1只)治疗肝癌、胃癌,均获得一定疗效。服用斑蝥制剂后的副反应,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和泌尿系统方面。如口腔、咽部粘膜充血、灼痛或溃疡;心窝部不适,甚或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尿颊、尿痛,甚或血尿。有时可出现四肢、面部麻木,或心率减隆,或暂时性血压升高等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反应。一般反应轻者不一定停药,多饮绿茶或对症处理即可缓解;泌尿系统症状严重者,应该停药数天。个别病例服药后心电图提示心肌损害,所以在服药期间应注意心脏情况。
④治疗神经性皮炎
㈠斑蝥15克,浸入70%酒精100毫升中,1周后取浸液涂患处。涂药后数小时,局部即发生水泡,用针刺破,敷料包扎,3~4天后即结痂脱落而愈。如病灶部仍有苔藓样变,可再次涂药,直至病变组织脱尽为上。一般涂药1~3次。亦可结合用0.25%普鲁卡因于病灶周围封闭。单用斑蝥酊外涂治疗24例,除1例中断治疗外,均获痊愈。加用普鲁卡因封闭治疗54例,除2例结果不明外,亦均治愈。㈡斑蝥2克,浸入65度烧酒100毫升中,7昼夜后取其上清液涂于患处,每日1~2次。30例患者经15~50天治疗后,痊愈25例,显著进步或进步者4例,无效1例。涂药后起泡者7例。治愈病例中,18例随访半年以上,有8例复发,但病情较原来为轻,经再涂药,很快又趋治愈。认为斑蝥酒有良好的止痒作用,可以阻断因搔痒而引起的恶性循环,使已紊乱的大脑皮质机能得到调整,并消除因搔抓对皮肤的刺激;同时,斑蝥酒的引赤作用,可以加速局部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谢,从而改善局部营养,使苔藓比的病理组织吸收消退。
⑤治疗斑秃
取斑蝥40只,闹羊花40朵,骨碎补40片(每片约2分厚),浸于95%酒精500毫升内,5天后取澄清液涂擦患处,每天1次。擦药前,先用土大黄、一枝黄花煎洗患处。据24例经1个月以上的治疗观察,其中显效及好转者9例,控制发展者11例。
⑥治疗传染性疣
取斑蝥12.5克,雄黄2克,研粉,加蜂蜜适量,调制成膏。同时先将疣之角化层削去,以碘酒消毒,然后取相当疣大小之斑蝥膏,用手指搓成扁圆状置于疣面,以胶布固定。经10~15小时,患部即起水泡,疣便浮离皮肤。治疗10例,均痊愈。

【摘录】《*辞典》
2011-08-28 02:19 6楼
【拼音名】Bān Móu

【别名】花斑蝥、花壳虫

【来源】本品为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 的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捉,闷死或烫死,晒干。

【性状】
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长1.5~2.5cm,宽0.5~1cm。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多己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有特殊的臭气。
黄黑小斑蝥:体型较小,长1~1.5cm。

【鉴别】取本品粉末3g,加氯仿20ml,振摇,浸泡2 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洗 3 次,每次5ml,小心倾去上清液,残渣加氯仿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斑蝥素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 含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丙酮(98: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1% 溴甲酚绿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照气相色谱法(附录Ⅵ E)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甲基硅橡胶(SE-30)为固定液,涂布浓度为 3.5%;柱温为175℃±10℃ 。