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句出处哪篇?

2011-03-21 08:43 楼主
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为病常被引用,并曰经云,请教出于《内经》的哪篇?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3-21 13:47 2楼
回1#
出自于《素问·经脉别论》:“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
2011-03-21 14:34 3楼
回复 2# 李兴太





感谢提供
2011-03-22 08:02 4楼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

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

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

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

渡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

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

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藏。

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太阳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当俱泻,取之下俞。

阳明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泻阳补阴,取之下俞。

少阳脏独至,是厥气也。蹻前卒大,取之下俞。

少阳独至者,一阳之过也。

太阴脏搏者,用心省真,五脉气少,胃气不平,三阴也。宜治其下俞,补阳泻阴。

一阳独啸,少阳厥也。阳并于上,四脉争张,气归于肾。宜治其经络;泻阳补阴。

一阴至,厥阴之治也。真虚(疒肙)心,厥气留薄,发为白汗,调食和药,治在下俞。

帝曰:太阳脏何象?岐伯曰:象三阳而浮也。帝曰:少阳脏何象?岐伯曰:象一阳也,一阳脏者,滑而不实也。帝曰:阳明脏何象?岐伯曰:象大浮也。太阴脏搏,言伏鼓也。二阴搏至,肾沉不浮也。
2011-03-22 08:07 5楼
孙一奎治产后发热

沈三石别驾公夫人严,产三日而腹不畅。南浔女科陈姓者,为下之,大泻五六次,遂发热恶心,又用温胆汤止吐,小柴胡退热,服四日,热吐四日,粒米不进亦四日,又进八珍汤加童便,服后昏愦,耳聋,眼合,口渴,肠鸣,眼胞上下及手足背皆有虚浮。因逆予治。诊其六脉皆数,时五月初二日也。予曰∶脉书云数脉所主,其邪为热,其症为虚。法当以十全大补汤加炮姜进之。夜半稍清爽,进粥一盂,始开目言语。次日午时,以承值者倦而药不相接,且言语太多,复昏昧不知人事。初四日,以人参、白术各三钱,炮姜、茯苓、陈皮各一钱,甘草五分,煎服讫,体微汗,遍身痱痤,热退而神爽。下午又药不接,又动怒,昏昧复如前,六脉散乱无伦,状如解索,痱痤没而虚极矣。亟以人参、白术各五钱,炙甘草、炮姜,大附子各一钱,连进二帖。是夜熟寝,唯呼吸之息尚促。初六日,脉又数,下午发热不退,环跳穴边发一毒如碗大,红肿微痛。夫人父严翁,与陈女科交谮之,曰∶向之发热恶心,皆此所致,由附子、干姜温补误也,须急用寒凉解毒之剂。予正色而谕以理曰∶此乃胃中虚火游行无制,大虚之症,非毒也。若作毒治而用寒凉,速其死尔。《内经》云∶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成病。惟大补庶可万全。三石翁然予言,急煎附子理中汤进之,日夕两帖,参、术皆用七钱,服后痱痤复出,毒散无踪,热亦退,沾沾喜矣。复以参苓白术散调理而全安。
皆由产后误用下药,致变百出,噫唏!彼不达变之专科,其可任哉。
2011-03-22 10:47 6楼
回5#
原来版主有孙一奎治产后发热医案为证,可见对《内经》研究已有很深造诣。
2011-03-22 10:58 7楼
回复 6# 李兴太


惭愧

跟先生所说正相反,我是在读孙一奎医案,见到这句,不知出处才问的

《内经》也想深入的学习,只是很多地方疑问重重,,以后还要多多指教
2011-03-22 11:35 8楼
回7#
指教不敢,互相学习。
2011-04-12 22:52 9楼
其中勇者,当为三实之人,灵枢八风篇所说,“得三实者,邪不能伤人。”
2011-04-13 07:06 10楼
回复 9# qian1955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011-04-14 15:40 11楼


孙版,问一下,赤水玄珠怎么样???
⬅ 父亲的面瘫右往左歪。按摩+艾灸慢慢恢复中,下雨休息了几天,看着怎么反方向歪了 老茶馆 一定要把中医学的种子留住 ➡