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麦芽

2011-01-03 12:38 楼主


Fructus hordei germinatus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
[植物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cm。秆直立,光滑。叶鞘先端两侧具弯曲钩状的叶耳;叶舌小, 长1~2mm,膜质;叶片长披针形或带形, 上面粗糙,下面较平滑。穗状花序长4~10cm(芒不计),每节生3枚结实小穗;颖线形,无脉,长8~14mm,顶端延伸成8~14mm的芒;外稃无毛,5脉,芒长8~13cm;内稃与外稃等长。颖果腹面具纵沟,顶端有短柔毛,成熟后与稃体粘着不易脱粒。
[药材性状] 呈梭形,长8~12mm,直径3~4mm。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先端长芒已断落;腹面为内稃后,腹面有1条纵沟;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及须根,幼芽长披针状条形,长约0.5cm,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质硬,断面白色,粉必。无臭,味微甘。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中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 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生麦芽健脾和胃通乳。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焦麦芽消食化滞。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1-04 20:28 2楼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颖果,经发芽后,低温干燥而得。
【性味与归经】咸,平。入脾、胃经。
【功效】消食和中,回乳。
【临床应用】1. 用于食积不化,脘闷腹胀及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
麦芽可促进食物的消化,尤能消米面食积。在临床上用于食积不化、脘闷腹胀,可与山楂、六曲等配伍;如遇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宜与白朮、党参等补气健脾药同用。至于消化不良症情较轻者,可单用本品煎服;或炒焦,研细末,用开水调服。
2. 用于断乳及乳汁郁积引起的乳房胀痛等症
麦芽有回乳之功,凡妇人在婴而断奶时,可用生麦芽二两,加水煎服;如阴因乳汁郁积引起乳房胀痛,则用量必须加倍,可收退乳消胀之效。但妇女在哺乳期内不宜服用,以免引起乳汁减少。
【处方用名】炒麦芽、焦麦芽(炒用)
生麦芽(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两至四两,煎服。
2011-01-11 22:26 3楼
摘《用药心得十讲》:
麦芽味甘,性微温。有消食开胃的作用。能化一切米面果实积滞;能助胃气上行而资脾健运,使浊气下降而除胀宽肠。用大量兼能回乳。对饮食积滞(对米面果实、薯类积滞较好),可配神曲、半夏、炒莱菔子、炒鸡内金、焦山查、槟榔、枳实、苍术等同用。
对于产妇欲回乳者,可用炒麦芽60克前水服,每日一剂,连服数剂,乳汁即渐少而回乳。
麦芽生用有鼓舞胃气助消化开胃的作用,可用于胃呆少食或食滞兼有胃热者,并有些舒肝调气作用;炒后偏用于食滞兼有胃寒者;炒焦用消食化积的作用最大。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用量一般3~9克。
无积者久服反伤正气。
2011-01-15 15:38 4楼
摘《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麦芽系大麦发芽而成,为临床习用的消食和中药,一般用于伤于米面饮食,症见胃脘胀满、纳呆、腹泻的患者。大麦芽与神曲、山楂等分,炒微焦,研细末,拌匀,为“焦三仙”,再加焦槟榔,则为“焦四仙”,大能开胃进食、和中止泻。小儿伤乳、吐奶、腹泻,单用大麦芽亦效。此外,炒麦芽大剂量120克煎汤用于回乳,1日1剂,每次饮1大碗,不出二三日即收著效。此皆医家尽知者。
朱老指出:大麦芽又为疏肝妙药。诚如张锡纯所说:“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舒肝气。”盖七情之病,多从肝起,即王孟英所谓肝主一身之里也。肝气易郁,郁则疏泄失职。疏与泄,均有“通达。之意,而扶苏条达,木之象也,故肝郁之用药,疏泄以复其条达之常而已。常用药如柴胡、香附、川芎、薄荷梗之类,一般多用柴胡琉肝散,朱丹溪用越鞠丸,叶天土《临证指南医案》则常用逍遥散去白术、甘草之壅,加郁金。但疏肝之药,率皆辛温香燥升散,故只可暂用,不可久用,宜用小量,不宜大量。尤其是肝病日久,肝阴不足,又兼肝郁气滞者,不疏肝则无以行滞,疏肝则香燥之药难免伤阴,昔魏玉璜有见于此,而拟一贯煎一方,于甘润之中,加川楝子一味,川楝子虽能泻肝行气,细究之犹不免苦寒伤中之弊。唯大麦芽疏肝而无温燥劫阴之弊,虽久用、重用亦无碍.而且味甘入脾,其性微温,不仅不败胃,而且能助胃进食,大得。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妙。朱老治慢性肝炎,肝阴不足,症见爪甲少华,口燥咽干,烘热肢软,纳谷不馨,食后胀闷不适,大便于结,两胁胀痛,舌红、苔少,脉细数者,亦常用一贯煎加减,多以生麦芽易川楝子,药如杞严、北沙参、麦冬、首乌、木瓜、蒲公英、生麦芽、生地、黄精、鸡血藤等。如肝火炽盛之目赤、烦躁不安、胁肋胀瘫,当用川楝子以泻肝止痛者,亦必加大量生麦芽以为辅佐。生麦芽用量以每剂30克为宜。