理论板数按斑蝥素峰计算应不低于26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斑蝥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氯仿制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即得(必要时可稀释)。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氯仿30ml,振摇15分钟,放置6 小时,滤过,滤液置50ml量瓶中,用氯仿洗涤残渣与滤纸,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氯仿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计算,即得。
本品含斑蝥素(C10H12O4)不得少于0.35%。

【炮制】
生斑蝥:除去杂质。
米斑蝥:取净斑蝥与米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除去头、翅、足。每10kg斑蝥,用米2kg。

【性味】辛,热;有大毒。

【归经】归肝、胃、肾经。

【功能主治】破血消癓,功毒蚀疮,引赤发泡。用于癓瘕肿块,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用法用量】0.03~0.06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处,不宜大面积用。

【注意】本品有大毒,内服慎用,孕妇禁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2012-02-01 09:27 7楼
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 Mylabris phalerata Pall. 或黄黑小斑蝥 Mylabris cichorii L. 的干燥全虫。亦名斑猫(《本经》)等。味辛,性寒,有毒。入大肠、小肠、肝、肾经。功能:攻毒蚀疮、破血散结。主治:痈疽、恶疮、顽癣、口眼?斜、喉蛾、瘰疬、狂犬咬伤、经闭、癥瘕。外用:研末敷贴、发泡,或酒、醋浸涂。内服:炒炙研末,0.03~0.06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斑蝥中含斑蝥素(Canthavidin)0.060%~1.825%,并含羟基斑蝥素(Hydroxycan-thavidin),其含量为斑蝥素含量的1/2~1/3。尚含脂肪12%及树脂、蚁酸、色素等。
人工合成的斑蝥素的衍生物有斑蝥酸钠、羟基斑蝥胺、甲基斑蝥胺、去甲斑蝥、丙烯基斑蝥胺等。
南方大斑蝥除去头、足和翅的虫体含磷23.785mg/g、镁7.114mg/g、钙1.691mg/g,并含有铁、铝、锌、铬、锰、镉、锶和铜等微量元素。全虫及头、足、翅等部分亦含有一定量的上述元素和铅元素。
药理作用:
1. 抗癌作用斑蝥是我国首先发现具有抗癌作用的药物。有人发现,应用斑蝥3~4次能使焦油诱发的家兔癌瘤消失。体外试验(美蓝法或细胞呼吸法等)
证明,斑蝥的水、醇或丙酮提取物能抑制Hela细胞和人的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胃窦癌、乳腺癌、纤维瘤、何杰金病、肝癌、肺癌及脾肉瘤细胞的代谢谢。
