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性痲痹 - 通論小兒腦神經發育

2009-03-12 10:30 楼主
腦性痲痹 - 通論小兒腦神經發育
【前言】

腦性痲痹對於家庭的壓力非常大,尤其是看著小孩智力正常的發展,而四肢卻不聽使喚的癱軟,一般是七坐八爬,患童的頸部卻還是沒有力氣,而隨著時間的推演,手腳竟變得無法控制,卻又聰明的不得了。

在患童年幼時,家長會不斷的奔波,找醫生,找祕方,加上不間斷的復建,然而首先碰到的問題,卻是小孩在不斷的餵藥下,會聰明地很快學會,閉緊雙唇來抗議,不管是中藥西藥,都可以清楚的分辦出來,所以對付腦性痲痹的第一個關卡,就是吃藥的問題,而且這個病又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治療,餵藥就成了家長每天的痛苦時間,筆者面對這個問題就不斷的思考,設想所有的中藥劑型,最後終於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就是膏劑。

【餵藥困擾的解決辦法】

膏劑本來是作用於高年老人的冬令進補的特殊劑型,例如有名的川貝枇杷膏。膏劑很少人用,是因為研擬處方的過程,必須非常嚴謹和繁複,因為如果開錯藥,出現副作用通常在一個月以後,所以要對病人的體質有全盤的了解,當然是老病號醫生才肯開方,加上副作用無法可解,要有相當的把握,認證要非常精準,這樣子醫生的壓力很大,當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它的製作的過程又很辛苦,時間又很長,一不小心熬焦了,前功盡棄整鍋倒掉,尤其是收膏之時,戰戰兢兢,渾身是汗,何苦來哉。

但是因為膏劑的內容物有效成份很高,例如一天兩茶匙的藥效,大約相當於水藥煎劑一天份的強度。又因為收膏時加入冰糖蜂蜜,可以當成矯味劑,有效地去除難聞的藥味,能夠被患童所接納。又因為少少的劑量就可以了,小小孩也比較願意長期服用,其他像中藥粉、藥丸子連大人都難以下嚥了,怎麼能夠要求小小孩呢,又不無法威脅利誘,或是道德勸說。

製作方法請參閱【中醫膏藥的運用】

【原因與分型】

腦性痲痹的原因有以下數種:感染、窒息、早產、產傷、低出生體重、核黃疸、顱內出血,其中以早產、窒息、黃疸為三大主要因素。

腦性痲痹的主要分型如下:

1:痙攣型
約佔75%,主要在錐體束,若雙側癱瘓,患童在啼哭或站立時,雙下肢發生痙攣性伸直和內縮,膝踝反射亢進,少數病例始終不能行走,中等型者多數在數年後學會行走,用雙側足尖著地,伴有內縮痙攣,呈現剪刀型步態,馬蹄足內翻足,雖然四五歲時行走仍有困難。

2:運動障礙型
約佔20%,為錐體外性癱瘓,出現無目的,不自主的動作,或是手足徐動,或是舞蹈樣,或為動作過多均為雙側性,睡眠時動作消失,此型多見於新生兒時期核黃疸的後遺症,此型有自發改善的趨勢,小兒稍長大後,可用意志的力量來控制自己的動作。

【注意事項】

1:患童動作過多,需要供給較高的熱量。
2:如進食困難,容易缺乏營養,特別在併發感染病時,容易出現維生素缺乏症。
3:嚴重癱瘓,不能起床者,因經口呼吸較多,易有扁桃體及腺樣體增大,和反覆發生的呼吸道感染。