[何绍奇整理]
2012-02-01 23:53 5楼
为发芽的大麦颖果。亦名大麦蘖(《药性论》)、麦蘖(《日华子本草》)、大麦芽(《本草汇言》)等。味甘,性微温。入脾、胃经。功能:消食、和中、下气。主治:食积不消、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乳胀不消。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含淀粉酶、转化糖酶、维生素 B、脂肪、磷脂、糊精、麦芽糖、葡萄糖等。
药理作用:
1. 助消化作用本品含消化酶及维生素 B,有助消化作用。其所含淀粉酶不耐高温,将麦芽炒黄、炒焦或制成煎剂,其效力均明显降低。因此麦芽宜生用或微炒冲服。人体实验表明:麦芽煎剂有轻度促进胃酸(总酸与游离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
2. 其他作用麦芽细根中含ρ-羟-β-苯乙基三甲铵盐基,其作用原理与十烃季铵(C10)相似,属一种快速的去极化型肌肉松弛剂,既有去极化作用,又能降低肌肉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能降低肌膜及整个肌纤维的正常静止电位。在某些组织上还可表现烟碱样作用。
麦芽浸剂口服,麦芽渣水提、醇沉精制品注射均有降血糖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生麦芽 30g,酒蒸大黄40g。小儿酌减。水煎服。治疗11例,一般服药当天尿量增加,黄疸在6~8天消退,肝功能在3周左右恢复正常。〔浙江中医杂志1985;20(5):224〕
2. 治疗真菌感染麦芽40g,加入75%酒精,室温浸泡1周或密闭于70~80℃温水中浸泡3~4 天,取上清液过滤,得橙黄色澄明液体。用药液涂擦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治疗80例,痊愈45例,好转24例,无效11例。一般搽4周左右即可,对其接触物每周消毒1次。〔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4):
710〕
3. 回乳生麦芽125g,微火炒黄,置锅内,加水800ml,煎至400ml,滤汁,复加水600ml,煎至400ml,将2次药液混合为1日量,分3次温服。治疗11例,多2剂获效。〔中医杂志1964;(2):29〕
4. 治疗婴幼儿腹泻麦芽(炒焦)9g,带壳高粱(炒成炭)15g,鸡内金6g,红糖3g,水煎服。治疗60例,治愈42例,好转13例,无效5例。一般用药3~5剂后临床症状可以控制。〔新中医1976;(2):32〕
5. 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山楂、神曲、麦芽各 18g,炒焦后加水200ml,煎至120ml。用量分别为:2岁以下10~15ml;2~4岁15~20ml;4岁以上20~25ml,均为每日3~4次。治疗62例,疗效达98.2%。〔江西医药1962;(2、3):22〕
方剂选用:
1. 治疗饱食便卧,得谷劳病,令人四肢烦重,嘿嘿欲卧,食毕辄甚:大麦蘖一升,椒一两(并熬),干姜三两。捣末,每服方寸匕,日三、四服。(《补缺肘后方》)
2. 治疗产后发热,乳汁不通及膨,无子当消者:麦蘖二两,炒,研细末。清汤调下,作四服。(《丹溪心法》)
【注意事项】
宜忌:“凡痰火哮喘及孕妇,切不可用。”(《药品化义》)
“无积滞,脾胃虚者不宜用。”(《本草经疏》)
配伍效用:
麦芽配伍鸡内金 麦芽舒肝解郁、消食和中;鸡内金健脾益胃、消食化积。二者合用,有舒肝健脾和胃、消食化积导滞之功效,用于治疗纳差纳呆、消化不良等证因脾胃虚弱者。
【医家论药】
“大麦芽,和中消食之药也。补而能利,利而又能补,如腹之胀满,膈之郁结,或饮食之不纳,中气之不利,以此发生之物而开关格之气,则效非常比也。”(《本草汇言》)
“麦芽,病久不食者,可借此谷气以开胃,元气中虚者,毋多用此以消肾。亦善催生落胎。”(《本草正》)
“大麦芽,炒香开胃,以除烦闷。生用力猛,主消麦面食积,癥瘕气结,胸膈胀满,郁结痰涎,小儿伤乳,又能行上焦滞血。若女人气血壮盛,或产后无儿饮乳,乳房胀痛,丹溪用此二两,炒香捣去皮为末,分作四服立消,其性气之锐,散血行气,迅速如此,勿轻视之。”(《药品化义》)
“大麦芽,能入脾胃,消化一切饮食积聚,为补助脾胃之辅佐品,若与参、术、芪并用,能运化其补益之力,不致作胀满,为其性善消化,兼能通利二便,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舒肝气。夫肝主疏泄,为肾行气,为其力能舒肝,善助肝木疏泄以行肾气,故又善于催生。至妇人乳汁为血所化,因其善于消化,微兼破血之性,故又善回乳。入丸散剂可炒用,入汤剂皆宜生用。”(《医学衷中参西录》)
“麦蘖,功用与米蘖相同,而此消化之力更紧,其发生之气,又能助胃气上升,行阳道而资健运,故主开胃补脾,消化水谷及一切结积冷气胀满。”(《本草经疏》)
⬅ M 木香 老茶馆 W 乌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