斑蝥中的活性成分斑蝥素对肝脏和癌细胞有较强的亲和性;对小鼠腹水型肝癌及网状细胞肉瘤有抑制作用,其疗效与接种的瘤细胞数有关,斑蝥素能使网状细胞肉瘤ARS腹水型小鼠的生存时间延长56%左右,亦能使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明显萎缩、退化及胞浆空泡变性等形态学改变得以改善。斑蝥素对小鼠肉瘤180、大鼠瓦克瘤无效。斑蝥素的有效剂量和毒性剂量非常接近。关于斑蝥素的抗癌原理,有人认为,它能抑制癌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从而抑制其生长分化。在治疗量下对癌细胞有核固缩、破裂等形态变化。临床药理研究亦表明:斑蝥素对原发性肝癌及其他癌症有效,且无骨髓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斑蝥酸钠、去甲斑蝥素和去甲斑蝥酸钠可以各种方式作用于癌细胞。肝癌小鼠给予斑蝥酸钠后,不仅能提高肝癌细胞内的cAMP水平和cAMP/cGMP的比值,而且能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提示其抗癌作用与提高cAMP水平、降低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有关;斑蝥酸钠能提高癌细胞和荷瘤细胞的能量代谢谢,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力,降低荷瘤小鼠的癌毒素水平。
去甲斑蝥素和去甲斑蝥酸钠能提高肝癌细胞的呼吸抑制率,增加酸性磷酸酶和脱氧核酸酶的活性。去甲斑蝥酸钠对细胞有丝分裂尚有干扰作用,导致有丝分裂紊乱,其作用效应对非常二倍体细胞和肿瘤细胞大于正常二倍体细胞,从而对癌细胞有针对性。
研究还发现,斑蝥素、斑蝥酸钠和去甲斑蝥素的抗癌作用依次增强,而泌尿副作用依次降低,去甲斑蝥素几乎无此副作用,表明甲基不是活性基团,而与副作用有关。从而证明去甲斑蝥素是目前该类成分中较理想的结构。
2. 对造血系统的作用斑蝥能刺激骨髓引起白细胞升高。在斑蝥素动物实验中,骨髓检查可见白细胞增生活跃。斑蝥酸钠也有类似作用,同时,仍有一定副作用。去除斑蝥素的二甲基,人工全合成去甲斑蝥素,对小鼠、大鼠及家兔的外周白细胞有明显升高作用。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食管癌及慢性肝炎266例,72%患者的白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副作用显著降低。对其他抗癌药物所致的白细胞降低也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动物(小鼠)实验表明:去甲斑蝥素升高白细胞的作用机制是由于刺激骨髓细胞DNA的合成所致。
去甲斑蝥酸钠1mg/kg腹腔给药3天,能使正常小鼠骨髓粒-单系祖细胞产率增加;腹腔连续给药5 天,在使放射损伤的小鼠外周白细胞数量回升的同时,还可使粒-单系祖细胞产率得到部分恢复,且能促使更多的骨髓造血干细胞进入细胞周期。
3. 局部刺激作用斑蝥及斑蝥素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局部发赤和起泡。但其对组织的穿透力却较小,因此其作用较缓慢,仅有中度疼痛,通常不涉及皮肤深层,形成的泡很快痊愈而不留疤痕。由于斑蝥素在发泡时能刺激巨噬细胞大量产生,故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其对黏膜或皮肤创口的作用较强烈,且较难痊愈。
口服斑蝥可引起口腔、咽喉烧灼感、呕吐、腹痛、腹泻。从肾脏排出时,可刺激整个泌尿道,对膀胱刺激可致尿急,对尿道刺激可引起阴茎异常勃起。
故俗称斑蝥为壮阳剂。
4. 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斑蝥素对新城疫鸡瘟病有良好疗效,可使 90%以上的“急性型”病鸡在3天左右痊愈。单用斑蝥素治疗非成年甲型肝炎,外敷治疗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效果。斑蝥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5. 对免疫机能的影响以小鼠移植癌进行免疫试验,斑蝥对机体免疫机能无明显影响,但较大剂量则可使免疫能力下降。这种免疫抑制可能是机体全身性衰竭的表现。临床应用斑蝥素对一部分病人有提高免疫机能现象。斑蟊素对周围血象中的白细胞数无降低作用。
6. 雌激素样作用有人报告斑蝥素有雌激素样作用;但也有人认为单纯的斑蝥素无此作用,只有不纯的斑蝥素方有此作用。