【為何腦性痲痹有希望】

腦性痲痹的一個診斷特點,是病情穩定,非進行性,而除了重症患童之外,每每症情最重的階段,就是起病的當時,然後慢慢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這是可能雖然局部腦部神經受損之後,兒童的其他發育並未完全停止,身體器官也逐漸成熟,所以受損的地區可能有恢復的潛力,這個現象可以從老年腦溢血中風與中年腦部外傷後遺症相比較得知,如果同樣全身癱瘓,中年腦外傷者恢復程度常常令人驚訝,甚至可以恢復到外觀如常人,這是因為老年中風是多重器官的毀壞所引起的,預後較差,而中年腦外傷是因為外力所致,其內在器官是大致完好的,所以氣血流暢的關鍵系統仍然可以維持,這些對於恢復頭部淤血的流通,腦細胞的代嘗性生長都有幫助,所以比較了以上兩例,就可以想像為什麼還可以對腦性痲痹的患童抱以希望的原因。

【中醫的治療記錄】
【針灸推拿】
筆者查閱所藏的《中國醫學文摘--中醫》,1988至1997之間的十年,以及《中醫藥文摘匯編》,江西中醫學院編輯自1966至1975之間十年的一百多種中醫雜誌,得到關於腦性痲痹的重要文獻十六篇,其中方藥治療三篇、推拿一篇、針灸十二篇現在先說針灸。

針灸治療上有體針、頭皮針、電針、七星針、以及穴位注射,注射的藥物有中藥複方的麝香為主成份、或是維生素B1、B2等等。所取的穴位有啞門、風池、大椎、四神聰、足三里、合谷、曲池、環跳、承山等等,然後再依症情局部取穴,也有特殊的脊三穴。脊三穴是第七頸椎、及二三腰椎棘突下,旁開五分夾脊穴。而七星針是用扣刺法,沿著手足陽明經、足太陽經和督脈的巡行線,每次取一經,三經交替,每次扣刺七遍,日一次,以皮下出血為度,再配合體針。推拿所取的穴位類似於體針,可以作為家庭自行復建的方法,輕重以患兒反應為準。

以針灸療法而言,進針以及捻針的不舒服,會讓患兒不喜歡,即使是江西中醫學院針灸科的魏稼教授擅長的無痛針法,進針不痛,又不留針,記得有一次在治療小兒痲痹時,幼兒不舒服哇哇叫著找媽媽的奶吃,所以頭皮針、電針、七星針更是難以想像,難怪此病的報告這麼稀少。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採用傳統中醫兒科五遲、五軟的治療方法,再綜合中醫兒科專著,可分為氣血虧損脾胃虛弱型、心脾兩虛痰濕阻滯型、脾腎兩虧肝陽上亢型:而實際臨床是三型綜合運用,所以僅提供參考。

1:氣血虧虛脾胃虛弱型
牙齒頭髮生長遲緩,骨軟肉鬆,囟門寬大,久不閉合,不能按時爬、坐、立、行,四肢痿弱,手不能舉,足不能立,咀嚼乏力,涎出不禁,面色萎黃,精神倦怠,肌肉消瘦,筋脈鬆弛,骨質軟弱,此係先天髓海不足,後天運化失調,水谷精微不能濡養臟腑、筋骨、肌肉所致,治宜補腎健脾。方擬調元散。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淮山、當歸、熟地、白芍、黃耆、川穹、陳皮、遠志。

2:心脾兩虛痰濕阻滯型
膚色蒼白,虛胖懶動,神情呆滯,反應遲鈍,不語或語言不清。治宜養心開竅,健脾助運。方用菖蒲丸。人參、茯苓、麥冬、菖蒲、遠志、當歸、川穹。

3:脾腎兩虧肝陽上亢型
頭項傾斜,神情呆滯,智力遲鈍,指紋淡,舌質白,證見偏癱,筋脈拘急,屈伸不利,急躁易怒。治宜滋腎養肝,填精補髓,平肝熄風。方擬補腎平肝湯。龜板、天竹黃、蟬蛻、枸杞子、巴戟天、桑寄生、杜仲、白芍、鉤藤、酸棗仁、石決明、明天麻。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約瑟夫病的看法 - 腦部退化萎縮類疾病的通論 老茶馆 中風--—驗方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