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克附子起死回生

2013-08-27 07:55 12楼
您用过?您吃过?您感受到了附子的强心作用? 要是你感受到了附子强心作用,找块麻面石板,搓搓脚趾头,只有好处没坏处。 发表于 昨天 21:40

我不是大夫,没用过

但是,铺天盖地的出版物记载着附子的应用实例,我看到了~!
2013-08-27 08:07 13楼
金国荣老中医 说:
病在危微之间,西医下达病危通知,患者家属忙延请老中医救治.我知此有起死回生之功,神会其中方义,无須抄方照搬

高论!
2013-08-27 08:12 14楼
急救这种事,大概离中医还是远点,用的机会不多。如果单单是强心,一点硝酸甘油就可以了,何必那么费劲?
2013-08-28 17:00 15楼
西医不可废,中医不可废
2014-03-15 15:45 16楼
厉害~!
2014-05-03 21:13 17楼
此案惊心动魄,我是不敢的,如果人没有抢救过来 、、、、、、
2014-05-05 07:50 18楼
失液的形成与中西医学不同的补液治疗
消化道失液性疾病,多出自腹泻!
但目前医学,还没有说明为什么会有腹泻这个问题!
其实古人早有定论:大道至简!这就是胃肠肝脏组织细胞持续变冷而过度舒张储能储水后再被供血加热,剧烈的产热并热痉挛性收缩,组织细胞外排能量水分的吐泻,就是脱水的必然出现!
这个原理出自树木阴面皮厚而阳面皮薄,植树时不能反种了,如果将阴面皮厚侧错对了阳面,就是树木错对阳面处剧烈产热炎症与皮暴烈收缩死亡的必然发生。但维持原来位置,阳面低储能面对高热阳面,就不会有低储能原阳面继续面对高热阳面产生剧烈炎症与暴烈收缩树皮死亡的发生!
这就是如同胃肠肝脏持续变冷高储能舒张,冷而向日葵阴面舒张,冷舒张供血动脉增加持续高储能胃肠肝脏高供血出现!这就是胃肠肝脏持续高储能后高供血,剧烈产热并痉挛性热收缩-吐泻外散热出现!
而回流血液在下腔静脉过热收缩后,回流血液不能正常进入心脏,所以外出肠道与肝脏进入吐泻外排能量与水分的途径!
这就是人体循环补液减少,外循环供氧供能减少出现,这必然是外周组织细胞变冷,冷而外周组织细胞舒张自保储能储水出现,这必然是循环液体减少而严重脱水出现!
此时表现病人无力,就需大量补液出现!
西医学快速静脉补液,增加循环液量,有维持生命血压与微循环供应的能力。
但中医学也有用热药补药口服进行看不见补液的补液治疗!
具体原理是如下的!
因为人体胃肠肝脏与四肢任何组织细胞外,都会有被水分所包围的事实!而水分内都会有溶解状态的氧气与一氧化氮共存。一氧化氮分子量是30,而氧气的分子量是32,一氧化氮与氧气有近乎一样的容水性。但一氧化氮分子量小于氧气,所以一氧化氮增加,就是氧气进入细胞减少出现,而一氧化氮组织内减少,就是氧气进入细胞增加出现!
所以有强力吸附一氧化氮能力的热药-也是吸附一氧化氮吸附剂物质进入胃肠肝脏,就是能吸附减少组织内一氧化氮,增加氧气进入胃肠肝脏组织细胞,剧烈产热并像向日葵热收缩出现,这就是胃肠肝脏吸收热药后收缩增加胃肠肝脏给心脏供液出现,也是全身循环液的被补充出现! 也就是全身组织供血增加变热出现。
另外热药进入外周组织细胞,继续吸附组织内一氧化氮,增加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这必然是外周组织变热,热而细胞外排能量与水分-像向日葵阳面热并合成能量,但总热收缩并外送能量与水分而阳面总乏能乏水出现!
这就是中医使用热药口服,使热药进入全身组织,吸附人体组织内一氧化氮,增加氧气进入细胞产热并外排能量水分,补充人体液体与循环出现而治疗疾病!
2014-05-05 07:58 19楼
牙混混 说:
附子的最大作用是强心

附子是在强心!
但为什么回强心?这是急需要弄明的问题!
心肌细胞被水包围,水中存在溶解状态的氧气与一氧化氮。但一氧化氮分子量比氧气要小,一氧化氮分子量是30,而氧气的分子量是32。所以一氧化氮浓度增高,就是氧气进入心肌细胞必然的减少,而一氧化氮减少就是氧气进入稀薄增加!
所以口服附子,就是附子液内存在一氧化氮吸附剂,吸附心肌组织内一氧化氮,增加氧气进入心肌细胞,向日葵热收缩出现,这就是附子的强心作用出现!
⬅ 剂量换算:从李时珍错到中国药典 老茶馆 “细辛不过钱”值得商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