7. 其他作用对家兔实验性踝关节炎,用斑蝥丹(即 0.1g 斑蝥蜜丸)灸治,有明显抗炎效果。斑蝥水浸剂在体外能杀死丝虫幼虫。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肝癌斑蝥5~6只,去头、翅、足,纳入鸡蛋内,文火烤干,研碎分包2份。每次1份,日服1~3次,最长曾有连服14个月的患者,能延长原发性肝癌病人的生存时间,缓解症状。〔药学通报1980;15(5):271〕
2. 治疗晚期食道癌斑蝥1只(去足头、翅、绒毛),鸡蛋敲一小孔,放进斑蟊,放锅内蒸约半小时,取出斑蝥,分作3块吞服,鸡蛋也可分小块同服。以此为主,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食道癌112例,病程在1年以上者53例,2年以上者41例,3年以上者16例,4年以上者2例。治愈2例,显效3例,有效63例,死亡44例。〔江苏医药1977;(1):23〕
3. 治疗各种关节炎按不同发病部位选穴后,取发泡散(斑蝥3份,腰黄5份,共研细末)0.3~0.6g,置膏药中贴于穴位上,24小时后起泡揭去,用消毒针穿刺排液后,换敷青冰散,24小时后换贴阳春膏,72小时后取下,每次取2~4穴,一般治疗2~3次。治疗各种关节炎109例,17例疼痛消失,活动不受影响;25例疼痛消失,尚有酸胀感觉;44例疼痛减轻;23例无变化。〔浙江中医杂志1980;15(2):56〕
4. 治疗肱骨外上髁炎a. 肘关节屈曲90~120 度,取斑蝥粉0.01~0.02g,置于肱骨外上髁压痛最明显处,盖贴胶布,待7~9小时后局部有热辣、微痛感,皮肤潮红起泡,即去胶布及药,盖上消毒纱布。7天发泡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16例,发泡1~2次痊愈者9例,3次痊愈者4例,好转2例,无效1例。〔新中医1983;(11):
10〕
b. 斑蝥粉0.01g 或0.02g,用大蒜汁调合成饼放在穴位上,盖贴约8cm×10cm大的胶布。发泡后一般2~4天即干燥而愈。每周发泡1次,3次为1疗程。治疗40例,发泡1~2次痊愈18例,发泡3 次痊愈22例。〔陕西中医1989;10(7):318〕
c. 用斑丁粉(斑蝥、丁香粉等份混匀)少许,以 75%乙醇调成厚糊状,置明显压痛点上,胶布固定。3~4 小时后洗去,若已起泡可刺破用消毒纱布包扎。治疗63例,仅2例无效。〔浙江中医杂志1981;16(3):14〕
5. 治疗骨结核在鸡蛋顶上挖一小洞,入斑蝥 7只,隔水蒸熟,去斑蝥吃蛋,每天1只斑蝥蛋,连服30~40只,配合内服中药及外治,治疗骨结核102例,有效率为99%。孕妇及肾炎、泌尿系感染者忌服。〔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1):29〕
6. 治疗甲沟炎a. 斑蝥末每次10~12mg,均匀地撒一薄层于患处,然后用黑膏药文火烘软贴上,8~12小时后患处有微黄色液体渗出,揭去膏药,清除药泥,外涂2%龙胆紫溶液。治疗105例,用药1次,全部治愈。用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及饮酒。〔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6):375〕
b. 斑蝥5g,六月雪25~30g,水煎温洗患处,每日4~6次,治疗13例,均1~3天治愈。化脓者先切开引流。〔赤脚医生杂志1979;(12):20〕
7. 治疗寻常疣常规消毒后,疣顶部皮肤削去至见血,将活斑蝥去其头,局部外涂其流出的水珠样黄色分泌物,一只涂2~3个疣,勿需敷料覆盖。12~24小时后,可见涂药的疣变成如烫伤后的水泡,48~72小时后水泡自行消失不留疤痕。疣数目较多者,则选择较大及发病时间长者先治,其余可自行消退。治疗100例,均愈。用药期间未发现副作用。〔云南中医杂志1982;3(5):24〕
8. 治疗神经性皮炎a. 斑蝥15g,入70%乙醇100ml中,浸泡1周后取浸液涂患处。涂药后数小时,局部即发生水泡,用针刺破,敷料包扎,3~4天后即结痂脱落而愈。如病灶部仍有苔癣样变,可再次涂药。一般涂药1~3次。治疗24例,除1例中断治疗外,皆愈。〔中华皮肤科杂志1964;(1):23〕
