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

2011-01-02 22:49 楼主
Radix Asteris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 Aster tataricus L.f.的干燥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150cm;根茎粗短,密生多数须根。基生叶丛生,有长柄,叶片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20~40m,宽6~12cm,基部下延;茎生叶狭长椭圆形或披针形,互生,无柄。头状花序盱衡伞房状;花序边缘为舌状花,雌性,蓝紫色,中部为管状花,两性,黄色。瘦果扁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长短不一,直径1.5~3.5cm。顶端有茎及叶柄残基,下端有时留有未除尽的直根,常具节,直或稍弯曲,淡黄棕色,质稍硬,根茎周围簇生多数细根,形如马尾,长3~15cm,直径0.1~0.2cm,多辫结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细条纹及细皱纹,质柔软,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周边暗紫红色。七微香,味甜、微苦。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市场。
[功能主治]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zwa-x.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1-04 09:48 2楼
【药用】本品为菊科紫菀的根及根茎。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入肺经。
【功效】化痰止咳。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气逆,咯痰不爽,肺虚久咳,痰中带血等症。紫菀气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故对咳嗽之症,不论外感或内伤,寒嗽或热咳,皆可配用,为化痰止咳要药。治咳嗽气逆、咯痰不爽,可与白前、桔梗、甘草等配伍;治肺虚久咳、痰中带血,常与款冬花、川贝、麦冬、阿胶等品同用。
【处方用名】紫菀、紫菀茸、紫菀头(洗净,晒干,切片用)炙紫菀、蜜炙紫菀(蜜炙,润肺)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紫菀辛散苦泄,袪痰作用较强,而止咳的力量较弱。它性温而不燥烈,不论肺寒、肺热,只要是咳嗽有痰、咯吐不畅者,不论新病、久病,皆可配用。
【方剂举例】紫菀散《张氏医通》:紫菀、人参、麦冬、阿胶、川贝、茯苓、桔梗、五味子、炙草。治咳唾有血、虚劳肺萎。
2011-01-12 20:37 3楼
摘《用药心得十讲》:
紫苑原名紫菀。味苦辛,性微温。本品有化痰降气、清肺泄热、通调水道的作用,是常用的治咳药。例如;紫苑汤(紫苑、知母、贝母、阿胶、党参(或人参)、茯苓、甘草、桔梗、五味子、莲肉)适用于劳热咳嗽、肺痈(后期)、肺痿、吐血等症;紫苑丸(紫苑、五味子)适用于咳嗽日久痰中带血;止嗽散(紫苑、白前、荆芥、桔梗、百部、陈皮、甘草)适用于伤风咳嗽;紫苑散(紫苑、款冬花、百部,共为细末,每次三钱,用乌梅一个、生姜三片,煎汤送服)适用于久咳不愈。本品还对“血痰”有较好疗效。前人认为本品能“泄上炎之火,散结滞之气”。可资参考。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对实验动物有祛痰作用。并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本品还有下气、利小便的作用。本品苦能降气达下,辛可益肺,能使气化下达于膀胱而利小便。因肺经有邪,肺气壅滞,气不能下达于膀胱而小便不利、尿少短赤者,可配合茯苓、通草等同用。
紫苑用蜜炙后,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作用。肺痨咳嗽、痰中带血者,或肺燥、咽痒、干咳者,均须用蜜炙紫苑。
款冬花偏于温肺,多用于寒性痰饮所致的咳嗽。紫苑偏于开散肺气郁滞,多用于风热郁肺的咳嗽。
