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陈皮、橘皮(附:橘核、橘叶橘络、化橘红)

2011-01-03 12:33 楼主


[来源] 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 主产于广东、福建、四川等地。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收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

[植物形态] 小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革质,叶片批针形至卵状批针形,长5~8cm ,宽2~4cm,先端渐尖而有凹口,全缘或具小而钝的浅锯齿。花小,黄白色,单生或簇生于小叶腋。柑果扁球形,熟时橙黄色或淡红黄色,果皮疏松,肉瓢易分离,果肉味甜,种子卵圆形。
[药材性状] 多剖成3~4瓣片,基部相连,或为不规则的碎片,厚约1mm。外表面成黄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圆形小凹点,内表面黄白色,粗糙,呈海绵状,极易观察到圆大而紧密的凹点,基部残留有经络。质柔软,不易折断。味辛而微苦。

[采集地] 成都荷花池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1-03 20:58 2楼
【药用】云香科小乔木橘 Citrue reticulate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行气除胀满,燥湿化痰,健脾和中。
【临床应用】1. 用于胸腹胀满等症
橘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2. 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
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朮、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3. 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
本品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朮、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
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橘皮、陈皮、广陈皮、新会皮 (洗净,晒干,切碎用)
炒橘皮 (麸皮拌炒)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 ,煎服。
【附药】1. 橘络:及橘瓤上的筋膜。(是橘的中果及内果皮之间的维管束群)。性味苦,平。功能化痰理气通络,适用于痰滞经络,咳嗽、胸胁作痛等症。
一般用量 一钱至钱半,煎服。
2. 化橘红:及云香科植物柚的果实。性味苦、辛、温。功能燥湿化痰,理气,消食。适用于痰多咳嗽,以及食积、脘腹胀痛等症。一般用量3-- 10g,煎服。
【按语】1. 橘皮味辛苦而性温,气芳香而入肺脾。辛散行气滞,是乃肺气壅滞、脾胃气滞的要药;苦温而燥湿,故而湿阻中焦、痰多咳嗽,卓有奇功;且能和中以治呃逆,并能健脾等。
2. 橘皮在临床上应用甚为广泛,《刚目》称其「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然而所治病症无非肺脾两经,而其效用则兼理气燥湿、化痰健脾也。
3. 古人对橘皮的应用有橘红、橘白之分,橘红是橘皮之外层色红者,以燥湿化痰之功为胜;橘白为内层色白者,无造烈之弊,而能化湿和胃。现在上海地区以不再区分。
【方剂举例】二陈汤(《和局方剂》):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治脾胃不和,运化失职,痰湿为患,喘嗽胀满。
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橘皮 竹茹 人参 甘草 生姜 大枣
治胃虚呃逆。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人参 白朮 茯苓 甘草 陈皮
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溏薄,胸脘痞闷等症。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其至百并总是取棋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哪元气知母,肺乃摄气之要,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要,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
《日用本草》:「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
《本草经疏》:「辛能散,苦能泻,温能通行,则逆气下,呕嗽止,胸中瘕热消矣,脾为运动磨物之脏,气滞则不能消化水谷,为吐逆、霍乱、泄泻等证,苦温能凿脾家之湿,使滞气运行,诸证自疗矣。」
《本草汇言》:「味辛善散,故能开气;胃苦开泄,故能行痰;其气温平,善于通达,故能止呕、止咳,健脾和胃者也。东垣曰:夫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
2011-01-04 23:15 3楼
陈皮味辛苦,性温。是常用的理气药,并有燥湿化痰的作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消胀止呕:由于肺胃气滞而致的胸闷、上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胸腹胀痛等症,可以本品配合枳壳、半夏、苏梗、苏子等同用。兼有胃热的(苔黄、喜冷饮食,脉数)可加黄芩、川楝子;兼有胃寒的(苔白、喜热敷及热饮食,脉象迟缓)可加乌药、良姜;兼有中焦湿盛的(舌苔白厚而腻、不喜饮水,脉象滑)可加茯苓、苍术等。
2.祛痰止嗽:对于中焦湿痰上犯或外感风寒导致肺气不利而发生咳嗽、痰多、胸闷、不思食、舌苔白腻、脉滑等症,常以陈皮配合半夏、茯苓、苏子、杏仁、炒莱菔子、金沸草(旋复花,古时又名金沸草,近代以其花为旋复花,全草名金沸草)、前胡等同用、外感证明显的,可再加荆芥、桔梗、麻黄。
3. 理气开胃:对中焦气滞、食欲不振等症,可配麦芽、谷芽、蔻衣、神曲、山查等同用。有促进食欲的效能。
4.在使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熟地、生地等补药时,如配合一些陈皮同用,则有免除产生胸闷、中满、食欲不振等副作用的功用,从而更充分发挥补药的补益作用。
《本草备要》中有陈皮“辛能散,苦能燥能泻,温能补能和,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为脾肺气分之药,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利水破癥,宣通五脏”的记载,可以说概括了陈皮的功用。
陈皮就是橘子皮,以存放的时间长、陈久者为好,所以叫陈皮,广州产的橘子皮较好,故又名广陈皮。橘皮刮去里面的白东西,叫广橘红。
化橘红、广橘红、陈皮均有化痰作用,但化橘红化痰效力最大,对痰多、痰稠、痰白粘者适用,广橘红偏于轻清入肺,适用于外感咳嗽痰多胸闷者;陈皮理气消胀开胃的作用大于橘红,橘红化痰的作用大于陈皮。
橘络有化痰通络的作用,常用于咳嗽、胸胁闷痛以及手指麻木等,橘核可散结止痛,常用于治疝气痛。橘叶能舒肝解郁,常用于胸胁闷痛、乳房发胀等。
青皮偏入肝胆,破气散滞,兼能治疝。陈皮偏入脾肺,理气和胃,兼能化痰。化橘红为化州柚皮,化痰之力优于广橘红。
用量一般为3~9克。
本品性味香燥,过用、久用可耗散正气;无气滞者勿用。
2011-01-13 19:55 4楼
摘自《杏林集叶》:

陈皮,原名橘皮,因以陈久者入药为良,故习称之为陈皮。陈皮在临床中治证甚多,不独治咳嗽一证,正如李时珍所说:“橘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洁古张氏云:陈皮枳壳,利其气而痰自下,……。”这也就是我在方中用陈皮的主要原因了,上面我曾说过,我拟的前胡止嗽汤,是采用了程钟龄的止嗽散而去掉了百部,原方中陈皮是用的橘红,关于橘红一药,一方面是真的难求,现在用的橘红,都是用陈皮去掉内瓤而成,并不是真的化州橘红,本与陈皮相差无几,既使这样的橘红,一般的药店中也经常没有,所以我就直接用了陈皮,通过临床应用,我认为效果还是不错的,值得注意的是,陈皮在保管中易于发霉,用时应选不腐烂变质者,以免出现付作用。
⬅ H 胡椒 老茶馆 Z 枳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