b. 斑蝥粉2份,砒霜1份,加白醋调成糊状,涂患处,约半小时,刺破所起之泡,吸干液体,涂消炎药膏。治疗37例,除1例中断治疗外,其余经治1~2次,约7天左右而愈。〔广西中医药1981;(2):45〕
9. 治疗牛皮癣斑蝥15g,生半夏30g,共研极细末,加香油适量调成糊状。先将病变处鳞屑清除干净,使创面有点状出血为宜。然后将药膏摊敷于患部,约为5分硬币厚,每日1次。用药后3次见效。治疗47例,疗效满意。〔四川中医1991;9(7):36〕
10. 治疗鹅掌风斑蝥(去头、足、翅)2个,花椒10g,土槿皮15g,加醋500g,浸泡1夜,次日煮沸,待温后浸泡患手,多在1周左右痊愈。〔浙江中医杂志1987;(1):17〕
11. 治疗面瘫a. 斑蝥3只,巴豆3枚(去壳),共研细粉,用植物油调成糊状,将药物涂于无菌敷料上,敷于地仓及下关穴,保留5~8小时,去敷料后可见大小不等之水泡,待其自行干燥结痂脱落即可。每7天敷1次,每次敷两个穴位。共治疗面瘫13例,经治1~3次治愈12例,好转1例。〔新中医1985;(5):34〕
b. 斑蝥、巴豆各1份,研成细末,净水调敷患侧下关、太阳、四白、迎香或面神经运动点。治疗周围性面瘫38例,痊愈30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2例。〔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7;(3):130〕
12. 治疗腮腺炎斑蝥、雄黄、白矾各30g,蟾酥10g,共研细末过箩为发泡散,装瓶备用。再用香油、广丹配制成黑膏药。用法:先用75%乙醇消毒腮肿部位,后摊黑膏药于油纸上,并取少许发泡散置膏药中心(约 0.1~0.3cm),稍加热后将膏药贴于腮肿部位,但应将发泡散对准肿部最高处。贴药24小时后,除去膏药见肿起、发泡部位水破自流,后用龙胆紫药水外涂即可。如未发泡,应再敷1次即可。治疗500例,结果1次治愈401例,2~3次治愈90例,有效9例 。〔陕西中医1991;12(8):355〕
13. 治疗斑秃斑蝥2个,补骨脂、旱莲草、川椒、干姜各20g,红花5g,用75%乙醇200ml,浸泡1周后滤液。以棉签蘸药液擦患处,日3~5次,1月为1疗程。治疗123例,痊愈87例,显效31例,无效5例。有效率95.9%。〔河南中医1990;(3):23〕
14. 治疗痛经斑蝥、白芥子各20g,研极细末,以50%二甲基亚砜调成膏状。取麦粒大小放于胶布上,贴于中极或关元穴(两穴交替使用)。每次经前5日贴第1次,月经始潮或始觉腹痛则贴第2次。两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一般贴3小时揭去药膏,出现水泡逐渐增大,常2~3日逐渐干瘪结痂。水泡一旦擦破,涂紫药水。治疗82例,用药1个疗程后,显效56例,有效18例,无效8例。〔北京中医1990;(5):28〕
15. 治疗外阴白斑斑蝥1.5g,75%乙醇100ml,浸泡2周,滤液涂病变处,涂药2小时局部起水泡,外涂1%龙胆紫预防感染。一般7~10天涂药1次,7~10次为1疗程。治疗7例,均愈。〔广西中医药1978;(2):11〕
16. 治疗小儿咳喘斑蝥45%,雄黄45%,麝香10%,蜂蜜适量。先研斑蝥为粉,后入雄黄、麝香,共研匀,蜜调糊,每取米粒大,放于寸方胶布中间贴穴位上,每次取5~7个(双侧定喘、肺俞、风门为主穴,痰多难咯加双侧丰隆,纳呆加双侧足三里,喘重加膻中),每7~14天贴1次,3次为1疗程,间隔7~14天再贴。贴后8~12小时出现水泡,局部发热、胀痛,2~3天后症状减轻,5~6天后取下胶布,涂紫药水。治疗484例,治愈238例,显效85例,进步131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为93.8%。〔中国针灸1984;(4):18〕
17. 治疗梅核气斑蝥3g,全虫、蜈蚣各1g,冰片0.5g,共研细末,加凡士林调成糊状,制成斑蝥膏。取火柴头大小置胶布上,贴天突和曲池穴上,3天后取下,未效者,水泡脱痂后再贴敷。治疗100例,结果治愈67例,显效14例,好转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 92%。〔福建医药杂志1980;2(6):20〕
