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美学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 针灸推拿

2011-01-06 21:39 楼主
针灸美学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

II.技术美学思想在针灸实践中的应用。

技术美学是技术手段的审美化,是人类按照“艺术的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朱光潜语)的方式。是着重研究生产劳动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问题。“---人作为全面的人,因而用全面的方式,来对象化人的本质,---”(见《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针灸过程,毫无疑问,是一种特殊的人类劳动。针灸科学虽则是一门经验科学,但它具有完整而科学的的理论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作指导,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严谨的操作规范(从辩证选穴、针具选择、进针手法、进针深浅、补泻方法、留针时间等方面有自己的操作流程)。针灸通过特殊的工具——银针来对象化人的本质:恢复人体的内在平衡和实现本真状态的固有超跃。按技术美学的尺度来看,针灸技术也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技术手段。所以,技术美学的原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适合于针灸学的美学实践。

技术美学在实践中调整的是人和机器的关系、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技术美学在针灸学上的应用时,它调整的是人(针灸师)——人(患者)之间的关系。调整的对象不同,但是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要求调整对象间的和谐统一。

针灸时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一个指挥家和乐队的关系。针灸师的针灸工具——银针像指挥家手里的指挥棒,而针灸学的内在规律性就如同音乐的旋律。乐队能否演奏出优美的旋律,完全取决于指挥家的正确指挥——指挥棒挥舞的是否得当。而同样道理,患者的疾病经针灸后能否取得显效、达到治疗目的,则完全取决于针灸师银针运用的是否合情合理:是否辩证正确、是否选对了穴位、补泻手法是否正确、留针或不留针时间掌控的是否合理、整个针灸流程是否规范等等。可见,针灸过程或针灸时的审美实践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人类精神活动。

技术美学的基本框架有五,即人体工程学,艺术设计,质量,标准,鉴定等,其中“迪扎因”艺术设计是技术美学的核心内容。如果把技术美学的原则应用到针灸美学实践中,就会产生巨大的创造力或现实生产力。不是吗?人体工程学使我们观照针具的美观实用、观照调节人(针灸师)——人(患者)系统,艺术设计让我们复现整个针灸过程、观照整个针灸过程的技术美学化:“格式塔(完形)控制”——最优控制:最佳针灸工具、最佳选穴、最佳针刺角度深度、最佳补泻手法、最佳留针时间、最佳针灸时间的选择、最佳针灸环境等等,质量和标准问题让我们观照针灸细节、鉴定让我们重视针灸的效果。



现在就让我们以技术美学的核心问题——艺术设计的角度来探讨一下针灸美学的实践应用。艺术设计需要会欣赏或应用技术美。为什么?

技术美往往表现为劳动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或工具的协调统一关系。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一是产品的技术设计。二是产品的技术操作。在这个技术工艺、工具操作系统中,当工具适应主体的需要与操作活动达到了得心应手、和谐一致、熟练自如的境界,呈现为一种合规律性的活动时,便构成了一种美。这样看来,针灸中九针的造形设计达到了“圆者中规,方者中矩,立者中悬,衡者中水”(见《考工记》)的美感。但是在设计上还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即医者用之顺手(针灸时用之得心应手之意),病者不痛(针灸时患者感觉不痛或微痛)。进针时做到不痛,出针时做到不觉是其最高要求。也就是说要体现针灸工具的功能之美。



一切都是为了针灸时的实际效果服务的。技术美学应用于针灸实践更是如此。针灸的现代化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问渠哪能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灵枢·本神第八》:“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们着重谈了“进入针灸美学状态”的问题,即进入针灸前或针灸时的心理准备状态的问题。我们研究技术美学应用于针灸实践,目的是为了让被针灸者在针灸前接受针灸、针灸时配合针灸、针灸后回味针灸。为着这一目的,更为了提高针灸疗效、提高针灸服务水平,按照技术美学的原则,我们在针灸时要为患者主动创造进入针灸审美状态的环境。主要是:(1)针灸环境要整洁、舒适、安静、温度适中。

