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浅述类风湿性关节炎

2009-03-06 13:20 楼主
中医浅述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一.摘要:

现代西方医学有向中医药学延伸的趋势,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许多疑难杂症的治疗从中医方面找到了突破口,在这里就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例,西方医学对它的认识也不过是百来年的历史,并且对它的治疗效果并不乐观,而祖国医学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对痹症的论述和治疗了,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有人称之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随着西方医学在中国地位的飓升,中国医药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中医药学应该是世界向我接轨,绝不能用西方医学的理论来改造中医,目前世界医学正害怕将来无药可治耐药性的凶险细菌病,此时中医应该站出来为世界医学分忧了,利用中医药博大精深的理论内涵与实际临床相结合来解决这一历史性难题,不要在袖手旁观了。现在世界上最欠缺的是高水平的中医,欠缺在临床上有真功夫的铁杆中医!我希望有志于中医药事业的朋友能够弘扬这一国粹,使其独具特色的学术能够征服世界,成为世界医学的主流!
二.二. 关键词:

1.中医药学
2.类风湿性关节炎
3.痹症
三.前言: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免疫性疾病,隶属于中医“肢体痹症”的范畴,是由机体的正气不足,气血不盛,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而引起的一类关节疾病,间于它的反复性和顽固性,已成为现代医学界较为棘手的攻关课题之一,被称之为“不死的癌症”,给广大患者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痛苦.

目前西方医学对它的治疗不外乎是用一些非甾体类、抗生素类、激素类、免疫制剂类和手术治疗,西方医学的药物治疗虽然能暂时控制和缓解一下病情,但是这类药物的副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就是手术治疗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同样不能解决疾病之根本,而中医药在这方面却越来越显示出其优势来,它的治疗效果相对于西方医学的治疗要好,副作用还小,方法更是简便易行,倍受广大患者的认可和青眯.
四.主要内容:

祖国医学对此病的研究,因各医家学术流派的不同而迥异,但是我认为他们的观点,无论是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及治疗原则等方面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鉴于他们研究成就的基础上,再间或我自己的一些经验,对其认识做如下介绍:

从病因病机来讲,先贤们不外乎是内因和外因,外因中主要以六淫之邪为害,其中尤以风、寒、湿、热邪为主,但是我认为痰湿之邪致病更为严重,因为痰湿之邪,其性粘腻重浊,再加上“百病皆由痰作祟”,越是顽疾越与痰湿之邪密切相关;内因及病机即是肝肾亏损,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而成疾.
外因的记载在《素问·痹论》中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根据其特性,大致可将痹证分为风痹,痛痹,着痹,热痹,Guang痹几大型.
风为阳邪,为百病之长,其性升发,善行而数变,疏泄腠理,其他邪气乘之而入侵,着附病位而成为伤人致病之基础,故风邪致病多肢体关节酸痛,部位游移不定,苔白,脉多浮紧.
寒湿之邪,以风邪为先导入侵机体,壅塞经络,造成气血运行不畅,则筋脉失养,关节拙急疼痛,而形成痛痹,此时关节痛有定处,遇寒加剧,得温而舒,舌质红润,苔白而薄腻,脉多沉弦而紧。
以湿邪为主时,内湿与外湿相合,更加损伤机体的阳气,阳气受损,则机体的各种功能
皆受到影响,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兼之湿为阴邪,必伤营络之血,营伤则卫气不通,血伤则阳气不行,邪气流注于关节,致使脉络失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从而出现关节拙急疼痛,湿邪在体内蕴久而凝练成痰,痰性更加粘着,以致气机郁闭,气血不行,痰阻经络不通而致着痹,多表现为关节沉重酸胀痛,舌红,苔白后腻。
素体阳胜或阴虚内热者,感受热邪后易从热化,或六淫之邪郁久而化热化火,火热之邪与机体内气血相搏而出现关节红舯疼痛灼热等,即为热痹,临床多有关节疼痛,痛处欣红灼热,遇冷稍舒,日轻夜重,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六淫之邪进一步加深则内侵入脏腑,尤其是寒湿之邪与肾气相感,乘其虚而深袭,入肾入骨,痹阻经络,血气不行,关节闭涩,肾不荣肝,筋气淖泽,筋骨失养,渐致筋孪骨松,活动受限,关节变形,而最终成为废疾;寒湿之邪在冬季入侵,肾气旺于寒,为冬之主气,此时感受其邪,肾先应之,邪气伤肾如骨,致骨重不举,酸楚疼痛,久而久之,则关节肢体变形而成为Guang痹,多表现为关节痛、肿大、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紧,肘膝不得伸,或以尻代踵,脊以代头而成为废人,舌质暗红,脉沉细涩。
内因大致认为此病的发生系由先天禀赋不足,阳气虚损,则内不能濡养脏腑,外不能拮据虚邪贼风之入侵,肝气郁滞,则气机不调,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而挛急,复感外邪,内舍所合肾肝二脏,筋骨同病,气血阻滞,脉络痹塞,以成该疾。
气血亏虚,难以运行,筋骨失荣,经络失养,疼痛不已而形成痹病。
另外,过度的劳累,房劳,妇人月经病、产后病,跌打损伤以及药物所伤亦可导致此病的发生。
本病的治疗以“通”为其大法,参之祛邪通络,缓急止痛,本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参之以下几点进行辨证施治:
1.
强调内因,扶正是根本:

调补气血——气血运行于经脉之中,运行于全身,无处不到,以濡养全身,维持脏腑、经络、肌肉、关节的活动。痹证病邪久恋,导致气血亏虚,或在治疗中妄用辛辣之药,耗气伤阴劫血,亦可造成气血不足,故在治疗中不可忽视这一治则。

滋养肝肾——肝藏血,主筋,体阴而用阳,肝血不足不能荣养经脉及四肢,就会出现关节的麻木疼痛,血虚生风,则会出现关节游走不定的疼痛;肾藏精,主骨,肾精为人体元阴元阳之本,肾精不足,则根本不固,最容易感受邪气而形成痹病。痹病日久不愈,则会造成脏腑阴阳的虚损和功能失调,所以治疗时要重视益气养血柔肝,益身壮阳填精之法。

强筋壮骨——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一般的痹证不同,它属于顽痹,也就是Guang痹,病程长,病位深,迁延日久不愈,邪留筋骨,骨质受损,关节僵硬变形,所以强筋壮骨之法也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重要环节。

键脾和胃——脾居中焦,主运化,主四肢肌肉,若脾虚生化无源,可以导致气血两虚,脾失键运,则水湿不化,湿浊内聚,从而使痰饮内生,流注于四肢关节,引起关节的重着,疼痛,肿胀等;而胃主受纳和腐熟,主通降,以降为和,胃和则水谷和药物才能更好的被消化和吸收,并运布于全身。
2.重视外因,偏重于祛邪:
①祛风散寒——《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寒之邪由表入里,日益加深,阻滞经络,关节失利而出现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症状,故治之宜祛风散寒。
②清热利湿——外感风热或寒湿未解,郁里化热,湿热互蒸,浸淫于皮肉筋脉、经络、关节之间,造成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者,宜从本法治之。
③涤痰散结——外感风寒湿热诸邪,内因运化失司,水湿不化,凝聚为痰,随气升降,滞留于经络关节,留于骨节之内,徒以健脾燥湿化痰亦不能去之,故当以涤痰散结之法而除之。
3.
尤重治瘀,活血且温经:

温经活血通络——“久痛入络”,留而不行,阻滞气血,不通则痛,亦遵此法治之。

益气活血化瘀——病久必有瘀,但不可拘泥于“久病必有瘀”,新痹亦有瘀,总之要以辨证为主,随证选用益气活血化瘀之品治疗痹证,方可见良效。
4.
先攻后补:

《景岳全书》云“痹者,闭也。以气血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此法着重于“通”,先除邪气,疏通脉络,而后再根据病之根本着手治疗和调理。

在运用药物治疗该疾病方面,我的观点与其他医务工作者在某些细节上略有不同:
其一:

我认为在传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运用的基础上,对于本病来说,更应该加入一些有血有情之品,这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会取得更好的疗效,因为这类药物有搜风剔邪,通络祛瘀涤痰之功,善能推陈出新,活血祛瘀,改善气血运行而达到愈病的目的,远非一般草木之药所能比拟,况且这类药物其性刚柔兼使,驱邪而不伤其正,标本兼顾。如:山甲其走窜之性,无处不至,故有宣通经脉,通达关窍,活血消徵之攻也。蜈蚣辛温入肝经,性善走窜,有搜风定搐,治痫疗惊,消散肿毒之效,敷治一切外证。全虫既有平肝熄风,攻毒散结,又有搜风通络止痛之效也。
其二:

对于此病要用一些峻猛的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豁痰通关之极品。对于象本病之类的顽疾,用至阴柔和之品是无法攻逐其疾之所在,必须用峻烈之品增其血行,通其关窍,方可施治。例如:马钱子川草乌雷公藤巴豆霜之类,不要因为其性猛烈而拘之,只要合理炮制,应用得法,尽可放心而大胆的用之,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像马钱子具有很强的开通经络,透达关节,缓急止痛的作用,为治痹之圣药(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本品含士的宁马钱子碱番木鳖甙脂肪蛋白质等,主要作用是兴奋脊髓的反射功能,其次兴奋延髓的血管运动中枢,这足以证明该品有活血通络,缓急止痛之功);雷公藤虽有大毒,但是治疗Guang痹,可以说是非它勿用;川草乌为治痛痹之专药。
但在这里还应该重点说明一下巴豆霜,本药在我多年的应用中发现,其通利关节,豁痰利湿,活血通络,缓急止痛之功非常可观,并不逊色于马钱子,只是殊途同归罢了,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重视研究该品对顽痹治疗的功效。
其三: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量必须要足,因为痹证的病变部位在经络筋骨,小剂小调难达病所,只有当药量达到似中毒非中毒的时候,才是药物在机体内发挥最完全的阶段(探求这个量,要因人而异,由小至大,勿盲目妄用之),因为此时才能使受损的肌肉经络、筋骨兴奋收缩,从而达到“通”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血情之品和峻烈药物的配伍使用的同时不应该忽略加入一些益气养血、活血、润补之品;在祛邪的同时不应疏于扶正,注意辅以调护脾胃以保后天之本,此类药物枚不胜举,就不一一列出了。
附方及病例:(略)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3-06 15:10 2楼
欢迎先生参与讨论!
2009-03-11 17:17 3楼
请教楼主类风湿与风湿其病机与治法有何异同?
2009-06-12 07:01 4楼
从中医角度来论述,只要辩证得当,处方合理,我感觉没有什么异同。(个人愚见)
2009-06-14 16:39 5楼
风湿,类风湿属西医名。
在中医里统称痹证,不分彼此的!
2009-06-14 17:46 6楼
是啊,一个“痹证”好啊,太广了。
2009-06-22 10:16 7楼
理论上都是这样说的,医帝有啥秘方吗?贡献出来大家用用
2009-06-22 10:36 8楼
附方及病例:

经我本人的经验及对患者的治疗取证,总有效率90%以上,故总结为以下基本方:
马钱子180g 附子60g 甲球30g 蜈蚣10条 土元30g 蕲蛇10条 全虫30g 僵蚕30g 牛膝30g 麝香3g 乳香30g 没药30g 苍术30g 麻黄30g(本方峻烈有大毒,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勿盲目投用)
病历:
卜某,男,25周岁,山东***人,1999年由其父背着就诊,自述双膝关节疼痛变形,不能屈伸,腰部疼痛不能直立和负重,**市人民医院检查:血沉快,血清a1、a2、r球蛋白升高,IgM升高,RF阳性,X线示双膝关节间隙增宽有积液,骨质疏松,有囊状变,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西药多次治疗后复发,今来我处治疗。服药两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双膝关节仍变形,疼痛不明显,后经服益肾蠲痹丸:生熟地各150g 全当归100g 鸡血藤200g 仙灵脾100g 鹿衔草100g 大云100g 乌蛇100g 全虫50g 蜈蚣20条 蜂房100g 僵蚕100g 蜣螂100g 地龙100g 土元100g 血竭30g共为末,另以老鹳草120g 徐长卿120g 苍耳子120g 寻骨风120g 虎杖120g 甘草30g煎浓汁为丸,每丸重9g,1丸/次,3次/日,食后服,妇人经期或孕妇忌服,2个月后,症状基本全消,并能承担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至今未复发。
2009-08-28 22:47 9楼
8# 千古医帝
“甲球”是一种什么药?
2009-12-09 14:28 10楼
山甲球
2009-12-09 17:11 11楼
要因人而异,由小至大,勿盲目妄用之。
⬅ 思考不周案 老茶馆 经文释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