本品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故无论内伤、外感所致的咳嗽,常随证加减选用。
用量一般3~10克。
用于治阴虚咳嗽时,须与滋阴药同用。
2011-01-13 19:53 4楼
摘自《杏林集叶》:

对于紫菀的临床功用,中药大辞典说:“温肺,下气,消痰,止嗽。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可以看出,其功用大部分也是主治肺经疾病。从《本经》开始,历代本草学箸作,都有该品治疗咳喘的论述,这一点似乎是没什么异议。但对紫菀的气味也还是有一定分岐,如:《本草经疏》说:紫菀,观其能开喉痹,取恶涎,则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温,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逆证也,不宜专用及多用,即用也须与天门冬,百部,麦冬,桑白皮苦寒之药参用,则无害。
然而《本草通玄》却说:“紫菀,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然非独用,多用不能速效……。”可见古人的意见也并不能统一。
我个人的见解,倾向于《本草正义》之说,录之于后:“紫菀,柔润有余,虽曰苦辛而温,非燥烈可比,专能开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滞,兼疏肺家气血。凡风寒外束,肺气壅塞,咳呛不爽,喘促哮吼,及气火燔灼,郁为肺痈,咳吐脓血,痰臭腥秽诸证,无不治之。而寒饮蟠踞,浊涎胶固,喉中如水鸡声者,尤为相宜。唯其温而不热,润而不燥,所以寒热皆宜,无所避忌。景岳谓水亏金燥,咳嗽失血者,非其所宜,石顽谓阴虚肺热干咳者忌之,盖恐开泄太过,重伤肺金,又恐辛温之性,或至助火。要之,虚劳作嗽,亦必有浊痰阻塞肺窍,故频频作咳,以求其通,不为开之,咳亦不止,以此温润之品,泄化垢腻,顺调气机,而不伤于正,不偏于燥,又不犯寒凉遏抑,滋腻恋邪等弊,岂非正治?且柔润之质,必不偏热,较之二冬二母,名为滋阴,而群阴腻滞,阻塞隧道者,相去犹远。唯实火作咳,及肺痈成脓者,则紫菀虽能泄降,微嫌其近于辛温,不可重任,然借为向导,以捣穴犁庭,亦无不可。
总之,肺金窒塞,无论为寒为火,皆有非此不开之势。”通读此段议论,我想要说的话,也就没有了。
2011-01-17 19:06 5楼
摘《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紫菀为祛痰止咳药,《神农本草经》渭其“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是其用于咳喘痰嗽的最早记载,而其利尿通便之特殊作用,方书所载不多见。最早用紫菀利尿,见于唐·孙思邈《干金要方》:“治妇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井华水服三指撮。”其后,宋《太平圣惠方》以紫菀配黄连、甘草治小儿尿血,水道中涩痛,用意均颇奇特。用紫菀通大便,则始于宋人史载之,据云蔡京病大便秘结,太医治之不得通,史当时初至京城,无医名,闻之,则上门施伎,却为守门者所阻,待其后诊过蔡京之脉,即云:“请求二十钱。”蔡惊问:“何为?”史云:用来买药,即用紫菀研末送服,须臾大便即通,史于是名满开封。朱老指出:紫菀所以能通利二便,是因其体润而微辛微苦,观其药材,须根皆可编成辫状,故紫菀又有“女辫”之别名,其性润可知。润则能通,辛则能行,苦可泻火,故用于二便之滞塞有效。且肺为水之上源,肺气为痰火所壅,则治节不行,不能通调水道,于是小便不利;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利,大肠失于传导,则大便亦不得通。由斯观之,紫菀所治之二便不利,必有肺气不宣之见症,非一切二便不利皆可治之也。推之凡清金润肺、消痰降气药,皆具有通利二便之功用,如瓜蒌、苏子、马兜铃、杏仁、桑白皮皆然。此说颇能开人悟境,记之以供同道参考。

[何绍奇整理]
2012-02-02 11:16 6楼
为菊科植物紫菀 Aster tataricus L. f. 的根及根茎。味辛、甘、苦,性温。入肺经。功能:温肺、下气、消痰、止嗽。主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紫菀根含紫菀酮(Shionone)、紫菀皂甙(Astersaponin)、表无羁萜醇(Epifriedelinol)、无羁萜(Friedelin)、槲皮素(Quercetin)。其挥发油中含毛叶醇(Lachnophyll- ol)、乙酸毛叶酯(Lachnophyllol acetate)、茴香醚(Anethole)。此外,尚有芳香族酸、脂肪酸、烃等。从紫菀的甲醇提出液中得到两种荧光物质。一种为蓝色荧光物,另一种为紫色荧光物质。