(2)适当的应用声、光、电、网络。一是针灸咨询时需要。二是针灸过程时需要。三是针灸教育的需要。《中国针灸》2005(第八期)上刊载了张缙的音乐电针的研究一文。如介绍:《春风得意》可以舒心;《春江花月夜》可以镇静;海顿《水上音乐》可以消疲;《金蛇圆舞曲》可使人精神振奋;《花好月圆》可促进食欲;《梅花三弄》《高山流水》可用于健脑益智、养神益寿等等。不啻是这方面的有益探索。

(3)医生的白大衣的颜色改成蓝色,消除“白大褂”紧张。从事针灸临床的医生都碰到过晕针的患者,晕针的机理或原因虽则复杂,但患者的紧张当为首要原因,不得不察。高血压病学中有一种假性高血压:“白大褂高血压”。就是患者没量血压前是正常的,到了医院看到医生血压就高了,离开医院这个环境血压又正常了。针灸时有些患者也是一样。由于精神高度紧张而极易晕针,所以,对这类病人针灸前做好各种细致入微的服务工作很重要:如:喝杯热水,放点轻音乐,坐着针灸改为仰针等等。针灸前的工作做的越细,晕针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小。这就是技术美学应用于针灸的实际价值所在。

(4)地板和墙壁要浅颜色的。减轻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人的情绪波动而对针灸造成不良影响。因为,美学认为,颜色会引起人强烈的情绪上的反应,颜色越艳丽情绪的波动越大。

(5)针具消毒必须及时,针具必须赏心悦目:要不弯、不折、不锈,病人看了放心。

(6)对整个针灸过程可能会出现的针刺反应医生要尽可能的交代清楚,使患者对医生充满必胜的信心,使其身心稳定。

技术美学思想还深刻的影响了我们的针灸思维。如:无痛进针法的各种探索,高树中的一针疗法、吕景山的对穴、靳瑞·靳三针疗法的兴起等。他们都是在实践中自觉应用技术美学思想治病防病的大师,值得后学校法。

《素问·示从容论》:“夫圣人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素问·移精变气论》:“治之极于一”,《灵枢·官能》:“先得其道,稀而疏之”这些针灸经典著作所强调的理论原则与针灸美学特别是技术美学思想暗合,“先得其道”之“道”,难道是指技术美学乎?

针灸科学走到了今天,是不断吸收各时代先进文化的必然结果。在这一点上,我们岂能稍逊古人?技术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当今世界的发展方兴未艾。针灸学吸收技术美学的优秀成果为其所用是历史的必然。针灸的技术美学化是其国际化、现代化的一部分,是其走向世界的关健一步。我们拭目以待!

思想的阳光一旦射入实践的园地,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毛泽东在论述自由的时候曾说过,“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而发现规律性的东西,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进而更好的改造我们自己。

科学的力量就是美的力量。针灸美学就体现了这种美。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1-06 21:41 2楼
针灸美学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

I.关于针灸史及针灸经典著作中的美学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任何一种理论,如果不是为了指导实践,就不能算是可靠的理论,也不能提供可靠的解释。”(托马斯·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第23页)所以,美学的最高任务,应该是指导美学实践。

美学应用于实践,我们古代的针灸医家早就有意识的这样做了,如:唐·孙思邈历史上首次绘制了彩色经脉图《明堂三人图》。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可以说,色彩在经脉图上的运用,不仅使《明堂三人图》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美学认为,色彩会激起人强烈的情绪反应。红色使人热烈、蓝色让人静谧---色彩使得经脉图更有层次感更容易辩认更容易记忆,这样使后学者对经穴或经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对后世针灸教育影响深远。再如:北宋·王惟一于1026年制定了经穴的国家标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1027年在其主导下又铸就两尊传世的针灸铜人:天圣针灸铜人。针灸教育自此从平面而立体且直观,在学术价值和美学价值上,针灸铜人的作用自不待言。更具有传奇色彩的是,宋金元时期,天下大乱、兵戈相争、战火频仍,针灸铜人也命运多舛、不知所终---波诡云谲、跌宕起伏的时代风云使其结局令人唏嘘不已、扼腕而叹。可以说,铜人一唱三叹的命运插曲让针灸史陡然添加了些许沧桑之美!

