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枝头春意闹

2009-03-02 18:17 楼主
段振离 河南中医学院

春天来了,燕子呢喃,布谷声声,绿满田野,杨柳青青,杏花也迎着和煦的东风,盎然开放,“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杏花,“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细细观赏起来,光洁细腻,白中透红,令人神往,杏花给春天增添了别样的意趣。
有开花就有结果,在初夏时节,杏儿熟了。那美丽的杏黄色,那甜中透酸的味儿,惹人眼馋,逗人品尝。《格物丛话》写道:“杏实味香于梅,而酸不及,核与肉自相离,其仁可以入药。”
我国是杏树的故乡,公元前3000多年,就有种植,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有“杏”字。公元前685年问世的《管子》一书中言道:“五沃之土,其木宜杏。”公元前1~2世纪,先后传入中亚和亚美尼亚地区,后又辗转传至欧洲、非洲、美洲等地。
我国自古以来就将杏列为五果之一。杏,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如形容美女的眼睛为“杏眼”;很多女孩的名字叫“杏花”、“红杏”;在《水浒》中,梁山泊聚义厅前插着杏黄旗;教育家施教的地方叫“杏坛”。至于杏花入诗、入画者,更是俯拾皆是:陆游的“深巷明朝看杏花”;欧阳修的“屋头初日杏花繁”;戴叙伦的“一汀烟雨杏花寒”等。至于杜牧的《清明》诗,已达到人人皆能背诵的程度:“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自古以来就和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晋代葛洪编撰的《神仙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史实。在三国时代,东吴名医董奉卜居庐山,为人治病,从来不取金钱报酬。施恩者不图报,而受惠者却不忘恩,患者病愈之后,就在他家的周围栽上杏树。小病愈者栽一棵,大病愈者栽五棵,几年之后,竟然栽得杏树蔚然成林。直到现在,“杏林”已成为医界的雅称。
杏仁有重要的医疗用途。按照中医理论,杏仁的性味是苦、温,有毒,主要作用是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杏仁随配伍不同,可用于多种咳喘:与麻黄、甘草同用,组成三拗汤,能治疗风寒咳嗽、喘满痰多;与桑叶、菊花等配伍,如桑菊饮,能治疗风热咳嗽;与桑叶、贝母、沙参同用,组成桑杏汤,可治疗燥热咳嗽;杏仁等组成的麻杏石甘汤,则能治疗肺热咳嗽。
杏仁油性很大,故又有润肠通便之功能,适用于津枯血少、肠燥便秘之证,常和麻仁、桃仁、当归等同用,如润肠丸。榨出的苦杏仁油还有驱虫、杀菌之功效。临床应用对驱除蛔虫、钩虫和蛲虫均有效,且无副作用。杏仁有毒,在临床应用时要注意用量,煎汤每剂4~9克;外用则捣烂外敷即可。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忌服。
最新的研究表明,杏的果肉里含有一种氨基酸类物质——γ-氨基丁酸(GABA),这是人体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具有降血压、防治糖尿病、改善肝功能等功用。更令人感兴趣的是,长期摄入杏或杏的加工品,可以预防震颤麻痹、老年性痴呆等疾病,它可以改善记忆力,增加脑血流量。所以说,它还是一种健脑保健食品。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3-02 21:31 2楼
到底是专医人士,刚开始满富诗意,读着读着就变味儿了……
还好没坏,反而成了精品——健脑!
2009-03-03 01:15 3楼
呵呵,段振离是我的老师,幽默地很.
2009-03-03 08:47 4楼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2009-03-03 21:43 5楼
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2009-03-03 21:44 6楼
宋祁《鹧鸪天》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2010-08-30 10:59 7楼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2010-09-10 11:04 8楼
呵呵,段振离是我的老师,幽默地很.
2010-09-10 15:52 9楼
呵呵,段振离是我的老师,幽默地很.
⬅ 老年性耳聋食疗方 老茶馆 章次公:治气管炎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