18. 治疗鼻炎生斑蝥(去足翅),研细末,用适量水、醋或蜂蜜调成糊状。患者印堂擦洗干净后,取1小块胶布,于中心处剪一黄豆大小的孔并贴于该穴,将药直接涂于小孔内,外以胶布贴盖,24 小时后去掉。不愈者1周后重复使用。局部水泡较小者用75%乙醇棉球轻压片刻,较大者以消毒针穿破放出水液,涂以2%龙胆紫或红霉素眼药膏,外用消毒纱布覆盖。治疗670例,用药1~7次后,痊愈 527例,显效100例,无效43例。对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疗效较佳,有效率在97%以上;慢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疗效次之,有效率分别为84.3%和72.1%。〔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2):18〕
19. 治疗鼻源性眼痛斑蝥去头、足、翅,研末备用。取直径1cm的胶布一块,将其中心剪一直径0.5cm 的圆孔并贴于印堂穴处,用小刮匙取斑蝥粉如绿豆粒大置于孔中,外贴胶布。注意勿将药物误入眼内及口腔,以免引起不良反应。24 小时后除去胶布和药物,可见局部皮肤发红或有水泡,用新洁尔灭或乙醇消毒预防感染,2~3日后水泡自然吸收,每隔7天贴治1次,治疗110例,经用药1~7 次后,痊愈103例,好转5例,无效2例。〔山东医药1991;31(1):2〕
20. 治疗慢性咽喉炎斑蝥7个,白糖500g,去核大枣7枚。每枚大枣内装斑蝥1个,将白糖盛于碗中,把装有斑蝥的大枣放在白糖上面,置于蒸笼中蒸40分钟,取出,弃枣及斑蝥,留白糖备用。每天早上各取上制白糖一调羹开水冲服。约10天服完,为1疗程。治疗78例,用药1~3个疗程,临床痊愈51例,有效21例,无效6例。〔中原医刊1990;17(6):3〕
方剂选用:
1. 治疗痈疽,拔脓,痈疽不破,或破而肿硬无脓:斑蝥为末,以蒜捣膏,和水一豆许贴之,少顷脓出,即去药。(《仁斋直指方》)
2. 治疗大人小儿瘰疬内消方:斑猫一两,去翅、足,用粟米一升,同斑猫炒令米焦黄,去米不用,细研,入干薄荷末四两,同研令匀,以乌鸡子清丸如绿豆大。空心腊茶下一丸,加至五丸,却每日减一丸,减至一丸后,每日服五丸。(《经验方》)
3. 治疗干癣积年生痂,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斑猫半两,微炒为末,蜜调敷之。(《外台秘要》)
4. 治疗一切瘘:斑猫三十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黄),蜥蜴三枚(炙令黄),地胆四十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黄)。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黑豆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后,以温酒下二十丸。(《太平圣惠方》)
配伍效用:
斑蝥配伍白砒、白矾、青黛 斑蝥攻毒蚀疮;白砒蚀疮祛腐;白矾解毒杀虫、燥湿止痒;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四药伍用,有解毒蚀疮、散结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瘰疬瘘疮等症。
斑蝥配伍桃仁、大黄 斑蝥破血散结;桃仁破血祛淤;大黄逐淤通经。三药合用,有破血通经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淤血阻滞所致之经闭不通等症。
【注意事项】
宜忌:有剧毒,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
毒副作用:斑蝥为强烈之局部刺激发泡剂,外用时接触皮肤可致发泡,这是其疗效原理之一,但需防止溃破感染。
斑蝥素是斑蝥的主要毒性成分,毒性最大;斑蝥酸钠次之;而羟基斑蝥胺和甲基斑蝥胺的毒性很小。给小鼠腹腔注射斑蝥素的半数致死量为1.25mg/kg;给小鼠腹腔注射斑蝥酸钠的半数致死量为3.4±0.26mg/kg,口服的半数致死量为3.8±0.23mg/kg;给大鼠口服甲基斑蝥胺的半数致死量为375mg/kg。
