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的治疗经验

2011-03-14 18:54 楼主
尿路感染的治疗经验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尤其女性多发,因女性尿道较男性短而宽,尿道周围、阴道里都有细菌存在,导致女性的尿道口常被污染,所以女性更易患此病。尤其是新婚的女性,性生活比较频繁,容易被感染。
尿道、生殖道、直肠的开口很近,所以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以及其他会阴部和肠道的常见菌种,极少数可由真菌、原虫引起。感染途径主要有四种:
上行感染。最常见,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黏膜有轻微损伤时,细菌侵入尿道并继续往上走,会感染膀胱和肾脏。例如女性性生活后、月经期等。
血行感染。细菌从体内的病灶(如发炎的扁桃体等)侵入血液,到达肾脏。
淋巴感染。当有盆腔炎、阑尾炎及结肠炎时,细菌可从病变部位顺着淋巴管感染肾脏。
直接感染。尿道受到外伤,或者肾脏周围的器官发炎时,细菌侵入肾脏而造成感染。
而男性一旦到了50岁以后,多出现前列腺增生,导致尿流不畅,细菌不容易被及时清除出去,发生泌尿系感染的机会也增加。
按照发生的部位,泌尿系感染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发生在膀胱以下,叫做“下尿路感染”,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表现为尿频(小便次数多)、尿急(有了尿意后忍不住)、尿痛(解小便的时候疼),还有肚子隐痛,但一般不发烧。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尿中有白细胞和红细胞。
第二种感染发生在膀胱以上,又称作“上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除了尿频、尿急、尿痛的表现,还多合并高烧、腰疼等全身症状。检查发现血白细胞升高,尿中的白细胞堆在一起,像管子一样。下尿路感染可单独存在,而上尿路感染多伴有下尿路感染。
初次发病的患者,因为多是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但根据近年的临床观察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患者有增多的趋势。
中医认为尿路感染属淋证范畴,症状以小便频繁而数量少,尿道灼热疼痛,排便不利,或小腹急痛,以腰腹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此病多因嗜酒过度,或多食肥甘食品,造成湿热,或情绪不好,郁怒伤肝所致。还有其他原因导致。病因病机为多因嗜酒太过,或多食肥甘之品,酿成湿热,结于下焦,或情志不畅,郁怒伤肝,气火郁于下焦,或年老体弱,久病不愈,导致脾肾亏虚,中虚气陷为气淋,遇劳即发者为劳淋,肾亏精室不固者为膏淋,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者为血淋。临床虽将淋证分为五科(即气淋、血淋、膏淋、石淋、劳淋),但辨证时应详辨虚实。气淋实证,兼胸胁胀满,舌青脉弦。虚证多兼气短面白,舌淡脉细。分别治以利气行水和补中益气,方用沉香散加味和补中益气汤加减。血淋除尿中带血外,实证尿色紫红,苔黄脉滑。虚证则尿血色淡,舌淡脉细,分别治以清利湿热,凉血止血和滋阴清热。方用小蓟饮子和知柏地黄丸。膏淋尿如泔水,实证兼舌红脉数。虚证则舌淡脉细。分别治以清利湿热,分清泌浊和补肾固涩。方用萆薢分清饮和六味地黄丸加减。石淋:尿中挟砂石,甚则带血,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利湿排石,用八正散加味。劳淋:淋久不愈,遇劳即发,舌淡脉弱。治以健脾益肾,方用无比山药丸加减。
淋证多因外阴不洁,秽浊之邪上犯膀胱,或湿热外邪由其他脏腑传人膀胱所致;或心经火热炽盛,下移小肠,气化不利,无以分清泌浊,波及膀胱所致;或肝郁化火,热郁气结,膀胱气化不利所致;或脾气亏虚,中气下陷;或肾气虚弱,气化失职而出淋证。
辨证分虚实寒热。虚寒证常见脾气亏虚,肾气虚弱型。实热证常见膀胱湿热,小肠实热,肝胆郁热等。治法应以补脾温肾,清热祛湿为主。
临床分型
一、膀胱湿热型
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小便黄赤或混浊而短小,或有砂石,或尿血,发热,或兼恶寒,口干口苦,腰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通淋。
方药
八正散
处方:车前子15克,瞿麦15克,扁蓄15克,滑石30克,栀子10克,炙甘 草6克,木通9克,大黄9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二、 小肠实热型
症状:小便涩痛,尿黄赤,或血尿,心烦,不寐,面赤口疮。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 清心凉血,导赤通淋。
方药
导赤散加味
处方:生地黄30克,木通10克,淡竹叶12克,甘草梢6克,车前草20克,金银 花30克,蒲公英30克,滑石30克,栀子10克,石韦3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三、 肝气郁滞型
症状 小便涩滞,频急,少腹满痛。舌质带青,脉弦。
治法 疏肝利气,疏导通淋。
方药
沉香散
处方:沉香6克(后下),石韦15克,滑石30克,当归12克,橘皮6克,白芍18克,冬葵子15克,王不留行15克,甘草梢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四、肝胆郁热型
症状 小便频急赤热涩痛,小腹痛,腰痛,寒热往来,心烦欲呕,不思饮食。舌边红,苔黄厚,脉弦数。
治法 清利肝胆,疏通水道。
五、脾虚湿阻型
症状 小腹坠胀,尿有余沥,面色淡白,倦怠乏力,纳减,大便时溏。舌质淡白胖嫩或有齿印,苔白,脉虚细无力。
治法 补中益气,利水通淋。
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党参20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9克,茯苓25克,玉米须15克,炙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六、 阳虚湿浊型
症状 小便混浊如脂,涩痛不甚,日久不愈;眩晕,神疲乏力,纳减便溏,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白或紫而胖嫩,苔白,脉沉细弱。
治法 补肾健脾,温阳通淋。
方药
参苓白术散加味
处方:党参30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桔梗9克,山药20克,甘草6克,白花蛇舌草30g,白扁豆12克,莲子肉9克,砂仁6克(后下),薏苡仁20克,玉米须30克。水煎2次分2次,每日1剂。
七、阴虚湿浊型
症状 尿频而短,或浊如米泔,小便涩痛;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咽干口燥,低热,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
治法 滋阴补肾,化浊通淋。
方药
知柏地黄丸加减
处方:知母10克,黄柏10克,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18克,牡丹皮9克,泽泻12克,茯苓15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治疗经验介绍
口服:氟哌酸4粒(0.1g)、4次/日,三金片5片,3~4次/日同时大量饮水(2暖瓶/日)。
车前草30g、淡竹叶15g代茶饮。
忌食辛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湿郁脾虚 老茶馆 如何辨别小青龙证与苓甘五味姜辛夏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