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经》补泻针法的立意及其演变----赵京生 针灸推拿

2011-03-12 15:19 楼主
补泻针法,始见于《内经》,以《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官能》和《素问•离合真邪论》等三篇的记载较为详细、完整。
补法:
1《九针十二原》云:“徐而疾则实”,“补曰随之,随之愈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蛇止,如留如还,去如弦绝,令左属右,其气故止,外门已闭,中气乃实。”
其要点有三:一是进针,文中反复用比喻来说明进针动作之缓慢轻微;二是出针,要迅疾利落;三是处理针孔,左手要紧随着右手的出针而按闭针孔,以防“气”出。
2《官能》云:“补必用方,…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静,坚心无解,欲徽以留,气下而疾出之,推其皮,盖其外门,真气乃存.”强调进针慢、捻针动作徽小、以静留针而候得气、出针快。
3《离合真邪论》云:“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容.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突出表明进针后不进行什么操作。

泻法:
1《九针十二原》云:“疾而徐则虚”,“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邪气得泄,”即快速进针、徐缓出针并摇之,以放泄内在之邪气。
2《官能》云:“泻必用员,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而徐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遥(摇)大其穴,气出乃疾.”切,强调进针时要快速地直接刺至深层,同时捻转针。出针则速度级慢,并摇大针孔。目的是以这一系列的操作方法,使“气行”、“气出”、“气出疾”。
3《离合真邪论》云:“吸则内针,无令气件: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要求在留针候气的过程中,不断捻针.直至出现得气为止。出针时速度要慢,故曰“候呼引针,呼尽乃去”。

比较上述补、泻两法的操作,补法轻柔和缓,动作幅度小而不明显,注重由外入内的行针过程;泻法则力重势猛,动作摇度大而明显,注重由内出外的行针过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内经》中的草木鸟兽 老茶馆 可将《内经》补泻针法的操作特点概括为以下两点: 针灸推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