美学思想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在针灸经典著作的记载中随处可见、举手堪摘。如:《针经标幽赋》:“--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如果说,伏曦制九针让我们体验到了针具——九针:长短不一、粗细不等、功能各异的造形之美,那么,《标幽赋》所强调的针具在视觉上的赏心悦目(针耀)及不弯、不折、不锈(针损)又体现了古代医家对患者或被针灸者的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费尔巴哈曾说:“理论的直观实际上就是美学的直观。因为只有理论才能揭示世界的壮丽;理论的快乐,是生活中至美的精神快乐”。(见《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下卷,第235页)《标幽赋》和《灵枢》中的几句著名的话就体现了针灸学这种“美学的直观”。《标幽赋》:“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四时之旺衰。伏如横弩,应若发机。”子午流注针法体现了针灸医学的严谨之美,其按时开穴的理论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简单性是自然规律的特征,也是其美妙之所在。针灸临床应用之,许多疑难杂症应手而解,令许多针灸医生既感“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从而在其中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审美愉悦。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因其简洁正确被人们称为“漂亮的理论”,“现有物理理论中最美的一个”。德国物理学家玻恩称:“广义相对论在我们面前像一个被人远远观赏的伟大艺术品。”人们还称赞爱因斯坦的方法在“本质上是美学的、直觉的”方法。实践多次证明而且还会继续证明,子午流注针法就是这样的方法。它因为深刻揭示了十二经脉在十二时辰内流注人体的气血运行的内在规律性,所以必定会成为针灸美学应用于实践的经典范例。

还有,《灵枢·官针第七》:“---凡此有九,以应九变。---八日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

《灵枢·终始第九》:“--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腘。---”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们论及了针灸的对称之美。在人体的本真状态,上下、左右、前后是对称的。这就如同天平的两端,要竭尽所能的维持平衡一样,人体也要维持一种内在的平衡和和谐统一。这是人体的内在调节机制所决定的。针灸的巨刺法,其实就是应用了人体经络的对称之美来治病。如左侧痛(如同重量压在天平的左侧)针右侧(等于在天平的右侧加珐码,天平才能左右平衡)。右侧痛针左。上下、前后痛亦然。当代的针灸医家郭效宗,结合临床经验及神经解剖学的知识,发现了针灸有效点的基本规律: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前后对称、上下肢交叉对称等。从而使几千年前古人发现的缪刺法得到了新的应用。这难道不是针灸美学在实践中应用的最新佐证吗?

其实,无论是“寒则热之,热则寒之”,和“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的针灸理论原则,还是针刺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几乎所有的针灸法则(包括临证时的针灸方法)都是一个寻求人体的内在平衡、复现人体本真状态的过程,这就是针灸美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无独有偶。(《古法针刺灵方治验》张士杰著,中国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第59页)记载了张士杰老师只选用腕骨穴治疗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的经验,临证用之,每见奇效。这是否有应用美学阴阳平衡,以阴治阳、以阳治阴之意乎?此实例强有力的说明了,只要深刻的理解了针灸美学思想并积极的用之于实践,在针灸临床上一定会产生巨大的创造力。

其实,针灸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远不止于此。比如说,技术美是现代美学理论关于社会美的审美形式之一。所谓技术美是指劳动活动中工具操作活动的合规律性的形式。技术美往往表现为劳动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或工具的协调、统一关系。而针灸对于医者和病患而言是一种特殊的人类劳动。它在实践或针刺过程中要求针刺者与被针刺者或针具的协调统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针灸美学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还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过敏症型要分肺脾肾 老茶馆 中国公众缺乏营养健康知识约4成白领是"营养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