临床应用本品,正常人口服斑蝥0.6g 可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口服1.3 ~3g 即可致死;斑蝥素的致死量为30mg。
本品误服过量可致中毒,常见的中毒症状表现以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症状为主,如:口腔咽喉烧灼感、口渴、吞咽困难、舌肿胀起泡、气喘、多涎、恶心、呕吐、腹部绞痛及便血、炎性腹泻;腰痛,双侧肾区有明显叩击痛,并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和尿血;头痛、头晕、口唇及四肢麻木、多汗、瞳孔散大、视物不清、抽搐;血压增高、心律不齐、周围循环衰竭等,恢复期可有心率减慢。严重者有高热、休克、昏迷,以至心脏和呼吸抑制、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亦可出现阴道出血、阴茎勃起及疼痛;有时还可出现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皮下淤点、黏膜充血等症状。
研究表明:肾脏对斑蝥素有很高的敏感性。犬口服致死量(1mg/kg)的斑蝥素后,发生肾小球上皮细胞十分严重的浊肿,随之白细胞升高,出现蛋白尿、管型尿、血尿及血清非蛋白氮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亦可浊肿。中毒的小鼠和犬还可发生肝细胞浊肿、脂肪变、肝淋巴纤维性损伤和肝细胞坏死、心肌浊肿、肺淤血等。
如斑蝥误入眼中,可引起流泪,眼睑红肿,有剧烈灼痛感,甚至出现结膜炎、角膜溃疡、虹膜炎等。
本品外用过量,外敷面积过大,时间过久,亦可吸收中毒,引起肾炎和膀胱炎,甚至死亡。
临床曾有误服斑蝥引起中毒以及出现呕血、血尿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报告;亦有治疗顽固性牛皮癣,外敷斑蝥粉过量(15.6g,调陈醋适量外敷),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的报告。
中毒救治:
1. 口服中毒者,可立即洗胃,导泻。洗胃用活性炭混悬液;导泻用硫酸钠内服。亦可内服牛乳、鸡蛋清或10%氢氧化铝凝胶等,以保护胃黏膜,减少对毒物的吸收。
2. 酌情补液,可加速毒素排泄、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纠正酸中毒。并适当给予维生素B、维生素C、辅酶A、ATP、肌苷等。
3. 对症处理:高烧、惊厥者,可皮下或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0.2g;尿少者可口服双氢克尿塞25~50mg,亦可肌肉或静脉注射速尿20mg;有出血现象者肌肉注射安络血10mg或维生素K3 8mg等。
4. 酌情应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
5. 中草药治疗:
a. 川黄连 3g,黑豆、滑石各30g,茶叶、制大黄、生甘草各9g,琥珀3g(分吞),葱白4枚,水煎服。有一定解毒作用。
b. 生绿豆30g,生甘草9g,生黄连,水煎服。c. 板蓝根30g,黄连3g,甘草9g,水煎服。d. 绿茶30g,煎汤放冷,频服之。
6. 其他:因斑蝥素为脂溶性,故当嘱患者忌油类及脂肪,以防止毒素进一步吸收。
【医家论药】
“斑蝥,专主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葛氏云:凡用斑蝥,取其利小便,引药行气,以毒攻毒是矣。杨登甫云:瘰疬之毒,莫不有根,大抵以斑蝥、地胆为主,制度如法,能使其根从小便中出,或如粉片,或如血块,或如烂肉,皆其验也。但毒之行,小便必涩痛不可当,以木通、滑石、灯心辈导之。”(《本草纲目》)
“斑猫,近人肌肉则溃烂,毒可知矣。性能伤肌肉,蚀死肌,故主鼠瘘疽疮疥癣。”“斑猫,性有大毒,能溃烂人肌肉,惟瘰疬、癫犬咬或可如法暂施,此物若煅之存性,犹能啮人肠胃,发泡溃烂致死,即前二证亦不若用米同炒,取气而勿用质为稳,余证必不可饵。”(《本草经疏》)
⬅ 儿茶 老茶馆 干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