药理作用:
1. 祛痰、镇咳作用实验证明:紫菀水煎剂1g/kg给家兔灌胃,显著增加气管分泌量,祛痰作用持续4小时以上。紫菀浓缩水煎剂10g(生药)/kg给小鼠灌胃,有显著祛痰作用,而5g(生药)/kg剂量组祛痰作用不明显。粗提取物给大鼠灌胃,气管分泌物明显增加。
紫菀水煎剂灌胃,对小鼠咳嗽有镇咳嗽作用(氨水喷雾法);紫菀乙醇提取物 15g/kg 给小鼠灌胃,其镇咳率为53%(二氧化硫刺激法)。但是,煎剂0.9g/kg或1.4g/kg灌服,对碘液注入猫右肋膜腔引起的咳嗽则无镇咳作用。
2. 抑菌作用在试管内,紫菀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3. 对肿瘤的作用有报告指出,从紫菀中分离出来的表无羁萜醇对艾氏腹水癌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久咳紫菀、杏仁、川贝母、款冬花各10g,沙参、麦冬各30g,枳壳、橘红各12g,黄芩、炙甘草各6g,炙桑皮、知母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250~300ml,10日为1疗程。治疗64例,完全缓解46例,基本缓解12例,好转 2例,无效4例。疗效优于医药治疗组。〔陕西中医1992;13(11):
488〕
2. 治疗百日咳百部、紫菀各9g,白附子、白僵蚕、川芎、乳香各5g,胆南星3g,代赭石10g,水煎,日服1剂。治疗150例,初期者服3剂即可止住阵咳,中期6剂咳停,发病2个月服8~10剂方可止住阵咳。治愈后在1年内重新出现百日咳样的咳嗽时,服上方3剂可愈。〔湖北中医杂志1983;(5):24〕
3. 治疗热性咳嗽桔梗、紫菀、炒杏仁、浙贝母各9g,沙参、麦冬、制枇杷叶各10g,白前、炙麻黄、甘草各6g,生石膏15g,芦根20g。水煎服,日1剂。小儿用量酌减。临床可随证加减。治疗40例,结果:痊愈37例,好转2例,无效1例。平均疗程4.5天。〔河北中医1991;13(6):8〕
方剂选用:
1. 治疗久嗽不瘥:紫菀(去芦头)、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三物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生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汤调下,食后、欲卧各一服。
(《本草图经》)
2. 治疗伤寒后肺痿劳嗽,唾脓血腥臭,连连不止,渐将羸瘦:紫菀一两,桔梗一两半(去芦头)。天门冬一两(去心),贝母一两(煨令微黄),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干地黄一两半。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太平圣惠方》紫菀散)
3. 治疗吐血、咯血、嗽血:真紫菀、茜根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时。(《鸡峰普济方》紫菀丸)
4. 治疗妊娠咳嗽不止,胎不安:紫菀一两,桔梗半两,甘草、杏仁、桑白皮各二钱半,天门冬一两。上细切,每服三钱。竹茹一块,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温服。(《伤寒保命集》紫菀汤)
5. 治疗小儿咳逆上气,喉中有声,不通利:紫菀一两,杏仁(去皮尖)、细辛、款冬花各一分。上四味,捣罗为散,二三岁儿,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日三,更量大小加减。(《圣济总录》紫菀散)
配伍效用:
紫菀配伍款冬花 紫菀辛散苦泄,化痰止咳,功擅祛痰;款冬花辛温,宣肺止咳,长于止咳。二者伍用,有泄肺祛痰之功效;若蜜炙后用,其润肺止咳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或内伤、或外感之咳嗽气喘、痰多咯吐不爽者。
紫菀配伍百部 紫菀辛散苦降,偏于化痰止咳而宣肺;百部甘润而平,偏于润肺止咳而宣肺。二者合用,化痰而不燥,润肺又不碍祛痰,共奏降气祛痰、润肺止咳之功效,用于治疗咳嗽无论新久虚实,或咯痰带血者。
