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炉(宣德炉)

2011-01-31 09:11 楼主
宣德炉
中国香炉起于汉代,随着佛教的传入对香炉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汉代出土的博山炉是中国香炉的鼻祖,古人焚香很多,乃制香炉。香炉的功能主要有:一是熏衣,在炉中放置沉香,檀香等香料进行点燃。在当时并无香水和香料的发明,凡在拜谒权贵,入朝觐见,都要用缕缕香烟将衣着薰香,以免失礼。因此,社会上相习成风,即是社会底层交往也多如此。此风到乾隆时西洋香料的传入才逐渐消失。二是书琴房中必备之物,古人在读、写、扶琴大都焚香。在炉中点燃香料,青烟袅袅飘出,香气四溢,如通神明,爽心身,驱蚊虫。加强理解和构思,使人恭谨从事。所以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诗句。三是供祀神佛。用于寺庙及权贵之家为神佛和祭祖烧香,为五供之一。
古人焚香并没有一定的专用器具,多用铜、铁、陶、瓷、木、竹、法花等器物代替。自汉代丁缓作博出炉,从此才有专名。由于古代的物质并不丰富,特制的就更少了。随着宋人注意心性修养和统治阶级讲究宗教情操,宋瓷业发达,瓷香炉品种繁多,然而也只是便于玩赏,不利于焚烧,造型多以古代青铜中的饪食和溶酒器作为母本。大多淳朴而意趣盎然。元末明初随着铜业铸造的快速发展,原先制作香炉的材料逐渐被铜质香炉所代替,明代宣德年制作的铜香炉,逐开后世用铜铸炉的先河,古言炉者必称宣德。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于南京,从此开始了明代277年的发展历史。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他在明太祖创业的基础上,使政策略趋于平稳,权力更为集中,并推行了一糸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当时海内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与海内外交往也日益频繁增多,藩属国几乎年年进供,来朝进见。而太庙,郊坛中陈列的鼎 之物,已破旧失用,有失当朝脸面,闻名遐迩的宣德炉就是在此时产生的。为满足皇室的需要,宣德三年(1482)命工部尚书吕震、工部待郎吴帮佐等负责设计和监制香炉,为保证质量,工艺大师们又选择了恰时从暹罗国进口的风磨铜数万多斤,又调拨赤金640两,白银2000两,及至30多种贵金矿物。样式参照商周古器,唐天宝局器式,宋祥符礼器图式,宣和博古图式和柴、汝、官、哥、均、定名窖瓷器的式样共117种,约共铸5000多件(一说3365件),多在宗庙宫中使用,也有被皇帝赐予大臣诸王者,当时已属珍贵之物。宣德炉的仿制在当朝已经开始,如吴邦佐私铸铜炉,时终不敢用宣德年款式,而是在底做篆书款’’琴书侣” 三字。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真的宣德炉已无人见过,但《宣德鼎 谱》都已得以流传下来了。现存所见到的铜炉多为宣德以后按照图谱仿制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小小佛 老茶馆 调味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