紫菀配伍阿胶 紫菀润肺下气、化痰止咳;阿胶滋阴润肺、补血止血。二者伍用,有滋阴润燥、祛痰止咳、养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虚劳肺萎、咯痰带血者以及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咯血诸症。
紫菀配伍荆芥、白前、陈皮 紫菀、白前均化痰止咳,相伍为用,其功更著;荆芥祛风解表;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四药伍用,有解表理气、止咳化痰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所致之恶寒无汗、咳嗽胸闷、痰白清稀等症。
紫菀配伍款冬花、细辛、杏仁 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杏仁止咳平喘;细辛温肺化饮解表。四药合用,有解表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治疗恶寒无汗、咳痰色白因外感风寒所致者。
【注意事项】
宜忌:有实热者忌服。
“款冬为使。恶天雄、瞿麦、雷丸、远志。畏茵陈蒿。”(《本草经集注》)
“恶藁本。”(《唐本草》)
【医家论药】
“紫菀,辛能入肺,苦能降气,故治咳嗽上气、痰喘,惟肺实气壅,或火邪刑金而致咳唾脓血者,乃可用之。”(《本草正义》)
“紫菀,味甘而带苦,性凉而体润,恰合肺部血分。主治肺焦叶举,久嗽痰中带血及肺痿,痰喘,消渴,使肺窍有清凉沛泽之功。……用入肝经,凡劳热不足,肝之表病也;蓄热结气,肝之里病也;吐血衄血,肝之逆上也;便血溺血,肝之妄下也;无不奏效。因其体润,善能滋肾,盖肾主二便,以此润大肠燥结,利小便短赤,开发阴阳,宣通壅滞,大有神功。同生地、麦冬入心,宁神养血。同丹皮、赤芍入胃,清热凉血。其桑皮为肺中气药,紫菀为肺中血药,宜分别用。”(《药品化义》)
“紫菀,肺金血分之药,《本经》止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取性疏利肺经血气也。去蛊毒痿躄者,以其辛苦微温,能散结降气,蛊毒自不能留,痿躄由肺热叶焦,紫菀专通肺气,使热从溲便去耳。《别录》疗咳唾脓血,大明消痰止渴,皆滋肺经血气之效。《金匮》泽漆汤用以治咳血而脉沉者,咳属肺,脉沉则血分之病也。亦治下痢肺痛,与紫参同功。”(《本经逢原》)
“紫菀,柔润有余,虽曰苦辛而温,非燥烈可比,专能开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滞,兼疏肺家气血。凡风寒外束,肺气壅塞,咳呛不爽,喘促哮吼及气火燔灼,郁为肺痈,咳吐脓血,痰臭腥秽诸证,无不治之。而寒饮蟠踞,浊涎胶固,喉中如水鸡声者,尤为相宜。惟其温而不热,润而不燥,所以寒热皆宜,无所避忌。景岳谓水亏金燥,咳嗽失血者,非其所宜;石顽谓阴虚肺热干咳者忌之;盖恐开泄太过,重伤肺金,又恐辛温之性,或至助火。要之虚劳作嗽,亦必有浊痰阻塞肺窍,故频频作咳,以求其通,不为开之,咳亦不止,以此温润之品,泄化垢腻,顺调气机,而不伤于正,不偏于燥,又不犯寒凉遏抑、滋腻恋邪等弊,岂非正治?且柔润之质,必不偏热,较之二冬、二母,名为滋阴,而群阴腻滞,阻塞隧道者,相去犹远。惟实火作咳及肺痈成脓者,则紫菀虽能泄降,微嫌其近于辛温,不可重任,然借为向导,以捣穴犁庭,亦无不可。总之,肺金窒塞,无论为寒为火,皆有非此不开之势。”(《本草正义》)
“紫菀,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然非独用、多用不能速效,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两立效。”(《本草通玄》)
“紫菀,观其能开喉痹,取恶涎,则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温,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证也,不宜专用及多用,即用亦须与天门冬、百部、麦冬、桑白皮苦寒之药参用,则无害。”(《本草经疏》)
附注:紫菀根茎呈圆形疙瘩头状,故亦称紫菀头;因其头部蔟生极多细根,质柔软如茸毛而不易折断,又有紫菀茸、软紫菀之称。紫菀一药品种较杂,如云南、四川、西藏、新疆等地各用不同品种,然品质大多较次,临床为强调正品入药,常用真紫菀之名。正品紫菀主产于我国河北等北方诸省,故亦称北紫菀。
⬅ 专治腰椎骨质增生方探讨 老茶馆 谈中药的性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